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不容忽视的两种倾向

不容忽视的两种倾向

时间:2022-08-17 16:23:2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容忽视的两种倾向

近年来,我国小学的阅读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全新时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目前在教学中出现的两种倾向不容忽视,我们要辩证地理解,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种倾向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中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清朝唐彪则进一步认为:“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这些见解对我们今天的阅读教学仍有指导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处理感悟和质疑的关系,要注意四点:第一,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阅读课应该有个自读──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第二,在阅读教学中,感悟和质疑在程序上谁先谁后,在时间上谁重谁轻,要因文而异,辩证处理。一般地说,文学性较强的课文、古诗词、儿童诗歌,教学可以感悟在先,质疑在后,并在感悟上多花时间;常识性课文、说理性较强的文艺性课文、寓言故事等,教学可以质疑在先,感悟在后,并在质疑解疑上多花时间。第三,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将解疑和感悟结合起来。要告诉学生,质疑不要局限在一个词、一个句子上,可以按不同的问题进行质疑。如有关文章表层词、句的疏通性问题,有关思想内容深层的探究性问题,有关表达形式的鉴赏性问题。有关课文知识拓展的延伸性问题,抑或有关对课文不同看法的评价性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是统领性、全局性的问题,教师可以“疑”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边解疑边感悟;如果学生提出的是局部性问题,教师可以“暗渡陈仓”,将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解决,并产生感悟。第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质疑和感悟积累的独持性,千万不要追求标准化答案。

还有一种倾向是重视读书,忽视运用。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所谓语感,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阅读、分析和运用中形成的对语言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语感的内涵极为丰富,一般认为它主要包含意蕴感、形象感、情味感和畅达感。语感是语文能力和语文人文素养的完美结合,它的形成是语文基本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语感又分为词感、句感和篇感,但对小学生来说,重点是形成词感和句感。从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比较重视通过文本阅读来丰富学生的积累,积淀语感,而比较忽视通过练习来运用语感,以为语感积淀好了就自然能运用。其实积淀和运用是两回事,积淀是运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积淀转化为运用必须有条件,这就是语文实践。为了加强语感的积淀和运用,教师要注意三点:第一,每篇课文学完后,最好腾出10分钟时间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第二,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和品读形成的语感,要让他们通过情境性填词、情境性造句等模仿性练习积淀下来。第三,一定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练习,这种练习要具有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