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时间:2022-08-17 16:22:4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所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不仅要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还要深入钻研课文,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口语交际的因素,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立足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

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空白”,积累语言

人教版教材第一册图文并茂,课文生动有趣,是根据有关作家的作品改编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编排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喜欢读,熟读之后多数学生能理解或背诵,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钻研课文,精心设计问题。如《自己去吧》一文,有这么两句话:“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小鸭和小鹰是怎么学会的?学会后心情会怎样?妈妈会怎么夸?小鸭和小鹰又会怎么回答?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问题,既要结合课文内容,又要联系生活中所见过的、经历过的情景进行再造想象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文中这样的空白不少,教师如能巧妙设计话题,“填补”“空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为口语交际奠定基础。

二、变换角色,自主评赏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由于各个阅读主体的生活经验和个体气质不一样,在阅读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都不一样。基于学生在阅读中的这种个性化体验,教学中,依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搭建口语表达的平台,让学生从“阅读者”这个角色中跳出来,让学生成为欣赏者。《比尾巴》结尾一环节,我这样叙述:“课文中的动物比尾巴比赛没分出胜负,现在大家都是裁判,请你评判一下,第一名会是谁?为什么?”“我评孔雀第一名。因为它的尾巴像彩色的扇子,最好看。”

“我评给公鸡,不评孔雀。因为孔雀尾巴上好像有好多好多眼睛,也太大了。公鸡的尾巴像瀑布。”

“我觉得鸭子的尾巴太扁了,太短了,不好看,鸭子应该是最后一名。”

“我觉得鸭子的尾巴太好看了,应该评第一。因为它的尾巴扁扁的,像菜刀。”

“我认为所有动物都应该得第一。它们的尾巴都好看。”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喜好,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言通句顺。

三、联系生活,角色体验

人教版第一册入选的很多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的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曾感受到、经历过、但没有意识到的,这一类课文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设计话题或扮演角色,将课内外联结、整合。如识字一的第三课,在学生熟读图下的几句话的基础上,提出:“孩子给爸妈送水果时,会怎么说?爸爸妈妈和孩子,你喜欢哪个角色,上来演一演?”孩子们争着、抢着,兴致极高,在表演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中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从而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创设情境,将隐性的双向互动显性化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它应该是一个听者和说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教材中,有些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是显性的,易操作,但有些话题的互动性是隐性的。如果教师照本宣科,那么话题就会失去互动性,成为“看图说话”。要将口语交际中隐性的双向互动显性化,就要靠教师认真钻研,精心设计,让学生互动起来。《我们的画》这一话题的听与说的双向互动是隐性的,按图下要求,让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画,讲讲自己的话,看看、评评别人的画,展览自己的画,如果到此为止,充其量也仅仅是看画说话。所以此时我改变角色,扮演参观者,煞有介事地观看画展,边自言自语:“哇!这幅画画得真好。我真想认识认识这位画家,和他谈谈。”面向学生,“请问这幅画是谁画的?请小画家上来介绍介绍。”这样的教学手段把师生引入一种特定的情境,形成了互动、对话的氛围。当师生对话结束后,从每一组抽几个学生扮演参观者,模仿刚才的师生对话,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对话,实现了听与说的双向互动,达到了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的目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还很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将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