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单纯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教学目标的综合设计 1、“三维”目标的综合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三块内容,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产生于知识的发生与能力的形成过程当中的,既不能机械地分开,也不能去分步实现,比如先去达成知识和能力的目标,然后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最后再去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在《乌鸦喝水》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这样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实现这一自然段的三维目标时可以以实验为手段,把这些教学目标揉合在一个教学环节中。实验前出示瓶子,让学生观察水的位置,用笔做好记号。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再提出思考:乌鸦放石子时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办的?结果怎样?接着请一位学生上台实验。这位同学抓起一把石子,怎么也放不进,又拿了一颗石子,因为石子大了些,也放不进。遇到这些困难,这位同学动脑筋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个又一个”、“渐渐”的意思。同时我用感染性的语言来描述:“瞧,乌鸦不怕困难,肯动脑筋,他做事多有耐心啊!”学生很快明白了寓意,也对乌鸦说了许多赞美的话,情不自禁地为乌鸦鼓掌。在此基础上,不用老师指导,学生就有声有色地把课文朗读到位了。实验中还渗透了自然知识,有的学生回家去做实验,这就把语文教学迁移到课外。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参与性强,省去了繁琐的分析,把多个教学目标综合在一起,起到了“师逸而功倍”式的“善学”效果。 2、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结合 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目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就是预设目标,这种目标是极其重要的。但如果所有的教学活动及其活动程序的每个环节都是预设的,这就漠视了学生生命体的主动性、丰富性、整体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体,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发展。生成性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没有预设的、是在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生成的目标。虽然在基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中,单向传授式的教学活动总能毫不费力地沿着教学活动的预设程序进行,但在基于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师生、生生间多向互动,激发智慧涌动的课堂里,却总是在突破着活动的预设,一些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被开发成预设外的“生成性目标”。正是这类活动适度而有序的不断生成,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在教学活动教师要记教案,但上课时教师就不能背教案,而应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在《阳光》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抢读生字,读的又对又快的同学可以得到五角星。结果读“晨”时有位同学读成“cen”,老师没注意到,说:“奖你一颗五角星。”这时,下面同学议论纷纷,老师发现不对劲,便问道:“你读什么音?”这位同学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平舌音。”这时,老师向全班小朋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陈迪能不能拿五角星?并说说理由。”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一致同意奖给陈迪。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生成环节,小朋友们都得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综合设计 1、学科内部的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强字、词、句、篇的综合运用,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在口语课“我会拼图”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各种拼图,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中产生自己动手拼一拼的愿望,这时可以创设“夸一夸自己的拼图”,“比一比谁的字最端正”等情境,让学生写下赞美拼图的话语,拼图完成后,组织一次展评,师生共同评议、欣赏,以此加强语文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审美情趣。 2、各学科之间的综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品、自然、数学、劳动等相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放,少一些条条框框,给学生自由度,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四个太阳》是一下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可以布置以下作业: ①创作一幅《太阳图》 ②学唱一首关于太阳的歌 ③了解太阳的知识 ④搜集有关太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文学作品、儿歌等 ⑤写一首有关太阳的儿歌、几句话等 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既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又有学生各科能力的结合,学生要完成以上任何一题作业,绝非简单的抄抄写写就能了事,必须将语文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3、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书本学习与社会活动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学习的又一特征,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比如“长江在哭泣”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设计: ①长江特产知多少 ②为长江特产写广告词、作广告画 ③采访渔民,了解水产资源的现状 ④查看长江水质,访问环保部门 ⑤为了子孙后代——致渔民的一封公开信 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完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一展风采,既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综合素养在“小课堂”中生根,在“大课堂”中发芽、开花、结果。 三、教学方式的综合设计 1、教学方式的整体考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明确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定学生在课堂、教材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改变语文课程传统教育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转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教师没有多讲,而是给出三个问题:(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2)人类的哪些行为是对地球毁灭性的破坏?(3)怎样保护地球?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与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加工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汇总,再全班交流。这一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框架,变成了学生的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方式的重点转变。一是要体现自主性学生要成为自主参与的能动主体,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是体现在学生这一主体上的,没有学生参与或者学生参与得不充分,语文综合性教育就无法开展或者说是不完美的。二是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不是只让一些相对较优秀的学生多发言,而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动手”,使教学成为整体智慧的交融、碰撞和升华。三是要体现探究性,要强调学生不能被动地等待知识的传递或都说是知识的获取,而是通过自身主动与外界的接触、沟通、了解、感受、体验形成构建自己的“知识”,从而获得自身合理的认知结构,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评价的综合设计 1、要从重“选拔”转为重“发展”。由于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考查、考核等手段,以成绩论优劣,从学生中选拔所谓“尖子生”,评价已成为事实上的“选拔”,学习好就是样样好,以偏盖全。而语文新课程里评价则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地发展服务,体现教学以“育人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从高分到低分给学生“排名次”的做法,从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保证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获得整体发展。 2、要从重“结果”转为重“过程”。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既要注重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又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像语文档案袋之类的评价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要从重“教师评”转为重“大家评”。传统的评价有一个较明显的欠缺,即把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排斥在评价体系之外,仅作为“旁观者”或“局外人”,具体评价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而新的评价理念则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同时,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语文出版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 杨再隋等编著 2、 浙江大学出版社 《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与实践》 主编 唐文英 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主编 钟启泉 崔允郭 张华 4、 海南出版社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语文卷) 编著 《人民教育》编辑部 5、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 《试教通讯》 主编 韩绍祥 魏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