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从群体效应的角度透视活动课程

从群体效应的角度透视活动课程

时间:2022-08-17 15:08:39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群体效应的角度透视活动课程

从群体效应的角度透视活动课程
江苏华罗庚中学 李南中
活动课程泛指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活动课,有别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活动课程。它是指学科课程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课外教育活动,它以能力培养、人格教育为主要目的,给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探索、表现机会。这是一种尊重学生各自兴趣爱好的群体形式。由于这种群体形式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挖掘作用表现特别明显和突出,所以有“学科教学打基础,活动课程出成果”之说。本文仅从群体效应的角度透视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功能。

活动课程的群体特点
传统的学科课程以教学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建制,是为执行同一教学任务而把学生组织在一起的教学形式,属于正式群体。这种群体行政管束严格,一个学生一进入学校,就是这个学校某个班级的一名成员,少则3年,多则6年不能随意调换。教师、班干部通常也是指定的,教学形式规格化,教学进度、作业安排统一化,时间课时化,地点教室化。单调重复,缺乏新意,学生不能自行支配自己的活动,只是被动地处在受教育的地位。

学校中还有一种情况,几个要好的学生,在相互交往和联系中,跨班级、跨学校自发组成友伴群体,它不受行政方面的管束,成员往往在年龄、学习、思想品行、家庭环境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兴趣不同的学生被排斥在外,友伴群体的头儿在活动中自然形成,有一定的凝聚力,但约束少,哥儿义气足,活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偶发性和不稳定性,往往有自流和易生易灭的现象。国外一般称为非正式群体,我国有的称“小团体”,有的称“友伴群体”。

活动课程是由学校或教师统一领导、统一安排,学生以兴趣爱好相同自愿结合而成的,属于自由组合群体。它兼顾了学科正式群体与友伴非正式群体的优点,避免了两者的不足。在这里,活动内容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但它并非无原则的放任自流。它摆脱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把传统的活动加以创新、发展。教师只在内容上作些指导、活动方向上作些指引、活动方法上作些指点,而具体的组织分工、课题选定、设计方案的制定均由学生自己处理。我校的学科兴趣小组、调查实践、文学社团、参观游览、讲演纪念、音美鉴赏和动手创造、电脑操作等活动课程,基本上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这种群体活动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1.教师的导向性
教师不能像课堂教学那样布置指令性的任务,而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针对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给以导向。介绍某些参考资料的动态信息,使教师从传统的保姆式的工作方法中解脱出来,真正起到了“辅”和“导”的作用。

2.组合的灵活性
学校或教师只认可学生的活动内容,对参加活动的学生人选不作规定,充分让学生以同样的意向和兴趣自愿组合,不搞课堂的延伸。学生结合自己的意向和才能,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活动,使各自的个性特长能够尽量显露出来。如果兴趣发生改变,也允许参加别的活动,进行新的组合。

3.目标的易受性
选择和决定的活动课程内容是在群体充分讨论、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学生乐意接受,有较强的活动动机,对所承担的任务尽力而为,始终如一。

4.群体的协调性
同一目标下,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和作用的机会增多,彼此间思想火花交流频繁,在知识与情感两方面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易于调整各自的关系,保持较高的协调。

5.同伴的激励性
活动的中心人物或组织者由学生自己推荐,一般由有特长的学生担任,原来普通的学生因有一技之长成了中心人物或组织者,各人的地位、价值依各自的能力而定,参加活动的每个学生必定会受到同伴的希望和激励,从而唤起自我责任心。总之,这种群体形式时常表现出统中不统,紧中有松,同中有异,这些特点很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活动课程与学生心理需要
活动课程在保证教育性的要求下,特别强调满足学生个人心理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促使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1.认同感
当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聚在一起时,有话可说,容易产生“共鸣”,增加交流信息的频率,常有一种“人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从而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信心。如在进行茅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8次上茅山,大家一起有时头顶烈日,有时冒着倾盆大雨,一起爬山岭,踏河沟,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自带的凉水,汗流在一起,心也贴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情同手足。

2.富情感
学生通过交流思想,密切了相互间的联系,在交往中增进了友谊和团结,觅到了“知己”,人际关系较为和谐。

3.自我价值
学生在活动中,以积极主动者的身份出现,大胆发表感想,充分发挥才能,挖掘各人的潜力,取得了成绩,受到肯定,体验到人生价值,确认了自己的地位,产生了联动效应,坚定了“接着干”的信念。

4.提供竞争
竞争是青少年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反映,也是培养人才的外部条件。活动课程提倡竞争,鼓励冒尖,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如在电脑操作竞赛中,实行平行编组,分组评分,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挑灯夜战,唯恐落后,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在短期内都有明显提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通过竞争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从而打开求知的阀门,不仅注意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加强了课外的自学,尝到了科学知识和动手的甜头。

活动课程与学生发展
活动课程除了能较快地传递信息外,在完善课堂教学,发挥个性特长,培养自主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其主要表现在:

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
活动课程充分体现了教育性,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促进了灵活运用,在发现、培养人才方面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2.有助于知识技能的系统化
课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安排、方法的采用,都经过形象生动的感知性活动到具有一定难度的思维性活动、初级性活动到高级性活动、一般性活动到专门化的特殊活动的全过程,而不是想到什么做什么,所以在活动中有助于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3.有助于“三性”统一化

活动课程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使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4.有助于发展个性化

提高学习效率,不仅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帮助和交流,获得激励。在活动中,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大胆去想、去做、去创新,项目多样性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得益,都有机会表现自己,从而为今后定向培养,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奠定基矗

5.有助于促进思维的多样化

学生思维批判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在学习和活动中不愿墨守成规,喜欢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活动,他们对科学的未知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较侧重的是求同思维,往往受统一步骤、统一答案的限制。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必须从探索开始,需要凭借想象,运用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来完成和构思自己的活动。

综上所述,自由组合群体的活动,其作用远不在学点知识,掌握点技能,从长远的观点看,现在让学生搞点“低科技”,将来有希望从事“高科技”,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深化和拓宽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爱学习、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我们深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活动课程的作用将被更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所重视,自由组合群体的活动课程的开设将会更普及、更深入。


【从群体效应的角度透视活动课程】相关文章:

浅论课程开发中的教师群体审议制度08-16

透视优秀作文05-10

透视眼作文11-09

角度的作文04-23

“北影哭泣姐”事件透视06-03

写人物群体作文04-28

透视师爱中的文化内涵08-17

透视一流团队的构成08-17

不同角度作文07-26

关于角度的作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