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8-17 15:07:19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师资问题

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山东省泰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兴华


  开展研究性学习无疑需要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在聘用校外专家和吸引高学历综合院校非师范学生任教的同时,当前亟待解决的是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和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1、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即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严峻的现实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视教师为权威;以教材为中心,视教参为信条;以考试为中心,视标准答案为“圣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极大的压抑。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确保教师角色转变是提高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关键。

  (1)教师不要当“蜡烛”,要做“火箭”

  从教师“对学习限制”的角度考察,教育可划分为3个阶段:一是自由性学习阶段。人类在这个阶段没有专门的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师,也就谈不上教师对“学习”的“限制”。二是接受性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产生了专门学校,有了专门教师,还设置了专门课程;教师是知识和信息的占有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是绝对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就是真理;学生对教师是言听计从,写文章、做事情最大的理论依据就是教师的话。这时的教师被誉为“蜡烛”,只是“付出”,不讲“充电”,最终是“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三是研究性学习阶段。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迭频率加快,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所需要的知识已经不再是亘古不变的旧知识。对此,教育需要创新,学生需要研究性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无疑要放下架子,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善于学习,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和学生共同进步,正如火箭把卫星送上太空一样,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2)教师不要当“园丁”,要做“雕塑家”

  工业经济时代为了适应大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需要,在人才培养上采取的是集体教学,对人才的规格要求强调的多是统一标准,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这个时期的教师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有一个美称即“辛勤的园丁”。教师培养教育学生就如同“园丁”手持剪刀,从早到晚不停地修剪,把原本千姿百态的幼苗都修剪成统一的样式;像大工业生产流水线一样把一个个学生锻造成“标准件”、“通用件”。到了工业社会后期,特别是当今信息时代,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在这样的时代,学生需要的是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素质的提升,必须由“园丁”转向“雕塑家”,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通过各种育人手段,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他们“百花齐放”、“千姿百态”。

  (3)教师不要当“演员”,要做“导演”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师生围绕着问题解决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首要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包括一些业务不错的教师,总是习惯和热衷于自己当演员,让学生当观众。他们讲课形象生动,甚至表演得惟妙惟肖,但却犯了教书盲人之大忌——角色错位,越俎代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袖手旁观,怎能学到动手、动脑和手脑并用的本领!要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当“导演”,让学生当“演员”,以锻炼学生的本领,增强学生的悟性,提高学生的技能。

  2、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教师的知识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笔者从课程改革实验区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教师的知识陈旧,视野狭窄,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显得捉襟见肘。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是不难想象的。因此,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增强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至关重要。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两个转变:

  (1)从“一桶水”向“长流水”转变

  以往的接受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通常是“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今天,这种观念已经不合时宜。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不是单向传递的关系,而是多向互动的关系,不但要有能力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要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认识和交往。有“一桶水”显然远远不够,理应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知识的不断更新,像一条流动的长河,常用常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

  (2)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教师要胜任对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必须具有丰富、多元的知识结构。研究性学习课题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目前学科教师所具有的“单一型”知识结构显然难以适应,必须向“复合型”转变。有研究者提出,复合型教师要把握4个层面的知识:1)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教师除了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要知晓其他学科的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成为通才、全能教师。只有这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才能得心应手。2)敏感的尖端信息。教师要随时掌握边缘科学、新兴科学的有关知识,从人类基因组图到克隆技术,从信息网络到纳米技术,等等,以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挑战精神。3)学科历史背景和产生过程的知识。教师掌握这类知识并运用于研究性学习指导过程之中,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4)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只有掌握较为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才能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



【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08-23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08-16

研究性学习小结08-22

学习与思考作文05-05

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08-23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06-02

研究性学习心得08-23

研究性学习课后感受08-23

研究性学习心得07-11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