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
——杨振宁归根反思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 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在4月20日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三单元主题报告会上,已经回国定居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一首深情的《归根》诗赢得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这场以《归根反思》为题的演讲中,81岁的杨振宁表露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随着杨振宁的思绪,听众们走过了中国历史,感受到他对祖国的赤子之心。“1997年7月1日清晨零时,我有幸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参加了香港回归盛典,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声中升起。想到我父亲如果能目睹这历史性的、象征中华民族复兴的仪式,一定比我还要激动。这是他们一生梦寐以求的一天。他们那一辈的中国知识分子,目睹洋人在租界中的专横,忍受了二十一条款、九一八事变等等屈辱,出国后饱尝了种族歧视的滋味,他们是多么盼望有一天能看到站了起来的富强的祖国,能看到大英帝国落旗退兵,能看到中国国旗骄傲地向世界宣称:这是中国的土地。我应该庆幸,我有幸看到中华民族真正地站起来了。” 回到他度过了“美丽童年”的清华园定居三四个月来,杨振宁观话剧、逛书店,漫步清华园、畅游博物馆,感到一切都在以“难以相信的速度在变化”,北京的天更蓝了让他“高兴”,而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求让他看到了“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气象”。“假如100年以后要讨论20世纪里最重要,对人类历史有最重要影响的事是什么?我认为第一是人类利用科技大大增强了生产力。第二,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想第一点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会同意的,第二点,还未必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但我深深地相信,再过100年、200年,历史会写得非常清楚,中华民族在20世纪站起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具长远影响的事件。” 在中国出生、成长,在美国达到事业巅峰的杨振宁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认为中国文化是人本文化,而西方文化是神本文化。他解释,“这两个文化起点不一样,所以会产生很大分别。人本文化基于人和人的关系,所以在人本文化里就有一些观念,如忠、孝、恕、仁。这是对人本文化有决定性影响的观点。神本文化基于人和神的关系,所以其发展方向是个人主义方向。人本文化所发展出来的社会会产生兼容并蓄、有教无类的观念。人本文化是融合凝聚的文化,神本文化是分割竞争的文化。人本文化的社会比较有韧性,所以产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产生了以德治国的观点。传统中国文化的韧性与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是中国在过去20年能够崛起的重要因素。人本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坚韧、温顺、勤俭的民风,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加起来就造成了中国今天崛起的奇迹。” 对中国前途充满信心的杨振宁清楚地知道今天的中国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人说中国面临很多的问题。人家会问我为什么你如此乐观呢?我的回答是,今天的问题并不比过去100年中华民族经历过的许许多多问题严重。我乐观的态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过去自力更生的成就,这些成就背后是文化传统中蕴涵的韧性。” 1945年赴美留学的杨振宁于1971年第一次回国访问,那年他去了长城,留下一张他“非常喜欢”的照片。画面中,杨振宁背对镜头,面向莽莽群山和连绵不尽的长城。他曾经在美国的一次演讲里展示了这张照片,谈起面对长城的感受。“长城象征中国历史的悠久,表现出了几千年无数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历史上中国一统的观念,尽管中国历经兴衰,尽管中国有多次的内战和朝代的更换,但贯穿历史的只有一个中国,在世界人民心中只有一个中国,在中国人民心中只有一个中国。合则盛,分则衰。” 持续不断的掌声把听众的心与杨振宁的心连在了一起,杨振宁深情的话语更让听众动容,“我这一生最后一项事业,就是回到清华园,参与清华大学的教育、研究。”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相关文章:
《神州谣》教学反思03-01
关于神州10号的作文08-18
驾着云儿游神州08-17
神州谣语文教案03-14
我的新天地作文04-22
《神州谣》教学反思7篇03-27
《神州谣》教学反思(7篇)03-27
欢乐神州行开幕闭幕08-24
《神州谣》教学反思(集锦7篇)03-30
话题作文:使命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