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费制”应以确保教育经费足额到位为前提
今年秋季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将推行“一费制”,所有的行政性教育收费要一次性公布,一次性收取,做到公开、公正和透明,从制度和政策层面解决乱收费问题(《京华时报》3月2日)。 其实,从2001年开始,“一费制”已开始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和初中试行,对学杂费、书本费由中央有关部门规定一个最高收费限额,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浮动。除此之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其它费用。据测算,此举实际减轻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和学生家庭经济负担17亿元。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一费制”,对规范中小学收费管理、减轻群众负担、治理乱收费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教育体制与财政体制仍不协调,面向最多数人的基础教育过度依赖财政力最为薄弱的县乡镇,使不少地方对教育的投入仍存在经费缺口,中小学校错失发展机遇。一些地方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的薄弱学校,更是身陷困境,度日维艰,甚至连正常的学校运转都很难保证。为了维持日常开支,某些学校只得靠自定名目,向学生收费来弥补经费不足。可以想见,“一费制”的实施,减轻了学生家庭的负担,却造成了学校财政的吃紧,给学校带来的冲击将是何等剧烈。据报道,四川仪陇县这类贫困县中,学校的基本建设费,老师学生公用经费、老师福利待遇等等全部指望学生缴纳的杂费。即使在还没有实行“一费制”时,众多贫困地区拖欠教师工资就已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据教育部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0年4月,全国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拖欠教师工资总额就已达到76.68亿元。“一费制”后,谁来填补财政缺口?如果没有相应的财政保证,简单地采用一刀切措施,很可能断了学校生存和发展之路。有报道说,先期实行“一费制”的地区,出现了大批教师外流,部分学校甚至面临无师可用的尴尬境地。长此以往,实现教育平等,让每个学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不能不成为一句空话,而教育又何以承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如果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势必逼迫一些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铤而走险,靠违规收费来找米下锅。而地方政府因自身投入不足,丧失了严加管理的话语权,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甚至乐见其成,使所谓“一费制”可能流于形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施“一费制”,必须以政府应确保教育经费投入足额到位,保证公共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前提。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抑制学校乱收费的利益冲动,强化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一费制”应以确保教育经费足额到位为前提】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应以读书为要08-22
职业人应以绩效论英雄08-17
教育经费自查报告03-13
如何应用好课前提问08-19
住房结构调整不宜一步到位04-07
确保复工安全保证书08-24
抓春运 确保道路秩序畅通05-05
教育经费使用自查报告03-02
教育经费管理自查报告03-10
小学教育经费自查报告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