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解读三个“一切”
我相信,当今的中国教师恐怕没有谁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句响亮的口号在过去的中国曾一石激起千层浪,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可是,几许年过去了,目睹一些打着三个“一切”旗帜的学校的所作所为,我却抑制不住我的悲哀。 一切为了学生?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年的改革开放使国人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别的且不说吧,单说这办学是为了啥?过去我们常说“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也许这“人民”的范围太大,不关乎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于是人们便对这口号反应得十分漠然。如今倒好,“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就是上帝”,你看,服务意识多强,就连学校这雷打不动的事业单位的性质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便悄然地变成了服务行业,能不叫人感动?可问题的关健是,这话是随便说的么?试看,现在雨后春笋般地崛起的各类学校,哪个不是高举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旗帜?可稍有头脑的人便知道,你“一切为了学生”,谁来为你?真高尚了你不是?就算你校方是十足的真君子,百分之百的奉献,就应该“一切为了学生”吗?假使一切为了学生,那么,当强悍而又无理的学生殴打老教师的时候,便没有人主持公道;假使一切为了学生,那么,学校对那些行为恶劣的学生的一切处罚便形同隔靴搔痒;假使一切为了学生,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庄严地宣布,教师只应该无条件地向学生献出自己的爱心,而不应该奢求什么人文关怀…… 其实,“一切为了学生”也应该辩证地看。假使每个校长都只注重了“此一切”(学生的利益),而忽视了“彼一切”(老师的权益),恐怕反过来受害的还是“此一切”。 为了学生一切? “学生一切”是什么?谁也说不明白,可我们的教育专家们却自信得很,张口就是“为了学生一切”。的确,现在很多学校为学生想得也够周到的了,衣、食、住、行样样俱全,卫生、安全无所不包,生活被安排得一丝不苟,甚至起床、睡觉、打扫卫生都有专人广播通知(本已有铃声提醒),每天数遍,乐此不疲。表面上看,所有这些确实都是为了学生,然而我真担心,天长日久,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王孙们一旦走入社会,脱离了学校这双巨手,他们还会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当然,每个学校都知道,能不能在学习上“为了学生”,恐怕是最有说服力的。于是在强大的升学竞争里,在家长的殷殷期望中,很多学校便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请看一个省重点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吧——起床:5:30;晨读:5:55-6:25;上午第一节至第五节:7:05-11:25;中午自修:12:30-1:10;下午第六节至第九节:2:00-5:15;夜自修第一节至第四节:6:10-9:25。这样,从学生起床到结束上课有16个钟头,其间,上正课9节,自习课6节,共10个钟头;另外,学校还有不成文的规定,午饭一吃完,学生得赶紧到教室里去自习,一直延续到中午自修课开始。于是,除了吃饭、洗漱以及必要的课间休息外,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几乎没有了。学生整天忙忙碌碌,疲于应付,今日昏昏,明日昏昏,何谈学习效率?更不用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了。难怪现在的学生学习起来越来越少了乐趣,难怪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艰难!就是在上述学校里,一些学生愤怒地自嘲:“我们生活在一座美丽的监狱里!”坐在四楼靠窗的一位女生竟然在日记中写道:“我真想纵身跳下去……” 的确,当我们做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可能一直在想,这都是为了学生。可是,请你设想一下,一个人被禁锢在铁屋子里,吃得饱,穿得暖,睡得舒服,然而他却没有兴趣,没有自由,也消磨了意志…… 为了一切学生? 不错,教育者应该“为了一切学生”。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成为真正的人。可现实是,我们的领导都成了曲解大师,所谓“为了一切学生”,就是不要让一个学生落队,就是要消灭差生,消灭低分。目前,有很多学校都是根据每次考试的班级平均分来确定教师工资的,平均分意味着什么?谁低分多谁就吃亏。于是,班里的几个“差生”就成了各科老师百般“蹂躏”的对象:谈话、训斥、补课、加班,成了他们每天的常课。学生满肚子的苦水无处倾倒,家长们还赞扬老师对学生关心呢。这种在新观念指导下的一刀切,比应试教育还要“应试”百倍。我们的国人有时聪明到极点,却连最单间的道理都不明白,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却能各施其职,要是都跟拇指一般长短,这双手不就报废了吗?亨利·海涅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可我们却总是要扼杀这个世界,给他再造一个新的世界,这是怎样的残忍!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而我们除了“逼驴子上轿”似的关心他们的分数(还是关心自己的分数?)外,还关心过他们什么? 为了一切学生,就是要真正地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特别是要允许一部分学生学习落后,学校里没有歧视学习落后学生的氛围),关心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学校里获得快乐,到社会上获得幸福。 最后我要说的是,那些教育管理者们,当你们准备打出一句美丽的标语的时候,最好还是先权衡一下,看自己是否做好了实现它的准备。
【解读三个“一切”】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解读08-23
新课标解读心得12-09
解读优秀作文04-26
《所见》解读小设计08-20
散文解读贵在感悟08-24
解读罗尔斯“公平的正义”08-17
对《大学》教育思想的解读08-23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及解读08-23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12-08
新课标数学解读心得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