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信息技术学科成为素质教育的前沿学科
让信息技术学科成为素质教育的前沿学科
漳州一中 江逸君一、导言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是21世纪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从原来的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课程的名称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成为素质教育的前沿学科。基于此,新学年开学之际,笔者在高一年段组织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升入高中前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情况,从中反映出来的一些实际问题值得关注。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信息技术的学习途径。71%的学生在原小学或初中校上过计算机基础课,其中12%还参加了一些较高水平的培训;有19%的学生自学或通过各种培训掌握各类信息技术知识;有10%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一无所知。由此可见,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类学校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一样、现有的入学考试制度造成刚入学的高一年段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和能力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社会掀起的信息技术学习热、培训热以及家庭条件的优劣都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情况。在回答"是否会打字"时,20%的学生回答"熟练掌握,每分钟20个字以上",有48%的学生回答"每分钟10个字左右,有20%的学生回答"键盘使用不,速度慢",有12%的学生回答"不会"。8%的学生能进行计算机系统高级设置。39%的学生熟练使用Win98基础操作,42%的学生经常用计算机玩游戏。22%的学生能用WPS或WORD排版。10%的学生掌握了部分较流行的应用软件,个别学生掌握高级编程。这种情况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但有一点很重要: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各地各校教育师资来源和教师教学水平有较大差异,导致对中学生需要掌握哪些计算机知识,应具备哪些操作水平要求不一。
3、互联网普及情况。30%的学生经常上网,34%的学生偶尔上网。针对上网的同学又进一步地调查,上网的主要内容是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聊天、玩游戏,主要时间花在聊天,部分学生能较好地使用搜索引擎查阅所需信息,一小部分学生有自已的个人主页,甚至有一个交互功能较强的听潮网站已存在3年多了。这点说明了目前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来源于学校课堂,还来源于社会,信息技术教育较其它学科更易于受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学生能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具备信息时代应有的意识,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生活的工具。但同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信息的查找、处理和鉴别能力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地利用信息工具进行提取信息、获取知识能力的提高。
三、相关的教学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我国传统的教育重视"双基",教育一开始就离不开基础与同步。信息技术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受到落后观念和陈旧设备的制约,导致保守和安于现状,使得信息技术教育者对学生的类型不加区别、分析,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同一目标,这正是我们亟待改进的第一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差别较大,如一再保持落后的以教师为主,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那势必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吃不消"和"吃不饱"的两种普遍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求学校更新设备,以达到教学要求为目标。近年来由于各部门的重视,达标校均能达到要求,(笔者所在学校具备了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条件)。其次, 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讲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技能应用最熟练的一支队伍,我们应充分灵活利用这种优势,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挖掘现有资源(交互性网络教学环境、辅助教学较件),进行个体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利用自身养能力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增强较差学生的自信心和较好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将创造力培养与技能训练完美的统一起来。
美国的加德纳博士指出:"总的来说,传统的教育者认为应该先从基本技能开始,创造性是以后的事。这就造成先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一种基本技能,但到一定水准后,他们就没有能力和愿望来做创新的事情。相反,先进的教育者的长处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让他们发展创造力。"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学科固有的特色,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项目,尝试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处在浩瀚的信息世界中,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各种技能,发挥想象力,尝试性地进行自主的认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掌握信息获取、检索、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技能,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方法和成果进行评价,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作用和优势,培育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创造性的努力,教学模式的革新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也正是发挥我们教师创新精神的广阔天地。
3、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互助精神,提高综合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求学生思维不能开小差,要聚精会神的听讲,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这种沿袭了几十年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已经在多数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近几年,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者早已抛弃了这种落后的单纯以传授为主的观念和模式,他们更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甚至与老师商量,老师则会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叙述,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指导。在上述调查中表明学生本身在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远在其他学生之上,足以成为小老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学习,大胆讨论,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综合能力,让课堂从严肃的变成轻松的,从单一变为多样的。
4、提供学习与交流工具进行在线教学,允许学生异步交流。
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室的软硬件资源,一改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我们有网络就有条件在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在线"教学的成分,让所有师生的信息在网上成为透明的,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比如:在网上放置了一份课程教学大纲,便于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了解教材与作业内容,这种形式允许师生灵活地运用教学计划。教师只需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几种类型的学习活动贯穿于一堂课当中。教师也可将自己的课例作品、教学素材、网络资源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教师的在线帮助下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还可进行在线交流、讨论等。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师的评价都会及时得到直观的反映,不会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21世纪对人的要求不仅仅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学习,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作为充分具备培养学生这种综合素质的信息技术学科,更应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素质教育的前沿学科。
四、展望未来
1、24小时的"在线教学"。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我们就有条件在传统的面对面(即在校)的课堂教学中补充进去24小时在线教学的成分,尝试使用教师个人网站、电子邮件、文件共享、在线评估和实时聊天室等项目。由于互连网课程可以发布到任何地方,24小时的在线教学在不久的将来会慢慢地显得重要了。根据人的心理特点,通过聊天室的谈话方式,相对于在常规的教室里,教师更容易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允许学生灵活机动地进行方便的异步交流活动,比如我们给学生布置小组项目,要求他们互发邮件或通过在线课程进行网上聊天来讨论作业的细节问题等等。
随着条件的进一步完善,过几年,可实行信息技术远程无纸化考试甚至是在线考试,届时,学生随时学完课程内容,随时在网上报名考试,"腿长"的学生可以跑得更快。
2、课程整合
我们进一步的目标是把信息技术融合到中学各学科的教与学中去,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强调的是教导学生如何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将电脑当作信息工具使用,具有独立判断"如何使用工具,何时使用工具"的能力。但这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必须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认知工具作用,实现计算机辅助学习、网络化自主学习、网络化信息交流等。从一个学科、一个学科做起,要经过长期试验、探索、总结、提高,才能逐步完成。
信息技术与我国中学各学科教学真正融为一体之日,就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真正取得辉煌成就之时,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真正开花结果之日。我们期待这一天尽快到来,让我们携手为这一天的尽快到来而努力吧!
[作者简介] 江逸君, 女,199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现为漳州一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所指导学生在参加省、市信息学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中多人先后获省二等奖,三等奖,市一、二、三等奖,在福建省"中银杯"电视大奖赛中指导市代表队获团体三等奖等。本人也先后获得"优秀指导教师"、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让信息技术学科成为素质教育的前沿学科】相关文章:
学科前沿讲座心得02-26
学科前沿讲座心得3篇03-27
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08-2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08-22
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12-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探讨论文11-0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心得06-27
润物细无声——生物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初探08-20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