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人为本 追求绩效
——部分小学骨干校长纵论学校管理创新推进学校管理全面创新,以激励师生自我发展为核心,以为师生发展服务为重点,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近日在广东深圳举行的“全国小学骨干校长第三届论坛”上,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校长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这个话题。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只有管理者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整体发展,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与新课程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对此,许多校长表示赞同。
贵州贵阳市龙井小学校长黄美芳认为,以人为本,首先是从情感上体现对教师的关怀,每个学期,学校都通过“校长寄语”,用描述性、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教师,对教师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提出由衷的希望。很快,通过“校长,我想对你说”信箱,校长看到了教师的反馈:回想自己在教育战线工作了二十年,从来没有接受过这种形式的评价和慰问,短短几行寄语,充满了人文关怀,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体现了领导的管理艺术。
湖北武昌中华路小学校长徐宏丽说得更明了,现代学校不仅仅是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师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因此,现代学校管理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学习进步,更要关注师生在校园的生活状态,不断提高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管理者要为教师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生存空间,让教师感到校园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当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幸福,获得快乐,他才能输出幸福,输出快乐;当教师体验到校长在管理过程中以教师发展为本,他就会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这个过程应当是:学校人性化、民主化管理——教师人文关怀体验——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热爱学生——与学生愉快的、民主的交流——学生喜欢学校生活。
树立追求绩效的管理目标
与会校长提出,新课程的美好蓝图是通过有效的学校管理来实现的,因此,要重新审视学校的管理工作,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过去,过于强调“应该怎么做”的刚性管理,而如今强调的是“怎么做最有效”,这种管理激励教师的自觉性和创新性,淡化管理者对教师的束缚与约束,淡化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过程管理,使教师树立追求绩效的意识,并由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还有的校长认为,要有灵活多变的管理策略,新课程是一项新事物,它的开发和实施存在着诸多复杂多变的因素,经常会打破已有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会出现有违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管理者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求得最佳的效果。
参加校长论坛的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季苹认为,当前,学校里教学反思很普遍,但如何有效,首先应当有明确的指向,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指向;二是以教师发展为指向;三是以教育改革主题为指向。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如江苏东台市实验小学教师的反思从三个方面入手,对教学理念的阐释(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学);对教学过程的得失分析(是怎样教的,怎样学的);对教学效果的审视(还可以怎么教,怎么学)。
学校管理凸显个性化色彩
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就要凸显个性化色彩,这种管理熔铸了教师的智慧,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校管理的民主性,显然,这种管理对校长的要求很高。
对此,江苏东台市实验小学校长吴兴平的体会颇深,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正在悄然发生一场变革,管理正在由“用人做工作”转向“用工作育人”,正在由控制转向激励,校长是管理者,管理即服务,这一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
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认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在学校管理中提倡人性化管理,从如何把人管住、控制住转变为发现人、鼓励人、培养人。对教师的管理要依靠民主意愿、个性张扬、权力平等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教师实施新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对教师的评价从过去的定量评价改为过程评价,强调激励管理,就是充分肯定教师的工作,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从彼此的倾诉中,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对他的关注,感受到他的存在。同时,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活动,使不同的教师得到不同的满足,使教师在工作中真正体验快乐感、幸福感、成就感、价值感。
河北张家口市小东营小学校长贾晓洁认为,只有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体,让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谋划,采纳教师的建议,才会有更多的教师理解学校的工作,认同学校的决策,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这是保证新课程实施和教师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
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
过去,所有的决策几乎都由领导决定,其他人只是负责落实,基于这种情况,管理必然是控制、执行,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要由控制执行转向信任授权。
另外,更多的校长认为,学校管理应更多地体现民主性,形成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校要将以校长为中心的管理变为民主科学的管理,建立民主协商的对话制度,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体会到参与的价值和主人翁地位。这样既可以满足教师的需要,又可以增强教师对决策的认同感,进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天津津南区实验小学宋世慧、张淑芬认为,过去的管理,教师是被动的服从,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思维,使得教师自我支配、主动工作的空间很小,很难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强调一种自主式的管理模式,即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出发,由学校和教师自主规划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意识地让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谋划,会使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会让教师很容易融入其中,而且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到对其结果应承担个人责任,更加意识到学校的重大使命及完成这一使命与自己日常工作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
把教师的认识统一到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上来,就必须通过自主管理来实现。自主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信任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并充分授权。通过自主管理、信任授权,可由组织成员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自己选择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定总结。正是这种自主管理,实现了组织的“扁平化”,使每个人都有了参与管理的权力,正是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将优点充分发挥。当然,实行信任授权、自主管理并不是无为管理,组织的扁平化也不是没有控制。
建立完善的课改管理机制
课程改革进展到今天,已较完整地建构了新课程的政策框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的基本制度,而落实这些改革举措,关键要靠管理和制度保障。这是校长们的一致看法。他们认为,当前,各校要全面清理、修改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应的制度与要求,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各种规章制度,扫除制约课程改革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进有关教学评价、督导评估的内容,在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等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政策方面进行改革,积极制定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同时,建立并完善有效的课程实验工作机制,要通过建立专题办公会议制度、稳定的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定期咨询制度、新课程实验情况的阶段性调研和评估制度,以及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等有效措施,逐步形成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各部门密切配合,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大学和教研部门协作,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宣传引导和监督的民主科学、开放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
【以人为本 追求绩效】相关文章:
剖析以人为本08-06
剖析以人为本08-06
以人为本的评语08-17
全面理解“以人为本”08-06
以人为本的设计教育08-06
文化与以人为本的管理08-05
以人为本 铸就发展08-12
文化与以人为本的管理08-07
以人为本因性施教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