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改形势下学校管理制度的重新建构
即将开始的新的课程改革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行为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彻底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同时更需要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因为新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需要一个相应教学管理制度的支撑和保障,否则是难以想像的。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的重新构建是这次课程改革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在的学校管理制度应该说是有很多弊端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评价制度的不合理。现行的评价制度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它只重视教师教学的最终效果,以“分数”作为惟一评价依据,把“分数”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就的惟一依据,“分数”也是学校考察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种“分数第一”的指标管理模式应该说是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被简化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教师的评优、评先、晋职,甚至于奖金发放都是根据教学的成绩而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校领导、同事、社会、家长的认可,这种情况下教师又怎么能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学校管理制度中第二个弊病是缺少人文关怀。现在许多学校很重视建立校规校纪,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只热衷于形式化的规章制度建设,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而且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制裁措施,管理变成了检查。这种管理制度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没有人情味,忘记了教师的劳动是特殊的、创造性的劳动,教学过程也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这样的学校管理制度根本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果不改变,教师是不可能去进行教学改革的,即使做了也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三)缺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目前学校管理制度的最大弊病。目前在所谓校长负责制的影响下,许多校长滋长了权力的欲望,认为自己当校长就是大权在握,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所谓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都成了一句空话,从而排斥了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新的课程改革更需要教师个性的张扬,需要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的校园里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新的课程改革也就很难进行下去。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制度重新构建是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当前学校管理制度的重新构建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管理制度要强调以人为本
1、要了解教师。目前教师压力是非常大的,这种压力及来自家长的、来自社会的乃至学校。据资料分析教师之中有心理障碍占30%,很多教师在巨大压力下总感到无所适从,内心非常苦闷,因此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师需求,要深入教师队伍,多找教师谈话,了解教师的需求、了解教师的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特别是了解教师的内心需求。只有在了解教师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学校制度,才是切实可行,才能最大程度满足教师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积极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新的课程改革中去。
2、要尊重教师。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的时候,既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要做到尊重教师,制度的制定要做到人性化,要充满人文关怀。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一定要弹性,不要图形式,要理解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与创造性,要给教师创造性的劳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开发课程,“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起码要求,教师要教书匠变为研究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制度定得过死,教师就不会有时间学习研究、开发课程了。
3、要发展教师。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点,要把学校的管理构建成教师发展的平台,对优秀人才既要放宽准入条件,要舍得向更高更好地方选送,确立名师意识。要以新的理念制定学校的教师进修培训等方面的制度,不要认为教师的培训进修仅仅是教师个人行为,要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经费,虽然短期内办学成本高了,但效益却是长远的。如果一个学校经常请一些专家学者,又让教师有走出去参观、学习、进修机会,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师在专业水平的提高上就有更多的机会。
教师是学校要发展的主体,不要把他们视为仅仅完成学校任务的工具。要使教师们有主人翁意识,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多发掘他们的潜能,多给一些人文关怀,这样就能更好地体现出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二、要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学民主”,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民主化,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转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而推行学校民主管理,提倡教学民主,对推进这个转变,无疑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因此,我们重新构建学校管理制度来保证教学民主,来确保新的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大力提倡教学民主,对学生进行民族意识的培养,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在学校管理制度中,确立民主管理机制,是极为重要的。
教学民主的实施者是教师。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一点民主的意识,又怎能奢望他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的培养。然而,教师的民主意识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民主的苗子需要我们的领导去培养、浇灌,需要我们的领导尊重每一位教职工,给教职工民主权利,要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改变校长一言堂的做法,不然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将成为一句空话。
同时在重新构建学校管理制度的时候,还应加强民主规章制度建设,并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赋予教职工对领导的监督权,只有从制度上保证教职工们对领导实施监督,制度建设才具有实质意义。
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状况,直接影响教师民主化教学意识的养成。为此,学校必须改变以往“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在管理体制上,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参与原则,使教师、学生、家庭和社区充分的参与到学校的发展规划、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学评估、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活动等等中来。要完善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要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样有利于对校长的权力进行监督,也使教师有一种法定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同时,还可以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等。在民主管理中按照新课程理念使教师、学生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民主化。
三、要构建全新的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称职务晋升、经济收入等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评价的公正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能否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是影响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和取得多大成效的重要因素。新的课程改革要获得成功,评价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教师和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关键。
关于教师评价,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由此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新教师评价将有助于提高教师士气,加强信任感,改善人际关系,深化课程改革,形成积极支持教师创新的氛围。
1、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要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要符合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转换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不能像传统的评价体系那样,只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看学生考试的分数,而是要看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师生关系等等。
2、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与外在的评价相比,教师最了解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最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此和困难。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本人作用,引导教师分析现象的原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3、重视教师个体差异。由于教师在人格、职业素养、教育教学风格、师生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使教育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评价不但不能泯灭和消除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而且应当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个体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明确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改进的建议和专业发展目标。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学校管理制度的构建,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都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制度的重新构建,以保障新的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课改形势下学校管理制度的重新建构】相关文章:
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课堂08-07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08-17
论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07-30
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08-07
素质教育形势下的学校管理08-22
论新课改形势下的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08-01
对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的思考08-18
谈新课改形势下地理探究式教学08-05
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