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校文化是什么?
学校活动是整个社会在文化活动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文化活动,学校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上一代的文化内容经过价值批判和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传播给下一代。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校文化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校文化
学校的特色由学校文化来体现,校长的责任在于培育学校优秀文化。
学校文化中的文化,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学校文化分为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核心是管理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个难言的话题,却又是我8年校长生涯里唯一不断思索的问题。
上个世纪末,教育界流行“学校特色”的时候,我曾经为这件事纳闷了好长一段时间。让我不明白的是,一个学校中那些学科教育的优势怎么会被作为学校的特色来加以对待和宣传?由此而引起我思考学校的特色该由什么来体现,以及校长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于是,我的思想集中到了学校文化上,并引出了学校的特色由学校文化来体现,校长的责任在于培育学校优秀文化这个结论。8年过去了,我未必为上海市进才中学培育起了为我也为广大师生所满意的“进才”文化,但期间的思考和实践却是值得总结和提炼的。
学校文化及其特征
现在,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很混乱和肤浅。在一次关于学校文化的研讨会上,6个主题报告,竟然没有一个是真正谈及学校文化的,不是把学校中的一些“所谓”的文化现象大加发挥,内容飘忽不定,就是杜撰“文化名词”,以浅薄充高深。
什么是学校文化,这涉及到“学校”与“文化”两个概念。“学校”尚容易理解,“文化”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区别。学校文化中的文化,指的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属狭义的文化所指,它的形式可以是物化了的,如石头上刻着的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如不拘泥于经典,则学校文化可理解为发生在学校中的精神文化现象。学校文化有以下特征:
一、抽象性和相对独立性。抽象性指它是以观念形态呈现的文化现象。相对独立性既是指作为精神文化而对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独立,又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相对于社会精神文化的独立,其内涵主要是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二、相对稳定性和发展性。学校文化常表现为在学校中出现的现象和气氛,但反过来,学校中出现的现象和气氛不一定代表学校文化。如校园内石头上所刻录的名人名言,它是学校中的一个文化现象,但这个现象所含的精神内容是不是已经被师生所接受并内化成相应的思想及行为?一些学校用校歌来说明它的文化特色,这不是不可以,但如果这些内容只是个别的、暂时的,不构成有个性的精神品质,那么它就不能显示其文化特征。稳定不是绝对不变的,只是它有一些基本稳定的要素,如执行制度的严格,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术上的包容以及思想上的自由等等;发展性是相对稳定性的自然延伸,由于学校文化受制于社会文化,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三、群体累积性。校长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学校文化却不是靠校长个人所能创造的。校长的文化意识必须通过师生群体的认同,并表现出群体的气质和品性后才能确立和显示。这一过程不是即时式的,而是累积式的,即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的过程。由于文化形成过程相当脆弱,因此,一个具有稳定状态的学校文化的确立必然是长期的、有反复的。学校文化不可能速成,那些认为一个校训的提出就是一种学校文化的想法是幼稚的。现存的历史名校中的一些文化内涵不是诞生在校长的话语里,而是形成于其后的传承中。
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之后,便能以其典型性向外界传送学校形象及其意义。但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学校文化是抽象的、原则的,它存在于各种现象之中,并在学校的氛围中自然流露。但流露着的仍然是能表现学校文化的氛围或符号,而不是学校文化。如校歌、校徽、校训,乃至流传于校内外的学校故事等等,它们都可能作为学校文化的符号,但不是学校文化本身,有的甚至连学校文化符号都不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是短时的,很可能不久会被替代。这就告诉我们,不要把在学校中发生的看到的都理解成一种文化,即使要这样理解也不要把它作为学校所特有的。
学校文化的结构及整合
一般意义下,文化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文化虽属于精神文化范畴,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有师生共同生活与学习的场所及其物质形态,又有着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它们影响和制约着师生的生活,是起约束作用的制度文化。而作为学校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由于其受制于学校的领导方式和人际关系,因此,学校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统领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核心是统领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
统领文化或称管理文化,包括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但统领不等同于管理,其中,领导的产生和退出、领导的权利及制约、领导的培养与选拔、领导的思维习惯与作风等等在统领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校长和专职管理者的职业化程度、管理背景、心理背景(个性)以及学术背景都直接影响着他的思维习惯和行事方式。这种方式以组织文化的形式表现出鲜明的学校文化特征,如所谓的家庭文化类型学校、强权文化类型学校等等。其分类的视角就在统领文化上。以家庭作比喻的,家庭文化类型学校的领导方式以亲和为其特征,无领导与被领导的界限,更不强调服从,但这类学校往往缺乏效率也常缺乏激情。与之相反,强权文化类型的,学校的领导注重个人权威,强调服从,又以摆平矛盾为其能事,其特点是行事效率较高,但人际关系冷漠。
现实的学校文化都不属于某种纯粹的文化类型,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理想而优秀的学校文化产生于对各种文化层次的整合之上。比如,以强权文化类型为特征的学校,如果学校领导注意到它的管理的局限性,并愿意做出改进,建设和谐而高效的管理,那么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和培育人际关系文化不失为是良策。环境文化是一种显文化,人们对不同学校所得出的不同感觉首先是从环境,尤其是物质环境而来的,优美而又充满热情的校园环境给人以亲切向上的感觉,吸引人们认同它、接受它。倘若还让人感受到师生们的热情和朝气,那就更反映出了学校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管理的问题上有两种立场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学校文化:一种是“重管轻理”,另一种是“重理轻管”。这里说的“理”,是指规则和道理。重管轻理的着力点是管,目标是管中达理;重理轻管的着力点是“发展”,目标是建立发展机制。后者相对前者而言,是把通过管理来提升队伍素质,变成通过建立发展机制来完成教职工各自的专业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取决于三个原则:
1.人的教育原则。学校本该是育人的,离开育人专事育分数,就离开了学校的意义,自然也就谈不上学校文化;
2.培育和传承原则。学校文化能自然形成,但优秀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必须精心培育并经代代传承而成;
3.独立精神原则。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体现,缺乏独立精神,唯上唯书不可能建设有传统价值的学校文化。
今天的学校特别是那些屈从于功利要求或受利益支配在应试教育轨道上行走的,都不可能建设具有传承意义和现代品质的学校文化。事实上,归根结底,学校文化是由学校的教育立场确定的。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立场有其思想原则和行为方式。其基本价值观是以升学率为目标,追求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但教育讲究的是过程,并在讲究中体现其文化。说到这儿,我想起了《文汇读书周报》上的一篇题名《呼唤人的教育》的文章,文章的第一段话说:“在一次关于中学教育的座谈会上,一位青年教师直言不讳地指出,没有什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分,有的只有‘人的教育’和‘非人的教育’之别。一句话就击中要害,抓住了当今我们教育中存在的最大症结,即人的教育的缺乏。”不难想象,对人的教育缺乏的学校去谈论学校文化会是何等的乏味。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介绍了上个世纪40年代重庆南开的一些情况:
“从本质上看,南开的教育就是培养、鼓励、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比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校和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给他们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获得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有幸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驻足回望,这是什么样的专业化教育都无法比拟的人的教育。也只有那样的南开才不会将升学率、考试分数作为绝对指标,把这些当作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惟一尺度。”
“正是有了一代教育家张伯苓那样的校长,有一大批优秀、负责的南开教师,即使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重庆南开中学也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继续弘扬以激发、培育而不是扼杀每个孩子个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最大可能地践行了人的教育,成为民族危亡时期弦歌不绝的摇篮之一,以其无比生动的实例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耀眼的一页。”
我不知道当年的重庆南开现在如何了,是否已经改名成为其他的学校了。我也不知道,重庆南开的文化特质当今是否存在。常听一些百年老校说传统,说文化,我总有一种感觉,传统对今天来说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对今天有用的往年的荣耀,这能有多大的意义呢?
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
文化的传承不是文化现象的传承,而是“文化基因”的传承。而文化基因的实质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必然要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加以考察。
现代学校文化有哪些核心内容需要我们格外关注呢?
——批判精神。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批判性思考的习惯,那么,即使从表面上看它有优雅的环境和苦读的学风,这与现代学校文化却大相径庭。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要素之一,批判的前提是怀疑,怀疑的结果是创新,创新的特征是求实,即不尚空谈、脚踏实地地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学术自由。学术是维系学校的核心,深厚的学术力量是现代学校的标志之一。但是,深厚学术力量的取得是以学术自由这一文化特征为基础的。中学教育中的学术不仅指学科知识,还应该包括对课程的理解与认识,包括教法以及对课堂内外师生关系的处理。在我们这样一个习惯于自上而下运作的体制里,作为学校文化建设提倡学术自由尤其必要。学术自由的基础是思想自由。这不仅是对教师的,也是对学生的。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我们今天轻视、鄙弃、甚至试图予以校正然而为年轻人所喜欢而流行的文化,不无可能会成为主流文化弥漫于校园甚至整个社会之中。
——制度建设。制度即规范。规范不仅是作风问题,也不仅是效率问题。规范体现的是意志和习惯,进而是一种文化。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们学校的管理,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人治的痕迹较重,法治观念不强,方法也不理想。因此,作为一种可传承的文化,学校特别要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对制度建设意义的理解和各种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文本化制度的制订是重要的,但制度本质上是精神的,它表现在行为过程中,因此养成行事规范是制度建设的重点。
学校文化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至少对于今天的学校更显沉重。不是今天学校不想建设自己的文化,但我们失去了原则,怎么能有所作为呢?好在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人的教育在不断地得到重视,优秀的学校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还是很有希望的。
定义
关于学校文化的界定有如下两类:
第一,广义定义类。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第二,狭义定义类。概括之,有“校园文化”说,以“校园文化”来指代“学校文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有“校风”说,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有“文化艺术活动厅”说,认为学校文化指在学校中开展的各种如歌咏、舞蹈、体育比赛等文艺活动;有“教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学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氛围等等。 学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学校文化既包括了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等显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隐性的要素。
理念
校园建设规划的理念创新主要包括规划理念的转变,规划立足点的转变,投入观念的转变以及功能分区理念的转变等内容。在模式转化的过程中,十分明显地产生出两个“社会化”,即一是部分校园职能的社会化,二是校园内的后勤服务体系的社会化。这样,与之相应,校园建设规划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搞“校中校”的规划与设计,而是要从校园总体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生活区、后勤区的规划与设计;同时,还要从学校与所在城市两者的发展高度,从结构优化与功能分区的角度来考虑建设规划。
以往,在实际的建设规划中,人们往往强调如何保持和体现出某种设计的流派风格,而如今,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我们则应该在继承传统建筑风格和校园原有风格的同时,着重强调如何体现出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教育与教学目标、学科建设规划和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等诸多元素与环节。应该说,这是一个建设规划立足点的转变问题。具体来说,大学校园及其建筑的品质,不仅要体现出特定的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等氛围,而且它还要体现出人才培养的优化环境。这些体现即是校园规划建设理念的创新。同时,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中,我们还应具有对内、对外的开放意识,突出公众参与理念、特色理念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突出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
知识经济的技术支撑和物质技术基础是网络,因此,人们又把知识经济称作网络经济或信息经济。在这一宏观背景下,21世纪校园建设规划的投入应该是重在智能化的投入,应该是主张建设智能化的校园,即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和投入,把校园的各个方面整合成一个系统,并和外部世界连成一块,实现网络管理。实践证明,这种校园远比求全求大更有效,因为,它既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运用先进手段,集中学科化优势,发挥大学最基本的学科的最大作用,同时,又能节约人力、财力和智力资源。
中国近代社会,大学校园的基本特征是“校园趋向城市化,校园建筑趋向一体化,校园功能趋于综合化气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校园模式开始由封闭型向分散、开放型转变。这表现为:学科建设不断分化、综合,学科教学用房不便交流向有机开放型转变:许多高校形成了校园社区化的格局,校园空间内外开放;科界线被打破,交叉融合发展。校园基本特征的上述转变,要求在规划理念上,应该由传统的机械功能分区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区域互动。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与之对应的建设规划和设计,则把教室、教学楼和教学区作为重点。而当今的教育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其实践能力为目标,既重视课堂教学,又重视课堂外的教育。显然,与之对应的建设规划和设计,就应该同时重视教学空间和非教学空间、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联系,重视校园、校舍自身与社会不可分割的联系等。
【学校文化是什么?】相关文章:
文化与学校文化02-24
“拼文化”是什么意思?08-08
“拼文化”是什么意思?08-08
读书“读出”的学校文化08-17
学校寝室文化标语12-29
用文化再造学校02-24
读书“读出”的学校文化02-24
学校寝室文化标语08-23
学校楼梯文化标语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