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听名师讲课:站在名师的肩膀上

听名师讲课:站在名师的肩膀上

时间:2023-02-24 19:32:49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名师讲课:站在名师的肩膀上


  “名师是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改造教育环境和气候的示范性力量。一个名师可能带动一个教师、十个教师甚至更多的教师成长,那更多的名师呢?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希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成功秘诀。教师可感可触的巨人是什么呢?名师!“名师的精彩不在于课堂有多么完美,而在于平常之处显示智慧,在于鲜明的个性化追求,在于全身心的投入,在于渗透在片断、细节的理念”。这是一套叫《听名师讲课》的新书序言中的话,它用简洁的笔触对名师的课堂作了精彩的素描和恰如其分的评析,向我们提示着名师在课堂上的智慧和力量。《听名师讲课》是一套不张扬的丛书,但似乎在市场上已可堪称畅销,名师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可以说,《听名师讲课》的出版者有着对教育改革现状的清晰判断,并试图建立一种健康的教育氛围,在他们的视野里,名师显然不只是一种名誉或者说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能够改变教育改革环境的“大树”。这套丛书封面上有这样的表述:“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之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这似乎可以看作丛书出版意图和他们富有见地的教育观念。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状态是什么,我们如何描述这种状态?在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我们盲目的自信很容易潜滋暗长,这就很可能导致我们失去对当下教育改革状态判断的能力。假如我们把教育改革看作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我们就能更好地去尊重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规律,如教育改革从来不是孤立的,那么,任何孤立的不考虑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教育行为必然处于无力的状态。也就是说,教育改革的意图和教育的效果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当下教育改革状态的清醒的判断和对教育规律的尊重程度。那么,如果我们忽略了社会对教育的作用力,我们很可能对教育产生心力交瘁的感觉。教师在讲台上语重心长的教导,很可能在社会的挤压下变成一种空洞的自言自语。

  因此,我们必须营造一种教育者言说的语境,而不是让教育者处于失语的状态,没有对话,只有无力地自言自语。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就处于危险的境地。当然,教育者自由言说社会语境的营造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如果我们避免空谈的流弊,更踏实地去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就很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即教育者要从最基础的语境营造开始来影响整个的教育的生态系统,从而影响社会语境的改变。

  简而言之,教育者要回到课堂。

  在这里所谓的教育者,既包括一线的教师,也包括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只有他们共同把目光和精力投注到课堂上,才能煽动改变教育生态的“蝴蝶效应”的翅膀。即让课堂成为真正春风化雨的地方,成为成就个体和改善社会力量的源泉。自然,回到课堂不是说让教育者回避复杂的教育的社会背景,恰恰相反,教育者要在对整个社会教育大环境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张扬课堂的力量,把课堂作为“星星之火”,温暖和融化社会的冰冷的痼疾。教育者回到课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让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成为学生学识和思想健康发展的母体。这正像丛书的封面上倡导的那样——“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而且,课堂必须是个有魅力、有灵魂的地方。这样说起来看似很简单,但当教育者回到课堂时,他就会发现自己很可能处于惶惑之中。并不是每个教育者都能够很自信地回到课堂之中,教师站在课堂上或许会发现自己教了很多年的书,却一直不在状态;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或许会发现,课堂已经很陌生,课堂只有在记忆中,在他们的理论视野中,课堂成了缺席者。这不是“盛世危言”,而是一种真实的状态。

  我们必须寻找重新切入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现实入口,《听名师讲课》的出版提醒了我们,它最少给我们提示了三个要点,课堂和名师以及两者的结合。

  那么似乎可以说,名师的课堂正是我们重新进入教育现实的一个切入点,是我们首先要注目的地方。名师的课堂不是不可撼动的经典,但名师的课堂是我们借鉴和剖析的对象,是教育者一个起步的基点。课堂是一个有魅力的地方而且必须是个有魅力的地方。名师的自身的力量来源于课堂,名师的课堂就提供了种种关于课堂的智慧。课堂不是“八股文”,在名师的课堂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如的挥洒和平等的交流。一线的教育者可以从中体悟到名师的魅力所在,并踏上追随甚至超越名师之路。同时,课堂是新的理念实践的基地,同时也是新理念产生的母体。唯有来自课堂的理念才是有效的理念,而不是产生于书斋的伪理念。这种伪理念喧嚣飞扬的状态其实是一种空洞,“空洞是一种危险”,缺乏饱满精神世界的教师的空洞是一种危险,而缺乏有灵魂的课堂同样是一种充满危险的空洞。一线的教师和从事理论研究的人都该从课堂出发,并最终回到课堂中来,这才是适宜的教学、科研之路。

  当然,名师的课堂并非完美,而且,也不追求完美,它更多的时候是追求一种状态,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在场”的状态,只有处于都“在场”的状态,课堂才不是不能触动学生思维的表演。我们可以把教、学双方的是否“在场”看作是衡量一堂好课的一个先决的条件,任何一方的思维的缺席都标志着课堂的失败。在名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双方思维“在场”的高度重视,所谓课堂的智慧,有时候就是吸引学生在场的“智慧”。这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当然,在对待名师课堂上,我们也要有理性的态度,无论把我们名师的课堂当作范本还是当作靶子都是不确切的。于永正说,名师是桥,挤去水分,剩下的就是可资进步的阶梯和基石。

  同时,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名师是一种高度,是每一个教师所向往达到的高度。尽管,由于名师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相当紧缺的社会荣誉性的资源,对我们教育者来说,名师更多时候是一种仰望的高度,但就是在这种仰望中,我们会受到名师的召唤,成为改善教育生态和社会大环境的力量。这或许是名师更重要的作用,“名师是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改造教育环境和气候的示范性力量。任何环境和气候的改变都是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而走入名师的课堂,则是从问题的基点上去培植改变这一切的“树苗”。一个名师可能带动一个教师、十个教师甚至更多的教师成长,那更多的名师呢?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希望。因而,在名师的讲课成为一种展示的时代,这是对名师的遮蔽,只是让名师的光辉闪过我们的眼睛,而我们在这光辉之外什么也没看见。要真正发挥名师的作用就要认真地研究他们的课堂,他们课堂里时代的印痕和新的理念的萌芽。

  或许,《听名师讲课》的意义就在此,它是为我们保存了一份名师课堂的静态文本。动态的课堂转化为静态的文本,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自然有些损失,但同时又有一种更为简朴之美。这种简朴之美可以吸引着我们,同时静态的文本可以延长我们的思索的时间,从而也拓展和加深了我们思索的广度和深度。当然,这只是它的表层意义,在深层次上,它的意义在书本之外,在它带给我们的一些启发和思考以及希望。

  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契机,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名师的课堂上的时候,对于个体来说,或许会拥有了一把通向名师之门的钥匙,而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可能拥有了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新力量。

 

【听名师讲课:站在名师的肩膀上】相关文章:

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06-05

听名师讲座心得08-29

听名师讲座心得07-23

儒学——站在科学的肩膀上08-17

名师讲课心得体会07-08

听“名师宣讲”心得体会07-23

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11-16

听名师讲座的心得体会04-13

听名师教学讲座心得体会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