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与建

时间:2023-02-24 19:31:04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减与建

 

 

国庆长假过后,有记者找我,谈到他曾经在一个小学采访,小学生告诉他,国庆那几天几乎没有自己玩的时间,不是上课就是做作业,即使父母领他们外出,回来还要交一篇作文。孩子们说,不管什么时候,时间都不是他们的。就这样,我们把话题转向了减负。

关于减负,要说的话很多,但似乎又感到老生常谈,话语不丰。两年前,我们大张旗鼓从上到下提出要减负,两年过去了,现在又是从上到下说减负。在这两年里,我们究竟有没有减负?为什么减负那么难?

有些话还得从头说起。大家普遍认为,减负很有必要。因为我们的学生学业负担实在太重了,不是只有少数人重,而是普遍地重;不是一般地重,而是十分地重。因此减负是应该的、必须的。那么,为什么减负说了多年而不见效果呢?也许,我们该换个角度来想想了。

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先来看看“减负”这个词。“减负”会让人们把思考的着力点放在“减”字上,从而表现出为“减”而减,甚至把减负作为目的行为。可是,从本质来看,今天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至于“减负”应该减什么,大家见仁见智,但是也往往引出许多分歧和困惑。比如说,有人注意到,法制课程、性教育课程很重要,主张中小学要开设,然而,紧接着就有人反对,反对的人认为,传统课程的负担还没有减下来,新课程不是又要增加学生负担吗?于是事情还未做便进入两难的境地。

那么学校减负的出路在哪里呢?我想,出路在于换脑子,出路在于换个角度做文章。简言之,可以说是在“建”字上谋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重新建立学生的学习体系,学校要从培养目标出发,系统地设计课程,规划实施的办法,而目标只有一个,即“轻负担、高质量”。这是为了实现在轻负担前提下的高质量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这种“轻负担、高质量”的学习体系?从进才中学的实践来看,就是“更新观念、系统设计、合理安排、精心教学、科学管理”。

所谓更新观念,主要是指要明白教育是为了什么。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教育更要表达对人的重视和关怀。学校在关怀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爱的体验,并在这种体验中提升学生求知识、求生存的能力。教育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教育不仅要关注群体,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

所谓系统设计,首先要设计出三年一以贯之的课程体系,包括学什么、学多久、怎么学以及怎么评价等等,都应体现“轻负担、高质量”的原则。不要为了高考突出高三,更不应把高三作为特殊的教育阶段,而是要从高一到高三三年始终如一地精心设计与安排。

所谓合理安排,不仅指合理地安排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而且还要合理地安排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的比例,安排暑期和节假日。比如,关于节假日的作业,一般情况下,与其统一布置比较多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不如布置一些可供选择的阅读材料。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文科类读本,还要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等理科类课本。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不会阅读就是不会学习。

精心教学则是“轻负担、高质量”的有力保证。45分钟的课堂教学好与不好,得法与否,不仅影响学生45分钟里的负担,更影响着学生45分钟外的负担。好的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享受求知过程中的满足。好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了解学生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好的教师会从学生的眼睛里看出学生的需求、疑惑和振奋,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精心教学能使学生在没有额外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接受他们所能接受的教育。

最后是科学管理。管理很重要,科学的管理只能产生于科学的教育理念上,因此,接受和形成新的符合教育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同时,要进行管理制度化改造,使我们的行事方式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据”,做到“简单、正确、高效”,从而使学校的每一个想法都能得以落实,每做一件事情都能获得成功。

总之,减负是应该的,但也不要把对减负的关注点仅仅放在“减”字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减与不减,减多减少,都不是最根本的问题,重要的是要建立有制度保障和体制优势的新教育,使它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结果。

【减与建】相关文章:

加与减08-16

连加连减08-16

双减作文11-05

“双减””作文05-15

连续退位减08-16

笔算退位减08-16

连加、连减08-16

连加 连减08-16

村务档案怎么建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