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政治-思想品德 - 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
[摘要]: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上存在着只要重视能力,就是素质教育。只要使用多媒体,就是素质教育。只要课堂热闹,就是素质教育等三大误区;存在着颠倒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扭曲理论与实际的原则,课堂没能有效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情感沟通机械化、简单化、单向化,课堂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合理配置等五大主要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个人的设想。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增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关键词: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一、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误区:
1、 只要重视能力,就是素质教育。
一部分人认为,应试教育考知识,素质教育考努力,所以只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就是素质教育。其实知识与能力,是三维目标中的低级目标之一,只有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2、 只要使用多媒体,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创新教育手段,大量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但并不等于说只要使用网络、多媒体,就是启发式,就是素质教育。有可能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也只是仅多一种填鸭式的手段而已。
3、 只要课堂热闹,就是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而要解决课堂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课堂,必然热闹。但热闹的课堂,未必就是素质教育的课堂。热闹分两种:一种是流于表面的轰轰烈烈,一种是学生思维的波澜起伏。如果是没有思维参与,问题浅层次的有问有答,师生互动的表面热烈,那是课堂造假。只有学生思维深度参与,既使没有表面的问问答答,只要启发了学生思维,推动了思维发展,同样是素质教育。
二、 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1.颠倒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一方面把主导当主体,把“学堂”当成“教堂”。讲多练少,以讲代练,把课堂作为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高中政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规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只有多讲,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入,加深理解。如果讲不到位,必然流于表面,囫囵吞枣。这部分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低估了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积累。所以,讲的时候,面面俱到,精读细研。这样以来,学生只要用心听讲,就能理解所传授的知识。但是,学生长期依赖于老师,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这种以讲代练以教代学的方法,颠倒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不会自主学习。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一脸茫然,不知所措。高分低能的人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另一方面变自主为自流,课堂失控,迷失主导。以练代讲,题海战术,把课堂拱手让给学生,失去了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谁也无法代替的。只有他们自己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讲题,学生划书、背书、答题、读题、练习。老师用题海战术打拼,学生在题海扑腾。更有甚者,老师放手,学生“放羊”。在这种情况下,课上有做不完的题,课下有演不完的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学,遏止了学生的发展。
2.扭曲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误解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局限于理论对实际的联系,不注意理论的生成过程。仅做到用理论的东西,去阐释世界。很少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中启发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理论。用理论来阐释世界、阐释生活,用实际来印证理论,都反映了教学中的理论本位思想,反映了理性主义在教学中的主导态势。有部分教师认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就是理论在先,理论是本位的,实际是可有可无的;理论成果是重点,理论生成过程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就成为必然。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理论成为缺少学生感情体验的身外之物。造成学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人格,口是心非。
3.因材施教原则,课堂没能有效贯彻。
班级授课制,强调了统一性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又是个体的内化迁移感悟过程,他要求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素质教育。但是班级授课制与因材施教原则的尖锐对立,又使因材施教原则形同虚设,难以落实。
4.情感沟通机械化、简单化、单向化。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些困惑。首先,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其次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也有的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样还没有理解,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第三,单向化就是情感沟通时,缺乏互动,不是进行感情的建构,而是进行感情的游戏、感情的表演。
5.课堂资源闲置,没有得到优化合理配置。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合作过程,是主导与主体的互动过程。课堂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使主导成为主演,效率低下,主体缺位,课堂沉闷,丧失活力。如果没有学生的激情参与,心灵互动,没有引起裂变反应,就达不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不善于优化课堂资源,老师就很累。真所谓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是给别人的是微弱之光,照亮的极其有限。老师累的难受,学生闲的着急;主导与主体断裂,双主关系僵化。蕴藏于学生中的无穷智慧,没有机会迸发出来。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着急不领情。课堂资源处于内耗状态,难以发挥最大效益。
三 政治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构想
(一)总体思路:
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增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具体设想:
1.承认差异、尊重个性。
把培养自主意识,作为政治课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应试教育中一切摧残学生主体的思想、原则、方法、方式、措施,无不是建立在对学生个性藐视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改,就要切实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贯彻这一原则。
2.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
从整体上说,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发现性学习。但是,这仅仅是主要而不是唯一。特别是高中阶段,是从接受性学习为主向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发现性学习为主转变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能够实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达到最佳双赢。这是贯彻学生主体、以学为主、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和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最高本质;是解决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为载体,确定教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所谓先学后教(交),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学,在掌握主干的、核心的知识前提下,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心得,质疑解难,合作帮助;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精辟点拨,启迪思维。所谓精讲点拨,就是言简意赅,讲在点子上,讲在该讲处。点在兴趣点,点在疑难点,点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点在知识的生长点。所谓反馈深化,就是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加深理解,深化知识,促使迁移,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力争当堂完成,不留课外作业。
3.理论阐释建立在理论生成的基础上,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人把理论的学习,异化为唯一目的。联系实际仅仅是为了理解知识、印正观点,这样就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理论的阐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残缺。
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是有层次的,最低目标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最高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怎样来得,是怎样生成的;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有什么用,怎样用,即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破除研究的神秘感的必然,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感悟内化升华知识的必经阶段。从生活中总结概括理论,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了发现的乐趣,品味了成功的喜悦。
4.把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为理论阐释的着力点
过去在知识的处理上,教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考试考条条,答题答条条,把知识割裂的支离破碎,许多学生上课听懂了,但作业出漏洞,就是因为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形不成知识网络,不注意知识的关联,即不会知识的整合所致。一般来说,作为整块知识(核心的主干的知识)学生基本上都会。考试时不会的、顶不真的、大多是知识的关联点。所以,在知识的处理上,应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连接上,知识的逻辑联系上,知识交叉点上,知识的生成点上;应把注意力放在同类知识的不同点上,不同知识的相同点上,易混易错知识的澄清上。这样就逼近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前沿据点,在这些地方着力,就点击了学生的困惑,点燃了智慧的火把。
5.把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启迪思维,逼近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养练学生思维习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克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恶习。坚决反对表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缺乏思维参与的一问一答;坚决反对机械的重复、简单的知识训练;坚决反对矫揉造作、情感交流单向化、简单化;坚决反对过于频繁的造境与造势。
6.把充分利用课堂资源,作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
一堂好课,一堂符合教育规律的好课,一定是课堂效率比较高的课,教师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最高。所谓“一石激起千重浪”,就是这个道理。课堂资源很多,有课本、《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网络、教师、学生,真可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若能把这些资源从整体着眼,优化目标寻求最大效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课堂产生共振和共鸣。这样课堂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能充分参与,课堂就会达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最佳双赢的效果。教师才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解放,成为“善驾于物”的君子。正如荀子所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个好的教师,“四两拨千斤 ”,利用学生教学生,就发挥了最大的效能,就能给课堂注入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注意的问题:
防止形式化,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
防止绝对化,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和方法。
【政治-思想品德 - 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论文08-25
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反思02-04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08-17
浅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08-17
高中政治教案11-02
高中政治教案01-15
高中政治优秀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