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班主任的语言艺术
当了几年班主任,常有这样的感觉:同样一句话,一个意思,不同的说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班主任语言艺术的高低是一个重要因素。记得在我刚毕业那年所教的一个班上,有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后进的学生——冉刚。一次,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说他“不认真学习,不守纪律,不争气,永远也学不好”等等。当时我想:这样不留情面地批评他一顿,他可能会认识到自己不求上进的严重后果,从而会产生一种上进的欲望。可是,事与愿违,从此以后,他不但没进步,反而更坏了。是什么原因呢?我摸不透他的心理,找他谈话,这个学生开始不吭声,最后满腹怨气地说:“我反正学不好,学了也没用!”我问:“你怎么知道自己学不好呢!”不料,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你上次不是说我永远学不好嘛。”
听了冉刚的话,我深感自己教育的不妥,使冉刚不但没有产生上进的愿望,反而挫伤了他的积极性。
我连忙说:“老师那是激将法,想刺激你,让你进步,没想到你没有理解老师的真正意图,都是老师没说清楚惹的祸。以后只要你肯认真学习,克服过去的不足,你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冉刚听了我的话后,高兴地说:“谢谢老师!我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从此,冉刚在学习和纪律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后进生身上蕴藏着能促进其进步的因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艺术地挖掘他们身上的这些积极因素。中肯地、恰如其分地批评,既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又可以让学生看到改正错误的可能性,激发他的上进心。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批评,使批评中伴随着鼓励和期望,批评中饱含着诚意和热忱,就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尽快步人正轨。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做到“真、准、亲”,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真”,就是教师要有真情实感,不虚伪,不造作。正如赞科夫所说:“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觉,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参加到谈话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准”,即针对性。班主任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别教育,所用的语言也必须因人而异。如同样是鼓励的语言,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是有益的手段,而对骄傲的学生则可能产生副作用。又如公开责备,在某种情况下对某些学生可能是必要的,但对那些情感脆弱,自尊心强或偶犯错误的学生则往往是不适宜的。如李霞同学,她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但她的缺点是骄傲自满,针对她这种情况,我对她采取的办法是循循善诱,耐心辅导,慢慢地唤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亲”,即说话语气要亲切、柔软,但不失庄重感。尤其对后进生更要“亲”,亲切的话语可以温暖他们的心,点燃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就如别林斯基所说,充满亲切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缺乏亲切的语言,会把颠扑不来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化的训诫,使语言对意识的情感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
我班的李菲菲同学,因父母离异而缺乏家庭温暖,刚入学时,她少言寡语,郁郁寡欢,不合群,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成绩不理想。针对她这一情况,课间,我经常鼓励她要多跟伙伴交往,每当她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在课堂上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她。慢慢地,她开始感觉到教师和同学对她的关爱,她的胆子变大了,性格也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看到她课间与伙伴有说有笑的,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班主任的语言艺术】相关文章:
家访的语言艺术08-16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08-22
新课导入的语言艺术08-17
开场白的语言艺术03-01
浅谈语文教学语言艺术08-18
教育语言艺术性探微08-17
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08-17
谈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作用08-25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08-17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