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探索
关键词:层次性 针对性
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坚持启发式是教学的关键。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没有差异就没有进化,也就没有绚丽多彩、纷繁复杂、不断发展的世界。
如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提问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问题不仅要问在点子上,问在着急处,提得明白准确,便于学生思考。还要因教学内容和因学生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
1、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如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怎样表示?当然更重要的是设计同一问题,让学生得出不同程度的回答。如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指出回答不出的学生(实际是指中下等生)可以看书。又如,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类问题,既是学生对这堂课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又能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哪怕学困生也都能回答其中的一、二,当然对中、上等学生要求他们能完整地进行回答。
2、设计中下等生回答的问题。
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中的的问题多数适宜中下等生回答。如应用题教学中的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这题直接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当然对于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师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我也让他们进行回答,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设计中上等生回答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设计出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推理的问题让中上等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发展这这些学生的思维:如:你能找出其中的奥秘吗?还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还有更巧妙的解法吗?……
二、练习有层次性
课堂练习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1、同一练习不同要求
课本上的习题(除打*的和思考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做这类习题时,中上等生应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对于学困生而言有的他们不一定会完全掌握,这时候,我注意进行巡视,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又如,一题多解的习题,对于学困生能掌握一种解法就进行肯定,对于中上等生则要求他们的解法越多越巧妙。
2、练习数量不同要求
要课堂练习中,我注意有意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以满足中上等生的求知欲,对于中下等生就只要完成基本题。如教学了“按比例分配”后,对于学困生,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甲乙丙三人有一批图书,甲、乙、丙三人的图书的本数比是27∶24∶40,已知丙的图书数比甲的多39本,求乙的图书有多少本?”这题中下等生是能够进行解答的。而对于中上等生,我则出示了这样一题:“甲乙丙三人有一批图书,甲的图书数与乙的图书数的比是9:8,乙的图书数与丙的图书数的比是3:5,已知丙的图书数比甲的多39本,求乙的图书有多少本?”对于这题,我则启发学生将甲、乙的比和乙、丙的比转化成甲、乙、丙三人的连比进行解答,学生也能很快求出正确的答案。
三、指导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是显然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1、对于优等生,我注意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作题、思考题,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兴趣小组,扩大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2、对于中等生,我注意指导他们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取得进步。
3、对于学困生,他们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多,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学困生,我对他们的指导注意做到全面,并有耐心,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如指导他们回答问题,这样既补授了知识,并通过引导学生准确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又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如,通过解题指导,在给他们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思考方法,逐步养成他们认真思考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那么,不仅能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能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旌阳小学:蒋仪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探索】相关文章:
优化练习 面向全体05-07
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08-17
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08-17
“因材施教”之我见08-24
因材施教 个性教学05-15
因材施教 积极引导08-17
面向大海作文11-16
面向草原作文03-08
面向未来的句子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