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从”有“率”义考

“从”有“率”义考

时间:2022-08-08 00:03:0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有“率”义考

[作者]  刘乃叔

[内容]

 

    《鸿门宴》中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句子。其中“从”字,多被解释为“使动用法”,译成“使……跟从”的意思。如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东北师大中文系编《古代汉语》都采用了类似的说法。

    单从文义看,做如是解并无不可,但若从语言实际出发,以科学、准确地阐释词义的标准来衡量,则大有商榷的必要。因为“从”字在文言中不仅有“跟随”、“跟从”义,也有“率领”、“带领”义。请看下例:

    宋·赵与时《宾退录》“一僧云:‘夜宿瓜洲,梦官人服银绯,跨马,导从数十,履江水如平地,心异之,问为谁?从者曰:“陈殿院赴召也”。’”

    文中两处用到“从”,但意义却正好相反。前一“从”字正是“率领”、“带领”义,所以才与“导”连文并用,构成同位关系。如果再同后文中的“从”字联系起来分析,结论就会更加清楚。“从者”即“跟随者”,指的正是上文的“数十”人,而“数十”在结构上正为“导从”的受事宾语。因此“导从”之“从”也必须讲成“率领”、“带领”不可。讲成“使动用法”,理解为“使……跟从”则使“导”字无法落实。可见“从”字确有“率”义。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在使用“从”处,也常常径以“率”字代之,如:

    《韩非子·难三》:“知氏最强,灭范、中行而从韩、魏之兵以伐赵。”

    其中“从”字,在《说苑》和《太平御览》中,都写作“率”。特别是在《韩非子》同书中的《十过》篇里,对此事也有记载。文与《难三》同,但在用“从”处,也用了“率”字,如:

    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齿寒,今知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

    故裴学海先生曰:“古谓率曰从”。当然,仅凭上面所举的宋代文中的例子,加上几条异文的材料还嫌证据不足。其实在古代文献中,“从”当“率”讲,绝非偶一用之的现象,随手翻翻古籍,还能见到许多例子,而且从先秦、汉魏直至唐宋的文献中都能找到。如:

    《庄子·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

    《战国策·赵策》:“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国·曹植《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唐·薛用弱《集异记·裴通远》:“车中有老青衣,从四小女。”

    从这点看,把“从”理解为“活用”,看作“使动用法”,讲成“使……跟从”,也是很难成立的。因为“活用”是指一个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用特征或意义的情况,而“从”有“率”义,却是语言实际中一种常见的、普遍的现象。按照王力先生“例不十,法不立”的原则,“从”有“率”义也该是毫无疑问的。

    在《淮南子》一书中,我们还见到了这样的例子:“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高诱注:“从犹牵也。”这为我们认识“从”有“率”义,又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间接例证。很明显,“牵”义正是在“率”义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不过是一个用于人,一个用于兽罢了,但二者间的意义关系还是十分清楚的。

    至于从词义系统看,“从”字何以由“跟随”、“跟从”义引申出“率领”、“带领”义?道理很简单,因为“从”和“率”是同一行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既相对立,又互关联,是相对而存在的。没有“率”就没有“从”,没有“从”也就无所谓“率”。所以反映到词义发展中,就可能由此而及彼,或由彼而及此,使两个看似矛盾的词义共存于同一个语言单位中,即所谓“正反同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这种情况是极为常见的,如:“买”有“购买”义,又有“出售”义;“贷”有“借出”义,又有“借入”义;“伐”有“攻打”义,又有“被打”义,都属此类。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又考察了“率”字,果真也有“从”义,如:

    《尚书·舜典》:“蛮夷率服。”孙星衍疏:“蛮夷循服。”

    《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元年》:“一夫不率,阖境罹殃。”胡三省注:“率,循也。不率,谓不循上之教令也。”

    《逸周书·大匡解》:“以诏牧其方,三州之侯咸率。”孔晁注:“率,奉顺也。”

    《旧唐书·懿宗纪》:“西戎款附,北狄怀柔,独惟南蛮奸宄不率。”

    宋·陆游《上殿札子》之三:“年谷娄丰,四夷率服。”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公大将军延师》:“敬以幼子属先生,有不率教者,骂责之……。”

    其中“率”都是“从”义。在有些文中,“率”与“从”则径直用在一起,如:

    《诗经·小雅·采菽》:“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令行禁止,莫不率从。”

    唐·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孰是蔡人而不率从。”

    宋·司马光《论横山疏》:“是以诸侯怀德畏讨,莫不率从。”

    可见,“率”可用为“从”,“从”可用作“率”,在词义系统上都是持之有据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古代和现代很多权威性汉语辞书,在“从”字条下,都没有注出“率领”、“带领”义。如《经籍篡诂》、《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中文大字典》、《辞源》、《辞海》,乃至新编《汉语大词典》都是如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失误。1987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在“从”字条下注出了“率领”、“带领”义,虽仅举两例,仍不失为明察,堪为称道。

    但叫人不解的是,1991年编《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二册)》在《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一句下,仍沿续了旧的提法,把“从”解释为“以……跟从”的意思,实在令人遗憾。

【“从”有“率”义考】相关文章:

“的”字到底是什么?为何有高的“出场率”?08-17

义教的心得12-02

2013年中考作文“同域近义”命题应对策略08-15

百义孝为先08-16

分 数 的 意 义08-16

忠与义的交织作文08-10

因为有我2021中考作文04-23

读《人民的民义》有感:以上率下 树廉洁实干之风04-23

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的实践与思考08-24

乘法分配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