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谈用教材教作文的一些体会
翱翔教材天地 放飞创造潜能——谈谈用教材教作文的一些体会
澄迈县永发中心学校博罗小学 何家胜
内容摘要: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学习抒情达意,学习表达方法。为此,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开发学生练笔的巨大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关键词:教材 用教材来教 创造潜能 写作 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学习抒情达意,学习表达方法。为此,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开发学生练笔的巨大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下面,就如何用教材教作文,让学生学会自能作文,谈谈我个人一些体会。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练笔的空间,激发兴趣,以读促写,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材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弹性,在课文内容上留有教师开发和选择的巨大空间。因此,教师应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大力挖掘教材中写作的空间,创造性地设计练笔机会,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和想象力,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方法等方面进行局部练习或仿写。
如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以下练笔。请你围绕下面的中心句写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在它有火烈的舞蹈美。你看, .
好在它有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 .
好在它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 .
好在它有变幻的舞姿。你看, .
学完课文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请在“ ”上填写词、短语、句子,尽量用上文中的内容。
读完课文,我感受到了 的安塞腰鼓。
结果,我的问题一抛出,就如石击水面,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写了一大串句子。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完,又一个学生要求站起来说。
又如教学《三亚落日》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去仔细观察乡村落日景象,并以《乡村落日》为题,写一篇写景文章。这样,将阅读与写作,将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完好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学中得到实践,在实践中得到迁移,达到会写的目的。
2、利用文中的留白之处,激发想象,进行补写或续写训练。
如《船长》一课,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到“玛丽”号大轮猛烈撞击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哈尔威船长的这些优秀品质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的。课文在写哈尔威船长沉入深渊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于是,我抓住文中的这一处留白,精心设计了下面这些小练笔,以此,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语言发达能力。
船长就要被无情的大海吞没,望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在“玛丽号”上得救的人们心潮就如这波涛汹涌的大海,有多少话要对船长深情地诉说啊!
A、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 说:“船长啊,船长, .”
B、还是个孩子的水手克莱芒 说:“船长啊,船长, .”
C、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徐徐沉入大海的黑色雕像,我想对船长说:“ .”
又如《爱之链》一文结尾写道: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语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于是,我要求学生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续写一段话。
3、针对课后练习要求,指导学生缩写课文。
如在教学《郑成功》一课后,我要求学生用《郑成功收复台湾》为题,尽量用上文中积累的一些字、词、句,将课文进行缩写。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训练了学生概括文本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写作是极有帮助的。
二、利用教材插图,激发想象,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教材选文图文并茂,特别是一些古诗词,不但诗情画意美,而且每首诗词都配有一幅新颖精美的插图。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根据诗词大意,展开丰富想象,把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看图写作的表达能力。
譬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提问:“从图画中,你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当时说了什么话?心里会想什么?脸上的表情如何?”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大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纷纷畅所欲言。让学生充分交流以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读整首诗,然后,根据诗句的大意和图画的内容,要求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又譬如教学《如梦令》一词,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文中的插图,然后激趣问道:“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美不美?谁能大胆地展开想象,按一定顺序来说说你所观察的这幅图画内容?”开始学生说得不是很好,但是,在我耐心引导下,他们逐渐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了出来。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傍晚,夕阳渐渐地西沉,映红了一片安静的溪面。天上,一群水鸟唱着歌儿自由自在地飞过。远处,是一片片盛开的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飘来一股股迷人的花香。一位女子划着一条小船,可能是喝多了点酒,粉脸红得就像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醉熏熏地,一不小心,却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这时,她心里不由暗暗着急起来:天快黑了,赶快划出去!于是,抢着划呀,划呀,却把栖息在荷花丛里的水鸟都吓得飞了起来……”
再譬如教学《渔歌子》一词时,我用多媒体展示这幅美丽的插图,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去观察,先从上到下,再从远到近地说说自己所看到景物以及人物,然后,再读读词句,说说句子的意思,最后,指导学生根据词意和图画,把这篇诗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插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词大意,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画中培养观察能力,在培养观察能力中坚持把古诗词进行改写训练,这样,常抓不懈,就一定能培养好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根据教材课文特点,相机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发展学生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是如何选择材料?如何安排详略?如何过渡?如何总结全文等等。
如在教学《郑成功》一课时,我注重随文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是如何安排详略的,比如文中写了郑成功的两件事,郑成功收复台湾是详写,郑成功建设台湾是略写。而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两件事自然地衔接起来的,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要想使文章前后自然衔接起来,要用到过渡句,来承上启下,最后我又引导学生交流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又明白了文章结尾要注意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课后,我及时进行了迁移训练,让学生借鉴和模仿本文的一些写作方法,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通过两件事写一写身边的一个人。这样,学生从读中悟到写法,在习作中得以掌握。
对于这些写作知识,不必系统地去讲解,但教师要随文把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在读中让学生去领悟,从而初步明白一些文章的表达技巧,这对他们的写作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又如在教学《钱学森》一文结尾时,我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学生认真地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画出后知道: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文章的后面。那为什么作者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呢?学生通过深入交流与讨论后,领悟到这是一种倒叙的写作方法,它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
再如《广玉兰》一文,文质兼美,语言清新,结构严谨,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开篇形成呼应之势。这是学生学习状物文章的典范。于是,课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了本文的这些写作方法,并迁移到学生的习作训练中,让学生从借鉴与模仿中去写一写《家乡的椰子树》。
四、营造氛围,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于单元习作教学中,挖掘学生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于单元习作教学,许多教师往往是把范文念一念,然后,再细细地讲解一番,最后,就是让学生去习作。我认为,这样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多去读读教材提供的范文,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读后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总结范文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自主去习作。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3时,我先放手让学生大声地去读范文《鸭血粉丝汤》,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交流文章是如何开头的,文章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各写了什么,它们在构段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通过交流后,知道了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写了鸭血粉丝汤的味儿好,看相也好,以及做法和吃法,而且它们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主去探究学习,掌握了介绍一种美味的写作方法,这时再让他们来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也就容易多了。
作文写完了,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合作地修改习作。让他们在读中相互修改,写得好的作文,还可以推荐上班级读读,这样,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正如著名作家萧伯纳所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五、结合教材口语交际内容,以说促写,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时,拓宽学生创造潜能。
什么是语文?教育家陶行知对“语文”一词的解释是:“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可见,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是枝叶相连的。
因此,在每一节的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应大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在说中促进写,在写中促进说,达到水乳相融的美好境界。
比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课《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中,课前我先让学生带着本子和笔,在校园、走廊、教室里的墙壁上找一找,抄一抄自己喜欢的名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后,在课上,学生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所找所抄的名言,交流起来。然后,我在引导学生说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把自己所喜欢的名言写下来,同桌相互读读,或在班上读读,这样,通过“找——说——写——说”后,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
又比如在教学《推荐一本书》时,我结合“我读书,我快乐”的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去说说课外都读了哪些书?你最喜欢读的是哪一本书?为什么喜欢读这本书?因为学生在课外都读了几本读物,这时,再让他们说一说,学生很快便打开了话匣子,津津有味地推荐起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然后,我再让学生把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写下来,相互推荐,读给同桌听,或在班上交流,这样,以说促写,以写带说,达到极佳的课堂效果。
总之,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单元口语教学的契机,以说促写,以写带说,这样,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六、紧扣“我读书,我快乐”阅读活动,以读带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时,放飞学生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读书,我快乐”中,推荐了英国作家笛福的一部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我布置学生回去用一个月的时间好好地读读这部小说,然后,一边读一边把书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摘抄积累下来,最后,尝试着写一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读后的感受。一个月后,我在班上举行了一个“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读后的感受,并把学生的小小摘抄本拿出来展示。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读中受到优秀文学的熏陶,提高对文学的鉴赏能力,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和精彩段落,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课内跳出来,走向课外,去读更多的书,让学生在读中加强交流,加强积累,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怎么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
【谈谈用教材教作文的一些体会】相关文章:
教材教培训心得体会04-12
政治教学论文:对“用教材教”的再审思08-08
谈谈“先读后教”的教学模式08-20
谈谈新教材的英语复习课08-17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08-15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08-17
谈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08-17
谈谈对后进生班级管理的一些看法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