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6 07:50: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教具准备:录音机、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并伴着《春之歌》的音乐)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 ,像 ,又像 。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 。指名读。

  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 班一起读12个词语。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教学后记:学生乐学,喜欢学习对春天的特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

  (岭、林、花)

  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

  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

  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

  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3、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1、课后练习1,3(1)、(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文章,划分出层次。

  2.能够准确理解一些言词和句子的意思,能翻成白话文。

  3.体会的中心意思,背诵全文。

  课文解析

  1.注音释义:

  注音:汝(nù)、诳(huáng)、遂(suì)、数里(shù)、唾(tu)、了然(liǎo)、漕漼(cáo cuǐ)、著(zhuó)、咋咋(zézé)、忌(jì)

  解词句:⑴汝:你。⑵诳:欺骗。⑶迟:缓慢。⑷大善:很好。⑸卿:对人的敬称,您。⑹略无重:一点重量都没有。⑺再三:两次三次。⑻了然:完全。了:完。⑼漕漼:趟水的声音。⑽习:熟悉。⑾咋咋:惊叫的声音。⑿去:离开。

  2.内容主旨:

  作者介绍

  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人。蔡为现在河南省新蔡县。

  划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⑴:宋定伯夜行遇见鬼,装作鬼,并且与鬼同行。

  第二层次⑵:宋定伯途中用机智骗过鬼。

  第三层次⑶:宋定伯勇敢地捉鬼而且卖掉了鬼。

  中心:

  文章通过写宋定伯遇鬼,与鬼斗智,最后捉住鬼卖掉鬼的故事,表现了宋定伯机智勇敢的,文中也寄寓着人终将胜邪的。

  3.特点

  这简短的文章在上有以下几个特点:⑴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作者通采用虚构的情节,在这虚构中作者巧设宋定伯遇鬼并与之结伴而行的怪异的情节,将人、鬼放到一处,故事开始就有摄人的悬念。在途中鬼几次盘问,都是对人的'怀疑,可见人所处的环境有多么危险。但人都化险为夷。文中鬼盘问一次激起一个悬念,使文章掀起一个小高潮,最后捉鬼便形成文章的高潮。一面宋定伯“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一面鬼“大呼,声咋咋然”,通过对人动作的描写,鬼声音的描写,将紧张的气氛推至高潮。最后卖鬼一段又显得轻松而又风趣,充满了对所谓“鬼”的嘲讽意味。⑵宋定伯的形象刻画得鲜明突出。文章中作者着力刻画了宋定伯这个人物。宋定伯的智慧机智和勇敢主要通过对他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而展现的。例如:当宋定伯夜行遇见鬼时机智地骗鬼:“我亦鬼。”在同往宛市的过程中,又机警地询问:“不知有何所畏忌。”为后来捉鬼做好了充份的准备。在同往宛市途中就这样机智地回答鬼的问话。摸清敌情。从而显现出智慧与机智。后面捉鬼则用了几个动词:“担、执、至”,写出了宋定伯干净利落果敢的特点来。

  测试题

  一、看拼音在( )里填写上汉字。

  1.rǔ( )复谁?

  2.定伯kuáng( )之。

  3.qīng( )太重,jiāng( )非鬼?

  4.鬼大呼,声zé( )zé( )然。

  5.便卖之,恐其变化,tu( )之。

  二、用白话文准确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带点的字。

  1.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

  欲: 至:

  译:

  2.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习: 勿:

  译:

  3.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

  之: 唾:

  译:

  三、填空

  1.《宋定伯捉鬼》的作者是 的 。

  2.鬼言:“ ?”定伯曰:“ ,故身重耳。”

  3.定伯便 鬼 肩上,急 之。鬼 ,声 。

  测试答案

  一、1.汝 2.诳 3.卿 4.咋、咋 5.唾

  二、1.欲:想。至:到。译:鬼问他:“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定伯)回答说:“想去宛市。”

  2.习:熟悉。勿:不。译:我刚死,不熟悉渡水所以有声,不要怪罪我。

  3.之:它,指鬼。唾:吐唾沫。译:就卖掉它,怕它有所变化,用唾沫吐他。

  三、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围绕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2.让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资料进行整理,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以班为单位确定一个专题。如: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课外读物、课程、网上活动。

  2.对问卷调查的对象选择的范围要广,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教学过程

  1.回顾激趣。

  2.汇报调查结果。

  (1)选代表说自己调查的情况。

  (2)教师相机指导。

  3.对自己的'调查进行总结。

  从调查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4.了解调查报告

  (1)什么是调查报告?(课件)

  (2)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标题,正文包括调查目的、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建议)

  5.完成调查报告初稿

  6.交流学习初稿

  (1)学生组织互读

  (2)学生评议

  (3)全班交流

  7.修改作文。

  8.抄写习作。

  板书设计:

  调查报告

  标题:关于xx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调查过程

  正文:调查结果

  建议

语文教案 篇5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读背古诗《元日》,引导学生理解短文内容,学习海伦老师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的优秀品质。

  2、辅导学生制作新年礼物,写好祝福语,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的意识及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按要求自读:

  (1)正确朗读古诗;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下来。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师生交流解疑。

  (1)解释不理解的词语。

  一岁除:除的意思是除旧更新。 屠苏:用屠苏草浸泡的酒。

  (2)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农历除夕子夜十二点整,一声爆竹骤然响起,接着此呼彼应,响彻大地,宣告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年开始,春天也就来临了,气温回升。人们举杯欢饮,酒香四溢,大家更加兴高采烈,个个酒酣耳热,感到身上暖和了。太阳出来了,光辉灿烂,普照万家,这时,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把旧的桃木板神换上新的桃符。

  3、练习朗读背诵古诗。

  三、完成阅读

  1、学生自读短文,思考: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2、指名分小节读短文,想想每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3、齐读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4、再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5、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题:海伦老师让所有的同学在下周一(即苏珊返校之日)都戴上自己喜欢的帽子,是为了让同学们对苏两周戴的帽子不引起注意,由此让苏珊摆脱窘态,不再感到尴尬、难堪。

  第二题:苏珊在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为她营造的爱的氛围中,忘记了自己所戴的帽子,忘却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地生活,愉快地学习。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2。

  训练准备 做礼物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训练过程

  一、导入新课:元旦佳节即将来临,为了感谢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亲人朋友,我们应该向他们献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用什么表达好呢?当然是新年礼物了。

  二、让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在过节的时候准备新年礼物?(祝福佳节,表达谢意。让亲情更浓厚,让友情更长久。)准备怎样的新年礼物更有意义呢?

  三、说说你准备将礼物送给谁?准备对他说些什么祝福的话语。

  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礼物。

  五、在礼物上写上自己的祝福语。

  六、小组讨论交流: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最使你难忘的是什么?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语文教案 篇6

  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有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tuǒ)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zhuì)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广玉兰的叶片富有光泽。好像涂了层蜡,再配上有着铁锈色短柔毛的叶背和那微呈波状的边缘,使人觉得另有一番情趣。密集油亮的绿叶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有了它的衬托,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 个生字。

  2。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 教师播放儿歌,学生边读边拍手。

  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

  手放好,头摆正。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

  这是第一节识字课,将学前常规教育融于语文课。

  2。 教师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 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 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学生跟读,齐读。

  3。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6 个汉字分为哪两组?(第一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 将国画与汉字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1。 学习汉字“天”。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天”字。在人的头顶上,那无边无际的.就是“天”。出示晴天、阴天、雨天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2。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教师出示“人”站立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图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3。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义。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图片,联系生活加深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利用图片, 联系生活, 帮助学生识记和正音。

  四、谈话交流,学习“你我他”

  1。 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

  从“人”出发,引出“我”。教师出示汉字“我”,启发说话:我们都是人。师生对话,引出“你、他”。教师提问:“你叫什么名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指该学生的同桌提问:“他是你的同桌。他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

  2。 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点。教师移动单人旁的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3。 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教师请三位学生上台,引导学生选生字卡片并交流。如一名学生说:“我是××,很高兴我们成为好朋友。”“你喜欢踢足球吗?”“他是你的同学吗?”小组练习,轮流说话。

  创设生活场景,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帮助学生认读、理解生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8-26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