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过程:
1.指名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吗?
(2)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3.学生交流读书收获。
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重点语段的预设:
(1)“小人鱼知道了这个消息,觉得她的心在碎裂。她知道王子结婚后,自己就会变成泡沫。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她的家庭,她交出了她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心在碎裂”,极言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为了王子,离开了家庭,她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她承受变哑无声之痛;为了王子,鱼变人,她承受着肉体之痛;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用王子的血可以复活自己,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择之痛。
(2) “小人鱼掀开紫色的帷帐,看到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她向尖刀看了一眼,然后又把目光转向王子。刀尖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忽然,小人鱼把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小人鱼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然后跳到了海里,她觉得她的身体在一点点融化成为泡沫……”
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看尖刀,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让自己复活,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具体的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善良、崇高的小人鱼选择了自己化成泡沫。“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在讨论“最后小人鱼成功了吗”这个问题时,要允许学生个性的理解:可以说她没有成功,因为她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情,王子与别人结婚了,而她自己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也可以理解为她是成功的,尽管最后小人鱼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过程中,因为她的勇敢、善良,被超生到了精灵的世界,她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永存。
三、读写结合、感情升华
1.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练笔:小人鱼变成了透明的小天使在天空飞翔着,在世界的上空撒播着快乐微笑和爱心……小人鱼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四、拓展延伸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选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在阅读欣赏课上再交流读童话的心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3.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4.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1.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2.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猜谜语,引入课题。
1.教师ppt呈现一则谜语:高高空中一座桥,不用水泥和木料。赤橙黄绿青蓝紫,自然形成真奇妙。(打一看到的自然现象)学生猜到--彩虹。
2.教师板书课题:彩虹。教师引导学生识记“虹”,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虹”是“虫”加上“工”,可以利用加一加方法认识,还可以采用换一换方法,“红”的“纟”旁换成“虫”字旁就变成了“虹”。
3.齐读课题,教师引问:雨过天晴后,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虹,看到彩虹你会想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彩虹》,走上这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ppt出示本课我会认的生字。
3.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座: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广”,里面是“坐”。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坐”表示坐这一动作,而“座”通常是座位,让座。组词:座位,让座。
(2)浇:左右结构。采用换一换识字法,“晓”的`“日”字旁换成“三点水”就变成了“浇”。组词:浇花,浇水。
(3)提:左右结构。采用加一加方法识记,提手旁加上一个“是”就变成了“提”。组词:提水,提高。
(4)洒;左右结构。比一比方法识记:和“酒”有点像,里边加上一横就是还有“酒”,去掉一横就是“洒”没了。加一加方法“三点水”加上“西”就是“洒”。组词:洒水,洒落。
(5)挑:左右结构。换一换方法识记:和“桃”有点像,把“木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挑。组词:挑水,挑东西。
(6)镜:左右结构,采用换一换方式,“仙境”的境,提土旁换成金字旁就变成了“镜”,组词镜子,放大镜。
(7)拿:上下结构,采用加一加方式认识,合加上手为拿。组词:拿着,加拿大。
(8)照:上下结构,采用字谜识字:一个日本兵,拿了一把刀,杀了一个人,滴了四点血。
(9)裙:左右结构,采用字谜方法:龙袍(打一字)组词:裙子,衣裙。
师重点引导:“裙”的偏旁是衣字旁,衣字旁的字跟衣服有关。如:衬衫,裤,袜,袖。
5.全班齐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6.去掉拼音读生字。小组赛读。
7.全班齐读本课“我会认”的词语,小组赛读。
三、朗读长句,再读课文。
1.ppt出示文中的长句子,指导朗读:
①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了吗?
②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了吗?
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2)指名学生读句子,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3)老师范读,并提醒学生:看到逗号,要有简短的停顿;看到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语调应往上扬。
(4)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句子。
2.再次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把句子读通顺。
四、指导书写。
1.呈现“那、着、到、高、兴”5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5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那”的第三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着”上面是一个“羊”,只不过竖变成了撇,下面是一个“目”而不是“日”。注意“到”结构是左宽右窄。“高”注意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这个口不能写太大,否则不好看。“兴”第三笔是一短撇,最后一笔是一长点,不是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五、板书设计
11.彩虹
那 着 到 高 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PPT出示去掉拼音的“我会认”生字。开火车认读。
2.PPT出示词语,学生分组轮流读。
2.出示文中长句,分组赛读。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齐读: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1)回顾识字时候提到“座”和“坐”区别。
(2)复习数量词短语:一( 座)桥 一(条)小河 一(朵)红花
一(座)果园 一(只)小狗 一(头)黄牛
(2)仿句练习:天上有 ; 有。
2.PPT出示第二段内容。
(1)指名朗读,注意红色我会认的字要读准确。
(2)学生自读第二段,想一想:“我”走到彩虹桥上想做什么?(我想拿着水壶走到彩虹桥上为爸爸浇田。)
3.PPT出示第三段内容,学生齐读。想一想“我”拿着镜子走到桥上做什么?(板书:给妈妈照亮梳头)是啊,多么有爱的场景,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
4.PPT出示第四段内容,学生自由读文。
(1)想一想“我”把秋千挂在彩虹桥上想什么呢?(哥哥看到彩云)哥哥和我在一起时,这是多么快乐的场景啊!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2)句子里边有一个词语需要我们学习积累:荡来荡去。我们仿照着来想一想类似的词语。例如:走来走去,跑来跑去,飞来飞去,飘来飘去。
三、指导书写
1.呈现“千、成”2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2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千”注意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丿”,第二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成”注意笔顺第一笔横右上倾斜点,第二笔竖撇,第三笔横折钩从横中线靠下一点的位置起笔,第四笔是斜勾,第五笔这一撇不要忘了,最后一笔是点。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四、我也想一想,说一说。
1.教师提供范例:
如:姐姐,你裙边上的蝴蝶结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把它撒向四方,天上不就多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2.学生想一想,相互交流练习说。
五、板书设计
11.彩虹
水壶下雨 给爸爸 浇田
镜子作月亮 让妈妈 梳头
秋千作彩云 哥哥 看见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由、合作和探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
2、研读第一封信
二、导入
从游子思乡的诗词导入。 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象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
三、整体感知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四、研读第一封信
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明确]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明确]
首先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五、小结
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
六、作业
摘抄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七、板书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坚强、勇敢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研读第二封信
2、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二、导入
新年大家总可以从长辈那收到礼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红包。那么你们也送给长辈什么礼物呢?
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他是怎么比喻儿子的信的?
三、研读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明确]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
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确]
原文中,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
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但最高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明确]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
美”。
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四、拓展部分
傅雷作为父亲是伟大的,他的儿子则是幸运的。或许,我们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自己的父亲没傅雷那样伟大。请同学们认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了?
拓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
五、小结
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六、作业
你写过家书吗?如果没有,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如果你曾经写过,把它找出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七、板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
宠辱不惊
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成功后的掌声和鲜花
坚强、赤子之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认真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3、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的卵石
( )的嗓子( )的样子
( )的山谷(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真使人感动。
七、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二、学习准备
1、 生字卡片(师生各自准备)、写句子的小黑板、挂图
2、 搜集资料,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3、带生字的树叶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这些娃娃都非常惹人喜爱。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下风娃娃,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哪些关于风娃娃的知识?
2、小朋友们对风娃娃的了解还真不少,瞧!风娃娃给我们吹来了许多树叶做礼物,呆会儿,谁能认识上面的字就能把树叶贴到自己小组的大树上去。请翻到70页赶快自己学一学吧!有不会认的字,可以向小组的同学请教。
3、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4、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提示: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贴树叶)
5、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6、老师逐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二)朗读感悟
1、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喜欢它吗?跟同桌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板书:好事 坏事
2、 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大风车
(2)吹帆船
(3)吹风筝
(4)吹衣服、吹小树(板书)
3、 出示挂图,分组自由选择图画,找到相应的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做好事板块。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弊龌凳掳蹇椤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4、 汇报学习成果
(1)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风娃娃的心情怎样?体会风娃娃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2)风娃娃做了什么坏事?人们是怎么责怪风娃娃的?
(3)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体会风娃娃的心情,练习感情朗读。
(4)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抢树叶。(分组开火车读另一组树上的字,把它抢到自己这一组的.大树上来。)
2、 自由选择课文的一部分感情朗读,并展示给小组的同学听。
3、风娃娃听了小朋友们的话,会怎么做呢?
(二)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右边及字的写法应注意笔顺。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特别是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而且容易跟奶字右边部分混淆,写字时要注意。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下面不要写成衣。
①选容易的字先写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②请教难写的字
1、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2、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
3、自己练写。
(三)听写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板书: 16风娃娃
好事 坏事
吹大风车 吹风筝
吹帆船 吹衣服
吹小树
挂图
语文教案 篇6
一、复习导入: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史铁生的遭遇和经历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谁用简洁的语言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上节课的收获。
二、读文感受母亲的忍。
1、当作者这样对母亲喊叫时,母亲是怎样的反应?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出示课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生读)请大家再默读这句话,对于“扑”“抓”“忍”。你是怎样理解的?
①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②抓住学生的手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③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什么?请大家再回到课文当中,找一找,看看母亲哪些忍的细节让你感动?圈一圈,画一画。简单批注
预设一:忍住病痛
师:你们知道肝癌有哪些症状吗?带着你们的体会再读母亲的话。
预设二:三个悄悄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预设三: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拓展:
1、“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陈毅《冬夜杂咏·秋菊》)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
3、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宋《全芳备祖》)
通过老师刚才的介绍,现在你对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了?(生自由交流)
2、师生合作读,“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孩子们,多少年过去,儿子终于明白母亲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你们读懂了吗?你能替她说完吗?
3、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
下面同学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4、出示照片,读读他在《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样的一种境界。
(出示课件读: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师:对这样一位作家,因为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我愿意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几本专著——(课件出示: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5、同学们,咱们再来看看课题,史铁生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9、秋天的怀念
我(俩)(们)暴怒无常好好儿活
母亲扑抓忍
相信各位同学和老师已经适应新学期的生活,上文为大家推荐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教案的内容,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1—106页。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呈现 “百数表”和“列举法”让学生从表中(或列举的数据)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再观察其特征。在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5和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32课时)
内容: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选择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如六.一节目汇演、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现场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
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征
1. 提出问题
观察情境图,根据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跳圆圈舞的共有多少人?”对这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要一略而过,把学生的提问引到: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2. 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等)
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2)2的倍数特征
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
问: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学生可能说出:街道的门牌号一边是双数一边是单数,阶梯教室的座位号一排是双数一排是单数等。
问: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4)汇报交流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个位上是双数
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
(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引导学生研究个位有什么特征与十位有什么关系来总结特征)
小结: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0、2、4、6、8)。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个位上的数字)
(5)验证结论
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6)学习偶数、奇数。
①老师介绍偶数、奇数的概念。老师举多个数,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②说明:0是偶数,但我们在这个单元中一般不考虑0。
③介绍学习方法:刚才同学们把2的倍数写出来研究的方法叫列举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研究方法。
3. 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1)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交流:个位上是5或0。
(3)学生举例验证。
4. 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把2、5共同的倍数找出来研究特征。
三、巩固练习
1. 自主练习2
奇数、偶数学生容易分清,做此题的时候可以比比谁分的快,让疲劳的大脑兴奋起来。
2. 自主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后根据2、5共同的倍数让学生把两个集合圈重新画一画
2的倍数 5的倍数
3. 按要求组数。
0 、6、9、7
奇数:
2的倍数:
5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
第2课时(总第33课时)
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揭题。
指名说说2、5倍数的特征
直接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设计意图]直接看情境图,复习旧知识简捷、明快,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二、尝试探究
1. 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
受2、5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大多会从数的个位上的`数字进行研究,学生可能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针对学生的错误结论,引导学生及时举出反例予以反驳:13、16、26、29等一些数个位上3、6、9就不是3的倍数,而24、15、27等一些数反而是3的倍数。 谈话:看来只观察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2. 探究特征
①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谈话:把“百数表”中3的倍数圈出来研究研究。(学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②学生独立尝试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3的倍数都在一斜行上
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3的倍数十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④师引导:每一斜行上3的倍数有什么规律?
⑤学生思考交流:
“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问:另外的呢?
每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有的是12,有的是15,有的是18
⑥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学生判断时注意说说判断的依据。学生利用特征判断后,教学生快速判断法,比如49只看4就知道它不是3的倍数,引导学生发现:遇到数字本身是3的倍数时,可以略去不加,如1236,只要算1+2=3即可判断1236是3的倍数。
2、自主练习5
3、自主练习6
4、自主练习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2、5、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想了解什么?(要学生自觉的去探讨4、6、9??的特征)
信息窗2:质数与合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07—109页。 教学简析:
本部分知识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以及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信息窗选取了体操表演这一现实性的生活素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数论知识形象化,降低了认知难度。在前面学习了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分解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探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
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
2.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34课时)
内容: 质数与合数
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明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举行了,为弘扬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和健身意识,学校举行了团体操表演,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各个班整齐的方阵。(出示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会发现了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32、35、40。
问: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与它们的因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摆成方队吗?其他数行不行?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这样入手,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针对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利用准备好的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位还权,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去发现、验证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而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
3.交流自己的发现。
通过动手摆方阵,学生可能发现(1)1、2、3、5、7、11、13、17等数字不能摆成方阵,(2)4、6、8、9、10、12、14、15等数字能摆成方阵。
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这两类数字有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数字可以分成三类,有的数字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数字含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而1只有一个因数。
(1)我们把具有像2、3、5、7、11??特征的数叫做质数。想一想什么叫做质数?引导学生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我们把具有像4、6、8、9、10、12、14??这样的特征的数叫做合数。想一想什么叫做合数?引导学生概括: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2)质数和合数的区别是什么?
(3)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观舞记》。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课型设计:品读、比较阅读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舞蹈片断
在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常常感到言语的匮乏,但是作家却用他们高超的语言艺术描绘出他们曾目睹的美丽。我们曾在刘成章先生的指引下,领略了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的壮美,今天,我们又将在一位女性作家的指引下,去观看异域他乡舞蹈的魅力和风采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正音:
颦蹙 粲然 嗔视 咿呀
2、解释:
尽态极妍:
叱咤风云:
3、内容理解
a、本文作者是 ,观看的`是 (国籍)舞蹈,表演者是 。
b、作者观看舞蹈后觉得这舞是 (用原文中词语填空)。
c、回忆一下,作者是从 、 、 、 等方面来描述舞蹈的美。
d、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的,两篇文章都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安塞腰鼓》主要表现了 之美,本文主要体现了 之美。
e、将下列句子序号填入句中相对应的横线上,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观舞记》》。
1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她们的轻捷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2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他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3我就要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4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F、假如我是诗人, 。假如我是画家, 。假如我是作曲家, 。假如我是雕刻家, 。
“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忘怀了自己”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
B 她是舞者,不应该忽略观众。
C 她全身心地投入,忘记了一切。因为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参考:冰心 、印度、卡拉马姐妹 ;飞动的美;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比喻、排比、壮美、柔美;4213、B
三、局部品读
面对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作者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出来的呢?
细细阅读文章12——18节。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分组朗读,用“ 美,你看”的句式叙述出来。
卡拉玛形体美,你看她低头合掌,抬起头来……
卡拉玛舞姿美,你看……
卡拉玛衣饰美,你看……
2,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齐读17小节,将散文句式改为诗歌形式读。
3,点评式品读,感受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这部分文字非常优美,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读一读,用“ 好,好在”句式进行点评,赏析。(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点评)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学生点评
用词方面:
“真是光艳地一闪”中“闪”用的好,好在它以人视觉上感受写出卡拉玛美艳的形体。
句式方面: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中吹起、敲起、唱起用的好,好在它们节奏渐快,语势增强。
修辞方面: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写的好,好在排比句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蛇舞一段写的好,好在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美读17、18两小节
四、质疑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阅读当代诗人艾青先生的诗歌《给乌兰诺娃》或者高尔斯华绥《观舞》,这也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
六、结束语:
作者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丰碑》的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