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3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A.课后练习二。
B.默写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导语。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可小组,也可同桌完成。)
(一)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三、细读领悟,完成以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一)瑞典政府和人民为了救助燕子,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从他们为燕子做的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汇报交流结果。
(三)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与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指导学生板书)
人-----------燕子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一)1、导语: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缘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于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燕子的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呢?(小组合作)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引导想象,对课文内容做补充,丰富课文的内容。
1、(看课文插图)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3、获救的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它们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1、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很多,老师这儿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想说些什么吗?
2、教师小结。
3、老师的话。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语文七色光二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积累形近字和多音字能正确运用。积累四字词语和俗语,了解成语“专心致志”的由来,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举办故事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关于“专心致志”的故事,并进行讲一讲。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1.练
形近字辨析填空要注意从偏旁部首上引导学生区别字意的不同。
多音字注音、组词。
2.日积月累。
(1)小组内书读。
(1)引导学生感受四字词语、俗语的大意。
(2)练习背诵
3.知识窗。
(1)自读、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2)用专心致志写一句话。
1.大家一起来。
2.分组互评。
3.上台讲故事。
语文教案 篇4
第 一 单 元
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诗题)
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
(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什么?(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
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农务繁忙
天真勤劳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诗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是(玩)。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
(1)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
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出示图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③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
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穿林响)
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这里的“玻璃”,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不是,是一种玉石。)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
(3)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如果是你,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
稚子弄冰天真烂漫
活泼可爱
- 第三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古诗,说一说: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地点、时间)地点在哪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3.再次齐读全诗。
(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短笛无腔信口吹)怎么理解这句诗呢?(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
村晚无忧无虑
本课内容较多,但讲解详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不过,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朗读环节还是不够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 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问题)(真是太神奇了!) (你很会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锐;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
2. 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旱灾,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师: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师: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神仙会想,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不知辛劳到处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脸被树枝划破了,衣服也被构破了,手指也已经流血了,她却不喊一声累啊,这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灵啊,神仙被感动了。有一位神仙从天上飞下来,给了她一罐水;终于她的孝心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着神水从天而降,用柳枝轻轻一挥,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连连向观音菩萨磕头谢恩……)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课件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小姑娘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放声读第二自然段,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文中寻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啊,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忍住了干渴,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
【(1.)a. 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生:我心系着母亲,急着为母亲去送水。母亲正急需水啊)
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真有孝心,多体贴自己的妈妈啊!)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 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小狗变得焊锡起来。”
(1) 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 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生:也许它在向人们哀求,给它点水喝;
它会说:“我好渴啊,求求你,给我点水吧,我快要死了。”)
(3) 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 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 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提问,通过学习,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先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找关键词句体会、感悟,最后提炼或总结原因)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板书:
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金
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反思):
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得也比较好。
比如,“让学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样做的?”这里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想的还不是很深入。(比如还可以展开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
又如,在让学生转换角色时,学生就是小姑娘,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的啊?”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
再如,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问:“小狗会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小狗又会向小姑娘欢喜地说什么?”我用亲却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学生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吧。
但是我在教学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条理有点乱了,由于被课件束缚,被课件牵住了鼻子,因此有点牵制了学生。
语文教案 篇6
前置性学习提纲:
1、把课文读熟练。
2、理解词语的意思:俊俏映衬
3、每段的意思。
4、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5、查阅资料:燕子。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板书“燕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A、屏幕出示字词:自由读 指名纠正读 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布置作业
1、习字册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
(2)、小组内练读:
(3)、小组比赛读。
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二、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
这一段主要写燕子干什么?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快?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轻?
指导用偶尔造句。
指导朗读、背诵。
2、指名读。
学习打比方的句子。
画出文中两句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3 燕子
样子
增添生趣
飞行
休息
特点
语文教案 篇7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读懂课文,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的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激励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准、读好课文。
资源利用:
有关课件、录音机、词卡等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3、语文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
1、[多媒体出示]一片枫叶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这是老师刚刚收到的信。
2、指导读准:“信”
3、师:老师看得出来,小朋友们的眼睛里都画着一个问号,说吧,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
4、[多媒体出示]秋姑娘图
指导读准:“秋姑娘”
5、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信里说了些什么呢?咱们一起看课文。
<板书课题>
秋姑娘的信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看秋姑娘都给谁写了信,用铅笔把它给圈出来。
2、交流,相机指导读准:“好朋友们”、“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多媒体出示]风伯伯把信送到了大雁的手中,大雁左看右看,急得直嚷嚷:“我怎么看不懂啊!”
师:小朋友们,想帮大雁看懂这封信吗?讲给大雁听,你就得讲清楚,让他听明白。大家先把这段话读一读,待会儿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就让他代表小朋友们去告诉大雁。
[多媒体出示]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生练读)
2、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准:“小心”及整个句子。
齐读。
师:秋姑娘为什么让大雁“路上多小心”?
3、谁来把秋姑娘的话说给大雁听?
说的时候,应带着什么样的表情?
[多媒体出示]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
师:瞧,大雁们听了秋姑娘的话,排的队伍多整齐呀!它们一定会一
路顺风的。
4、[多媒体出示]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配音:“快,快,看看秋姑娘给我们的信里说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那咱们快把三段话练习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在小小组里练说,待会儿讲给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听。
(生以小小组为单位,自学三、四、五小节,师巡回指导。)
5、交流汇报。
(1)重点指导读准:“生病”、“食品”、“裹上”
(2)读准句子。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指名学生分别把秋姑娘的话讲给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听。
(4)相机讨论:
秋姑娘为什么让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秋姑娘为什么让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让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呢?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课前准备:
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
5 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
6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评:激趣导入,以孩子喜欢的形式直观展现地球,让他们看到地球美的一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意图,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8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评:《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切入课题后,设疑,激起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极大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评: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部分。文章的语言美,学生读得也有感情,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入情入境。让学生想象地球母亲的样子,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评: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多自己搜集查阅资料,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评: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段内容较简单的情况下,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发表的平台。让他们结合实际谈感受,谈想法,更是尊重了学生的个体。]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
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
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评:为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为学习者提供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审美和思想的独创性。]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3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4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评与思:该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充分朗读,读中见悟;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提供了新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带学生到微机室进行网上教学,资源更丰富快捷,相信孩子的体验会更深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丰碑》的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