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4-07-18 12:45:17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案(热门)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美术教案(热门)

小学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美术作品及光影效果,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及表现方法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光的特点,并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借助各种人造光源,进行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作品展示等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及光的魅力 。

  教学重点:

  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

  教学难点:

  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件光影作品 。

  课前准备:

  学生:

  搜集各种材料、物品:泡沫、塑料、双面胶,有色玻璃纸、手电筒等 。

  教师:

  展示学生作品的灯具、电脑课件等 。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一 、情境导入:

  1.刚才同学们表现真不错,现在上课了,肯定表现更棒,来,闭上眼睛 。

  2.关灯后提问:看,教室里有什么变化?平时,遇到光线这么暗的时候,你们一般会怎么做?(学生回答:开灯、开窗户、点蜡烛……)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光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色彩和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关灯后的体验,让学生快速将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主题上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的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8页 。

  二 、讲授新课:

  (一)光——影像

  1. 提问: “生活中常见的光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后总结:有太阳光、电灯光、激光、月光、星光、火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等属于自然光,而灯光、激光、火光等则是人造光 。

  2. 在我们生活中,人造光应用更广,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些人造光 。出示灯具实物 。

  3.欣赏手影表演视频 。

  (二)光——色彩

  1. 光带给我们的惊喜可不止这些,聪明的设计师已经把光用在了生活中的很多领域,让我们边看边说 。(图片欣赏)1

  2. 灯光映衬下的.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屏显自然光和夜晚灯光下的黄鹤楼图片)

  3. 那绘画作品中又是怎样表现灯光的呢?屏显莫奈的《草垛》绘画两幅,让学生进行对比体验 。

  (三)光——角度

  1.光不同角度照射,给人不同感觉 。

  (四)光——体验

  1.实践探索:大家想不想当一名灯光设计师,相当灯光设计师,可得熟悉光的特性 。拿起你们的手电筒,感受一下光,你发现了什么?

  2.屏显创意光影作品图片,开拓学生思维 。

  3.提供学生参与体验的工具和材料,分组讨论自己的制作创意 。

三、学生作业:

  分小组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借助灯光,完成光影艺术作品并展示 。

  四、作业讲评:

  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

  学生互评:学生可自由发言对其他组作业的认识和感受 。

  教师评价:对学生创作成果进行积极评价,从中发现创新点、独特点、闪光点,使学生愉快的品味成功的果实,体验到成就感 。

  五、课后拓展:今天,我们体验到了光的神奇魅力,希望同学们继续用你们发光的眼睛去发现和创造更多的光影作品 。

  六、收拾和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

小学美术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做笔筒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

  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做笔筒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3、讲授新课

  (1) 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 分析研究。(图片和同时出现)

  ① 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② 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③ 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4、布置作业

  (1) 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 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5、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6、拓展

  (1) 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

  通过演示出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八、教学后记

  省略

小学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课时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小学美术教案4

  教学目的:

  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并能设计出多种用途。

  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生生间的情感、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能主动尝试以不同的媒材工具,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

  2、通货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并能为拉花设计出多种用途。

  教具准备:

  彩纸、剪刀、胶棒、钉书机、拉花装饰的环境图片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彩纸等用具,并安排小组。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教师展示拉花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赏已用拉花布置好的课堂环境及教材图片,请学生说一说:

  拉花有什么用?

  可以美化什么?

  ]你想用拉花美化那里?

  教师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本次学习活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四种剪制图,想一想、试一试,应该怎样叠纸,用什么纸比较容易剪制(小组讨论)

  ②教师应到学生分类进行剪制,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想一想:

  这些折剪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③小组讨论上述思考题后汇报,教师小结。

  ④小组合作方法的引导对叠纸剪制拉花方法的'探索。

  (三)、深入探究、激发思维

  对剪制拉花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思维方法及变通能力训练

  ①教师检查学生剪制的拉花是否有剪断的,如有请学生讨论剪断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怎样避免?

  学生改进剪制方法。

  ②变通训练:教师示范一种不同剪制方法的拉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那里和书上的不一样“,启发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变?

  (四)、自由创作、大胆发表

  设计应用意识的激发,大胆自由发表的自信心。

  ①学生尝试新的剪折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及鼓励。

  学生运用拉花美化环境及自身。

  ②请学生发表感受并说一说:你的拉花还有什么用途,他怎样美化了生活?

  学生欣赏以拉花美化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图片拓宽思路。

  (五)、反思学习、内化知情

  分小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习了解什么?

  课后延伸:尝试不同的剪法

  板书设计 :

  第十五课 多彩的拉花

  剪制 装饰美化

  课后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5

  一、教材俯瞰山川分析

  习惯于从一个相当固定的位置看待事物,俯瞰山川一般得到的印象总是相似的。但如果有意识地改变视角,重新审视眼前发生的变化,俯瞰山川即使平常一般的形象,也可能由于视觉方式的改变而展现出崭新的景象,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本课俯瞰山川从视觉艺术的语言运用介入,抓住从俯视到平视的变化,选择祖国的美丽山川作为学习内容,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建构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俯瞰山川增强和激发热爱故土的思想感情方面提出了新的学习任务。.

  本课俯瞰山川根据学习需要设置了前后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的设置为:“收集、欣赏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为此,教材俯瞰山川呈现了《黄河弯道》、《大地的血脉》、《农田网络图》等优秀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和美丽的画面展示了祖国河山无比壮美的景象,可以借以引入教学。欣赏是本活动的着重点,在欣赏学习中应抓住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深化认识并避免体验活动停留于事物的表面。

  “活动二”的活动设置为:“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教材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图片以及作业范例,并从表现方法的使用上给予适当提示。

  在学法指导方面教材选用了两组不同的图片。俯瞰山川一组是两张从不同视角拍摄的同一石头组合,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告诉我们由于视觉位置的不同,即使同一组织,所发生的视觉变化也是如此地惊人。第二组是4张既有仰视也有俯视,画面完全不同的'图片。通过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屋”中则简要说明了俯视运用于美术学习中的意义.提供了有趣的样图。

  二、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三、教学思路

  本课集体验、欣赏、探究与表现于一体,学习内容所体现的综合性比较强。区别于其他几课,更重视改变学习者的固有观念和习惯思维,教学实施方面应看重操作的可行性,在策略运用方面需激活学习诱因,挖掘学习潜能,总结学习经验,采取一套灵活而讲求实效的方法。在学习方式的转变方面偏重于将自主与探究相结合,培养追求真善美的学习品格。

  针对上述要求,可考虑将本课教学分两课时进行。在教学准备方面,教师应预备精选的图片、自制的小模型和其他用具,以及示范用材料。在教学条件较好的单位可根据教学需要编制用于本课教学的CAI。学生可根据课前布置寻找自己喜欢的图片和相关学习用具。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的程序安排可设置为:故事引路,创设情境——观察体验,建立假想——欣赏图片,陶冶情操——比较分析,探寻发现——总结规律,延伸发展。

  “故事引路,创设情境”重在将学生引向一个想像的世界,改变平常的视觉位置,用“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眼光来重新认识眼前的世界,一开始便引导学生建立高视点、大视界的意识,先入为主揭示课题。在“观察

  体验,建立假想”的教学环节建议教师使用根据需要制作的实物模型,缩大为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使他们从不同视角去体味视觉形象变化带来的惊奇。并可插入尝试性的绘画活动,再以此为基础假想山川景色在俯视状态下出现的美丽形态。“欣赏图片,陶冶情操”的教学环节则争取扩充学生眼界,获取审美体验,感受不同条件下地形地貌的丰富表象。“比较分析、探寻发现”的教学环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判错肯定对俯视概念的确认,在对比中发现山地、平原的表征差异等,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总结规律,延伸发展”的教学环节即在开放的课堂状态中,通过讨论、总结归纳俯视状态下视觉感受的特点和规则,并将这种规律引入到美术学习中,可能带来期望中的惊喜变化。做好从看转入到画的认识准备。

  第二课的教学活动设置可安排为:说一说体会——看一看图片——想一想画法——试一试手段——评一评作业。

  承接第一课时教学活动的延续。本课教学可从复习进入,即说一说通过上一课时教学获取的体验和认知,重在对规律的认识;在看图片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确立形的概念,提示表现方法的使用,比照教材使用的范例,说明从图片到画的转换中,形式要素及其法则的运用,如有必要教师应做相应示范;想一想的教学环节应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分析画面、把握重点、确定方法完成构思及动手作画的认识准备;试一试手段则要求学生在自主表现中完成自己选定的作业,应鼓励大胆表现,把个人从图片分析中建立的认识用画笔肯定下来,教师在学法指导时要注重学生对视觉状态的正确表现;评一评作业可采用分组评定的方法,把讨论、评议、展示结合起来,争取把评议活动做得细致一点,这样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和培养良好的学风。

  四、教学选择

  在教学资源相对贫乏,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地方,可考虑将“活动一”与“活动二”整合为一课时。据此情况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身边环境中可资借用的实物,化繁为简,重点抓住视点变化与视觉反应及效果这个学习中的核心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

  在条件成熟且又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登高览胜,拍摄一些在自己视觉经历中感受尤深的课外作业,引入课堂教学,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给人更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去设想随着视点的步步高升,假想中的画面必然步步推移,因此而发生的变化一定是非常动人的。

  五、教学建议

  1.本课应重视教学材料的组织,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可将对比与分析相结合,着重解决平视与俯视两种状态下呈现的不同物象,帮助学生解决对渐高、渐远、渐广、渐模糊等视觉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2.在媒体使用方面可以考虑多种视觉传达方式的结合使用,以生动、准确甚至夸张的形象吸引学生,以利于体马各行为,形成真切感受。

  3.缩大为小或是小中见大都可以产生由观感发生的联想。把一种视觉现象转变成为美术行为的.思考和表现,需要给学生说清楚一个道理,即画面形成的美感同样是需要通过一种适合表现的视觉传达方式体现的。

小学美术教案6

  教材分析:

  房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画房子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内容,房屋建筑因时代、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欧洲式的,尖尖的房顶直插云端,显得矫健挺拔;中国式的古建筑,不同颜色的墙壁配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庄重秀丽;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直指青天。

  学生分析:

  孩子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侧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并从形的组合和线条的组织上去观察、认识、分析、想像,表现多种多样的房子,对线条有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描绘漂亮房子的欲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学习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学习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三只小猪盖房子》视频。提出帮助小猪设计房子。

  2、引出课题:用线造房子。

  二、新授:

  1、欣赏美丽的现代建筑,古代建筑,国外建筑。

  2、阿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房子都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不同样式的房屋给人不同形式的美感,不同线条的运用也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3、了解房子的'结构,请问同学们,一所房子首先必须有什么呢?

  (1)房顶

  (2)门窗

  (3)围墙

  4、师讲解线的种类与运用。

  (1).直线:挺拔、有力、安定

  (2.)折线:有节奏、锐利、焦虑、不安定

  (3).曲线:柔软、飘逸、流畅、动感、弹力、幽雅

  5、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设计一所房子,用线画下来。可以是现在的房子,也可以设计未来的房子。

  鼓励学生大胆用线,大胆创新,大胆想象。师巡视指导。

  1.房子用几何形概括,各部分的大小搭配,高低错落,造型的别致。

  2.用线的大胆肯定,线的组织。

  3.画面的黑白处理。

  4.背景的添加。

  6、作品展示。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对于构思巧妙,线的排列组织比较好的作品给予肯定。

  三、师小结。

  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也非常有爱心。相信在你们的帮助下 ,小猪一家会更加幸福的。小猪一家会感谢你们的。

小学美术教案7

  课时:

  一课时

  目标:

  1、进一步学习人物与动物的手的结构知识。

  2、学习黏土表现手的方法。

  3、学会用黏土表现英俊的手。

  4、感受用黏土表现英俊的手与画面表现的不同美。

  重点:

  学会用黏土表现英俊的手。

  难点:

  做出力量感强,具有风采的.手。

  准备:

  黏土(也可用泥工)、范作、垫板、

  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形体复杂、姿势多变的手,为我们提供了自由想象的天地,看了这些奇妙横生的图例,难道你不想也来个创意?。

  三、欣赏、讨论

  欣赏黏土作品:《我们全家的手》、《现代城市雕塑》、《爸爸和我的臭手丫》、《大象们的手》。

  讨论: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具体举例某个细节)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四、讨论、示范

  泥片的做法?泥条的做法?如何搓?如何捏?如何压?如何卷?(具体做一简单的形象,体现上述技法与制作)

  五、学生作业

  建议做一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的手。努力表现出手的结构特征。也可制作动物的手。

  六、巡回指导

  1、具体介绍黏土的特性和制作。

  2、具体指导部分学生的搓、捏、压、卷等方法,结合使用着制作陶艺。

  3、鼓励学生制作的作品大胆、有趣味。

  七、小结

  展评作业。

  建议:

  作品放于教室展台,布置教室的一角。

小学美术教案8

  课题:精美的邮票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邮票图案独特的构图和色彩,认识邮票这一独特的美术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设计一张图案简洁、主题突出、色彩鲜艳的精美邮票。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邮票。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谜语导入,趣味引题

  师:听说你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今天我要出个谜语让你们猜一猜?

  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

  2、揭示主题(精美的邮票)

  师: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们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一封信寄往国外,当地的人们看到信就知道是从哪个国家寄来的。为什么?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现在通讯发达,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为什么?

  师:对,邮票有收藏价值又设计的很精美。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精美的邮票”。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欣赏邮票的特点:

  师:邮票美不美?它和一般的画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观察到邮票上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标记、边上有整齐的齿孔,它们和中间的图案一同构成了邮票的.基本要素。

  师:邮票的每一个图案,每一个主题都是画出来的吗?

  师:邮票的主题很丰富,有军事、科学、植物、动物。有的是画的,有的是剪纸。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宇宙间的万物都可以记载在小小的邮票上。造型方面,邮票多种多样,有的写实,有的变形。

  2、作业:

  (1)提出设计要求,小组讨论。

  师:看了这么多的邮票,你们想不想设计一张邮票?自己设计的邮票更有情趣。想设计什么主题的?把邮票的各个要素安排在什么位置,用什么字体?画纸是横放还是竖放?

  (2)提出作业要求:图案造型生动,形象饱满,主题突出,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性;文字要设计,写艺术字,邮票的各个要素要安排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表扬优秀作业

  五、:今天大家设计的邮票很精美,内容很丰富,色彩很鲜艳。今天设计的是长方形的邮票,实际邮票的外形还有

  他的,同学们要多加关注,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更多更美的邮票。

小学美术教案9

  教学内容 第十五课 由小变大的画

  教学目标

  1.告诉儿童并使之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

  2.丰富表现手段。

  3.画一副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

  4.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5.让儿童在充满情意的学习,

  6.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几个拆开的小纸盒。

  教学重点

  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

  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过程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目标

  儿歌导入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认读教材中的儿歌。引导学生学唱教材中的儿歌。

  请学生先读一读儿歌再请学生欢快的`唱一唱儿歌。激发快乐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小组探究教授样式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书中的范画,设问“这样的画是怎样变大的呢?”并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三种样式:1.几张小纸片的拼合变大。2.将大些的画纸折小后从一小块开始画变大。3.从拆开的小纸盒反面的某一块开始变大。

  请小朋友来评析一下范画: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学生小组自主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学生分析比较后汇报分析结果。

  学生分组认真学习三种不同的样式并说说自己学习的感受。学习完三种样式后学生看范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了解从小画变大的方法。

  了解熟悉拼合的样式。

  大胆设想自主创作

  教师明确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

  2.用接龙的方法

  3.每一位同学在纸盒上续画一幅小画

  4.最后变成一幅内容有关连的大画

  5.内容自定

  6.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想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设想并按照要求进行活动。练习巩固由小变大的作画方法,增强拓展思维能力。

  总结评价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教材中学到的方法和自己探索得到的方法。作品展示。学生总结自主创作活动探索的方法并展示自己小组完成的作品。反馈教学情况为教师教学反思作准备。

  教学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在蜡纸层上刮出肌理效果,表现梦境。

  2、培养学生的记忆、创新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尝试用刮法所产生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各种工具在蜡层上刮出机理效果以及画面组织。

  教学准备:

  优秀作品、有关做梦的科学常识(录象)、油画棒、工具刀、牙签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师问:同学们做过梦吗?都做些什么梦呢?要不要描述给

  大家听?

  2、让学生描述,同时激发学生描述最精彩的梦境。

  3、师小结:刚才同学门描述的梦境有甘美的也有可怕的梦,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表现的是:甘美的'梦(用课件出示课题)

  二、渗透做梦的科学常识:

  1、让学生说说人为什么会做梦。

  2、师播放录象补充人做梦的科学常识。

  三、引导欣赏对比学习刮法:

  1、欣赏没有刮蜡笔画和刮过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感

  觉它们不同效果。

  2、指导学生学习在蜡层上刮出肌理效果:(1)先画出梦

  境内容并用油画棒或蜡笔涂色(单层或多层)。(2)师示范用刀、牙签、指甲等硬物尖头刮划出痕迹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发展阶段:

  1、回忆做过的梦。

  2、用油画棒或蜡笔。

  3、用带来的工具刮出机理效果。

  四、引导观摩评价作业

  1、学生互相观摩作业,并选出比较优秀作业进行欣赏。

  2、师点评全班同学作业总体情况。

小学美术教案11

  为了让学生感受正负图形的独特魅力,拓展创新思维,能将正负形的设计方法学以致用于生活。提供了小学美术正负图形的教案希望对老师们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正负图形,有效强化观察的整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

  2.学生分析、体验大师的正负变异作品,初步了解大师设计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解构与重构、形的虚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构成方式和形成风格上的区别。

  3.学生能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

  正负形,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在一个正负图形中,一般包括有图案的部分及衬托图案的部分。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做“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按照“相互统一、相互排斥”的这一物理学原理,正负线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抗衡、这种矛盾而显示出艺术化图形的特殊魅力和视觉上的满足与快感。

  图底关系,有时就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大师们精到掌握和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正负形作品大放光彩。

  设计师们利用正负图形这种形式,让我们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正负形在我们生活中常被采用,如: 儿童的智力填充游戏,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广为传播的太极图形——中国先哲们很早就认识到阴和阳对立的互补性,并且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所有自然现象和天地人关系的本质。同时本课中借助了埃舍尔的较多作品,让我们了解到在常人看来,理性的思考与生动自由的想象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在设计家眼里,这二者的结合正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途径。世界上一切相反的事物,往往都互为其根,相互依存。

  教学重点:

  欣赏大师作品,学生感受“正负图形”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学生对“正负变异”图式的创作尝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和剪刀等。

  (教师)课件,彩纸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1.观察“错觉图式”的导入。

  (1)游戏激发兴趣。

  提问:是你的`眼睛骗了你,还是精心设计的图形迷惑你了?它们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吗?引导学生找出共用的关键线形,同时课件显示“图”与“地”的区别。它们的创作分别有什么含义吗?

  (2)广告引导探索。

  畅谈:直觉与联想,在正形与负形中完美体现,使招贴的主题淋漓尽致。

  那么要如何进行图形的表现,实现图形创意的视觉化呢?

  一般来说有:形的重复表现、多形组合表现、解构与重构、同构异质表现、形的矛盾表现、形的虚实表现、形的谎诞表现等等。

  2.体验“正负变异”的情感,设疑解惑。

  (1)课件播放埃舍尔的作品集《错乱空间》,让学生解析这些作品的神秘所在。

  ①形的重复表现。

  ②多形组合表现。

  ③同构异质表现。

  ④解构与重构。

  ⑤形的虚实表现。

  2)课件播放福田繁雄的作品。

  (3)欣赏评析,引导创作。

  比较性的教学欣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作者及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通过反思欣赏内容,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加强了学生对正负图形形成的理解,即让“元素”直接呈现,“自觉”组合的不同秩序和方式,使正负变异产生不同的情感分析,这一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以上欣赏的过程中,图形各构成的概念无须多做任何讲解, 体会其形式美才是关键,人们往往十分注重实空间的利用,实空间的外形,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对虚空间的利用和把握。正负形的训练目的正是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性。引导学生要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

  3.实践“正负变异”的魅力,探索设计。

  (1)展示范作,为学生创作提供创意与造型灵感。

  (2)学生为自己创设一种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或对立或依存的关系,比如“大鱼吃小鱼”,“风车转”“蚕吃桑”……

  (3)学生随堂剪纸作品尝试:

  (4)小结:大量大师经典正负形,让学生感受其概括、夸张、归纳、简洁、添加等手法突出对象的特征的方式,形象鲜明、典型、强烈。交流总结,正负图形使创作者和欣赏的再创作者走进了一片如此广阔而神秘的创造图案的新天地。

小学美术教案12

   教材分析

  《错位的图片》是小学美术课本第五册中的一节设计活动。

  教材以儿童喜爱的图片形式,为大家提供了二条活动的线索:第一,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了从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小图片并经过了错位处理,如摩托车、小女孩的照片等。第二,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附上了错位图片的制作步骤图例指导学生。

  学生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同时也是的但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让他们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动力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1、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以同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引出其中错位方法概念理解、“怎样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探索和设计并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的合作探索和交流活动,体现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自主探索与自主操作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儿童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团结协作。

  3、在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各种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张图片通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2、 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 通过错位图片的制作,培养学生耐心、认真的学习品质。

  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

  (一)教师注意收集或网上下载与错位图片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图形变化的知识。

  (二)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三)教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方法及框架。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教师使用了大量由一张图片变化而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效果或教师介绍,生边看有声音的图片演示边发出阵阵感叹声,气氛非常的热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同样一张图片通过不同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师:谁能说说看了这些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图片都很漂亮。

  有些图片是分离的。

  有些图片是变色的。

  ……

  师: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图片是由一张图片经过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美。那么这么多图片的变化我们一节课都能学会吗?

  生:能!

  师:大家这么自信,那老师今天可要考考你们了,我们先来这张图片的变化吧,谁能说说它是怎样变化出来的?

  生:是割成一条一条后把它放起来的。

  是错开位置放的。

  是隔一条错开一定距离放起来的。

  ……

  大家讲得真棒!这张图片是把它剪开后错开位置粘贴起来的。(师边讲边板书课题)

  【由图片变化的大环境,聚焦到变化的一种形式-错位图片,并由此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把图片进行错位只有这种方法吗?

  生:横的,竖的,斜的……

  师: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不过老师觉得还有很多方法,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同时想一想怎样排列更美观,怎样剪得更快更好?(电脑显示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指导并点拨几个小组。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小组讨论中,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通过双向交流相互督促、检查、启迪和帮助。】

  师:哪个小组代表先来说一说。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横割成一条一条后,可以的条子像楼梯一样排列。

  师:斜向哪边?

  生:朝左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除了朝左边,还可以朝向哪边?

  生:朝向右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横条还可以怎样排列呢?

  生:像小河一样弯曲的。

  每一条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图片上一样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

  师:大家通过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横条的排列方法,那竖条的呢?

  生:像楼梯一样排列的,也可以朝左和朝右的。

  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波浪线一样排列的。

  ……

  师:斜条的呢?

  生:……

  师:刚才我们大家发现了这么多图片错位的排列方法,那么要把图片刻成一条一条,并且刻得又快又好,谁能有更好的办法?

  生:用尺子画好,然后标上数字,再把它剪下来。

  也可以用美工刀刻。

  不一这用尺子画的,也可以把图片折成一条一条,然后标上数字,再剪下来的。

  ……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对其汇报要有扶有放,积极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操作,完成作品。

  接下来,大家就用自己所喜欢的错位方法,做一张漂亮的错位图片。你可以在课本中错位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也可以自已独立设计或几人合作进行设计圆形纹样。做好的时候在图片旁边写上一句或几句自己的感受。(电脑显示)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自主操作中,正视学生的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并通过独立制作或小组成员合作,进行错位图片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动手能力较薄弱的小组,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自主评价,课外延伸。

  1、学生将自己做好的错位图片放在桌上,然后相互集体参观。同时将写三张欣赏卡送给你的同学(放在图片旁边)。

  2、 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了不同的美。

  今天这节课我特别高兴。

  我能做错位的图片了。

  ……

  师:这节课你感觉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我在刻图片刻得还不齐,下次要练练刻图片。

  我的图片是横向错位的,现在我发现竖向错位会更好看些。

  我觉得这节课的时间太短了。

  3、 课外延伸。

  师:前面同学们说都很有信心想把所有的图片变化学会,现在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错位图片的变化我们学了一节课,它的变化原来有这么多。

  图片的变化实在太多,要想在一节课内学完是不可能的。

  ……

  师:同学们都讲得对,图片的变化是太多了,我们靠一节课时间是不可以学完的,不过大家可以在课后多学习几种变化。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变化形式,做一张漂亮的图片。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通过互相帮助、引导、启迪,较好 地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意识。在实施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需要反思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如一个学生说“排列”时,讲到可以剪成三角形后再排列,只是一句带过,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继续深入。

小学美术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

  2、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材表现烟花。

  3、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1、点、线、面的应用。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烟花。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大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等。学生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哪儿见过烟花,都有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回忆烟花是如何升空的,用手势表演一下烟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烟花升空后是从中间向外放射)

  (二)掌握、创作阶段;

  1、观察书上烟花的照片,说说它们的形状象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的大纸上,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画烟花。其他同学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笔或彩线摆出烟花的形状。

  3、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

  4、教师将五、六支彩色铅笔绑在一起花烟花,出现一种五彩斑斓的效果。鼓励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特殊的绘画效果,如:在彩纸上画,用深色油画棒涂满底色后再用硬物刮画等。

  5、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筑物,增加节日的气氛。

  作业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上,互相评价、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14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 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2)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

  (3)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慨,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的勾出花辨、干后填上藤黄色。花蕊用绿色填上。 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 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美术教案-中国画和油画

  课时

  周别

  科 目

  美术

  课 题

  教材分析

  1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朝的《五牛图》也是最早的纸本作品,到张大千的墨山水也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由工笔到重彩写意人物都经历了几个阶段。

  2. 油画由西方传入我国,但是我国近现代的油画作品也有了长逐的进展,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到装饰味十足的戏剧人物,也是写实与抽象相互穿插。

  学生分析

  1五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思想上初步成熟,非常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我们就应该充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轻松的掌握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创新目标: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

  德育目标: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有一种喻意在里面。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学习了这一课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意识,也让同学们明白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确定五点

  重点:首先,我们在接触中国绘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它的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次,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难点:通同学们看作的同时要想,安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创新点:让同学们去发现,去想去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空白点:通过讲解让学生们自己理解。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把自己的国画作品带入课堂,让同学们能更进一步更真实的看到国画作品让学生们有信心相信自己也会做的更好。

  主要技术

  交流。体验。合作。

  教学过程 中的五环节设计: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

  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

  六、研究性作业 :

  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

  其创作意图。

  板书设计 :

小学美术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小学美术大脚丫教案篇二: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湖南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这一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真知识,真本领,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拖鞋的结构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用造型能力。

  2、能力目标:能掌握纸拖鞋的制作过程,能通过不同形式制作出精美的纸拖鞋。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活中的美,并能在美术创作中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剪、贴等方式制作出精美的合脚的纸拖鞋。

  【教学难点】

  将拖鞋装饰得精美。

  【案例分析】

  传统的美术课堂情境只能依靠师生的“嘴皮子”创设的美术情境氛围,学生没有形象的感受,处于被动状态。随着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课堂情境加入了形象的`图形动画,把静态的艺术语言变为动态的画面。本课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师先准备的拖鞋实物,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在可视性的问题中探索艺术的魅力。本堂课经过老师的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着制作小拖鞋的快乐,不由自主地想把它画下来。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情感”是和谐教育的动力,导入方式的最优化设计又是课堂教学的排头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源。本堂课的导入实现了优化教学,为学生作画做好了铺垫。

  在情境二中,利用课件展示了大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只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如此多的信息量,在欣赏作品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还精心设计了优秀作品展的环节,让学生在更加乐于表现自我,在游戏中愉快的解决本节课的难点,从而更好的进行绘画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01-07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7-01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6-03

小学美术教案07-31

小学美术教案01-04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07-05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07-05

[经典]小学美术教案05-16

小学美术教案(经典)03-05

(经典)小学美术教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