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对地下森林的精彩描写,感受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顽强忍耐、坚守信念的意义。
3.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优美的语言可以作为朗读的好材料,在朗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2.讨论点拨法。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语句,以及含蓄表达作者情感的内容,可让学生深入探讨,再理解掌握。
一、导语设计
去过黄龙洞吗?那是武陵源王牌景区的核心。深藏地下上亿年,八十年代初由于张家界对外开放而得以蛮声海内外。洞中有洞,楼上有楼,各种洞穴奇观玲琅满目、美不胜收。洞内的迷宫、天仙水、龙宫等,令人叹为观止,你看到这样的自然景象,你不能不被大自然的威力所折服。
今天我们见识另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观──地下森林。在我国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就有一座火山原始森林。这节课,我们将随张抗抗女士去那里看看。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协从事专业创作。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三、感知文本
释题:老师一开始没注意题目,把它看成了“狂想”。你们觉得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如果改成“狂想”是否适合?让学生看完课文后再思考这个问题。
──看后讨论,断想即片断感想。狂想,是不着边际的想法吧。本文主要是围绕森林而展开的很多联想,用狂想更不适合吧。但是“狂想”,有一种更开放的境界,什么奇思妙想都可以!
2.作者由地下森林而产生怎样的断想?文中哪些部分是描写地下森林的奇异景色,哪些部分是作者的断想?
(1)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2段):(描写森林部分)文章总起,点明地下森林奇特的特点,表达作者惊讶的感受。
第二部分(3~20段):(断想部分)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
第三部分(21~27段):(描写森林部分)亲眼所见蔚为壮观的地下森林的状貌,还揭示了作者悟出的深刻哲理。
(2)理解相关的问题
A.文中有很多个问句,各有什么意味?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如“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熬过那漫长的岁月?”一方面改变陈述句带来的阅读的沉闷,提醒读者的阅读注意,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
其它问句也多有提示下文的作用。
B.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作者有意暂且不表,先写地下森林的黑暗、艰辛、险恶的经历,在极写这种经历之后再顺势展现地下森林的壮观景象,从而突出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顽强忍耐、坚守信念最终获得的劫后余生,庆幸之至。这样写来更痛快淋漓,读者读来更觉新奇。
四、品读课文
1.学习本文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由地下森林想到了什么呢?朗读课文3~20段,按顺序说说作者想到的。
──想到在遥远的年代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一个肥美的湖沼。
想到了亿万年前这里火山爆发,然后这里就成了没有生命没有颜色的地方。
想到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泥土,又捎来了种子。
想到灰黑的火山石变绿,悬崖上、山岭间又是一片郁郁葱葱。
想到幽暗的峡谷因为阳光的不公和无情,依旧死气沉寂。
想到长风、清泉终于理解了峡谷,伸出援助的手。
想到山顶的鱼鳞松、白桦、青杨、黄菠萝们仗义行侠,送来了成千上百粒的种子。
想到了在经过了几万年的努力与考验后,峡谷里终于成了现在的情形:柞木苍郁,松树成林。
想到了这峡谷及地下的森林不抱怨阳光,不艳羡赞美之声,而是历尽磨难百折不挠地存活。
……
2.体会作者热烈的情感
朗读《地下森林断想》,可以受到作者情感的巨大冲击力,作者是如何来表达她的景仰之情的呢?
再次朗读课文,说说“我从……之中,读出了作者的……之情”。
如我从“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这句话当中,读出了作者对具有顽强忍耐力意志力的森林的欣赏赞美之情。
3.品味本文优美而规范的语言
本文的语句非常优美,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典范。说说你最喜欢本文的哪些语句,它好在哪里,请你找出来,把你的感悟和大家共欣赏。
如“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准确形容词的应用,构成排比的句式,丰富描写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再如“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等,如诗一般的语言,工整对偶,又有很深的意蕴。
五、问题探讨
1.“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作者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
──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更充分表达对地下森林的敬仰和热爱,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
2.“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这句话如何理解?表现出地下森林怎样的性格?
──“几万年的代价”指的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命陷于困顿以至窒息,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3.“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迪”?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
──置之死而后生;只要忍耐和努力,终究会获成功;一颗优秀的种子,在任何贫瘠的土地里都能生长……至于让学生举一两事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
六、总结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七、作业
1.摘抄并背诵文中你所欣赏的抒情语句。
2.向伙伴们描述你所见到的一次奇特的景观及你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设计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 教学方法设计
1.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 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 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 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 整体感知
1、 利用网络预习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 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学生可以浏览学校服务器上《滕王阁序》文件夹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职时代社区中的bbs上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信箱邮寄过来的资料。一边浏览一边可以自由组合讨论,重组搜集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改写成散文发表在学校的bbs上。)(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近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近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绝、鹂、鸣”等7个生字,指导书写“吴”“含”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能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能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唐代一位大诗人穿越时空来我们班做客,猜猜他是谁(杜甫)杜甫是咱河南人,被称为“诗圣”。
2、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流传千古的《绝句》(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孩子们,找到生字了吗?(出示课件)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谁来分享一下好方法?(评价:你发现“鹂”和“鸣”都是鸟字旁,鸟字旁的字就与(鸟)有关,你就是一休!)还有吗?(评价:你的方法真有趣,一口咬掉令尾巴,赶紧含在嘴里面,乐中记字,)我们带上节拍一起来读这些生字!
2、同学们,大声朗读古诗,把诗句读流利。谁来展示,出示课件、听读古诗,我们要读出诗的'节奏,大家一起读。
3、这首绝句共有(学生答:四)句,每句有(七个字)叫“七言绝句”。
三、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首诗描绘了哪些画面呢?
(一)学习第一二句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呢?(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贴画面) 出示课件,听到了什么?对于黄鹂来说,鸣叫就是它们交流的方式,它们在交流什么呢?(你认为它们在快乐地唱《春天的在哪里》你真会想象!)我们能快乐的读一读吗?
2、同学们,再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你眼前又会出现什么画面呢?(一行白鹭飞上蔚蓝的天空。贴画面)白鹭飞到哪里去?你来回答,(哦,它们要飞上又高又远的蓝天)你们读,让我来听,你们飞的高不高,远不远呢?
3、感受诗的色彩美
同学们,看画面,诗句中写了哪些色彩?这么多颜色,你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愉悦欢快的心情感朗读吧!)看课件朗读。
4、朗读指导
一句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们读诗句、想画面,展示出了两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看,多美!诗人喜欢!老师喜欢!你们喜欢吗?一起读出我们的喜欢。
(二)、后两句诗也是两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要先展示诗句画面,再读出美的画面。
哪组汇报第三句诗?你们这组!有没有疑惑的地方“窗含”有不理解?同学们,诗人在什么地方看雪景呢?(对呀,诗人透过窗户看窗外的雪景,窗户框就像表在雪景的周围,多么完美的一幅雪景图!出示课件理解)
哪组汇报第四句诗?你们组吧?画面展示了,也读出停泊的船要到遥远的东吴去!
四、反复读诗,读出韵味
有时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还能玩对对子的游戏。敢和老师一起玩吗?师出上句,你对下句。
如: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
生:一行白鹭
师:鸣翠柳
生:上青天 (师的语气不断加强,引领学生读出韵味)
五、吟唱古诗,表演诵背。
诗歌,一首诗其实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所以才称其为“诗歌”。有人就把这首诗谱了曲,唱出来了,想听一听吗播放童声儿歌《绝句》。 学生跟唱。
六、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大明来说吧! (我们来看是不是?两个字里的口都要写小一点、扁一点。)小红说!(我看也是“吴”字上窄下宽,“含”上宽下窄。)看老师书写吧!在书上描红两个字,再各写一个字。
七、总结
我们再来诵读古诗,读出美的画面,读出愉悦的心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世界对孩子来说是新鲜的、奇妙的,孩子的眼睛里藏着无穷的问号,他们想探索大千世界更多的奥秘,想知道更多的答案……这首小诗以孩子提问的方式写出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不断地问为什么,不断地探索……
学生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这世界的奇妙,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面对真实的学生,组织语文学习活动。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并在交际互动中认识事物,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知、道、管、能”等十二个生字;会写“云、同、会、色”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人字头儿”。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拼读、比较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通过拼读、熟读、感情朗读、展示读等方式训练朗读能力。
3.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一定难度,如“知、道、翅、膀、追、赶、管”等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在拼读、比较、扩词过程中,认识生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PPT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拼读课题。
2.认读生字“知道”,分析字形。
3.齐读题目,问:看到课题,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4.过渡:让我们看看文中的小朋友,他想知道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拼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桌,比一比谁能又快又正确地朗读课文。
2.汇报读书成果,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评出读得好的同学,交流读书方法。
3.认读生字,问: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
出示课件——摘苹果游戏 。
4.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重点指导“翅膀、追赶”的识字方法。
5.出示课件:小组开火车读、同桌出示自制生字卡片互读,巩固生字认读情况。
三、感情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小朋友都想知道些什么?你能回答他的这些问题吗?
2.试着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教师适时指导。
出示课件:花儿为什么五颜六色?
3.课文中的小朋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提问题的小朋友。
4.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把你最喜欢的小节给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课件:学生每人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5.根据学生的具体读书情况,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四、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班内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出示课件:给生字找朋友。
二、拓展延伸,提出自己的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课件。
谈话激励:课文中的小朋友细心观察,乐于思考,在他小小的心灵里有许许多多的小问号,你们有没有想知道的问题?
先在小组交流,再在班里提出问题。
3.激发写话兴趣:如果把你刚才提出的问题像课文那样记录下来,你也成为一个小诗人了。
4.学生写话。指名读自己的作品,相机指导、评价。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四个生字,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示范过程中,重点指导“人字头儿”的写法----要扁一些,盖住下面的“云”。
比较记忆下面的每组字
云——会 同——问 鱼——色
3.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端正。
4.展示优秀的写字作品,评价。
5.扩词,巩固记忆。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问题?同学之间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②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③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④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⑤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重难点
课前准备
①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②《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①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②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③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④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一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⑤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①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②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③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教学反思: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①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用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②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习作
①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②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①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②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③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④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眷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②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③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④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①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②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③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④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①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②指名朗读。
③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④推荐课外阅读《成话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意,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精读课文,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呼唤和平]
2、呼唤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残酷]
3、战争是如何的残酷,请同学们动手从文中找一找。
教师注意归纳总结,战争的残酷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师: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三、把握引文正文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学生讨论教师予以点拨
概括来说作者采用分叙的方法,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分为四个片断: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师:除了这四个部分,前面还多了一段萨特的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四、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意
师:是啊,残酷的战争让许多无辜的塞尔维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令人沉重,同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精神又让人感觉到是多么的美丽。作者聂华苓用她那饱满深情的笔记下了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从文中去找出那些饱满深情,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大家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学生自由探讨,教师适当点拨
五、质疑
再快速阅览课文,有哪些令你困惑的内容,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六、拓展延伸
听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我相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但在现实生活中,战事还是时有发生。如在9月19日,泰国发生军事政变,原因是泰国看守政府总理他信19日宣布解除泰国陆军总司令颂提的职务。忠于颂提的部队发生政变,为避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能否给那些发动政变的人致一封信来制止这场战争?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4.培养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1.解反复的写法在感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2、培养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2、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我”在钟楼读书,享受到了那些乐趣?
四、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第4—6自然段,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2.教师相机教学下列句子:
“小刺猬弟弟、小白兔弟弟、小青蛙弟弟,都坐在幼儿园的小椅子上了
师:能不能把这句改成“小刺猬、小白兔、小青蛙都坐在幼儿园的椅子上了……”?
指导学生比较、体会作者对书中小动物们的喜爱之情后感情朗读。
“……看见小松鼠弟弟背起书包,从澳洲大沙漠跑来了;随后,看见长颈鹿小弟弟从非洲
坐一条独木舟来了……”
师:熊猫生活在哪卫?看见从澳洲和非洲来的小动物,生活在中国的小动物心情会怎样?
作者的感情呢?
指导朗读该句,读出作者的喜悦。
“我看见熊猫阿姨向长颈鹿小弟弟看了一眼,长颈鹿小弟弟马上踏着舞步在草地上跳舞厂。”
师指导学生休会动物们之间的默契,感受幼儿园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3.说说作者从这个故事中享受到哪些乐趣。
相机指导学生从下列句子中体会作者的心情。
“我赶紧把书翻下去。”
“我好像听见书里有一阵音乐传来了……”
“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它原是一座钟楼。”
感情朗读。
4.小结:在钟楼里读书,作者认识了好多可爱的动物,被小动物们的快乐情绪感染着,这就是作者读了这本书的乐趣。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8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考虑。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同学围绕阅读提示中的考虑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实际的',在说说自身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2、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身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同学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