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优】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一)”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结合点子图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横式笔算。
习惯养成训练点:
养成积 极思考、清晰表达、大胆质疑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法: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直观演示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讨论、同桌交流
主要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题卡 、直尺
复习检查:练习、反馈、展示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旧知(通过口算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50 × 4 = 40 × 8 = 32 × 4 = 15 × 6 × 2
20 × 20 = 40 × 50 = 38 × 20 =
二、情景引入
1、(出示课件:队列表演图片和点子图)这是一所学校在进行队列表演,老师根据他们排列的队形绘制出了相应的点子图,在图中你能找到数学信息吗?(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 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列出算式吗?
学生列式:14×12
师: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
生:将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
三、探究新知、个人学习、分享交流。
师:拿出老师发的点子图,请你圈一圈,然后用算式表示出你圈的过程。
1、请学生分析点子图和人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 2的'结果。
3、用算式表示圈的过程。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 点子图上圈出来,结合圈的过程将算式写出来。
(2)、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法。(要求说明白怎么圈的,怎样列式,听的同学要质疑)
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方法 ,准备班内交流。
(3)、班内展示学生的方法,由学生自己通过讲一讲说一说分享想法(实物投影、教师板书)
板书可能出现的分法:
12×7×2 14×6×2
14×10+14×2 12×10+12× 4
……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
师:我们同学能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内容来解决问题,真棒!
3、课件出示课本P32表 格,引导学生理解。
(1)、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结合点子图你能看懂它吗?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自学2分钟,学生分享想法,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ppt)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出示题卡2)
(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四、巩固应用
完成题卡第2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14 × 12 = 168(人)
12×7×2 14×6×2
14×10+14×2 12×10+12×4
答:一共有168人参加队列表演。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2×3=6所以12×3=36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能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和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练习卡三张、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妈妈把一张饼的1/3给了表弟,1/4给了小丽,两个人分得的饼一样多吗?这里就有一个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
1.整数比大小。
谈话:三(1﹚班男生有26人,女生有24人。26和24谁大呢?
﹙指名学生回答﹚这是两个整数的比大小。
2.小数比大小。
师:我手里的这支钢笔是8.5元,谁能说出一个小数和8.5比大小?
3.引出“分数可以比大小”。
整数能够比较大小,小数能够比较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较大小吗?(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比大小。(板书课题)
你们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设计意图:数学发展有两大动力,一是生产(生活),二是数学本身;数学课的“引入情境”,不仅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数学情境”。因此,通过“整数能够比较大小,小数能够比较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较大小吗?”“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充满挑战性的寥寥数语,直截了当地把课题带出来,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建构模型,解释应用。
﹙一﹚看图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式。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
师:(板书“3/4,1/4”)3/4和1/4谁大呢?让学生猜测。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手势指向大屏幕,演示课件时,提问:涂色部分是第一个正方形的……接着看,右边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
师:通过涂色,(板贴图﹚你们认为哪个分数大?为什么?
师:那3/4和1/4中间可以填什么符号?请你打开课本73页,填一填。
师:你是怎么填的?(完成板书“3/4>1/4”)
这个式子会读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这一组分数确实能比大小。
请同学们借助教材73页的中间图,比较一下1/6和2/6的大小,3/6和4/6的大小。
生:通过涂一涂的方式比较。
师:肯定。1/6<2/6;3/6>4/6。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师:课件演示,出示1/2和1/4“。
师:1/2和1/4哪个大?猜一猜!(请学生个别答,记住猜错的学生)
师:让我们求助一下电脑老师,看看谁说得对。(演示课件,出示分数1/2和1/4对应的图)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有意识地请猜错的学生先说,引导学生说出看图比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通常是从形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形面积大,所对应的分数就大“,以此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式,使所有学生都能”依托形象“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理解分数,建立”意义比较“的模式。
1.第74页”练一练“第1题。
﹙1﹚演示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涂色部分闪烁。
﹙2﹚学生独立做题,师巡视。
﹙3﹚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理由。
2.第74页”练一练“第3题。
﹙1﹚演示课件,闪烁3/8和7/8再出示格子图,再闪烁1/4和1/8。
﹙2﹚再出示圆形。
﹙3﹚学生独立做题,师巡视。
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图形各涂几格和比较的理由。
3.探索比大小的两个分数的特点,进行分类。
﹙1﹚演示课件,出现六组分数和对应的图。
﹙2﹚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大家讨论一下。
﹙3﹚组织小组发言,归纳出比大小的两个分数可以分为两类:有分母相同的,还有分子都是1的。
﹙三﹚解释应用。
演示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归类编排题。
组织学生做题,师巡视。
同桌交流比大小的方法和答案。
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全班反馈。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看一看“”涂一涂“,这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是在”做数学“。学生在涂色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一定的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发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愉快获得知识和技能。
﹙四﹚发现窍门,建立”法则比大小“的模式。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会先涂色再比大小。难道比大小只有这种方法吗?别急……让我们边做题边寻找答案。
演示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的题。
师:这么多题,要比比谁最细心。要是你能直接比大小,也可以不涂颜色。
老师巡视时,注意看学生做题情况,如发现有部分学生不涂色进行比较。提出”不涂色怎么比大小?“,引导学生说出”分母相同时就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和”分子相同时就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请一个小组来汇报答案。
演示课件,出示两个圆(没有平均分﹚和分数1/2、1/8。
师:难度增加了,大家还有没有信心?比一比,谁最快!
师:为什么你做得那么快?怎么比的?
设计意图:“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线”的教学逻辑,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解题策略”与“思维水平”上,在横向地先后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之后,再纵向地比较两类问题的结果,让学生得以形成归纳性思维,从而顺利、自然而又不同程度地领悟了其中的规律。
﹙五﹚游戏:拿小棒。
演示课件,出示10根小棒。
师:老师拿了全部的3/10,老师拿了几根?
师:你要拿得比我少,应该怎么拿?同桌两人玩一玩。要说出拿出了全部的几分之几?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拿的?(演示课件)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题
(1)、17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盘,还剩()个。
(2)、每盒饮料4元,19元能买()盒,还剩()元。
看来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例5)
师:同学们,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划船
师:从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师: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点不明白,谁能帮帮老师?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师:哦,谢谢你,解释的很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
师:那这里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生:问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你找的很对,你能帮老师解释一下这里的至少吗?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哦,就是最少要租几条船?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条船安排1人,需要几条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条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师:那我们这里每条船上应该安排几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满,也就是坐4人
现在请你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展示:我用了4个圆来代替4个人,共用了5条船还余两个人。
生2展示:我用一个大圆代替一条船,直接往里面写4,就代表坐了4人,还余下2人。
生3展示:我用竖式算的,22个人,每条船坐5人,坐了20人,还余下2人。
师: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你们能根据她的方法来列算式吗?
生:22÷4=5(条)……2(人)师:为什么用除法?生:因为四个四个的分,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四,所以用除法?
现在我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至少要租几条船?生1:5条生2:6条
师: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那么余下的2人应该怎么办?
生1:余下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生2:我也认为余下的2人要再租一条船!
师小结:余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让你去,你乐意吗?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条船!所以我们要用5+1=6(条)
2、运菠萝
师:划船划累了,你口渴了吗?王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菠萝,谁能读一下?
生读题。
生自由列算式!
学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师:为什么要加1?生:因为剩下的.3箱还得单独再运一次。
师小结:像这种处理余数时,给商加1,我们称为进一法。
3、买面包
师:同学们,王叔叔还给我们准备了肉松面包。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面包3元一个。
师:出示问题。我拿10元钱最多能买几个?请你列出算式并说说理由
生:10÷3=3(个)……1(元)因为剩下的1元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像这样余数对商没有影响,直接去掉了,我们称为去尾法。
4、对比总结
划船和买面包这两种情况对余数的处理相同吗?为什么?
生:因为划船的余下的2人也得去,而余下的1元却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小结:也就是这两个是不同的实际问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处理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说明理由)
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38÷7=5(件)……3(个)
5+1=6(件)
答:38个扣子可以钉6件上衣。()
2、下面各题是选“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1)做一张床单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几张床单?()
(2)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3、旋转木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几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对余数的处理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处理余数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5
一 元、角、分与小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贵。。。。。。。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以及学习了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让我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在探究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时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货比三家”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
3、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务必要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为学生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4、整个单元的教学要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买书”一课,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后,应该把小数减法的问题交给学生独立去解决。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从材料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3.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48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平均分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每人可以分几个?(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48个橘子,如果平均分给悟空、八戒和沙僧3个人,每人可以分几个?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平均分给3个人。
师: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每人可以分几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48÷3=16(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48 ÷3=16(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48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平均分给3个人,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48除以3,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1,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48的十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48的十位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
三相减:从4里减去3,还剩1,表示还剩1筐,然后把1筐和8个放在一起就是18个,再平均分给3个人。在个位上商6,得18﹣18=0。
引导学生总结,都是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95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73里面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 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学竖式计算。
?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 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 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 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 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7~6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拓展思维;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3.情感态度。
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苹果、多媒体课件一套。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出示实物﹙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
如果老师手里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
如果老师手里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无法用拍手表示,可能会有学生说“半个”)
师: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方式来表示半个苹果吗?请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请全班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或写,再请4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
根据学生画、写的情况,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哪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1/2,感受分数的意义。
1.初步认识1/2的意义。
师:这个数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分数。
师:(用多媒体配合讲解+的含义﹚请看,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苹果的,那另外一份呢?
师:(实物演示没有平均分的情况)如果用一个圆表示一个苹果,这样分,其中的一份能用表示吗?为什么?
师:看来,要找到,必须怎样分?(板书:平均分)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平均分”,这样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感受1/2。
师:同学们看教材第67页中间,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涂出这些图形的1/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师:你还能找出生活中其他物体的1/2吗?
小结:通过找1/2,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创造,先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在多种方法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并滲透分数写法所表示的意义。
﹙二﹚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1.认识几分之几。
(1)正方形折出1/2﹙小组合作学习)
师:我们找到了1/2这个分数,其实分数还有很多,比如1/4,你能说一个吗?你能用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想办法找出这些分数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把学生找出的四分之一贴在黑板上,并贴出三种1/4的折法)
师:这是谁的?说说你找的.分数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生:我折的是1/4,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涂出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师:对折两次,打开后就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就是它的……
师:这是谁的?你找的是多少?(1/4﹚肯定吗?(指着第二个图)这又是谁的?你找的是多少?(1/4﹚是吗?
﹙对比黑板上的三幅图)
涂色部分不一样,都能用+表示吗?为什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看来,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利用正方形“折一折”“涂一涂”表示1/4等操作活动,丰富了对1/4内涵的理解,深化了对分数的认识。
(2)圆形折出3/8。
师:出示圆的折纸和展开图。演示折纸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观察能得到哪些分数并涂一涂。
生:1/8,2/8,3/8……
师:总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3﹚长方形折出4/5。
师:利用一个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4/5吗?还能折出几分之几。
生:自由探究活动。
2.说分数。
师:如果不用折纸,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
生1: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如果取了6份,就用6/8表示,如果取了8份,就用8/8表示。
生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6份,如果取了1份,就用1/16表示,如果取了8份,就用8/16表示。
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分数?你认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小组交流汇报)
生:我在路上见到过……
生:我在商场里见到过……
生:可以上网查询。
生:看电视,读报纸,问家长……
教师以小组成员的身份作适当的补充。
3.小结: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取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像1/2,1/4,3/8……都是今天学习的分数。
师:仔细看老师写一个分数。(板书:3/4﹚发现了吗?分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师:仔细看一下课本,你又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师:真了不起,同学们有着很强的数学阅读能力,读好数学课本知识,也是我们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小结:一个分数,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师:在写分数时,我们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这个数读作:四分之三。(板书:读作四分之三)你能用这种方法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吗?(学生个别汇报)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分数,比如:一周有7天,1天就是一周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分之几说一句话吗?
与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试一试。
﹙1﹚教材68页最上三幅图。
①三个图都表示什么分数?
②为什么能表示相同的分数?
﹙2﹚教材68页中间图。
①这四个图能表示哪些分数?
②4/4的含义是什么?
2.知识拓展。
师:根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因为明明吃了1/2块饼,芳芳吃了1/2块饼,所以说明明和芳芳吃的一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數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美,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能用分数说说生活中的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用乘法口诀口算一位数整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用竖式笔算一位数整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
学习验算除法的方法,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
结合教学渗透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在计算前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看课件:
①淘气每页放2张邮票,他一共装了80张;
②奇思每页放3张邮票,他一共装了300张;
③笑笑每页放5张邮票,有285张邮票。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的信息,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问题吗?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这么多问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何列式呢?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①80÷2=②300÷3=③285÷5=
师:80÷2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后面两道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师:你们有信心学好吗?那老师就要看看,今天谁的表现最好!
二、探究算理,学习新知。
笔算。
师:笑笑着急了,问你们:小朋友,我们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285÷5这里的商大约是多少呢?
师:我们先来估算下。
生:285张看成300张大约要用60页,所以要比60页少。
生:200张要用40贡,所以285张需要的页数要比40页多。师:笑笑不满意了,他说:我需要准确的结果,不能大约。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列竖式笔算。285÷5
师:你们愿意自己先试试独立完成吗?
师: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上来做做看。谁愿意大胆试一试呢?
师:下面的小朋友算好了吗?你们的结果对吗?
师:小眼睛看过来,请小朋友一起来做小老师看看这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好吗?
全班交流。(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5除几?2个百除以5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8个十除以5,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师:老师也有几个不太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一下小朋友,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吗?
师:商5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师:余下的3怎么办?它表示什么?
生:3个十。
师:5表示什么?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的35表示什么呢?
生:35个一。
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8除以5,等于5,5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五五二十五”算出商5个十乘除数5等于25个十,写在28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8个十减去25个十等于3个十,3写在十位上。
⑤查。检查余数3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5放下来,和余数3个十合起来是35个一。
⑦除。用5除35,等于7。
三、强化方法,总结全课。
师:小朋友们太聪明了,其实我们小朋友这节课也收获了好多,是吧?你学会了什么呢?
生: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师:那么在以后的计算中,你想友情提醒你的小伙伴们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
①从百位算起;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每次除后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④当前一位有余数时要和下一位合起来一起除。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2~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队列表演”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会 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乘法计算,掌握竖式计算的算法、算理及书写 格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通过交流、互相 启发、互 相影响、是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学 习方法、充分感受教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的计算理论。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教材第32页最上情境图。请同学们帮助 计算一下这个队列有 多少人?
二、探讨交流
列式14×12=。
2.计算。
方法一:
算两个14×16。
方法二:
先算10×10,再算14×2 。
方法三:
先算10×10、10×4,再算10×2、2×4。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把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难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理解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方格纸、小房子。
学具:小蚂蚁图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去过游乐园吧,那儿的游乐项目好玩吗?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一会儿你们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课件出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小火车、摩天轮等)
2、好玩吗?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想一想它是怎样运动的。这些项目的运动都一样吗?那你能不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让他们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
1、我们再来看一组运动。它是属于旋转还是平移呢?请同学们用手势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
﹙课件出示:升国旗、风车、方向盘、推拉窗、推箱子、钟表等)
2、﹙指着平移)这些物体在平移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样运动的?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物体平移时是沿直线运动,而且在平移过程中位置变了,方向没变。(板书)
4、我们再来看一个运动,它属于什么运动方式?
﹙课件出示:在马路上直线行走的出租车)
生1:我觉得汽车在行走时,方向没变,一直往前开,这样应该是平移。
生2:但是你看到轮子在旋转了吗?
生3:对啊,那汽车行走时到底是旋转还是平移呢?
生4:从整体看汽车在平移,但轮胎却在做旋转运动。
师小结:你们的说法很有道理,观察得很仔细。其实就是这样,汽车在平移,但车轮在旋转。
我们一起来表演平移、旋转的动作,看谁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综合应用的例子,在讨论中同学们进一步地理解了平移、旋转的特点。
三、感知平移﹙教材第28页“试一试”)。
1、移一移、描一描。
师:你们能按照要求找到棋子、铅笔、三角板平移后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解答疑难。
2、小组操作、验证、讨论。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展示把棋子、三角板、铅笔图平移的过程及移动后位置与先前的对照。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平移过程。
3、自主合作、完成平移。
师:通过刚才的实践操作,我们知道了平移的过程,那么你们能说一说铅笔图和三角板图经过怎样的平移过程才能得到图形③呢?
生:小组合作研讨“说一说”中图形的平移过程。
师:指名汇报,师随汇报完成平移。
生1:铅笔图①先向右平移5格后,再向下平移2格能平移
到图③。
生2:铅笔图①先向下平移2格后,再向右平移5格能平移到图③。
生3:三角板图②先向右平移3格后,再向上平移2格得到图形③。
生4:三角板图②先向上平移2格后,再向右平移3格得到图形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平移,知道三角板和铅笔移动前后的位置关系及移动过程,更好地掌握了平移知识。
四、拓展延伸,运用知识。
1、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旋转的现象?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全班交流。
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平移和旋转的幻灯片。
2、除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的平移和旋转的应用外,你还想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其他应用吗?
3、学校会议室有个大门。请你想一想,是把门设置成旋转门还是平移门好呢?请同学们替学校设计一下。
﹙同时看看会议室大门的画面)
设计意图:同学们在选择平移门还是旋转门的讨论中,进一步提高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们发自内心地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力量。
五、小结。
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下课后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认识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四边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示。)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中操作。)
(二)寻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根据学生回答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
2.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老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2.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3.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4.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3.反馈、交流。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示)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老师给你们提供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实物投影展示,讲评。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非常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准备)。
信封里的四边形:
交流、展示。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太强了,老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认识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四边形还有很多知识,我们以后再学。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3
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交通标志,体会对称与不对的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校园交通标志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校园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吴老师收到了一份海报,谁来给大家读读?
学生读海报
师:嗯,你读得真清晰!请坐。
师:这一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当小小设计师
我们的活动任务是:设计校园交通标志
而且,要和什么有关?
生:人车分流
师:好,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二、回顾复习
师:在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享资料。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你认识这些交通标志吗?它们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欣赏交通标志
师:你真会发现!
这些交通标志有什么作用吗?
生: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师:你总结得可真好!
三、解决问题,体验新知
师:在“人车分流”活动中,哪些地方需要交通标志呢?
小组讨论一下
生:校门口、操场……
师:同学们考虑得真周到!有些地方吴老师都没想到。
师:如何设计出一个与“人车分流”有关的校园交通标志呢?
小组讨论一下。
生:突出主题;用到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
四、小组活动,分享交流
师:小组活动之前,吴老师这里有几点要求:
学生分组读活动要求
师:对于这个活动要求,你有什么疑问吗?
吴老师这里有一点提醒:活动时间有限,一定要合理分配。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活动开始,当音乐停止的时候,不管你是否完成,都停下来,分享的时间就要到了。
师:听清楚要求的孩子请坐端正。
好,各组开始
师:音乐停止了,分享的时间到了,给你5秒钟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桌面,同时,各小组上交你的作品。
师:你们的作品真漂亮!谁愿意分享给大家?
师:听了你们的分享,吴老师觉得大家真了不起!
五、收获体会,总结全课
师:在设计“人车分流”交通标志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说收获
师:学有所得,就是会学习的孩子。请拿出自我评价表,给自己的表现打个分吧。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精彩!有了这些交通标志,咱们学校会更加秩序井然!探究,让数学更好玩!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镜子。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究竟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3。小游戏
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三、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3.情感态度。
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题意,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口算:10×6÷28,70÷3×6 6÷2÷11,9-42÷7,9×0÷15,4×8-1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借助巳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题意,接受新知识。
通过读题你发现题中的哪些已知条件?从这些已知条件中你能知道什么?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已知条件:新进200本书,用2个书架放,每个书架有4层。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书架共有8层。
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由这些已知条件和暗含条件,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
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可以知道共有4×2=8﹙层﹚。200本书放8层,得出第一种方法。
200﹙4×2﹚
还可以这样分析:200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200÷2=100﹙本)
100本放在四层,每层放多少本?从而探究出第二种解题方法:200÷2÷4
估计商是多少,并尝试计算。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全班交流。
(1)200-﹙2×4﹚﹙2﹚200÷2 ÷4
=200÷8=100÷4
=25﹙本)=25﹙本)
答:平均每层放了25本。
观察、比较、归纳。
A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班内反馈:第一个算式是连除,第二个算式是有乘也有除。
师做小结,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乘除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题发现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暗含条件,知道各个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让学生先估商,再尝E试计算,理解算法。
三、举一反三,巩固新知。
师:出示教材第17页下方左侧情境图。请大家算一下,这个学校每个班级有多少学生?
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后再与同学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下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生1:3×3计算的是三个年级的班级数量。
270÷9计算的是每个班级的人数。
生2:270÷3÷3=30﹙名)。我先算的是每个年级的人数,然后算的是每个班级的人数。
生3:270÷﹙3×3﹚=30﹙名)。3 ×3是三个年级班级的数量。
师:想一个问题有多种思路、多种办法。(出示教材第17页下方右侧情境图)同学们看看可以有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家先交流,最后我们汇总下看看有多少种方法?
生:交流展示。
方法一:
96÷4=24﹙只)24÷2=12﹙只)
方法二:
96÷4÷2=12﹙只)
方法三:
96÷﹙2×4﹚=12﹙只﹚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北师大版08-17
三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02-21
数学教案-教室 - 北师大版08-16
数学教案-统计与猜测(北师大)08-16
数学教案-轻重 - 北师大版08-16
数学教案-乘车 - 北师大版08-16
数学教案-玩具 - 北师大版08-16
北师大数学教案三年级模板01-06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07-01
数学教案-小猫钓鱼 - 北师大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