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大全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分析建筑中体现出的艺术和科学结合形式,了解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
斗拱的作用和现代建筑造型和材质的独特之处。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分析、探究的过程中,领悟科学与艺术在建筑领域的关系,并运
用多种媒材创作理想中的未来建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寻找、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感受科学与艺术在建筑中巧妙结合的魅力,加深对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理解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科学与美感,关注现代建筑材质、风格之美。
难点:感悟艺术与科学在建筑中的完美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剪刀、胶水、水彩笔等工具和纸张、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试着来分析一下,课件中的图片都属于哪些范畴?
二、讲授新课:
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些图片呢?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选用木头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与材料既新颖又独具匠心。
编钟的造型受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
唐三彩的烧制需要1100度的高温。
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的外形是参考了物理中的原子结构。你还能为同学们介绍哪些艺术与科学的实例?
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分析《三彩骆驼载舞俑》、《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建议以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利用美术语言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三、创作:
展开想象,完成一副“22世纪的……”为命题的创作设计图。
展示作品:将学生作业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学生欣赏。
分小组讨论、汇报: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分析,总结。
1、教师例举些艺术与科学结合较好的图片实例,让学生去寻找,师生进行互动。说明:艺术与科技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在社会的发展,再进一步分析金字塔、长信宫灯、编钟等设计实例。
2、讨论:
学生相互讨论,生活中哪些设计体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或者失败的实例。(实物)—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老师要掌控时间),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2
课题:
第七课 夸张的脸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
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六、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设计课,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创作一张夸张的脸是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学习泥塑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陶泥亲近大自然,更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在学习中体会手能创造美的乐趣,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美术学习活动中,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寓教于乐。
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这话不错。只有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潜力才能得以深刻的挖掘。整节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如我搜集名人漫画并亲手作画,学生感到惊喜并羡慕,这使他们学习更有动力。最让学生兴奋的是做游戏,我设计了“变脸五连拍”,学生情绪高涨,我让一个学生到台前,然后用一块板子遮住他的脸,揭开一次要变出一种表情,看谁变的又快又好,完成的出色就奖励一颗小星星,还能得到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可乐坏了。
“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本课是让学生对人的脸进行大胆地想象、夸张,设计表现一张“夸张的脸”。通过这样一种富有挑战与创意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了乐趣。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应让学生观察、收集厦门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课多样与统一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4
教材分析
同一幅画学习的设置特挑选了美术史上以色彩表现见长的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名作《向日葵》,进行一次有趣的赏析、临摹与组合的学习活动。学习同一幅画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训练学生调色涂色的技能和色彩画的表现技巧,提升对美术名作的鉴赏水平,提高同一幅画美术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审美品味逐步提升,需要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因此,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增加了内容,通过借鉴古今中外名家作品,学习艺术的表现方法,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与创想。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注意考虑教材的两个变化:一是对小学阶段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进行简单的整合,表现水墨的诗情画意,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文化水平及用笔用墨技巧开展教学,二是手工制作内容中加入了金工材料的学习,制作上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在利用易拉罐、饮料瓶等材料进行切割和粘接技术时,需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环保问题。
针对部分后进生,多鼓励,多注意,适当降低难度增强他们学习信心,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教具准备:水粉颜料、排笔、,调色盘,小水杯、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认识画家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2.赏析作品
学生欣赏后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作家所要表达的是欢快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一种心态。)
3.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教师归纳后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①学习调颜色;②能利用颜色画一幅有层次的画。
二、探究思考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尝试体验
活动一:
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活动二: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
活动三:
欣赏一棵秋天的树,说出哪些地方运用了我们刚才所学的颜色?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画一棵秋天的树。教师边讲边示范画法。学生绘画巩固探究所得知识。
要求:
1、用所学的大红、柠檬黄、白色、黑色画一棵秋天的树。
2、要求要画得有明暗层次。
四、课堂小结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
五、安排下节课要带的东西
下节课继续带这节课的工具及颜料来,我们继续探究怎样把今天所学方法运用于其他颜色,来画其它的景物。
教学反思:
欣赏同一幅画,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感受,但色彩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设置特挑选了美术史上以色彩表现见长的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名作《向日葵》,进行一次有趣的赏析、临摹与组合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训练学生调色涂色的技能和色彩画的表现技巧,提升对美术名作的鉴赏水平,提高美术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本课的教学分两部分进行,这里的临摹并非写实地临摹《向日葵》的原始模样,而是临摹《向日葵》的色彩。所以教材右页上有一幅对原画进行了马赛克处理的作品,眯眼远看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向日葵》,该画上分出五十个方格,每小块内呈现出不同的色块,这里的色块就是世界名画《向日葵》所用颜色,在具体的几个体验活动中,我能够达成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这些预期目标。大部分同学能准确地认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调色涂色练习并参与切实体会的介绍交流的活动。最后临摹这些颜色,需要结合涂色调色练习和色彩的学习,我就将前面的练习作为选择作业的入场卷,也算是个鼓励的小游戏了,临摹颜色实际是局部临摹,学习效果完全可以达到,可是我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各个环节节奏在具体把握上稍慢,没能迅速才能完成需要2课时时间的世界名画《向日葵》的整体临摹。学生的调色能力还有待加强。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体验是能显示出他们是学有所得的,是达到了今天基础训练的教学目标的。相信下一课时能将教学将枯燥的涂色练习置于有趣的组合活动中,使学习变得轻松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力,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获得成功感。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
2、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
统与创新。
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学具:毛笔、宣纸、墨汁、颜料、毛毡、水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大家说说班里自己最熟悉的同学脸部的特征。
2、出示图片欣赏漫画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漫画像,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
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出示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齐白石、阿Q像。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切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二、讲授新课
1、打开书赏析马三立画像,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用我们学过旧知识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师示范。
“三停五眼”“三停”: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五眼”: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耳孔
3、用一个词形容书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
4、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并加以板书。
(一)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二)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三)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四、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四、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
“五眼”: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
耳孔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
二、讲授要点
1、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
A、抓住人物的脸部特点来画。
B、表现出一定的表情。
2、师点评部分需要改进的作业。
三、作业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2、色彩的运用要恰当。
3、同学们修改作品,继续完成作业,教师指导点评。
四、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五、教学总结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
六、课后拓展
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6
课时:2课时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各种石膏几何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后小结:
目标达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各种石膏几何体
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说明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将上节课没有完成的画完成。
二、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总结一下本课的'作业,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表扬鼓励绘画认真的学生,指出其中的优点及不足。
教后小结:
目标达成:
第2课明与暗
课型:造型
表现课时: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是否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出现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
教学难点
能否用铅笔表现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关键能否用铅笔表现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铅笔、橡皮、板纸、课本。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带来的工具材料放好,端坐,集中注意力听讲。
二、导入新课
(一)观察、提问导入
教师拿出一张白纸,对向光线的方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白纸上,有没有明显的明暗变化??学生回答。
教师将白纸卷曲,教师:?现在呢??学生回答。
(二)导入课题教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明与暗的知识。?
板书课题:明与暗三、讲授新课
(一)观察、提问教师:?接着看,我把纸从中间进行折叠纸的明暗是不是更明显了??学生回答。
教师将一张纸揉皱,教师:?现在纸上的明暗怎样了??学生回答。
(二)观察课本教师:?纸上的明暗变得丰富起来了。很好,打开课本第2页,刚才我就演示了,明暗的产生,你在自己看一下。?学生观察。教师:?看课本第2页,上方的文字‘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色调。如果我们用笔把这种明暗色调表现出来,就能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物体。’把‘立体感’划出来。?学生活动。
(三)认识物体上的明暗色调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页,知识窗里,用球体举例,物体在光下产生的明暗色调:受光面是亮面;背光面是暗面;它俩交界处为明暗交界;影子是投影;反光是物体接触面折射到暗面后,暗面的被折射地方稍微亮一点的部分;灰面,亮面到暗面的部分。
(板书)知识窗的内容一定得记牢,下节课上课后我要抽查。?学生观察。
(四)找一找教师:?你自己找一找课本上圆柱体、正方体、多面体上的这些部分,一定要仔细观察,根据我刚才讲解的,把每一样都要找到。开始吧。?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辅导。
四、板书设计明暗色调:
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投影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白纸在光的照射下,自身形状变化,产生的明暗色调的变化,一起观察了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投影,每一部分老师也进行了讲解,这就是美术的专业素描中涉及到的知识,本学期有一些专业知识和名词,一定要认真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作业要求
找一找圆柱体、正方体、球体上的明暗色调。
教后小结:
目标达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本节课在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观察白纸在光的照射下,自身形状变化,产生
的明暗色调的变化,并学习了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投影,每一部分老师也进行了讲解,自己找了圆柱体、正方体、球体上的明暗色调基础上,分析课本上的范画,学习了三大面、五调子,并用铅笔画立方体或圆柱体,表现出物体的明与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带来的工具材料放好,端坐,集中注意力听讲。
二、导入新课
(一)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谁想说一说??学生回答。教师:?有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调子,你记住了吗??(点名回答)学生回答。
(二)导入课题教师:?上节课我们还找了立方体、圆柱体的明暗色调。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用铅笔画立方体或圆柱体,表现出物体的明与暗。好不好??学生回答。
板书课题:明与暗
三、讲授新课
(一)欣赏学习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页,看课本下面的部分,课本上举例立方体的明暗色调表现,先找一找上面的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投影。?学生找一找。教师:?都找到了吗?一个也不准少,哪一个你找不到,举起手来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学生活动。教师:?是不是上面都表现出来了??学生回答。教师:?课本上表现的立方体,你看它是立体的吗??学生回答。教师:?很好,像第2页上的白纸,有了明暗变化,才会表现出立体感。所以我们在表现的时候,一定要把五个调子和投影都表现出来,不然就表现不出立体感了,注意,一个也不能少。记住了吗??学生回答。
(二)讲解三大面、五调子教师:?请同学们将我板书的内容,记在课本第3页,知识窗的上面空白部分。
1、三大面:亮面、暗面、灰面,也称‘黑、白、灰’;
2、五调子:亮色调、中间色调(灰调)、明暗交界、暗调、反光。(边板书边讲解)记下来了吗?这些知识一定要了解,还要记住,下节课上课,我先抽查记得情况。课下组长要检查每一个组员的背诵情况。?
(三)讲解绘画方法教师:?在绘画的时候,首先找出集合体上的明暗交界线,物体上最暗的地方,再来绘画其他色调,一定将五大调、投影都表现出来,缺一不可,还要注意立方体的造型,根据透视规律:边线的近长远短。(板书)下面时间,请同学们打开作业本,请将第一页翻过去,也就是第一页空白,在第二页上绘画第一次作业。?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检查是否每位学生都做好了。教师:?第2课:明与暗的知识都明白了吗?有问题的请举手。?学生活动。教师:?第一次作业是:用铅笔画立方体或圆柱体,表现出物体的明与暗。有问题可以随时举手,开始吧。?
(四)学生绘画,教师巡视辅导。
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有必要的进行全班讲解,肯定优点。
四、板书设计
1、三大面:亮面、暗面、灰面,也称‘黑、白、灰’;
2、五调子:亮色调、中间色调(灰调)、明暗交界、暗调、反光。
(二)注意问题:
1、立方体的造型,边线的近长远短
2、五大调、投影都表现出来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课本上的范画,学习了三大面、五调子,讲解了绘画时的注意问题,并用铅笔画立方体或圆柱体,表现出物体的明与暗。同学们画得都很认真,继续努力。
六、作业要求
用铅笔画立方体或圆柱体,表现出物体的明与暗。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原始雕刻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地位和其独特的造型语言、艺术手法非洲雕刻艺术和审美趣味。
2.从多角度去欣赏非洲雕刻,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儿童对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物产环境的一些情况,从而加深对非洲原始雕刻产生的原因的了解,用陶土仿制非洲雕刻。
教学难点:
感受非洲雕刻的独特造型、材质肌理和审美情趣非洲雕刻艺术。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非洲雕刻的图片
二、新授:
(1)讨论、描述课本例图中的非洲原始雕刻作品,非洲雕刻艺术发表各自的'感受和见解。
(2)比较一下非洲雕刻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雕刻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可以用黏土仿制课本上的非洲原始雕刻作品。
(4)可以在黏土作品干透后用水粉色着色。
三、指导学生练习:
操作技巧
1.可以临摹非洲雕刻作品,也可以参考它们的造型特点,然后加上自己的意思进行创作。
2.泥工造型可以夸张、变形,不完全和真实的物象一模一样。作品要简炼、概括、生动有趣。
3.泥工作业中要注意控制黏土的水分多少。水分少了,黏土干硬;水分多了,黏土过于湿软,都不适合于造型。
操作步骤
1.学生一起做泥工练习,对泥工作业进一步的感受。
2.先捏制大的形状,再做细部。
3.可适当运用泥工工具。
四、评析学生作品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8
第1课凝固的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导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通过雕塑来表现。
2.对雕塑在表现的题材、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较、评述。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种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质划分为泥塑、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
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的内涵却是宽泛的,这与对象的永恒动感形象密切相关。
3.欣赏作品可从此人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古代、现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异导入,比较作品所呈现的动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本课提供的作品大多数反映的是体育赛场上常见的一些运动姿态。这些雕塑用铸铜、大理石、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各自表现的含义也非常有代表性。黎明的《崛起》表现了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的激动神情。雕塑以雄浑的手法体现巾国在世界之林的崛起。布尔德尔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表现健美有力的躯体,表达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
第二课时
1.教师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现代的经典雕塑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欣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说说你对以上三个“掷铁饼者”作品的感觉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谈谈以体育运动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选取三个“掷铁饼者”的作品并列评述,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间动作,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平衡的动作,舒展有力。《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以写实手法展示运动人体外溢的力量之美。《挑战》是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一掷。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一进而发,且线条和体块简单概括。
群雕是雕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白澜生的《接力》、雷宜锌的《中国女排》均通过体育运动当中的团体项目为创作基础,展示给人们那激动人心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均围绕主题进行组织安排。
2.通过雕塑作品《崛起》和《中国女排》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雕塑作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体会“感人”的动感形象,理解作品
的真正含义。
2)学生能否多方面地评述雕塑艺术形象的魅力,并能运用文字来表达对作品的认识、感受。
3)教师能否充分地剖析作品,并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述当中去,能否把看似平淡的、不动手的美术欣赏课上得生动有趣。
第2课新街古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以介绍现代都市中步行街上的一些有“古韵”的雕塑作品为导人。
2、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有历史韵味的城市雕塑,当你漫步在繁华的步行街头。尽情领略时尚气息的同时。常常会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与步行街相映成趣,既重现了历史的陈迹,也使“新街”增添了古韵。
3、介绍重庆、苏州、沈阳等一些地域跨度大、有特色的历史名城,了解它们的城市背景。了解一下城市的.历史,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步行街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小泥塑。
4、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与周围的城市环境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充分了解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和城市特点。
本课提供厂具有代表性的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和景德镇市街头雕塑。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各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民风,与繁华的大都市相互融合,别具一格。
5、学生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准备泥土)进行泥塑的设计制作和步行街模型的合作。
第二课时
1、通过欣赏,可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进一步学习泥塑的方法和动手制作设计步行街模型。
2、通过有分工有合作的方法,使同学们既能对泥塑的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能把有创意的小泥塑作品融入到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尝试捏、搓、团、卷、贴等泥塑技法。把想表现的步行街模型中的小雕塑充分地表现出来。最后可安排全班同学在自己设计的步行街上展示自己的小泥塑。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完整的小结,对学生的作品要多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去关注域市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3、教师不要过多地要求泥塑和步行街模型造型的准确性、真实性,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大胆构思。并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让步行街模型与有特点的小泥塑相映成趣,组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享受美,并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
4、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对小泥塑进行评定。
2)学生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能否表现出积极的创作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在设计过程与评价过程中能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哪位同学的小泥塑与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结合得最好?
第3课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情境、引入境
导语: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片大好河山。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知诗人、明诗意
了解白居易、李白,同时也了解《望庐山瀑布》《忆江南》中诗句的意思。
三、悟诗情、想画面
在介绍有代表性的风景时,要注意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第二课时
一、创作、交流、展示。
你知道我国的名山大川有哪些?把你印象最深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既为创作诗配画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配乐朗诵,再次让学生去感受诗美、景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想象创作,要求能体现—定的个性思维,教师进行—定的技法指导。
读一首古诗,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四、拓展
可以把作业画成美术小品,制作成风光明信片、扇面、书签等多种样式当哎礼物送给同学、朋友。
五、评价
1.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诗歌寓意,并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2.建议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欣赏美术作品,分享感受、交流意见。
3.对优秀作品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小作者创作思路、技法运用的独特之处。
第4课校园新构想
教学目标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评析
让学生从身边最熟的环境开始,对校园进行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二、启发创意
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有关“校园新构想”的平面、立体图和现实生活中较优秀的校园设计图片,分析其在造型、色彩、实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为创作提供参考素材。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说说你理想中的校园是什么样子?
三、设计制作
鼓励学生对本校将来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构想,如校园新的组成部件、建筑风格、校园规划、绿化建设等,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氛围,师生平等交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新校园的构想与设计中去。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纸雕技法。
请你设计一张理想中的校园小小规划图并附上一张创意说明。
第二课时
一、互相交流
全班可分为若干小组,一起讨论未来学校的景象,综合大家意见,在此基础上尝试多种方法进行理想中校园的模型或草图设计。
难度大的模型制作,建议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创作时,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规划原理,分析学校基本应由哪些部件组成。开注意色彩的协调与搭配。特别提醒校园的新构想不要脱离学校实际,以做到比现实生活中更合理、更美观的设计为最佳。
二、修整完成。
三、评价
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校园”。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新构想”设计大赛,可以参照教材中“我的作品”评价表,用不同星级或分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也可以采用个人或团体的方式进行互评。
第5课我们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家,是童年幸福的摇篮。那儿有我们的一片小天地。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它变成实用、美观,充满着情趣的童年乐园……
二、欣赏评析
欣赏最新的家居博览会片断、电脑家居设计作品、名画(如凡·高的《卧室》)、家居设汁实例照片、优秀的学生作业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其予以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三、创意设计
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计自己的小空间。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在学生合作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愿或根据学生爱好与特长,分好组,指导学生先设计草图,达成共识,再进行分工。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硬质材料和较复杂的工具是否能正确使用,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使用说明或示范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外观、质感进行联想并合理加工,使其符合表现要求,产生逼真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技法指导
鼓励和引导学生巧妙地设计房间,将家具设计成易移动、易组合的样式,方便随时重新调整空间。
小天地中还可以含有一个小小的庭院,花坛与花架是木制庭院中最佳的造型,它们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花架成为花草们成长的依托,它们随心所欲地爬满“枝头”,而花坛则让那些成长的花草有个舒适的“归宿”。
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制作材料原有的质地、色彩和造型,在它们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尽量达到外形和质感都逼真的效果。但这两种材料的加工难度比较大,教师除了做示范操作外,还可以建议学生采用易折、易削的软木块和木条以及已成形或易裁剪、易卷曲的硬度低的金属。“小天地”的设计和布局重在要体现出合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二、学生制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我门的小天地草图,并选用你认为合适的材料,分工合作制作一个有趣的“小房间”.
三、交流反馈。
四、评价
1.观察学生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独立思考、自主规划、敢于创新、富有个性。
2.是否能合理运用制作材料,安全、正确地使用工具,并设计出在色彩和造型上有创意的作品。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什么时快乐的时光,并能与“痛苦”“悲惨”……的时光作一个比较。感爱到今天的快乐时光来之不易。
2、会用彩笔或泥土等工具来表现自己或是他人的快乐时光。注意到表现时要注意到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快乐。
教学重难点:如何在画面上去表现快乐,突出它的难忘。
教学准备:彩笔、撕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谁能说说“快乐”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学习中你快乐吗?请你举几个例子来说说。
师:谁会给“快乐”找一个反意词。你是怎样来体验这个反意词的意思的?两都对比起来看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授。
1、师:找快乐:什么时候是我们的快乐时光?当我们下了课,在操场上?或者在兴趣小组画画、歌唱?还是在节日的联欢、假日的郊游、在乡间、在游乐场、在海边的沙滩上?
2、师:快乐我们已经找到了,我们应该怎样来体现出快乐了?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呢?
3、学生先是互相讨论怎样来表现出快乐,然后再用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展示。
4、引导学生到书中去看一下同龄小朋友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你感受到了他们快乐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可以通过面部的表情、四肢的动作、画面的颜色其它背景的衬托……)
三、学画快乐。
学生在讨论完后在自己的本子上开始绘画自己的快乐时光
(注意:快乐时光也许有许多,但哪些是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好表现、最使你难忘的,在表现人物时要注意到人物的前后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在表面人物时突出它们的肌理,表现人物时线条要自然、流畅。)
四、课后拓展。
快乐时光是美好的,我们怎样去珍惜这美好的快乐时光呢?你有什么打算呢?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运动物体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2、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图片、作品赏析
1.教师提问导入:
“什么时候我们会唱歌、跳舞呢?”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2.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类型的舞蹈图片。
通过欣赏,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每张画面的不同之处,并请同学模仿部分图片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教师提问:“谁知道,阿姨跳的是哪一种舞蹈?”(芭蕾舞)“你怎样看出来的?”
(从衣服上,还有用脚尖跳舞。)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在跳什么舞蹈?”(小朋友们在跳民族舞蹈,都穿着民族服装。)“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他们的动作很夸张,表情非常开心。)
3.欣赏画家和小朋友们的作品。
教师提问:“这幅画是法国画家德加的作品,名字叫《舞台上的舞女》。这幅画主要的色彩是什么?”(黄色和白色)“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画得很逼真、很优美;就像真的在舞台上表演一样。)
教师提问:“画面里的小朋友在跳什么舞?”“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整个画面都用了大红的色彩,为什么?”(表现了当时热烈、欢快的场景。)
教师提问:“这幅画主要用了蓝色背景,谁来说说,看了这你有什么感受?”
(蓝色代表着宁静,像大海一样。这两个跳芭蕾舞的小朋友非常的投入,动作很优美。)
4.总结舞蹈表演者的特点。
教师提问:“这些跳舞的小朋友和我们平时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舞蹈演员的特点: 穿着特制的舞蹈服, 头发梳得很漂亮,化妆、动作很夸张, 表情都笑眯眯的。)
二、欣赏感受
1.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儿童歌舞《好日子》、《家在中国》片段。
教师带领学生边拍手边欣赏。
教师提问:
a.“看了小朋友的表演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b.“舞台上的光线和我们生活中的光线一样吗?舞台的.布置有什么特点?”
(舞台上有很多耀眼的彩色灯光,有五颜六色的背景。)
c.“谁能来模仿一下小朋友们的表情(动作)?”请几名同学分别表演。
三、综合体验
1.请全班同学一起随电视表演舞蹈。
教师提问:“看到电视上的小朋友跳得这么好,你们是不是也想来表演了?”
2.选部分优秀同学在前边领舞,老师加入到他们中间。
3.游戏:“音乐停、舞蹈停”。请同学们观察跳舞同学的表情和动作。
教师选取一段或几段儿童音乐,快慢相宜,挑选3—5名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到前面来即兴表演,可以做简单的装饰,准备简单的道具。教师随时掐断音乐,表演的同学要保持不动。请同学们选出表演最夸张的小演员并给予表扬。游戏进行三次。
四、想像和构思
1.总结欣赏体会。
教师提问:“看了这么多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要画好一幅跳舞的画,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跳舞的人动作要夸张,要把服装和表情画好,色彩要美丽,背景要涂满颜色,人物比例要尽量放大。)
教师现场勾画一幅构图,注意强调画面的整体感和舞台气氛。
2.引导回忆和构思画面。
教师提问:
“现在每个同学都来想一想,你表演过舞蹈吗?你看过别人表演吗?”
“你想画一幅什么样的画,谁来描述一下。”
五、创作表现
通过语言引导和教师示范,同学们开始用铅笔起稿,本节课完成作品的起稿部分。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2.掌握绘画的方法
重点:能把想到的职业表现出来
难点:能运用各种绘画方法进行创作
教具:多媒体、范例
教学活动:
一、导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苦,也有各自的骄傲。
不同的职业,有各自的情趣。不同的'职业,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
二、出示范画
老师在上的画廊里看到许多特别的画面,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观察这些画面,说一说这些画面的色彩、构图的独到之处。
三、你都知道哪些职业?能说一说吗?
四、如果让你绘画你会绘画出什么样的职业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同学们是怎样画的?欣赏同学成功作品。
画一个你最喜欢的职业吧。
作业设计
1、在讨论中说说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你较熟悉的职业的特征,然后用线条和色彩画出来。
教学随笔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进行欣赏评述活动,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等方面来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陶冶艺术情操。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策略
在学习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课时,正好是让学生感受我中华民族古代优秀艺术文化的契机。虽然条件有限,不能带学生亲临博物馆参观,但可以运用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影片来了解我们祖国古代青铜艺术。作为一节美术欣赏课,应该让学生课前头脑中有一定印象,应该让学生课前首先预习美术课本,在课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美术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录像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形象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师生共同搜集青铜工艺。教科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1、播放一段编钟音乐,让学生感受青铜器乐的美感。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非常悠扬远古的音乐,让我们来听一听,好吗?)
同学们猜一猜,这么美好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2、引出编钟,幻灯片播放编钟教师进行简单讲解。
3、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板书课题:16: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探索发现
一、初步感知青铜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面具,这个面具给了你什么感觉?和我们常见的面具比一比呢?(夸张、恐怖、神秘)巴蜀地区的青铜人像以夸张突出的眼睛引人注目,呈现出奇特的地域风情。向外突出的双眼神秘而恐惧。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就真的存在了这样的面具,让我们一起来点击网站左侧的“青铜面具”看一看,说说你的感受。这些面具都出土于四川三星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源自商周时期,那可是一个以青铜文化为特征的时期,青铜冶铸业曾达到很高的水平。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时代。这些夸张神秘的形象,流畅的线条,象征着威严。又是古蜀国统治阶层的象征,是神权和王权的代表与化身。可是什么是青铜?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青铜器是用什么方法铸造的?你想了解一下吗?那就请你跟我一起走进“我要探索”。
二、发展阶段:
1.概述
如果说,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精美的石器和彩陶代表的只是野蛮时期的成就的话,那么,青铜器的问世则可作为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青铜器的诞生,不仅标志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也为中国美术的历史谱写了崭新的篇章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学习总结。(请同学们看书30页课题下面有一段文字是介绍有关青铜器的知识)
2.什么是青铜?
课本第32页知识窗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3.我国古代青铜器皿的铸造?
使用泥陶模具(块范法)或者腊模具(失蜡法)制作
(教师对什么是块范法或失蜡法进行介绍)
4.提问:同学们见过青铜工艺品了吗?
展示师生带来的青铜器工艺品。(仿制品)
5.学习成果反馈,交流学习成果。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我们的祖先更是富于创造,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而神秘的青铜文化。
通过初步感知青铜器、青铜器的发展阶段分析青铜器的历史与发展。
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运用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欣赏分析
欣赏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作品
1.我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作品和图片,根据青铜艺术的欣赏方法,从造型、纹样、文字三方面来进行讲解。
让学生欣赏青铜工艺,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讲解,结合知识树幻灯片展示)
2.总结青铜器的年代与作品(幻灯):
长信宫灯、铜奔马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介绍,直观的了解青铜器的演变。尤其作品“蒜头壶”,书上没有的,我通过直观展示让学生感受它为什么叫“蒜头壶”。)
欣赏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作品(伴随着音乐让学生感受)谈谈自己的感受,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多媒体动画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让同学们说说认得哪一件作品,并说出名称。然后根据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小组讨论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
商代前期,青铜器上多有铭文,用于记录贵族的祭典、征代、赏赐、盟誓等,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商代中后期,青铜器铸造水平达到高峰,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西周中晚期,有衰落趋势。器物轻薄简陋,种类也有所减少,纹饰走向简化。春秋时期,王室铸器减少,各诸侯国大量铸造。铜器采用嵌红铜与嵌松绿石技术。多用拍印法制作纹饰,错金银术和鸟虫书体的出现,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新成就。秦汉以后,铁器、漆器、瓷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器,但青铜制品仍有所创新,即向轻巧、实用的生活用器方向发展。比如东汉时期的铜奔马,马型轻盈矫健;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造型优美生动而又实用。
运用收集到的青铜器相关资料,探讨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块范法
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第一组青铜器图片,重点赏析长信宫灯和铜奔马,宫灯不仅体现了高深的艺术造诣,更将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高超的合金冶炼技术,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赏析铜奔马: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它昂头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多媒体展示并放大教材第二组图片,有四羊方尊、莲鹤方壶、宴乐攻战纹壶等,让同学们欣赏青铜器上的饰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通过观察得出:三件青铜器不仅造型美观,纹饰也非常漂亮,初步了解几种青铜器常见纹饰:饕餮纹、凤鸟纹、兽面纹、龙纹等。
多媒体展示并放大教材第三组图片,利簋和放大的利簋铭文。上面记录了周武王灭商的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青铜器上常刻有文字即铜器铭文,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它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欣赏时多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
本环节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过程,根据年代的变化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变化。
从造型、纹样和文字三个方面进行赏析,使学生对青铜器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学习总结。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研究分析青铜器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析不同器皿造型、纹样、铭文等资料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评价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世界,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博大精深,难怪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这毫不夸张,几千年来所凝练的浓郁厚重的青铜文化,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百科全书,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青铜文化神秘厚重,还有很多连考古学家都无法解开的谜,等着同学们去研究开发,青铜艺术不仅体现了我国祖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而且体现了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我们一起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吧!
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后拓展
通过赏析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瑰宝,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1.了解了中国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和制作方法2.学会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赏析我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
更加热爱中国传统艺术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本课通过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并学会从造型、纹样和文字三个方面进行赏析,使学生对青铜器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中国人,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先辈留下的珍贵艺术资料,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3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笔方法学画松树 。
2、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干、松针等特点,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
3、 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的美 。
二、 教学准备
师:搜集赞美松树的诗词、名家松树摄影图片,准备国画所需的工具材料 。
生:带齐毛笔(大楷、斗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
难点:巧妙地运用墨色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 。
四、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a出示课件请学生诵读南朝范云的 《咏寒松》诗: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劲节,负雪见贞心 。
b交流诗意并点题:松树是我们民族的吉祥树,是长青不老的象征,因此成为我国古今文人与画家喜欢的创作题材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水墨的表现方法画松树 。
2、发展阶段
a欣赏一组松树摄影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松树的形态特征:挺拔型与虬(qiu)曲型并从图片中探究“树分四歧(qi)的特点 。
b欣赏图片了解松针的.基本组成:圆形、扇形、马尾型等 。
c对比欣赏:出示摄影作品《迎客松》的图片,与胡也佛的国画作品《迎客松》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悟画家是如何描绘松树枝干形态及体现“树分四歧”特征的 。
d欣赏金农的《百木之长》,观察画家表现松树的用笔用墨方法 。
e示范与实践(1):临摹教材中有关松树枝干及松针的画法,提醒学生用中锋干笔表现枝干,松针的运笔方向有向心和离心两种,组织松针的方法为“品”字形结构 。
示范与实践(2)师示范整棵松树的表现方法(含画题与落款),学生进行第二次练习 。
五、展评阶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
六、拓展延伸
欣赏几幅古今画松名家的作品,渗透有关松树品格的德育内容 。
七、收拾整理 。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的收集和课堂讨论,了解齐百石国画特色及其艺术风格,了解毕加索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体会人物不同面进行组合的技巧和方法,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
3.学习卢梭用丰富想象力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人物不同面的特点以及剪拼和组合的方法,拼成一副完整的画像。
教学难点:
在剪拼和组合的方法基础上,采取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等方法使画像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节期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呀?有什么收获?
要合理安排,更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添置需要的学习用具。
2.老师呀也喜欢过春节,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到游乐场去玩各种娱乐游戏,吃各种好吃的东西等等,你们觉得老师和你们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别看老师大你们那么多,和你们一样,也有一颗童心啊。
3.不只是老师,就是许多大画家,即使很老了,也有一颗有趣的童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发现巨匠的童心
1.齐白石(1)简介:老年的齐白石仍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蜢、蜻蜓、鱼虾等都是他
的至爱。笔下的花鸟虫鱼如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画面上跳跃、嬉戏。
(2)齐白石童心作品赏析
作品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了齐白石的童心?
2.毕加索
(1)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1901年6月24日,毕加索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1973年4月8日在法国过世。
(2)毕加索童心作品赏析作品怎样体现出了毕加索的童心?
3.从这两位画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技艺上的,心态上的??
三、巨匠童心的规律
1.这些巨匠虽然充满了童心,但是他们的画是随意画的吗?也是有创作方法和规律的。
2.游戏连一连:
找出上面三幅图分别是哪幅作品构图空间布置。看来童趣的作品也是在讲究构图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呀!
3.小游戏,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三幅作品脸部观察,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4.坐着的玛丽.泰雷兹分析。
脸部五官有什么诀窍?正面和侧面组合。还可以侧面和侧面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试一试
1.老师在黑板上完成两幅半张人物侧面的脸,谁能够把他们分别完成,并形成一张有趣的作品?
可以用正面,或者侧面两两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使作品充满趣味,但是要使画面美观还必须要运用你们手中的色彩工具哦。
2.优秀学生作业欣赏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3.讨论如果让你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并组成一幅有趣的画像,你有什么创意吗?
法国画家卢梭是一位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但是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并被世人称为稚拙派。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学生作业1.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几个不同
角度的人像,再组拼成一幅奇异有趣的画像。2.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使画面有趣!
巨匠童心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上一节我们学到了哪些绘画方法呢?
二、发现并解决问题
1.在绘画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
2.在学生中发现做的比较好的来讲述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
三、突破趣味如何才能够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的有趣味呢?
1.脸部五官:正面和侧面组合,侧面和侧面组合,特殊的脸组合。
2.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有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
3.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辅
五、作业展示
1.各组推荐优秀的作品并粘贴于黑板。
2.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六、结束语
像卢梭这样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却成长为知名画家的'事例不少,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也可以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将来在你们当中也可以出现大画家。
七、课后反思
《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排笔、,调色盘,小水杯、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认识画家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2.赏析作品
学生欣赏后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
(作家所要表达的是欢快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一种心态。)
3.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教师归纳后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①学习调颜色;
②能利用颜色画一幅有层次的画。
二、探究思考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同学能够运用剪、折、卷、贴等方法,制作一个具有立体感的纸面具。
2. 用彩泥或橡皮泥,塑出造型、色彩美观的面具形象。
3、在欣赏瓷雕造型后,启发同学进行小动物的泥塑造型。
重点:面具,小动物的造型设计,立体造型概念的培养。
难点:纸工——造型设计,连接、卷、折、贴。
泥塑——造型设计,色彩运用。
同学准备:
1、铅画纸、剪刀、胶水、颜料;
2、彩泥或橡皮泥、硬纸板。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手拉手的动物(纸工)
教学重点:让同学掌握设计、描绘、裁减、插接等制作方法,制作一组形象重复和组合有序的手拉手的动物玩具,培养同学立体造型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课本范例
2、分析制作的方法、步骤: 折纸,图案设计、造型和连接、剪、粘贴。
二、指导设计
1. 简单动物图案资料展示
2、举例进行图案设计指导
三、示范制作
1、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2、设立动物形象,如画出企鹅。
3、设立立式插口。
4、剪裁,三张卡纸重叠在一起减。
5、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
6、按顺序插接组合。
四、启发引导
讨论:如何使动物连接既牢固又美观
五、同学设计、制作
六、教师巡视指导
七、同学作品展示,研讨。
第二教时 生动的纸面具(纸工)
教学重点:学习立体构成知识,设计制作生动的纸面具。
教学难点:纸面具制作的'难点在设计,设计的难点是高度的概括笼统,制作的难点是加工凹凸面。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纸面具欣赏
2. 让同学讲讲自身玩过的面具
二、介绍制作过程
1. 纸面具制作过程分析、演示
2、讲讲剪、折、卷、贴的具体方法
三、设计重点提示
设计纸面具提示:
1、略大于脸
2. 眼孔位置对准自身的眼睛(能看到外面)
3、面具不同性别的脸型特点
四、同学设计,制作
五、教师巡视指导
六、同学作品展示,研讨
同学演示、互评
第三教时 泥塑面具(浮雕)
教学重点:用彩泥或黏土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玩具,培养同学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同学发散思维,对面具的脸部做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课本内范例
2、分析其中几个的造型和色彩。
二、示范制作过程
1、泥塑面具的制作过程演示:先脸、五官、发(饰)再其他装饰
2、色彩的烘托对比。
三、造型设计
1、启发同学造型设计
2、进行面具制作
四、巡视指导
启发同学对色彩的应用,装饰的手法。
五、同学优秀作品展示、研讨。
第四教时 泥塑小动物
教学重点:培养同学立体造型能力,塑造出自身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抒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同学发散思维,能抓住该动物的形象特征,塑造出多种多样的可爱的小动物造型。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 欣赏瓷雕小动物
2、让同学说说造型特点和色彩
二、介绍瓷雕相关知识
1、概括分析造型特点、色彩色调
2、让同学知道瓷雕就是从泥塑烧制而来。
三、分析塑造的方法,突破难点
欣赏,分析泥塑小动物的立体造型、花纹刻划。
四、同学设计制作
五、教师巡视制作过程,进行指导。
六、同学作品展示。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5-16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7-01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31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5-17
[热]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7-01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选)06-16
[推荐]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6-15
[集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6-15
[荐]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6-16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品】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