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1 13:08:3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父亲的菜园》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课文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的感悟,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二、教学目标: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文本的价值取向,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从中体会父亲在开垦菜园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感受父亲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毅、自信、勤劳的品格。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中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着眼课题、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导读解疑、语思统一”的导学式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疑、思、划”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质疑课题,着眼课题理解课文内容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五、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竟然有一片碧绿的翡翠,这就是父亲的菜园,荒山上怎么会有如此葱郁的菜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用亲切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有水到渠成之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课题这个文眼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切入点。

  (二)读通课文 ,整体感知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疑难字词课件屏幕呈示)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生默读课文思考: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

  2.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想想从这些词句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感悟交流,归纳总结

  1。望着山坡上那“一片绿绿的翡翠”,你此时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2.父亲开辟菜园的精神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把学生相对分散的思维集中起来,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情感。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选择文中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2.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写法,写一段赞美爸爸的话。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四、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教学课件

  五。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读后的感想,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2.感受课文的特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讲这个故事,老师借助媒件演示,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想:你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1.学生说心情有什么变化,并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老师适时地板书词语:好玩、生气、担心、紧张、放心

  2.你对课文哪部分感受深就自读那部分。(重点学习4、5段)

  ①先默读课文,做简单的批注。

  ②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心情的变化。

  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危险加剧陷入绝境)

  A.出示这段话,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B.指名读,然后其他同学评价,谁读得好?

  让读得好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学习的。(抓孩子的动作。)

  C.自由读再指名读。

  D.再读读人们的变化和孩子的变化。

  再把第4自然段分角色(分部分:描写孩子的动作,人们的变化,孩子的变化,读一读这一段。),整体感知这段的写法:生动逼真,扣人心法。

  3.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

  ②启发提问: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到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危险,船长的镇定,机智)说说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4.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提示: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三)总结全文

  1.课文谁是主要人物?课题为什么叫《跳水》?再浏览全文,思考。

  2.总结

  板书:沉着冷静 机智果断

  师:这就是大作家写法的特殊之处,小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而写主要人物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化险为夷。这样写,使人感到真实,自然。

  3.作业

  课文仿佛缺少个结果,请同学们续写,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难点是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和点拨来解决重难点,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讨论和交流来突破重难点。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通过理解课文,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探究活动

  1.读完这个故事,你是否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请想一想,写下来。

  2.当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

  2、可读性强,易于记诵;

  3、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

  4、寓意深刻,实践性强;

  5、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本文安排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六单元中。从本单元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看,是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提高学习文言能力的目的。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学习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语言,又要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只要教师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能成功。

  【教学创意】

  创意一:

  从“体验”角度组织教学,全课的教学由“朗读体验”──“发现体验”──“学法体验”三个部分组成。在“学法体验”中向学生介绍若干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创意二:师生互动,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激励性评价贯穿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及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方面:

  1、知识目标: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

  文言文的诵读;多种学法的体验。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积极进取,要有战胜生活学习上的“太行、王屋”的决心和勇气。

  4、创新目标:

  智叟也智。

  教学重点确定为发现体验。教学难点是通过探讨愚公移山举动的“智”与“愚”,学习愚公的意志与毅力。教学课时为第一课时,教学课型定为学法体验课。

  【教法学法】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分四个版块进行教学。学法则以诵读、发现、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程序】

  教学版块之一:

  同学们进行读诵体验。(15分钟)

  教学活动围绕掌握课文诵读和理解课文的大意、积累文言词进行。

  1、导入。请一个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导入课文学习(1分钟)。

  2、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画出疑点。听朗读后的师生互动探讨。(3分钟)

  ⑴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句子节奏:

  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投诸/渤海之尾

  ⑵着重读准以下几个语气语调: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担忧的语气)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讥讽的语气语调)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语调)

  “何苦而不平?”(坚定反驳的语气)

  3、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4分钟)

  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从什么写到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

  2、分析骆驼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应深化主题,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注音

  携( )手 嫉( )妒 对峙( )

  踽踽( )独行 温馨( ) 淙淙( )

  潺潺( ) 花团锦簇( )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①浏览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2.讨论交流

  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

  二、研读比较

  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11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只是默默地走着。”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三、朗读体悟

  朗读第14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四、领悟深意

  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五、提高升华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获取财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体会“张”字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含义。复习巩固本单元字词,积累词语、佳句。

  2.感受发现的快乐,养成积累词语、佳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

  3.能有感情地读背《鞋》这首诗,能根据所给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并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积累词语,朗读、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录音课件

  3.生字卡片

  4.一张空白贺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知

  1.让学生观察一组象形字。

  2.学生谈观察后的发现。

  3.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并与今字对照。指出学习识字时更需要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发现、探究识字方法

  1.字卡出示“漂、飘、完、园”四个字,学生认读后把字卡贴在黑板上。

  2.观察、比较这两组生字,学生谈发现。

  3.小组内交流、汇报。(尊重学生独特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学生汇报后,板书“票、元”两个字。学生认读、组词、理解词义。(板书符合教学内容的组词)

  5.出示“直”、“扁”两个生字,生认读后把字卡贴在黑板上。

  6.指导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师板书

  7.观察、比较这两组生字,学生谈发现。

  8.阅读学习伙伴的话,观察四组生字,总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9.分别说出,各组字分别用的哪种识字方法。

  10.课件出示6个生字,学生认读。

  三、联系生活,体会“张”字的不同含义

  1.出示“张”字,学生认读。

  2.找出班内姓“张”的同学,说明:“张”可以表示人的姓氏。如:张爷爷(师板书)

  3.出示其它带“张”字词语,学生自学,理解字义。

  4.生汇报交流,师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①“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学生用动作演示词义。

  ②“一张画”实物讲解。

  ③“开张”配画,并在句子中理解词义。如: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

  5.引导学生根据“张”字不同意思进行扩词练习。

  四、巩固方法,课外延伸

  1.课后,用“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体会生活中“张”字的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1.导入: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汉字了,看看这些字词和你们成为朋友了吗?

  2.大屏幕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①指名读。(指导读准轻声和平翘舌音)

  ②开火车读。

  ③同桌互读、互听、纠正字音。

  ④组内交流,理解词义。

  ⑤指导学生用“照顾”、“精彩”等词进行口头造句。

  ⑥全班交流积累的词句。

  二、读读背背

  1.结合拼音,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2.师范读,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读、理解词语。

  组内讨论,理解“依偎、港湾、享受、温暖”四个词语,认读积累,为阅读扫清字词障碍。

  4.同桌互读,在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分段阅读,理解诗歌。

  第一段:思考,我家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第二段:结合诗的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第三段: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家的那种温馨、宁静、和睦的'气氛。

  6.指导背诵诗歌。

  7.配乐朗诵。

  三、实践活动

  1.积累看电视、上活动时认识的好词、好句。(张贴在墙报上,展示自己认识的字、词、句等)

  2.体会家的温暖,为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鞋》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①播放动画:画面上,知心姐姐讲述小明生活中遇到的烦恼故事。(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思索)

  ②让女生看,男生闭眼睛。

  ③女生把看到的故事讲给男生听,男生听后在全班讲,大家倾听,引导学生评一评谁说得最清楚,谁听得最仔细,评议谁做得对。

  商议怎样帮小明想办法。

  二、合作探究

  ①分组商议:想什么办法说服小明的妈妈爸爸?

  ②小组商议:个别同学发言,大家倾听他的想法,然后评议。

  ③确定本小组的办法

  ④全班讨论:哪个小组的方法比较合理,最后选定最好的办法。

  ⑤让各小组内的同学采用自己小组喜欢的办法扮演父母、孩子、同学等角色。

  ⑥表演劝说父母的过程。

  说服“父母后”,请“父母”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⑦各小组选出优秀的,上台表演。

  三、创新发展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哪些类似的经历,自己又是怎么做的?

  说一说自己会做哪些家务?教教其它同学。

  交际感言:用一句话,一句广告语、一幅画、一首歌,表达学习后的情感体验,呼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世界。

  四、布置同学看展示台的内容

  板书设计

  我该怎么办?

  沟通

  说清楚听仔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