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师选择板书。
(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4、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
你知道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板书课题)
活动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几”。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清晰,引出线段草图。
4、对比书中的线段图和学生的线段草图,引导学生思考“增加了”这个省略号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图上看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增加了百分之几指的增加了谁的百分之几?是谁和谁比?
通得讨论得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的部分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5、列式计算,数形结合,说出两个列式的含义
6、课件演示,小结两种解题思路。“增加百分之几”指的是增加的部分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
可以先求出增加的部分再除以单位“1”;也可以先求出增加后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再减去单位“1”。
活动三:理解减少百分之几
1.把这50立方厘米的冰,再化成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百分之几?是11%吗?(板书50立方厘米的冰——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百分之几?)
2.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是一个数吗?为什么?不是一个数,因为他们对比的量不同,也就是单位一不同
三、训练巩固
1、根据问句,说出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的量。
(1)男工人数比女工多百分之几?
(2)今年每公亩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3)汽车速度比火车速度慢百分之几?
(4)红花朵数比黄花朵数少百分之几?
2、消费宝典
电饭煲降价,原价220元,现价160元,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引导学生先理解“降低百分之几”再列式计算。)
3、建设新农村
选一选:今年每百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几?
(1)(121-66)÷121
(2)66÷121
(3)66÷(121-66)
(让学生说出选择的依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们理解并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解题的重点是理解题意,关键是正确地找到单位“1”。
板书设计:
方法一:先求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的数量,再求出增加的部分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50-45=5(㎝3)
5 ÷45 ≈11%
方法二:先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把水的体积看作100%,用减法求出增加百分之几。
50÷45≈111%,
111%-100%=11%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2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3)计算:
123333??????666101010
计算33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101010
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9
222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999
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2222?2?262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999939
2蛋糕的图片)3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
22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再启发学生说出?3表99
2示求3个相加的和。9
2(3)比较?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9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2不同点:?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9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22222问:?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99999
教师板书:2?2?22?36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9993(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2?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99
观察结果:2?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99
(3)概括总结:
2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3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9
22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3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99
作分子,分母不变。
2根据?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9
2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3按简便方法计算。9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3333???=()×()4444
3个13是多少?5个是多少?1010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计算:
25?4?81512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
练习一5、6题。
第二课时: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3?5?1?21087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3(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5
3指名列式,板书:?35
333问:?3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或求的3倍。555
3(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5
指名回答:半瓶用131表示;式子为:?。252
3133131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5255252
32(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53
323232指名回答,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的。535353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533?8?754
3.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11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25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3的图(1)11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251公顷怎样表示?2
出示例3图(2)
要求学生观察图(2),问:在图中
111?11?引导得出:??252?51011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25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列式,教师再出示例3图(3)11131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252?525
131?33?板书:??公顷)252?510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323?22?例:??535?35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2.能运用方程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根据题意,看图写代数式。
苹果有akg,西瓜质量比苹果重。
西瓜重()kg。
2.根据信息,找出数量关系式。
(1)体积相等的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少。
(2)今年比去年增产。
(3)一条公路,已修了。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出例6。
2.审题。
(1)看例题图,获取信息。
(2)反馈:说说已知的条件与要求的问题。
3.分析题意:说说你对“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的理解。
(1)同桌讨论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出示: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或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2。
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4.尝试解答。(可提示:设什么为未知数的量,则另一个量怎么表示?)
说理由。展示两种不同解法,你更喜欢哪种解法?(只要理由充分都行)
5.回顾与反思: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可算一下检验:下半场得分是否是上半场的一半?)
1.看图口头编应用题。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题。(先说说对关键句的理解,能说出数量关系式吗?再尝试解答,反馈)
3.完成教材练习九第5题。(先说说对关键句的理解,再说出数量关系式,最后尝试解答,反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解题时应注意什么?
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九第2、3、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三P3-5。
教学目的: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关键:以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上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组交流: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复习亿以内数时用到过的一些数据。上课时,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再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些数的。这样是帮助学生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处理亿以内的数,引导学生看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在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数据的来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二、讲授新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有学生搜集的、也有教师提供的)例如: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
③20xx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
④截止到20xx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是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1)听录音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 读作:六百一十亿 ?(√)
236 0509 0008 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xx 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800 7000 65 0006 1500 8000
3040 0000 70 0000 5000 5080 0060 00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 ?哪个0没读?为什么?)
5.师:你觉得读含有2级的数和含有3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读法一样,数级扩展)
6.下面围绕读法进行练习。做练习一:并填反思表。
练习一
(1)读出下列各数:(先自己读读,再2人互相读读。1人读1人判断。再换过来读。有争议的可以举手。)
8300000000 578000000 20700600
10001000000 620300400000 4600800000
读完六个数可以填写反思表,一共3个题。
反思表
1.六个数,你读对了( )个数?
2.你是怎么读出比亿大的数的?(多选)( )
①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③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3.亿以上数的读法你是怎么学会的?( )
①自己看书。
② 通过别人帮助学会的。别人是( )。
③利用以前学过的读数方法来读亿以上的数的。
④ 其他。
(设计这个反思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此有意识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让学生关注自己是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
(2)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百分数、百分比和百分率。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4、通过百分数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难点是弄清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答
(1)7吨是8吨的几分之几?
(2)19米是100米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数关系。
(1)一头牛的质量是一头大象质量的23/100 .
(2)一块石子的质量是23/100 千克。
3.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六(3)班在期中考试中,数学科的及格率是80%,六(2)班的及格率是79.5%,你们知道哪个班的及格率高一些吗?(板书:80%、79.5%)
生:六(3)班的及格率高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们的分母相同,都是100.
师:好,分母是100的分数很容易比较大小。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继续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我们把这样的分数叫做百分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课本77-78页的.内容。同时思考:
① 什么叫做百分数?
② 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2)集体讨论,揭示意义。
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数所占的比率大)
②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统计图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看成“另一个数”。
③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这两个数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3)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
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81/100。
②完成计划的63/100。
③一堆沙子重87/100 吨。
讨论:
a.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为什么?
b. 87/100吨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c.这三个都是分数,其中前两个才是百分数。
(4)小结:分数既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1)说明: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例如:百分之五十二,先写52(分子),再写百分号“%”(分母),即写52%,也就是分母和分数线去掉,换成百分号“%”,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2)同步练习: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二十三 百分之六十七点三 百分之零点五
(3)小结:百分数的分母固定是100,不能约分,它的计数单位是 (1%),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小于分母、等于分母、大于分母,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
三. 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2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读百分数)
2.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百里挑一( ) 百发百中( )事半功倍( ) 事倍功半( )
3. 请大家判断
(1)一个苹果重30%千克。( )
(2)2.34%读作百分之二点三十四。()
(3)21/100 吨就是1吨的21%。( )
四. 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最后老师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99%汗水+1%智慧
教学反思:
1.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以有过接触,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难的就是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所以我采用复习导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了解,为后面百分数与分数的比较做铺垫。
2.为了提高学生对百分数学习的兴趣,我让学生比较两个班的及格率作为新课的导入,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的意义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探究出百分数的意义,突出本课的重点。
3.在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了更加清晰的、准确的认识,我设计了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以上的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了解。
4.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再次体会百分数的应用和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6
设计说明
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
(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
(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4.出示自学指导:
(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学生独立探究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6.展示解题过程。
(1)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学生边画图边说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八月的用水量-八月用水量的=九月的`用水量
八月的用水量×=九月的用水量
(2)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方法一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x=12
x=12
x=14
方法二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12
x=12
x=14
(3)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追问:你们为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先独立检验,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题意,并结合线段图体会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淘气家八月用水14吨,比九月多用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1)试着估算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并说出理由。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3)解题并检验。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教授《圆的认识》后,有如下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扬长短,促进教学。
一、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课后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1、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圆的一些特征;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看书,发现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2、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
3.应用知识,体验价值。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机演示自制教具车轮,让学生再好奇,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车轮做成圆的车就跑的既快又稳道理。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体现了学习的乐趣。正真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画圆的部分,没有在黑板上示范圆的画法,因此并没有规范学生对圆的画法的认识,学生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觉,没有创设出一个理解的空间。、
2、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
3、在尊重学生方面还应注意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4、圆与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还不是很清楚、证明题中还不会找条件。
5、扇形的面积计算还不太熟练,有待于进一步巩固。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8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解决问题。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统计图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选择统计图的过程。
1.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集体交流,合作学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合作交流。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学生在探讨中比较、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注重渗透德育于教学当中。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地渗透德育。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在思想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搜集24~28届奥运会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运动员夺取金牌的画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学生看完后老师提出问题:
(1)你知道是哪一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吗?
(xxxx年)
(2)在北京举办的是第几届奥运会?(第29届)
(3)我国是从第几届奥运会开始获得奖牌的?(第23届)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看一看近几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的情况。(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同学们感兴趣的奥运画面,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读取信息,了解数据。
(课件出示统计表)
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届数
24
25
26
27
28
29
30
金牌/枚
5
16
16
28
32
51
38
师:看了这个统计表,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统计表能呈现出大量的数据信息,有时为了更直观、具体地表示数据的特点,我们往往会把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绘制成统计图。我们已经学过三种统计图,分别是什么统计图?
师小结:这三种统计图都有各自的特点,使用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理解统计图的特点。
(1)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思考:
要把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绘制成统计图,你们觉得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选择?
(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条形统计图。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每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的情况)
师:(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观察条形统计图,说一说它的特点是什么。
(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选择吗?
(我觉得也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这样可以看出这几届奥运会我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变化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0
教学内容
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的分数乘法
教材第5页的内容、练习一的第7~13题,第8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加深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约分方法,灵活计算。
教具学具
口算卡,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揭示课题。
老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分数乘分数了,而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来计算分数乘整数的算式。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2.出示例4。
(1)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理解题意。
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甲:应该用乘法计算。因为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乙: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
老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有的同学想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有的同学想到了“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真的很棒。
学生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3)计算。
提问:怎样计算更加简便?
明确: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5)分析错因。
提问:为什么第三种答案与其他两种不同呢?错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小结:因为整数都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乘整数。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学生可以先说意义再计算,集体订正答案时,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老师对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出当一个数分别乘一个比1大的数、比1小的数和等于1的数时,积与第一个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8~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
4.出示例5。
(1)明确题意。
请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探究算法。
老师:我们已经学会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分数乘小数怎么算呢?
板书: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1:可以把2.1转成分数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里填上“>”“<”或“=”。
四、思维训练
1.先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参考答案
(2)略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是先约分,后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运用约分对分数乘分数进行简便运算时,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只有公因数1,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分数。
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可以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进行计算,即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然后约分就可以了;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按照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
行计算;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如果小数能和分数的分母约分,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分数乘法在乘的过程中的简便的书写格式。教材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和联系,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除了像例4那样进行约分,也可以把分数的分母与整数直接约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课堂设计说明
1.加强两种形式的乘法的对比练习。
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对比练习可以找到两种形式的乘法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约分过程,想一想与例2的约分形式有什么不同。特别要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并且注意提醒他们不能把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约分。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的必要性。
2、经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
3、让学生发现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掌握互化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具:投影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先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再说一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0.3 1.27 10.09
学生说后教师板书
先化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再约分
小数────────────────→分数
2、先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再说一说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5/8 11/25
学生说后教师板书
用分子除以分母
分数──────→小数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能直接判断5/7 、57.1%、5.7的大小吗?如果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需要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有时候要把分数或小数化成百分数,有时候要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我们这节课就要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有什么规律可寻。
爱心用心专心
三、教学新课
1、教学小数化百分数。
用投影出示例1:比较0.741、75%、0.739、72.85的大小。
你准备怎么办呢?
教师:要把这些小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成什么数?为什么?
教师:怎样才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先把小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100倍,就得到分母是100的分数。
教师:你能具体说一说0.741、75%、0.739、72.85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应怎样化吗?
学生回答时,在屏幕上依次显示。
教师:能将这些小数写成百分数吗?
学生回答,屏幕上显示:65%、4%、130%、208%。
把屏幕上的分数用虚线框起来,让学生讨论:“从0.65→65%、0.04→4%、1.3→130%中能发现什么?”
学生向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再小结方法,并板书
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小数─────────────────→百分数
学生做书第45页1、2题
2、教学百分数化小数、
教师引导学生反过来看例1的三个例子,并小组讨论: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学生交流小组讨论的情况,教师小结: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的形式,再用分子除以分母。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认为把上述三个百分数化成小数应怎样计算呢?
学生说时,在屏幕上依次显示
27%=27÷100=0.27 124%=124÷100=1.24 0.4%=0.4÷100=0.004
教师把上述板书中的分数和除法用虚线框起来,再让学生讨论:“从27%→0.27、124%→1.24、0.4%→0.004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把讨论情况向全班交流,教师再小结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并板书
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百分数───────────────→小数
爱心用心专心
“练一练”中的题目。
3、教学分数化百分数。
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下面我们来探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出示例2:4个工程队,同时从不同的地点修同样长的地铁。经过一年完成情况如下表。
你能吧4个对完成的情况从多到少排列起来?
学生讲解板书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比较。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些分数化百分数?提问:为什么你想到了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分数化小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几位小数?
2/3=0.667=66.7% 5/6=0.833=83.3%
因为83.3%>75%>70%>66.7%所以5/6>75%>70%>2/3教师:根据刚才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过程,请你说一说怎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再小结方法,并板书
通常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分数────────────→百分数
教师:为什么要说“通常先化小数?”(可能还有别的办法吗?)
教师: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有些分数也可以先把它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如可先写成,再写成25%。”
46页1、2题
教学百分数化分数。
讨论:根据前面的学习,你认为百分数化分数有哪些办法?能将63%、25%、7.5%化成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时如果学生说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成最简分数,或先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根据例3反过去看),再把小数化成分数都可以。但最后要通过实例比较,让学生体验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简便。
学生回答板书显示
教师:能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计算,说一说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百分数──────────────→分数
爱心、用心、专心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圆的对称轴
三、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 、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出示例3: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圆 环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5—9题。
五、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对圆的初步认识,概念较多,也能会较乏味。为了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没兴趣,我采用了课件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但在教学“画圆”时,我的讲授部分似乎就多了一些,如能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演示画圆的步骤,有何不足在相互补充的话,这样的教学似乎会更好一些。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3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练习十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能正确熟练地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
过两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计算
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二、先指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1、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5/8。
( )×5/8=( )
( )×(1+5/8)=( )
2、圆珠笔的.价钱比钢笔便宜1/4。
( )×1/4=( )
( )×(1-1/4)=( )
三、完成练习十三第8-10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1)学生先读题,比较两题的异同,并说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1)学生先读题,并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读题,弄清题目的意思后,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要求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四、创新学习
1、一种商品原价100元,先降价1/10后又提价1/10,现在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元?
2、某建筑队修一条长120千米的公路,先修好了1/2,后又修好了余下的1/2,这时还有多少千米没修?
学生练习,集体评讲时,教师提示:要注意单位“1”的变化。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7、11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分数混合运算相关复习。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整理与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索、迁移类推”的方法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练习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发展数学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含中括号小括号混合运算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引出课题——分数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为下面的知识的系统复习和相关练习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二、探究新知
1.从总体上复习分数混合运算这一板块的内容。
教师:有关分数混合运算,我们学过哪些主要的知识?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抽学生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逐步完成下面的知识内容。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照上面梳理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复习,使学生的头脑中对本版块的知识有一个清晰地脉络。】
2.复习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如果说出:分数四则混合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教师追问:能具体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运算顺序,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1)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没有括号,有乘除也有加减的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出示“分数混合运算”第1题。
教师: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教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略)
教师出示这样一个算式:4
要求学生在这个算式上面添括号,使运算顺序符合下面的要求
(1)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2)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
(3)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抽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正确判断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是要按照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每一步计算;三是要按照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书写。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出上面两道题的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个别指导,并抽学生到黑板上计算;计算结束后,集体评讲。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出示:5
教师:这道题按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
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后,教师追问:如果按这样的运算顺序算,会遇到什么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按运算顺序算非常麻烦)
教师: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想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怎样简算?
学生讨论,重点讨论出题中的特点:两道乘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中间有一个加号,并且有一个相同的乘数5
教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重庆市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宁夏回族自治区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青海省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教师:你们会解答这几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个别辅导,最后集体订正,抽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列式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应用
处理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7题。
先让学生从问题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让学生提出说学问题并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解法。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各自的解法。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的更加牢固,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知识小结,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梳理知识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乘法意义及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标签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出示题目:
(1)你想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3)画示意图分析。
(4)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
想一想: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教学例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3、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②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判断可以不可以。
③说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约分的方法。
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
三、巩固练习完成例题后“做一做”四、课后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二第3、4题?课后习题完成练习二第3、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案08-2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01-08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17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06-30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09-28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1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精选)06-30
数学上册教案01-15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08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