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29 17:32:0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了解小说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一般结构;着重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的描写,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特征。

  教法设想:抓住初一学生好动、好胜的特点,引入竞争机制(金星榜),课堂采用“趣味活动快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始终饱满。

  教学计划:两课时

  第一个半节课教学要点: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分发材料(《西游记》导读)。

  第二节课教学要点:领会小说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学习刻画形象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的描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个半节课教学要点:交流《我的同班同学》的片断描写(读、写、听、说综合训练)。

  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

  我们先欣赏一段音乐(录音播放《西游记》的插曲片段,许多同学露出了笑脸)。

  师:(录音停)哪一个同学能说说这段歌曲的名字?

  (学生们纷纷举手,可惜都答错,有些学生紧皱双眉。)

  提示:刚才你们听到歌曲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不约而同)庄严我神州大地(笑)

  师:对啦!歌名是《庄严我神州大地》。《西游记》的插曲很多,如:《青青菩提树》、《我欲成仙》、《敢问路在何方》等,有兴趣的同学课余可找一找、听一听。

  (师生共同回顾《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引入趣味活动快车,贴上金星榜,教师作活动说明。)

  师: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一站——猜一猜。同学们请认真听录音,猜猜《西游记》的故事情节。

  (学生情绪激昂,录音还没停下,许多学生早已高举着手。)

  (录音停)

  生1:孙猴巧行医

  生2: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

  生3:石猴变成美猴王(教师补充:这就是我们要学习课文的主要情节。)

  师:这三个同学都回答得很好。(教师分别为一、二、四小组贴上金星,学生热烈鼓掌。)

  这时第三小组暂时落后,没关系,还有许多问题等着你们回答呢!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二站——讲一讲。(学生默读课文5分钟后,四个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复述课文,而后教师总结。)

  生4;

  生5:(复述的内容略)

  生6:

  生7:

  师:四个同学都讲得不错,我们分别为他们贴上金星。(全班热烈鼓掌)下面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三站——议一议(分小组讨论,教师击掌示意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请各小组组长记好讨论题。

  ※小黑板出示讨论题:

  1、 按照提示划分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

  2、 课文重点写石猴出世或者是猴王来历?

  3、 重点部分通过哪些常见的方法刻画石猴形象的?(教师提示形象的描写方法)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各小组讨论的气氛热烈,各组组员出谋献策,组长忙得不亦乐乎。15分钟后,讨论结束,教师击掌示意,学生齐刷刷地回到原位。)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回答第一道题目。

  (四个小组多分别选派实力最强的同学回答。)

  生8:

  生9:(划分故事情节,总结大意)

  生10:

  生11:

  师:(小结)各小组都能按照提示划分故事情节,但是归纳大意时语言应力求简洁、明了。从这一点来看第二小组做得最好。

  (第二小组热烈鼓掌,教师替他们贴上一颗金星。)

  师:请同学举手回答第二题。(第三组的同学抢先一步,教师示意回答。)

  生12:重点写猴王的来历。

  师:(追问)为什么?

  生12:因为文章的题目是《美猴王》。

  师:回答得很好。具体说:猴王的来历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同学们写作文时应围绕中心安排详写、略写,不要“捡到菜篮子里面的都是菜”。(学生笑)好,我们接着讨论第3题。

  生13:环境描写。

  生14:外貌描写。

  师:很遗憾,不能帮你们贴上金星。没关系,让我们来朗读课文的重点部分再回答。

  (进入快车的第四站——读一读,分角色朗读。学生推荐一名男生充当石猴,众猴由全班的男生充当,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叙述性的文字。)

  (朗读结束,出现了一个感人的局面,许多同学同时举手抢答。此时,教师难于定先后,只好让举手人数最多的第二组回答。)

  生15:语言描写。

  生16:还有动作描写。

  (第二小组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把握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学生七嘴八舌地讲出石猴的特点。)

  生17:从“我进去!我进去!”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石猴的勇敢。

  生18:p92页的第2行——第5行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石猴很想当王。(教师补充:说得很好,这就显示了石猴逞强、好胜的特性。)

  生19:p91页的.动作描写,如“蹲”、“纵”、“跳”写出了石猴很厉害,有本领。

  生20:不过,石猴也很调皮、好动。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21:p91页——p92页的动作描写,如:“跑”、“爬”、“抢”、“夺”、“搬”、“移”。

  (此时,学生情绪高涨。教师趁热打铁,引入快车的第五站——写一写。)

  师:语言、动作描写能刻画形象的特点,同学们写作文时应学习这一种写法,让作文中的人物说说话、做做事,从而自然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来写一写,通过语言、动作的片段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记住:只能写本班的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

  (学生纷纷打开练习簿,认真观察同学,捕捉写作对象。有的还禁不住微笑着。5分钟后,师生小结。)

  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强调重点。

  师:这一堂课第二组获得最多的金星(第二组欢呼),不过别高兴得太早,明天我们再比一比。你们把写一写的快车带回家,明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六站——说一说(说特征、猜同学)。

  (下课铃响,师生再见。)

  附:(本节课板书的主要内容)

  美猴王

  △故事情节提示: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详略得当

  △ 语言、动作的描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年的童真、童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

  引读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儿歌《童年》。

  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意境

  1、听录音:

  配乐诗歌朗诵。

  2、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圈画出生字、生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4)思考: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3、学生自学课文。

  4、学生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1)、指名读诗歌,师正音。

  2)、认读生字词。

  3)、交流对词义、及问题的理解。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说说诗歌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开头和结尾一样,这样写首尾呼应,使主题明确。)

  (2)引导想像:走在这样一条很熟悉的路上,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四、课堂。

  一下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吧!

  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

  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第1、5节

  二、精读诗歌,感悟意蕴

  1、学生自由朗读2—4节。

  投影出示自学思路:

  1)、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

  2)、你对诗歌中的那些句子印象最深?

  3)、你从诗歌中感悟到了什么?

  2、分组合作、探究、赏析。

  3、全班交流汇报。

  第2节写“我们”慢慢地长大。

  第3节写“我们”对长大充满好奇。

  第4节写“我们”有许多梦想。

  4、课件示句子。

  A、只是太阳惊奇,我们有了沉默的白天。

  B、只是月亮发现,我们有了多梦的夜晚。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

  5、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拟人、比喻)

  三、品读诗歌,感悟情趣

  1、自读:这首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共有5节,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先自己练习读。

  2、同桌读:

  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指导。

  3、齐读:

  要注意读出诗歌的感情来。

  四、拓展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以“童年趣事”为主题,开个小小故事会。

  五、课堂。

  说一说自己“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全诗共五个小节,首尾的内容一样,有相互照应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应以学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快乐的童年。并能掌握诗的感情色彩,带着感情来读,要读的有节奏,熟读以后,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语文教案 篇4

  一,情境铺垫,导入 新课.

  师:四年(一)班的张华同学这几天可忙拉,她正准备着下周的的数学奥数。你看,现在她正要去李诚家请教数学题。

  .(大屏幕显示器上出现了配乐动画演示)

  1,配乐动画:张华在从自己家向李诚家走去。(或者线段图)

  ①,指导观察,提出问题: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6分钟,走了多少米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张华走了多少米。

  师:好,你来说说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口头列式回答后,复习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

  师:也就是说求张华走的路程就相当于求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出示红字“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有一天, 张华放学回家,正准备做作业 ,发现不小心将同桌李诚的作业 本带回了家,她赶紧打电话给李诚,两人在电话里商量了一会儿,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 还给李诚?现在请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办法?看哪组的同学办法最多?

  (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

  师:好,哪组的同学想出来的,派一名代表起来回答。

  (学生一般会有三种想法:一是让张华带给李诚。二是李诚自己去取,三是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在路上相遇。)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为他们想出的办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几个人在运动?而第三次呢?

  2,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①,设问:两个人,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类问题中的有关知识.)

  ②揭示课题:[板书:相遇问题]

  二,指导观察,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题

  1,示题: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

  2,读题,提出思考问题:几个人运动?运动的方式和结果怎样?、带着观察动画演示.

  3,动画演示,指导观察,帮助理解概念:

  A,电脑动画显示第一次(全过程).

  交待线段的长表示两家间的路程,线段的两端表示两家的住地.画面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城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

  B,电脑动画显示第二次(全过程).

  (1),两个人出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方向,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动画显示.

  (2),认识概念: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师:这是几人在运动 [板书:两个人]

  师:两人出发的时间相同吗 [板书:同时]

  师:他们运动的方向又是怎样 [板书:相对]

  师: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相遇]

  4,填写表格,通过电脑动画显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电脑动画显示,教师按动鼠标,屏幕显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

  师:(1)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书)

  (2),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填写表格后

  指导学生观察体会:当随着时间的增加,两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两人间的距离反而减少.

  (3),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也就是两人共同走了3分钟.

  教师指着屏幕上的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城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们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钟,两人距离是0,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两人同时出发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时,也就是两人走到同一个地点,表示他们相遇了.(教师按动鼠标,在两人相遇点上发出响声三下,电脑显示器随之出现相遇两字)

  教师按动鼠标,鼠标指着390米字眼,线段全长闪砾三下并发出声响

  .提问学生:两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完成上面这道题,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同学们上课时将练习本准备在桌角。)

  (二),教学例五.

  l,自学例题

  ①,示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

  师:全班齐读。

  (2)读题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两家的距离跟两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示吗

  2,指导观察动画显示.

  (1)第一次动画显示.

  教师只需显示电脑动画,让学生说出两个人运动的时间, 出发的地点,运动的方向和结果.

  (2)第二次动画显示.

  教师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请学生再次认真观察动画软件显示,分小组讨论问题.(看哪组的做法最多。)

  板书: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

  3,尝试列式计算,并分组讨论列式根据.

  4,检查学生列式情况,要求说出两种列式根据.

  教师把一名学生的答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他说出列式根据.学生先回答,教师再用电脑动画显示加以证实.

  5,教师演示动画,证实学生的算法.

  第一种算法:

  师:65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强所走的红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70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丽所走的篮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来 (小强和小丽两人共走的.整段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第二种算法:

  师:65+70求出什么 (动画显示把小强和小丽第一分钟走的那段闪烁,并移动到下面)

  师:65+70的和为什么乘以4? (动画显示小强和小丽共走了4分钟,每分钟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个(65米+70米)

  65+70

  6,两种算法对比.

  (1),在数学知识上有什么联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上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

  算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掌握了没?

  1.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如图),经过5分两人相迟,两地相距多少米 (用两种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简略说说做法。

  四 拓展练习:(用多种方法解答)

  师: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这样时间一样的相遇问题不多,一般是一个先走了一段时间后,另一个才开始走,我们来看看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要求同学画线段图)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板书)

  师:求两地间的铁路长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讨论)

  师:(指名)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将该同学的作业 放出来。

  并提问学生,请他说出为什么这样画,这样做 讲出算法的思路.

  五、谈谈你的收获

  师:哪位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点:

  1.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描写景物的写法。

  2. 体会本文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3. 理解作者歌颂大海的思想感情。

  4.以作者对“海潮音”的审美情趣感染学生。

  5.领会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海潮的艺术效果。

  6.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对潮声的描绘特别突出,作者的心潮也随着海潮起伏,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潮声的不同和海面的变化领会作者的审美情趣。

  2.本文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朗读训练与教材分析结合进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不少歌颂大海的文章,有的赞颂它浩瀚无垠,包容万千;有的赞颂它巨浪滔天,无坚不摧;有的赞颂它深透奥秘,令人`遐思神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也是讴歌大海的文章《听潮》(板书)。潮,即海潮,是海水受到日月的引力定时涨落的现象。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潮涨潮落的海,让人感受到大海的伟大力量和它的雄壮美。

  二、整体把握。

  1、 先审题,为什么用听潮,不用观潮?

  用声音塑造形象,因为是在晚上。

  2、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听的内容?(第4段算不算听潮的内容?为什么?这是平常涨潮的情况)

  3、 默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时间段,迅速找出标志语,将听潮过程切分画面。

  第2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听潮》这篇课文进行了初步感知,先来进行检测:

  (一)字词

  (二)将听潮过程切分为哪三幅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作者听潮的过程、听潮的心情。

  二、深入研讨

  (一) 师范读潮来前一部分,考虑:

  1、 此时海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静寂)

  2、作者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静寂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3、 本文除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之外,还从多角度描绘了海的声音,看第8自然段,有视觉、声音、触觉、视觉角度。

  4、找同学把这部分读一遍,这部分给你什么感受?(柔美)

  (二)分析第二部分

  1、 潮来前的大海是如此的平静、温柔,潮来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把6---19节还可画分为两部分,分别用文中的词来概括特点。(兴奋、疯狂)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表现大海的变化?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海醒之后有哪些动作?(掀、喘、转侧、打、伸、抹、踢、推、咬)拟人.

  3、 除了用各种景物表现大海的变化外,还描绘了大海的音响,找出这些词。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4、谁能把潮来时的这种兴奋、疯狂读的'维妙维肖?找一个同学读13---19段。

  5、大家齐读一遍。

  (三)自读潮退的部分,概括特点,说说给你什么感受?

  二、 研讨写作目的。

  1、 作者溺爱海不仅表现在对海潮的描绘上,还表现在听潮的心情上,快速找出表现听潮心情的词,这个词反复出现了三次,为什么欣幸?(位置好,潮并不是总有,而作者又溺爱海,又赶上海潮)。

  2、 这是作者爱海的表现,那作者溺爱海的原因是什么?(自然魅力,更主要的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关)

  3、 作者想表达什么?(生说、师介绍背景)

  人生就像大海,既有安逸的时候,也会有波折的时候,但无论是安逸还是波折都要一样的面对。

  总的说来,作者对完整的、独特的大海形象的描绘,既抒发了自己欣赏大海的雄壮美的情怀,歌颂了大海的伟大力量,又表现了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诵读

  五、板书: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

  大屏幕出示材料:

  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管仲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

  (争霸)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东南西北到中间)

  (兼并)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