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19 13:54:1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生在此畅所欲言)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冬冬和大家一样,他们也喜欢夏天,他们为什么喜欢夏天呢?学习了《多彩的夏天》这篇课文,大家就清楚了。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自主识字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标出小节。

  3.学生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

  4.同位之间互指互认。

  5.教师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检查认记情况。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5.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6.全班交流:夏天是炎热的;夏天是多彩的;夏天是有趣的;夏天是悠闲的。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每个字的笔画、笔顺等。

  2.全班交流、讨论这些字怎样写才能美观。

  3.学生练习书写。

  4.小组互评,自我修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

  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识。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三、自主学习,探究理解。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3)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四、启发思考,明确寓意。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板书:《世说新语》二则

  管宁割席

  聪明的王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感受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教学方式

  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具:电脑课件板书:

  野草

  广阔美丽:

  湖水

  野花

  16

  欢腾的世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及设计意图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一)一、二自然段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下面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到大草原去欣赏那独特的风光。

  自由读课文: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问:草原广阔美丽和是个欢腾的世界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的'?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你从哪里感受到是广阔美丽的?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出声读一读。

  读课题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草原是广阔、美丽、欢腾的世界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2、同桌互读。找到感受最深的语句。

  从整体角度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

  渗透段落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设计意图

  (二)学习3、4自然段

  2、指名汇报:

  3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是广阔美丽的?4.指导背诵:多美的草原啊!那一碧千里的美景,那清澈透亮的湖水,那星星点点的野花。你们想不想把这样美的景色记在心里,自己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愿意背哪句就背哪句。

  过渡: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1.问:.是什么使得这片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2.

  出示填空练习:草原上有()、()、()、()、()和()。

  3.为什么有了他们就把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提出自学要求

  (1)分组讨论;(2)每组同学找到一种或两种动物或人物,通过有语气的朗读感受到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3)同学认真听,并给予评价。(4)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4.悠扬的乐曲回荡在草原上空,咱们看看这首歌完整吗?(出示歌词)下面请同学们联系上文把这首歌续写完整。

  美丽的草原宽广无边,热闹的草原充满生机,让我们一起来歌唱草原,一起欣赏草原那迷人的美景,跟着歌曲来唱一唱你们续写的歌词。

  学生汇报自学结果:1、读句子谈体会:第一句:通过看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草原广阔。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站起来,体会草有多高。第三句:看图:想象一下这句话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第四、五句:师读第四句,生读第五句。

  学生自由诵读1、2自然段,亲身感悟草原的广阔美丽

  指名回答。

  小组学习讨论朗读用不同的形式汇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续写歌词

  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学生跟着唱。

  电脑演示辽阔的草原的图片

  湖水图片

  野花图片

  联系生活实际

  整体感知独立思考

  渗透给段分层

  亲身感悟草原的广阔美丽

  填空

  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形成互动,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集体续编歌词

  播放录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具准备:

  1. 国徽的图片

  2. 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查阅有关国徽的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指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2、出示国徽插图。(认识国徽的样子)

  3、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课标强调,要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性。)

  4、板书课题《国徽》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把读不准、不认识的字消灭掉。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齐认读生字卡片。

  b.开火车读,试着读出后组词、练习说话。

  (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

  3、默读课文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b.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c.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d.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4、展示读,共同评价。

  5、老师读,学生提建议,做评价。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师: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a.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b.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c.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d.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

  3、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共同解决困难。教师可以点拨、引导。设计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可以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知识,哪些地方是需要重点讲解的。

  五、训练口语能力。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六、提出希望,进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拓展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在生活中做哪些事可以为国争光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罪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预习,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人人都有幸福而美好的童年。在家里,得到爸爸、妈妈的亲切爱抚;在学校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心。一年四季都有漂亮的衣服穿。天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中。而小珊迪没有幸福的童年,在饥饿和痛苦中挣扎,但他却有纯洁美好的心灵。小珊迪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学习课文。

  (二)指导预习。

  1.认真读课文,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1)正音:

  本课中的“缠、侍、质”是翘舌音,要读准。

  还有些字声母读起来易错,或因字形相似易读错,教师应给予提醒。如:

  珊:sh1n不读s1n,裸lu%不读k8。

  (2)课文中有的生字是多音字。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如:便bi4n,轧y4。讲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给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练习。

  (1)填下表

  (2)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质”,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有的字可以用旧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纠”字是旧字“叫”把“口”字旁换成“纟”旁。“侍”字,把旧字“待”的“彳”旁换成“亻”旁就是“侍”。“掏”字,旧字“淘”把“氵”换成“扌”旁。

  还有的字是旧字加偏旁。如:“几个”的“几”加上“饣”就是“饥饿”的“饥”字。“轧”字是“ ”加上“车”旁,就是“轧断”的“轧”。

  (3)扩词

  柴:柴草、柴垛、火柴、木柴。

  纠:纠正、纠察、纠缠。

  乞:乞食、乞讨、乞怜。

  猜:猜迹、猜测、猜想。

  (4)组词

  (5)近义词

  乞求--请求 诚恳——真诚

  3.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以“猜想”和“断定”为例,分以下几步完成。

  ①感知课文的用法。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带有“猜想”和“断定”的句子,并思考“我”根据什么猜想自己可能上当了,又根据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②理解词义。让学生明确“断定”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作出的判断,排除其他可能性;“猜想”则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作出的估计、猜测,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③变换词序。课文原句中,“猜想”和“断定”都在后半句,要求学生把它们放在前半句。说成:“我猜想可能上当了,因为我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因为我想到他那诚恳的面容和使人信任的神情。”

  ④课内迁移。出示下列句子,评议“猜想”、“断定”用得是否正确。

  a 天很冷,小男孩的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我断定他一定是冷极了。

  b 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到我,难受地哭了,我断定他已经快死了。

  ⑤补充句子。

  c 老师今天没来给我们上课,我猜想( )。

  d 我断定体育课在室内上,因为( )。

  通过以上五步训练,以感知、理解到运用,由易到难,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了训练过程。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乞求:请求给予。

  饱受饥寒:形容饱受饥饿寒冷的折磨。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脉络。

  1.老师范读课文,提出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而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1)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听完老师范读后,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和初步的了解,可以归纳出:

  (1)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穿过马路的时候,他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

  (2)全文一共有17个自然段。

  教师小结:全文17个自然段写出了小珊迪的悲惨的命运,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哪些事情体现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这样教师通过谈话,引入下一步骤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的1~10自然段。

  1.引导学生小声地读课文,思考:

  站在“我”面前的小男孩什么样?说明他的生活处境如何?

  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对比品读。

  投影:

  ①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②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教师采用先省略后补充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品味重点词在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后,发现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只”、“又薄又破的”、“瘦瘦的”、“赤着的”这些词语后,一个饥寒交迫、生活境遇艰难的穷苦孩子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语言的感情色彩也更加强烈了。这也是下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基础。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珊迪要“我”买他火柴的那些话,这些话语又说明了什么?

  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小珊迪卖火柴时由“请”到“请求”再到苦苦哀求的话,体会此时小珊迪已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从小珊迪的外貌,可以见其“寒”,从其卖火柴时“请”、“请求”、“乞求”的语气可以见其“饥”,而且不是一般的“寒”和“饥”,而是“饱受饥寒”。

  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一个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的孩子,此时换零钱没有回来,“我”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投影出示重点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让学生讨论、思考:

  (1)“断定”是什么意思?

  (2)“那种人”指的是什么人?

  (3)“我”怎样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学生经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为理解和概括小珊迪的'品质搭了一座桥。

  “断定”是下结论的意思。

  “那种人”指的是用行骗的方法得到别人的怜悯,品质低劣的人。

  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小珊迪的外貌和他卖火柴时的语气理解:

  “我”是根据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让学生理解到:“我”是根据他的面孔和神情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联系上文,他的面孔是“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再联系他的穿着,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紫,靠劳动谋生的孩子,不是那种靠欺骗诈取钱财的人;他的神情从请求到乞求,迫不及待地要把火紫卖给“我”,并且不惜降低价钱,也说明了他不是那种人。

  4.总结第1~10自然段的段意。

  白天,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

  5.指导学生复述第1~10自然段。

  课文第1~10自然段写了三点:①从小珊迪的外貌说明他极其寒冷;②从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时的语气说明他极其饥饿。③从小珊迪换零钱没有回来,引起“我”的种种猜想。按照这个顺序学习复述课文的第1~10自然段。

  (三)一个先令,引起了“我”对小男孩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他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学习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小珊迪是在什么情况下叫弟弟给“我”送来买火柴找回的零钱的?

  通过学生读课文,自己思考,集体讨论,让学生知道小珊迪是在被轧伤,帽子、火紫和另外几个便士丢失,而且在自己面临死亡的情况下,还让弟弟前来,把保存下来的四便士送还给“我”。

  再读课文,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这表现了他什么美好的品质?

  从他换零钱、受伤、还钱的一系列动作行为表现了他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个事情说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有道理的。

  2.品读重点词句:

  投影出示: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学生读句子,思考讨论:

  “目不转睛”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小珊迪为什么会这样看着“我”,他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知道了:“目不转睛”的意思是不转动眼珠地看。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珊迪在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他的弟弟。联系上文理解:小珊迪和他的弟弟是孤儿。小珊迪惨遭车祸,在那个社会里,无人过问,足见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小珊迪临死前担心的是他弟弟将来的生活。他的话,表达了他对弟弟的爱、深深的担忧和绝望。珊迪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决心照顾小利比。当小珊迪听了“我”的回答后,“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说明他对“我”寄予无限的希望。“目不转睛”体现着一种托负,一种信任,一种感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思考:小珊迪临死最牵挂的是弟弟,而不是病危中的自己,看出了他的什么品质?

  4.总结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

  通过晚上发生的事:小珊迪的弟弟替他把换来的零钱交给买主,并且交待了没及时送钱的原因,在伤势严重濒临死亡时还想着这件事,说明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临死还在牵挂弟弟,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课文写了晚上发生的事,“我”对珊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5.练习复述,指导复述第11~16自然段。

  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写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复述时要强调:从其换零钱、受伤、还钱的一系列动作行为显其诚实;从其临死前对弟弟的关心显其善良。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难点

  理解珊迪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

  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死了,但他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是对全文的总结。

  (二)带领学生在弄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投影三段的段意,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下面的内容?

  (1)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发生了车祸。

  (3)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

  2.根据三段的段意内容,归并目然段分段。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小珊迪要“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珊迪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

  第二段(第11~16自然段):小珊迪受了重伤,派他弟弟来送找的零钱,“我”对珊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珊迪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他的美好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

  3.指导学生找一找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分: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

  第一段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第二段表示时间的词:晚上。第三段表示时间的词:直到今天。

  (2)按地点转移:找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旅馆门前和旅馆里。

  (三)指导复述课文。

  在一段一段复述的基础上,进行全文复述,最后再用自己的话把整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要求要怀着对小珊迪的深切同情,用被他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的心情,来讲这个故事。让每一个听故事的人也受到教育。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投影出示文章的中心句: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启发学生思考:

  1.文章为什么要先写饥寒,再写其品质?

  2.为什么要把这两者放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写?

  让学生理解:这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决定了的。因为家里穷,所以才饱受饥寒;因为饥寒,所以才卖火柴;因为急于卖火柴,所以才发生了被车撞倒的灾祸;因为发生惨剧,所以才让弟弟去找“我”交还零钱;因为“我”被其诚实的行为所感动,所以才亲去探望,才亲睹了小珊迪临终嘱托的感人一幕。这些情节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环扣一环地写下来的,先后有序,层次井然,不能颠倒。另外,写饥寒交迫的处境更能突现其高尚美好的心灵,小珊迪的诚实和善良正是在残酷的现实、巨大的惨痛中放射出更加美丽的光彩。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用处,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愿望。

  2、学会叔、永、号、市、存、入等6个字。

  3、有感情朗读课文,对话用恰当语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用恰当语气朗读对话。

  教具准备:书上两幅插图投影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有迷路经历吗?同学介绍,小方也迷路了,这节学习29课《小方找舅舅》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思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三、分析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方找不到舅舅急切心情的句子。

  同学们开始画。

  指名说句子,并体会其中句子和词的'含义。

  是谁帮助了她?民警叔叔用什么方法帮她找到舅舅的?

  个小组分别讨论。指名分别汇报。指导朗读课文。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计算机的用处(讨论)。

  指名介绍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表演故事情节,再现课文内容。六、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在文中画出本课生字所在词和句子。

  三、学习本课生字。

  四、小组讨论怎样识记每个字。各小组汇报

  五、指导书写。

  六、同学讨论,给每个字组词、造句。

  七、作业 阅读《课外读物》的第70篇文章《蝙蝠和雷达》。

  八、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

  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感情,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借助认字表、字典,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注意:“忪”“茧”的正确读音。

  (2)学习会写的字:

  先给生字注音。读一读。确定容易记住的字,将难字标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

  找出形近字,写在练习本上,并练习组词:

  均()程()奖()张()

  钧()逞()桨()章()

  (3)重点学习易错字:“皂”的下面是七。

  2、找出课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

  自学:“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试着做学习笔记。

  3、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入资料袋。

  二、预习汇报、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扩词练习。评判组词。

  4、书写指导:把难字写正确。

  5、交流资料。

  三、巩固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介绍: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的事情。

  1、用你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

  2、你是怎样做摘录笔记的?汇报给大家听。(以强带弱。)

  (1)不懂的词语方面:礼节性、镐、次生林

  (2)积累喜欢的词语。

  (3)喜欢的句子:对大手的描写及带有数字的句子。

  (4)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吗?分明是半截老松木。”“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5)有感想的地方:布满老茧、看到一山翠绿的森林、植树26万多棵

  3、自我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在文中课题下做简单笔记。

  4、小组讨论并汇报:

  (1)课文中多次描写了老张的手,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扣准课题思考问题)

  (2)你观察过别人的.手吗?说说你的看法。

  5、思考文中重点问题:

  (1)老张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读文1、2、3自然段理解)他的手为什么会这样?

  (2)摸摸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3)自读课文(4――19)自然段,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手的?你见过这样的手吗?

  (4)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哪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说说为什么?

  6、本文要告诉我们:

  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老张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这双手,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创造了翠绿的森林。赞美老张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

  修改自己的笔记。

  7、本文有什么特点?说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1)比喻的恰当运用: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

  (2)巧妙的数字描写:让人从空间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

  8、拓展提高:每人都有一双手,说说你最了解的手的样子及作用。

  (最好说说爸爸、妈妈、老师、阿姨等比较亲近的人,从而加强了解和沟通)

  二、大家一起长本领:(结合书后“日积月累”进行学习)

  1、积累手的动词。

  2、做翻绳和打手影游戏,观察手的动作,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出来。

  三、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双手

  (粗糙、坚硬、与众不同、勤劳、造福人类)的手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努力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在阅读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大家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理解人物。还有“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这节课中尽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代教。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节课中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前布置预习,在预习中学生通过自学扫除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初读课文后,针对文章内容进一步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质疑,以此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中明确学习的方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识字》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