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时间:2024-06-14 11:02:51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华【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华【1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

  学习目标:

  1.能够看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能够说出不同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并说出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

  学习重难点:亚洲的地理位置。

  知识链接:世界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

  导入:播放中东的战争新闻,请问中东在什么地方?——亚洲。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自主预习: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2、亚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亚洲的海陆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经度范围:

  4,、亚洲的纬度范围:

  合作探究:读课本P3图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和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并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预习:阅读P4-5,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的大洲。亚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广,距离最长的大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

  合作探究

  1、读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

  2、大致认识亚洲的一些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拓展延伸:亚洲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分别为、、。达标测验:

  1、下列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C、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下列海峡或运河,不是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B、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D、马六甲海峡

  3、2011年3月24日,缅甸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缅甸位于亚洲的哪个区域?()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4、与亚洲在西部、西南部相邻的大洲分别为()

  A、欧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D、欧洲、大洋洲

  5、中国位于()

  A、东亚B、东南亚C、南亚D、西亚

  教后反思: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2)

  一、课前导学: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

  2.亚洲的位置特点

  (二)、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2—3页“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内容。

  1,读图6.1,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读图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2)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读图6.3,比较亚洲与其他六大洲的面积;

  (2)在图6.2上,大致计算亚洲所跨的维度范围;

  (3)在图6.1上,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4,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读图6.4,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哪一个地区?这一地区中有哪些国家?

  (2)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1、亚洲东临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

  2、人们通常按,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中国位于_________地区.

  3、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亚洲东北以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

  5、亚洲面积在七大洲中排第

  (三)归纳总结:学生谈收获

  (四)学效检测:

  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A南极洲B非洲

  C大洋洲D亚洲

  2.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时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4.按地理分区,中国地处哪个地区:()

  A南亚B北亚C东亚D西亚

  教后反思: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二课时)(3)

  一、课前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亚洲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名称及其分布

  2.亚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称

  3.亚洲之最

  (二)、重点: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4—6页“地形和河流”部分内容。

  1.读书上第4页图6.5

  (1)用笔圈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

  (2)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书第6页图6.7和6.8

  说出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不同点?

  3、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亚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陆地最低点

  (7)世界最大半岛

  (8)世界最大群岛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

  教学设计:

  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出示一张“黑人小朋友的照片”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这个小朋友和我们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等。

  [教师]之所以我们和这个小朋友在外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显示]地图“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提问]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填图]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大岛、一个海湾,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填图]一个半岛是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是马拉加斯加岛、一个海湾是几内亚湾。

  [提问]请在板图中注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

  [学生填图]在板图中填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教师提示]参照图6.12“非洲的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雨林气候中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承转]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和我们的.新朋友一起生活在哪里。有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上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先介绍大家。)

  [学生]分别介绍斑马、角马、长颈鹿、狮子等野生动物。

  [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学生]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

  [提问]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上面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个小朋友的家乡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

  [学生]讨论

  [学生]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承转]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课前请同学先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课上请他们来介绍。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由教师将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介绍]就非洲的鼓文化、舞文化、雕刻文化、编织文化进行介绍。

  [提问]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出示亚洲和非洲雕塑图片),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课下讨论,和美术老师交换意见。

  [提问]上面我们小朋友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美丽、富饶、神奇.....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我们的小朋友美丽富饶的家乡,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问:大家发现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辅导读图8。31“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1998年)”

  [学生]以某种商品出口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级产品。

  [板书]单一商品经济

  [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请在小组内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交易,注意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下发工作资料,并参加讨论)

  [活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学习小组内的3—4人代表其他国家;学习小组内的1—2人代表加纳。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在模拟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各小组汇报(略)

  [引申]这些问题说明像加纳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

  [讲述]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讨论](略)

  [提问]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请大家帮我们的非洲朋友想想办法。

  [学生]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形成OPC一样的资源输出组织,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解决粮食问题。

  [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儿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

  [承转]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板书]人口、资源、环境

  [提问]请大家把非洲发展中的上述环节填入图中。

  [引导]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讨论]每个小组把提出的建议作提纲纪录。

  [引申]请把你们小组的建议,按最重要(1条)、次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的小方块中,并思考理由。

  [学生]讨论(略)

  [小结]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概况

  1、位置范围和组成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地形 -- 以高原为主

  3、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刚果盆地、几内亚湾) 热带草原 干季 草原枯萎 湿季 草原茂盛 热带沙漠 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4、人口与人种 主要以黑种人为主 分布 文化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什么叫单一商品经济?

  后果

  解决方法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

  俄罗斯: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情感与价值观: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吗?(同学回答:俄罗斯)

  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就会多种多样。

  设疑:你想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活动:分组提出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主要的问题。

  教师小结:问题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国土辽阔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同学回答:50°N~70°N。

  教师:前面我们学气候的时候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我们大家看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同学活动)

  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

  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教师: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

  同学回答: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

  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课件:投影几大国家的面积,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面积:1710:997:960:937:851:768

  活动:1.读图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同学回答:略

  2.读图,找出俄罗斯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同学回答:略

  课件:点击出俄罗斯的地形、河流图。

  教师提问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同学回答: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其地势倾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提问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学回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 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问3:读图,看中俄边境上还有一条河流,是什么河?

  同学回答:阿穆尔河,为中国的黑龙江,向东注入太平洋。

  课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罗斯地形、河流:

  教师:同学们,以上我们介绍了俄罗斯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自然概况。下面我们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气候的知识,来分析俄境内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活动:读图7.46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同学分组讨论回答:从南向北,气温降低,同一纬度地区,大陆西部气温高,东部气温低。

  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同学回答: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教师: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在俄罗斯北部从亚洲到欧洲,亚寒带针叶林绵延很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活动:试着描述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寒极”的气候特征。

  (同学讨论)

  教师: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曾达到-71℃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头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钟都已冻僵,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所以,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

  活动:阅读“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进一步了解俄罗斯。

  日本俄罗斯比较课件内容预览:

  1.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和领土组成、地形、气候、河湖、突出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自然灾害;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日本和俄罗斯自然环境比较欧洲东部亚洲北部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由图可看出,人口、城市等多分布在一个国家地形较为()的地方。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是()气候,由于所处()较高,冬季气候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日本是()和()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少)。

  3.比较日俄两国河流长度、流量、流向等特征,从面积、地形、气候等方面思考其差异的形成日本俄罗斯比较()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少)。比较日俄两国河流长度、流量、流向等特征,

  4.从面积、地形、气候等方面思考其差异的形成原因。你认为日本和俄罗斯有哪些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它们对该国发展会有哪些影响?(可以从工业、农业、人们生活等方面考虑。)思考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地形特点

  3.俄罗斯气候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俄罗斯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俄罗斯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讨论法

  3.对比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素材,图象素材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伴随着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循环播放莫斯科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学习.

  [教授新课]

  课件:俄罗斯

  教师:引导学生俄罗斯与苏联的关系,并请个别来学生介绍

  学生:……

  教师:在俄罗斯以苏联形式存在的时候,它的面积是最大的,同时当它解体后面积仍然是最大的,请同学们思考这说明什么?

  学生:国土辽阔等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国土辽阔的俄罗斯的相关内容

  课件:本节课框假结构图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或书本的俄罗斯的地形图,进行以下分析

  课件:一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分析俄罗斯经度和纬度范围

  课件:俄罗斯地形图

  闪烁出现经度范围

  同时教师请学生归纳因经度广产生的现象

  学生:1.跨东西半球

  2.跨亚欧两洲

  课件:闪烁纬度范围

  同时请学生归纳因纬度分布产生的现象

  学生: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气候区

  课件:2.海陆位置及临国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与周围海洋和临国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

  课件:二地形特征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总结地势和主要地形

  学生……

  教师:总结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地形有:山脉,平原,高原,山地

  课件:分别显示所述地形

  学生:对以上地形进行特点描述

  教师:总结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课件:重点显示以上主要地形区及相互之间的分界线

  教师:从课件放映的分界线承转到河流,进而讲述下面的学习内容。

  课件:三:河流和湖泊

  同时显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归纳主要的河流

  学生:……

  教师:总结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里海

  课件:重点出现以上河流和湖泊

  教师:对以上河流和湖泊进行讲解

  课件:练一练地形区与河流和湖泊综合填表题

  学生:……

  课件:给出正确答案,并重新出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记忆

  教师:承转:课前我们分析了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时我们关注到了,它大部分属于温带气候区,那这个国家总体的气候分布和特征分别是什么呢?

  课件:四俄罗斯的气候

  同时出现俄罗斯气候气温降水分布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降水——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课件:气候类型列举

  同时出现雅库茨克气温降水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三、教授新课:

  ㈠南亚次大陆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

  1.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2.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3.印度次大陆。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㈡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还可以与北美洲联系(顺时针旋转90度)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书上练习,讲授解题思路与技巧。

  1、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

  2.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部是德干高原

  补充黑板简图: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边看边画,加深印象。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

  ㈢河流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简图中绘出大体位置、形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⑵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⑶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⑷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请同学说说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一、导入新课:

  从《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取经的天竺气候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二、讲述新课:㈣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逐月降水量图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利用书43页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通过板书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板书总结。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2.一年分三季

  湿季——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风

  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东北季风热季3~5月份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简单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以“玄奘取经”和“印度的牛”以及蛇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提高兴趣⑸宗教与社会(各宗教在南亚的主要分布国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1.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

  利用新闻(如火车出轨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学生理解南亚的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素质一般,科技水平欠发达,安全隐患较多。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别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国家

  2.南亚8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

  3.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3.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4.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5.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6.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7.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8.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9.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10.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11.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2.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臵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臵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臵。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臵。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臵还要了解其海陆位臵。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臵,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

  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臵、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臵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臵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臵,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臵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臵、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位臵

  纬度位臵: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臵: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第一节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

  教学目标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

  3、通过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4、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难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特点

  学习方法指导:

  1.学会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证。

  2.学会分析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在地里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一个区域的突出的人文地理特征。

  3.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旅游情景方式引入)你知道的狮城是那座城市吗?

  你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个国家吗?

  让我们一起到东南亚去旅游,你就会得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位置和主要组成

  1、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

  3、总结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读图2-3回答:

  4、东南亚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它有什么重要的战略地位?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教师精讲点拨】日本国内需要的石油绝大部分来自于西亚,

  油轮必经马六甲海峡

  【探究结论】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

  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

  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

  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

  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学习任务(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1、自主学习:

  读图2-1,观察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分析地形与河流的

  关系,回忆东南亚的气候,分析对农业的形象

  1、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如何?

  2、分析总结中南半岛的河流特点(流向与流速)

  3、分析判断马来群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和河流特点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总结地形地势与河流间的关系。

  (总结)河流的流向与流速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

  (课堂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

  板书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提问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结论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板书 1.气候复杂多样

  提问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板书 2.大陆性特征明显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6-10图”,并在上面点出利物浦、华沙、赤塔、漠河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

  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赤塔、漠河,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小结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

  三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板书 3.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结论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 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板书设计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明显

  3.季风气候显著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0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明确亚洲的范围。

  分析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位置和范围。

  展示亚洲的范围及分区

  学生活动:(1)总结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线和主要分区。

  总结讲述:亚洲跨三带,临三洋和二洲,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主要位于北温带。共分为6个分区,我们中国位于东亚。

  展示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剖面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总结亚洲的地势特征。

  (2)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根据其流向分析特征。

  总结: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2、河流特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海洋。长江、澜沧江等流入太平洋;叶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二、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找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总结:1、气候复杂多样。缺水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大陆性气候强。面积最大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展示季风气候示意图

  学生活动:找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发源地,分析其风向和性质。

  总结列表:

  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

  冬季风高纬度内陆偏北寒冷干燥

  夏季风低纬度海洋偏南温暖湿润

  补充:季风区的范围和夏季风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播放洪涝灾害的视频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资料,分析季风气候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总结:1、有利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

  2、降水不稳定,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和数量柱状图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柱状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几个在亚洲,在亚洲的哪一部分。

  (2)找出各州中人口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分析亚洲人口特征。

  总结:1、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东亚有中国和日本,南亚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有印度尼西亚。

  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增长最快的是非洲,亚洲人口特征是:人口多,增长快。

  展示亚洲人口分布图

  分析: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看亚洲人口分布规律,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

  总结: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西部和中部人口稀疏。

  展示人口增长造成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图片

  讲解: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经济发展的差异

  展示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

  学生活动:做课本14页读图题。

  分析: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日本是唯一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沙特依靠丰富的石油发展很快,新加坡和韩国发展成新兴的工业国。

  展示新加坡示意图。

  分析新加坡的位置特点,总结其发展经济是怎样因地制宜的。

  总结: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中,地理位置优越,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航运和旅游,利用中东的石油发展炼油业,成为发展很快的国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态。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

  (一)出示学标,自主

  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

  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表格。谁来说说?(师出示表格内容)……

  (二)小组合作

  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样形成的吗?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板书:形成、分布、形态)x

  (三)交流展示,师总结

  (一)承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四幅图片:沙漠、极地、高山、平原。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你会带领你的子民选择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选择把家安在D这里,也就是平原地区。哪个小组起来说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寒冷的北极,C是地势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比较中我们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结: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图片,生答)

  1、承接: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们就以西亚的民居和东南亚的民居为例,学落与环境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内容,完成导学提纲内容。(板书:民居与环境)

  2、小组内交流答案。请同学们看屏幕,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他们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好,谁还有补充?这位同学,你说!很好!最后老师来总结一下,请看屏幕!……(师看屏幕讲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

  三、拓展延伸:

  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威海这里有没有与我们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谁来说说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我们威海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没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请大家再看一组图片。(出示江南水乡、蒙古包、泰国高架屋、日本的轻木质房屋、云南丽江古城等图片并讲解)。云南丽江古城是我国的传统聚落,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对于这些聚落,我们是应该保护还是拆除呢?请同学们读课本90页,思考这个问题。(保护or拆除)(保护,并且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类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馆和窑洞旅馆图片加以讲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观察其建筑外貌,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的更为深刻)

  四、巩固: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记忆一下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通过这节课的',你有哪些收获呢?(了解了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别;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0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4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2、能力目标: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育目标: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欧洲西部。(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三、讲述新课:

  ㈠范围、位置

  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3)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不准确。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2.南极地区:

  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

  (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1)(纬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62页《南极洲》和64页《海上浮冰》、《南极冰盖》。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浮冰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

  教材62页,阅读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

  2、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3、两极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5页“两极地区的动物”。65页,活动题。

  四、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6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5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四、重点、难点: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 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德国——柏林 意大利——罗马 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8-19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1-07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经典)06-07

(经典)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6-07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05-17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5-16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1-17

【热门】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2-14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优秀]01-08

【推荐】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