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时间:2024-06-08 16:31:15 四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为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 【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4.阿拉伯数字的出现。

  5.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2.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提问:“九亿再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10个一亿是十亿。并让学生回答“十亿”应板书在什么位置。板书:“十亿”(写在刚才板书的亿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提问:“个、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提出: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

  提问:“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教师把板书出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计数单位。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说明像这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说明写数时,要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字?”(1、2、3、4、5、6、7、8、9、0)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说明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再说明数位的作用:有了数位以后,由于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不同,

  (3)让学生说说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教师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位,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4)使学生明确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5)引导学生对数位分级。先让学生说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么级,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么级,再进一步说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亿级。同时说明数位分级的作用:数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通过分级可以很方便地读数。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亿级,制成表,并把它和计数单位表连接起来。

  (6)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看一看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都是四个数位;

  每一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亿级第一位是亿位。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质疑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在之前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学习,学生能及一反三学习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但亿以内数的数位较多,要让学生知道先分级再读数,减少错误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1、请读出6020:

  2、读出60200000:

  3、读出60206020

  4、读数位较多的.数时,要先做什么?怎样做?

  5、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出:60206020

  6、回忆亿以内数的读法。(请一名学生回答,全班一起读)

  活动2:【讲授】新授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地球上有7000000000人。你能读出来吗?可让知道的学生试一试。

  生活中有比亿更大的数吗?举例说说。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让学生了解:

  20xx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 0000 0000美元。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了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活动3:【练习】练习

  (1)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读作:六百一十亿?(√)

  236 0509 0008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xx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3000 3 0070 04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3)选择正确答案

  下面各数一个0都不读的是( E ),只读一个0的是( B ),要读两个0的是( C ),要读三个0的是( A、F ),要读四个0的是( D )。

  A.20 0202 0200 B.20 0020 0000 C.20 20xx 0220

  D.20 0202 0202 E.20 0000 0000 F.22 0220 0202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16—18页的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生活当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你们都在什么时候用到了哪些数,谁来说一说。

  生:列举略

  师: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数,那数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本,把书翻开到16、17页,大家读读这些内容,开始。

  一、数的产生

  师:读完了吗?我请同学们来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么计数的?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啊,还有很多很多的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亿以内的数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18页插图)。

  生:读数

  师: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人,这究竟是一个多大的数呢?

  生:读数

  师:你能那么快就读出来了?请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我是从个位起,没四位为一级,这样分我就很快分出了三级。

  师:其实我们在分级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找各个数的计算单位。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数当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计算单位?

  生:都用到了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师:刚才我听到了他说了一个十亿,我们以前没有学过对吗?那亿和十亿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十个一亿是十亿。

  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屏幕)我们在亿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一个亿,请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拨到第十颗珠子了,那现在拨到第十颗珠子该怎么办呢?

  生:拨到第十颗珠子的时候就把亿位上的这十颗珠子全拨回去,在十亿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那也就是说亿和十亿的关系是十个一亿是十亿。太棒了,再请个同学说一说。(板书)

  师:还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算单位呢?请你告诉我。

  生:有百亿、千亿。

  师:那十亿和百亿,百亿和千亿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们拿出你们的计数器拨一拨,边拨边说,来体验一下?(板书)

  十亿和百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把中国的人口数读一读是不是就更方便了。请同学们读一读。

  师:很好,请问,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意思?那9呢?那上面的两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今天我们新认识了几个计算单位,现在我们就把这几个新朋友填在数位顺序表里面吧!把你们的书打开到18页。

  师:我们新学了哪几个计数单位?他们对应的数位是什么?亿级是由哪几个数学组成的?还有没有更大的计数单位?我们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到今天为止,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那这些计算单位之间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咱们来说一说吧,从你开火车!

  生: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千万是一亿,10个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师: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这些计算单位之间进率都是10 。

  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师:生活当中,根据不同的需要还出现了其他的进位制,你知道还有哪些进位制吗?

  生:回答略

  师:那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三、练习

  判断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算单位。()

  3、0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4、10个一千万是十亿。()

  5、任何两个计算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

  6、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7、没有最大的整数。()

  8、一个十一位的自然数,它的最高位在十亿位上。()

  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④()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

  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十进制计数法

  10个一亿是十亿,

  10个十亿是一百亿,

  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介绍古人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介绍阿拉伯数字和自然数。顺势介绍生活中存在更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将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扩展到亿级,科学的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对于这个内容的教学,当时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的内容,再经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来达到锻炼交流、阅读等能力的培养,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是这样操作,学生能简单的感受到数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知道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和记录物体的个数,了解到这些数字就是自然数。在介绍完自然数后,通过对第六次人口普查大数的猜测,这样的过渡来进入“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这样处理就比较的自然,然后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来完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这节课的教学很成功,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课件和白板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适时得与课外知识合理的进行整合,使数学课堂更加的有趣,内容更加的丰富。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4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2题。

  内容简析

  例1利用北京市人口数,说明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并类推出其他万级计数单位,揭示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理解不同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了解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认识数级。

  4.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1. 本课时主要运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法、设疑求证法等,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方法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计数单位等知识。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 故事描述法: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那么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

  你能猜想出1亿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吗?相信学习本课之后你就会了解,刘恩为什么高兴了。

  【品析:此处选用故事描述,把课堂带入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同时文中选用的数字贴切课时内容,故事结尾设置了悬念,恰到好处的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中来。】

  预设B 课件展示法:谈话:你们去过北京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领略一下北京的风采。

  课件展示北京的图片并附资料: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0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000人。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官廷建筑的精华。雄伟的万里长城全长约8851800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提问:从以上资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生说)

  读这些数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大数?

  揭示课题: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大数。

  板书:亿以内数的认识

  【品析:课件呈现教材例1内容,谈话中展现课时知识点,通过课件呈现这些场景,能够让学生从宏观上感知这些大数的概念,为后面的课时内容学习做好感知铺垫。】

  预设C 游戏体验法:课前准备一些纸签,纸签上写清不同省份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人口数量。然后通过谈话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些数据是20xx年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现在有请几位“省长”上前面来汇报一下自己省份的人口数量(下面找几位同学扮演省长,上台抽取纸条,汇报人口数量)由于数据较大,学生不一定能正确读出来,这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并及时把握时机转到课题中来。

  【品析:通过模拟省长读数的游戏,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中遇到的知识障碍,教师要及时引导,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认识计数单位和进率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接着出示计数器,师生一起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是十万。

  提问:10万的时候,按照满十进一的规则,应该怎么拨呢?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老师课件演示拨珠过程。

  拨珠的演示过程,可以是边拨珠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运用以前的知识自然而然的过渡,重点是到了10个一万的时候怎么呈现。

  这里可以鼓励学生探究,然后重点讨论:满十进一的方法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第一组演示中初步认识了进率和数位的知识,通过第二组学习,进一步掌握“数位”和“位置”的意义。

  【品析:利用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具体形象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体验10万有多大。

  教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

  例如: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xx个班级。

  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品析: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十万”的理解和运用。】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更大的数。

  利用计数器,分组探究。学生在小组内继续边拨边数,从十万一直数到一亿。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就可以按照满十进一的方法数到一亿,同时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亿这些计数单位。

  提出问题:从动手操作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讨论交流:1亿有多大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让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提示信息:钟表上的秒针跳动1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

  3.同桌之间说说:同学们认识的十万、百万、千万、亿,它们都叫作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归纳: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品析: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

  ◎认识数位

  1.介绍:十进制和数位。

  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小组合作,制作数位顺序表。

  2.介绍分级方法。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也就是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有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有多少个“万”。 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有多少个“亿”。

  学生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

  3.位值。

  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我们就称它为几位数。

  提出问题:在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北京市的人口为19612368人,这是几位数呢?在19612368中9在什么位,表示什么?你能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吗?

  学生1:这是一个八位数。

  学生2:9在百万位,表示9个百万;最左边的1在千万位,表示1个千万……

  老师小结:

  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

  【品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制作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为后面正确读数打好基础。】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为什么用0~9这十个数字就可以表示亿那么大的数?

  小组讨论,汇报。

  老师总结: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它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时,它的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用0~9随机组合可以表示亿以内甚至亿以上的数。

  【品析:学生对数位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不是很全面,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认识个级和万级所有的数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吗?

  师生共同回忆后,老师做简单的梳理:我们认识了十万、百万、千万、亿这些新的计数单位,了解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认识了数位、数级,制成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品析: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学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展开的,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是这节课着重研究的方面,在设计教学时应突出以下几点:

  1.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 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联系,先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的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及练习四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3 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应用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9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变式练习

  先用简便方法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297+298+299+300+301+302+303

  2.401+402+403+404+405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6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维,揭示规律,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数学素养。计算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计算工具,已经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学生有意去关注过、认真去研究过计算器里,到底蕴藏着的是怎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整理材料,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使用方法,同小

  组合作实际操作计算器。

  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又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就显示出了结果()。

  (2)26×39= 312÷8=

  (3)36+228-179= 26×39-349=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

  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个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4.“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学习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懂得的计算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

  1.判断。

  (1)47560≈47万();

  (2)2036000000≈20亿()

  (3)990000000≈10亿()

  2.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的产生

  (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呈现古人记数和不同地区的记数符号,以及今天的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有趣。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填一填。

  ①与百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千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

  ②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③10个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百万是(),10个千万是()。

  (2)提问:通过上面的填空,你发现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顺序表:呈现数位顺序并提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

  (2)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3)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扩建”数位顺序表,再通过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亿位左边是()位,千万位左边是()位,26705000000

  中“6”在()位。

  (2)()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判断。

  (1)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0是自然数。()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3、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样分的?

  3248 143248 1263248 41263248

  4、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说各有哪些数位,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4253643 62538 234567321 4561732150

  四、作业练习

  练习二第1、2、6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归纳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8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用计算器计算

  一、认识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认识计算器吗生活中你都在哪儿见过计算器?它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介绍你手中的计算器(数字键、运算符号键)

  2、认识功能键(M+ MR MC MRC)初步认识了解其功能(板书)

  3、尝试练习128+284= 371÷7= 532-178= 45×77= 5、同学们会使用计算器了吗?请考考自己,这里有二道题。

  ①56÷7=

  ②2345-39×21=

  第二题出现了两个结果,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那个是正确答案?为什么?(运用估算来确定正确答案)问:你是怎么计算的?(直接得出准确结果的`是科学型计算器,反之是普通计算器)做了这几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4、学会使用功能键普通型的计算器也不用笔来记那个中间结果了。怎么做呢?先按“39×21”,然后就按下“M+”,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819”,按“M+”的目的是将“819”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输入“2345-”,再按“MR”就把819调出来了。我们再来试着做一道20655÷(27×45)

  二、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别说出来,想在心里。我最喜欢数字“2”,就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是几。玩过之后,有什么收获呢?(自己要把数据看准确,而且操作要精确。)说得真好,就是要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三、探索方法,发现规律那现在我们都会用了?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好不好?(板书:22222222×55555555= )你说这么多结果,哪个才是对的呢那正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你现在碰到了什么麻烦?现在我们能不能把正确结果找出来呢?老师这有一个祖传秘方咱们来交流一下?2×5用计算器算了么?算完以后,发现什么规律了?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生:这么大的数据在计算器上却不是正确的,然而用人的智慧却可以算出准确的答案,可以说人比计算器更聪明。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先从容易的情况入手,发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原来的问题。

  四、利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一张购买文具的收据,请填出相应的金额。

  五、课堂总结学完这堂课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三、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数位顺序表 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学了四年的数学,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其实我们跟数已经成为老朋友了。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生简单举例)但是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1.学习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你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的图片文字等。

  (PPT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小结:无论人们采取哪种方式记数,都要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是也表现出了古代人的智慧。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的记数符号也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国家数字的特点。(课件展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国家由于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因此经过漫长的时间后,就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对于阿拉伯数字,你有哪些了解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17页“你知道吗?”,了解阿拉伯数字)

  (3)讲解自然数。

  师: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学生进行总结。

  师小结:这些自然数都是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数。因此,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属于文化性知识,通过介绍记数方法、数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学生会积极地去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感知比亿大的`数。

  师:在生产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比亿大的数。(课件出示教材18页上面情境图)

  (2)认识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

  师:这样的数都比亿大,你能从亿位接着往下数吗?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师:九亿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么办?(向前一位进1)

  师:九亿加上一亿是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

  师:我们学过的个(一)、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计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生汇报)

  强调: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边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的计数单位。

  (3)完善整数数位顺序表。

  师:用阿拉伯数字写数时,要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些计数单位是怎样排列的呢?谁来说一说?(生汇报)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的直观演示,既分散了教学的重点,又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

  (4)补充整数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观察整数数位顺序表,把表补充完整,再看看个级、万级、亿级上都有哪些数位以及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想一想从右边起第五位和第九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①每一级都有四个数位;②每一级从右边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③个级右起第一位是个位,万级右起第一位是万位,亿级右起第一位是亿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整数数位顺序表理解计数单位及数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回答)

  说明: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2页1、2题。

  2.画正字游戏。(见课堂活动卡)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数的产生,了解了数的发展史,同时还知道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这些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多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的大数,收集一些比亿大的数据,下节课汇报。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1.数的产生: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符号记数(数字)。

  2.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0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数的产生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2、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数学课,就要和数打交道。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和资料。

  2、教学数的产生

  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1)出示课本主题图,介绍几种在远古时候的计数方法。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那时是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摆小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

  (2)出现各国不同的数字。

  在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

  (3)认识自然数

  教师明确说明: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知识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没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启发学生说出: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师:随着人们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就产生了进位制。

  (1)了解其他进制。

  一般地说,进率是几,就叫做几进位制。例如有二进位制、八进位制、十进位制、十二进位制、六十进位制等。我们通常是用“十进位制计数法”,它的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即满十进一),用数字1,2,3,4,5,6,7,8,9,0和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如一百三十五记作135。

  电子计算机一般是用“二进位制”表示数。进率是“2”(即满二进一),只用两个数字0和1与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例如:

  “零”记作0, “一”记作1,“二”记作10, “三”记作11,“四”记作100, “五”记作101,“六”记作110, “七”记作111,“八”记作1000, “九”记作1001,“十”记作1010, “十一”记作1011,“十二”记作1100……

  此外,还有“六十进位制”,如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进率是“六十”,即1时=60分,1分=60秒。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①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质疑: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怎么计数的?

  让生先试着说一说 。

  师讲解:要想了解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先要从计数单位开始,我们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什么是计数单位,那你都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千、万……亿。)

  ②出示已学的计数单位。

  不错,像个、十、百、千、万……亿这些都是用来计数的,所以叫他们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有大小之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要计量这一行的人数,需要用什么计数单位?(个)要计算我们班的.人数,要用什么计数单位?(百)

  师: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十亿)多少个一亿是十亿?数一数 ,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百亿)多少个十亿是一百亿?数一数 ,有没有比百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千亿)多少个百亿是一千亿?数一数

  ③出示新的计数单位。

  有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师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

  提问: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十倍的关系)

  师小结: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特别说明:最小的一位数还是1,因为根据十进制的计数原理,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文字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可以将谈话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大部分知识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看书质疑

  1、让学生阅读书本有关学习内容,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2、根据课本出世的我国人口数,请学生自己尝试一下怎么读这个大数。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后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设计思路

  数学在很多孩子的眼里,总是与定理、法则、符号、运算联系在一起,在现实中,我们的数学教学有时过分地强调机械的解题训练而缺乏生动的感官刺激和灵动的审美引领;只注重数学原理的运用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漠视数学本身所蕴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以及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在我们面前,“数学文化”也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本节课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应注意把握教学要求,有的知识只需要了解,有的内容则需要理解和掌握。

  资料链接

  “0”为什么是自然数?

  0是自然数一方面是从国际接轨来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从集合来考虑的,所有的集合的元素的个数都是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的。“0”也表示空集,所以0作为自然数。虽然0是自然数,最小的一位数还是1,因为根据十进制的计数原理,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上的大数。

  2、通过亿以上数的读、写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有能力。

  3、进一步理解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

  4、掌握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是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27×2= 16×3= 31×0=

  2、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这几个数你会读吗?

  出示:60200400

  思考: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干什么?几位一级?(课件:分级)指名读。

  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

  3、出示数位板读数(出示读法)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出示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例1

  ⑴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板书据统计全球人口:70 0000 0000人)

  ⑶谁来读我国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的?读数时候注意什么?

  借助数为顺序表来读比较方便。(出示数位表)因为70在亿级,所以读作70亿。)

  ⑷出示:10040002000 400305000000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说出理由。

  思考: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⑸讨论:

  1、先读哪一级?

  2、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的0怎么读?

  4、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指名汇报。强调: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

  ⑹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0000 3 0020 0000

  提问: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我们已经会读亿以上的数了,那你们会写吗?请看例2.(出示)

  1、三亿怎么写?能写成30000吗?

  2、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这两个数怎么写?自己试一试。

  3、写亿以上的数,关键要先干什么?

  4、出示:说一说亿以上的数该怎么写?(先找到“亿和万”字,每级的数的写法都和个级的写法相同。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说明:为了便于检查,每级中间空一格或用分级线隔开。

  强调:写亿级和万级的数时,关键要先找到“亿”或“万”字。

  5、试一试:

  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

  四、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自学例3

  2、讨论:

  怎么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

  得出结论:改写为以“亿”为单位,只要去掉8个0,再写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

  3、试一试:

  五、巩固应用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不是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106 0000 0000 5030 0000 0000

  52 7023 0000 269 0080 0000

  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编成一首顺口溜

  帮我们记住,大家试着读一读。

  数位顺序表读数、写数离不了来读数先分级

  每级都按个级读读完数字读单位个级读数也容易

  0特殊几个相连只读零0在末尾不需读

  写数拿出数位表先分级后对照各就各位要记牢

  空位补0不能少

  七、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三,第1题、第3题、第5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2

  ◆教材分析

  介绍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曾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使用算盘数数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定数位,怎样记数,强调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课前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1、引入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第2页)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课件第3页)。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课件第4页)?

  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

  《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同住两人一组,先一人随便拨一颗算珠,另一人说出这个算珠表示几。然后两人互换。

  2、在算盘上表示1-10

  (1)师:算盘的个位在哪啊(课件第6页)

  和学生一起探讨定数位的方法。(必须从左往右依次定位)

  问: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个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标记一个档位是个位,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位为个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样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础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个上珠和5个下珠(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这一点和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是一致的,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数(课件7、8页)

  1、定位2、个位上拨几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拨几表几个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以空挡表示。拨出563,说说563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拨珠的指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学生在算盘上拨二、三位数(课件第9页),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与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1)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框)

  (2)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上珠)

  (3)猜猜我是谁,它是一条线,横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档)

  2、用算盘分别拨1、2、3、4、5、6、7、8、9。

  3、一个一个地拨,从587拨到600。

  4、在算盘上拨出805、500、190、999。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

  课题内容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主题图

  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北京天坛图。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例2读含两级的数。

  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写含两级的数。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渗透环保教育。

  例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5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例6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数的产生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阿拉伯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读含三级的数。

  例2写含三级的数。

  例3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计算工具的认识

  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优化教材结构,集中进行大数认识的教学。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是: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七册),再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对数的理论进行整理(第八册)。本单元对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的数的认识加以整合,在两部分认数教学中间安排的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数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提供丰富的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例如,科学知识:一个人一年的心跳次数,地球赤道长度,光传播的速度,蜻蜓的眼睛由多少只小眼组成,一小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等;环保教育:“保护母亲河”活动、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数量。国情教育: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公路总长度,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等。

  (3)突出数概念的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的原理,培养数感。

  教材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是数学的基础,整数、小数、十进分数从数学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结合各种计量单位中的十进制,使很多数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如小数可以从十进分数引入,也可以从整数引入(如进行单位换算),整、小数的计算法则本质相同。教材还通过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数感。如在“你知道吗”中,用直观的素材让学生体会1亿有多大。

  (4)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教材在安排具体内容时,一方面图文并茂地提供教学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这体现在:

  ①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

  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

  ③亿以上数的读、写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建议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教学读写数时,教师应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并掌握了读写数的方法后,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要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让学生牢固掌握。但是,不应把现成的结论、法则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如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数。通过教学应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本单元可用15课时进行教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材第5页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读数的规则,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2.培养良好的读数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数级和数位。

  (课件出示题目,师生共同回答)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 )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上的数位有( )、( )、( )、( );万级上的数位有( )、( )、( )、( )。

  2.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万以内的数怎么读吗?我们来一起读出下面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同学集体读数)

  3612 2361 1236 6123

  师:上面各数中的“3”表示多少?“6”表示多少?“1”呢?“2”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亿以内的数又该怎么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5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读出前两个数。

  师:第一个数读作两千四百九十六,那么第二个数和第一个数在数位上有什么区别呢?(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回答)

  2496是个级上的数;24960000含两级的数,其中“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

  师:那么24960000该怎样读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24960000的读法)

  6表示6个万9表示90个万

  4表示400个万2表示20xx个万

  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2496和24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师指正)

  二千四百九十六┆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联系:“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3)试着读出剩下的两个数。

  师:那3080000、40500000呢?又该怎么读呢?(点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教师边指正边板书)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4)师生共同小结。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但是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2、教学教材第5页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

  (1)解决问题。

  师:现在谁可以尝试读出这三个数呢?(点名学生读数,全班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2)师生共同归纳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结合自己刚才读数的经验,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组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小结,教材板书)

  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小组交流:怎样才能快速地读出这些数。引导学生用画线分级的方法来读数,教师点名学生读数并集体订正)

  三十四和三十四万三千零四和三千零四万三百四十和三百四十万三千零四十和三千零四十万

  2.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点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五十六万九千二百三百七十万六千四千零八万零五百零一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3题。(组织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回答)

  可以先分级再读,也可以把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读。先分级再读比较方便。

  三万二千六百八十五百二十万五千

  一百二十万零六百零五十万七千零七十

  四十七万零五十三百零七万零八百

  三千零六十万零九百一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谈谈怎么读含有两级的数吗?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2: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例3: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教学反思

  1、不分级易出错。

  因为本单元学习的大都是万以上的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读数。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但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大数要先分级,再逐级往下读。可是在做练习时,少部分学生不分级就进行读数,这样就容易读错。

  2、读数时夹杂阿拉伯数字的现象。

  这个问题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一直存在着,每次都会重点强调,可往往就会有学生在书写时出状况。究其原因,有的是学生习惯性地写成了阿拉伯数字,有的是学生做题时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3、读数时漏读0的现象。

  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万级末尾有0或个级高位有0的数,学生出错最多。他们容易犯迷糊,这个0要读还是不读。

  4、读数时丢掉计数单位。

  学生在口头读数时都会读,但在书写时往往容易丢掉计数单位,虽然教学时一再强调了,但在检查作业时还有此类现象的发生。

  5、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计算:(7698345+6983457+9834576+8345769+3457698+4576983+5769834)÷7。

  分析:7个加数的位数相同,且都是7,6,9,8,3,4,5按规律排列在不同数位上。百万位上各数相加的和是7+6+9+8+3+4+5=42,表示42个百万;十万位上各数相加的和也是42,表示42个十万……以此类推,其余各数位上各数相加的和也都是42,表示42个相应的计数单位,用这个和分别除以7,把得数相加就是此题最后的结果。

  解答:(7698345+6983457+9834576+8345769+3457698+4576983+5769834)÷7=(42个百万+42个十万+42个万+42个千+42个百+42个十+42个一)÷7=6个百万+6个十万+6个万+6个千+6个百+6个十+6个一=6666666。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先观察被除数的特征,再根据发现的规律解题。

  相关知识阅读

  十进制的读数原则

  1.要有前10个自然数及零的名称。

  名称如下: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要有一系列的十进制计数单位。

  这些单位的名称从低到高依次为: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并且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也就是说,每10个某一单位就组成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即通常所说的“满10进一”。

  3.要有数的命名方法。

  数的命名是由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计数单位组合而成。如:一个数含有四个十万、三个万、八个千、六个百、二个十、五个一,这个数就命名为四十三万八千六百二十五。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

  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6.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

  7.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9.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10.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一、十进制计数法

  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数的读法,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2、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页的教学挂图。

  教学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及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读数。

  教学过程:

  一、学习数的产生

  1.探究数的产生(质疑激趣)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猜想一下。(可以小组讨论,可以看书)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教师总结: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自学记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页的教学挂图:

  (1)让学生看图,图上说明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互相补充。)

  (2)你读过这方面的书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请几名同学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

  教师: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二、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复习旧知。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按数位顺序板书出来。)

  (2)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

  ②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十二亿,世界人口50亿等。这些数都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今天我们就来学比亿大的数。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3-08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2-08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06-24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03-03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12-18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案05-06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1-27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1-25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2-23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