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时间:2024-05-26 17:25:49 三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必备【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吨=(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

  内容:

  教材第1~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

  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

  ⑶班级交流。

  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怎样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⑶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⑷班级交流,总结算法。

  3.小结,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动卡片,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

  问:“沿着四周走一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评讲。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中插图,搜集图中的信息。

  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是怎样学道这些新知识的?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只是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情推理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教具:黄花片(6朵)、蓝花片(5朵)、红花片(8朵)

  学具:方块(20个),三角形(5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牵引导入

  1.春天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看!(课件出示)花坛里的花开得真漂亮呀!这不还引来了几个小朋友,他们正在数花呢,(出示课件,)你知道了什么?

  2.师:比较每种花的朵数,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

  (1)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2)红花比蓝花多多少朵?(蓝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3)黄花再添多少朵就和红花同样多?

  (4)黄花比蓝花多多少朵?(蓝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3.谈话:刚才小朋友们提的都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学生答)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种比较两个数量的方法,那就是“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4.那么倍表示怎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可以通过摆花片来研究。

  二、认识“倍”

  1.师摆花片:蓝花2朵,黄花6朵

  师: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可以把它们圈起来表示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请小朋友伸出手比划一下。

  2.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位小朋友上来圈一圈。

  谈话: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3.再次感知

  追问:为什么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

  蓝花有几朵?黄花有几个2朵?我们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请小朋友看着图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教师板贴。

  4.如果我添上1朵蓝花,现在把蓝花看作一份,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5.小结:看来,要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要知道蓝花的朵数,再看黄花里面有几个蓝花那样的朵数,那么黄花就是蓝花的几倍。

  6.操作

  (1)要求:第一排摆3个方块,第二排摆6个方块,问:第二排方块的个数是第一排的几倍?怎样分就能一眼看出是2倍?追问:你为什么3个3个的分呢?

  (2)要求:左边的小朋友摆三个三角,右边的小朋友摆15个方块,两人说一说方块的个数是三角的几倍? (3)要求:同桌两人互相合作,左边的小朋友摆三角,右边的小朋友摆方块,要使方块的个数是三角的4倍,看谁的方法最多?

  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蓝花和红花是怎样的关系。

  1.(课件出示蓝花和红花),你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自己在下面想一想该怎样圈就可以一眼就能看出是几倍。

  2.问:你是怎样圈的?为什么2个2个圈在一起?红花朵数是蓝花的( )倍? 3.问:如果不摆花片,我们应该怎样去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呢?

  小组讨论一下,并说说为什么?汇报交流。(板书:8÷2=4)

  明确:要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就是求8朵红花里有几个2朵,也就是把8朵红花第2朵一份平均分,所以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指出:倍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的,不是单位名称,所以不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倍”。

  四、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你是怎么看出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的?(把绿带子看作一份,红带子有这样的5份,所以红带子是绿带子的5倍。)

  2.想想做做3独立完成

  思考:第二幅图中你是把几个胡萝卜连在一起的?为什么第一幅图中2个彩球连在一起,而第二幅图中要把4个萝卜连在一起呢?

  3.想想做做4

  教学反思:

  第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乐学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根据下面图式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 ○○○ ○○○ ○○○

  □○□=□

  △△ △△ △△

  □○□=□

  ★★★★★ ★★★★★

  □○□=□

  师:你们可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摆图形的游戏吧!

  2.提出学习目标

  a、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b、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小组内互相交流。

  2.全班展示

  (1)例2学生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师: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师: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2)例3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学生展示。

  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

  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

  (3)例4

  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说线段图表示的意思,应怎么解决。

  三、拓展知识外延

  1.教材76、77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2.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练习十七的第1、2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计算。

  教学反思;

  第4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学习例题

  ⑴观察例题图,说说小华和小红在做什么?

  问: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⑵谈话: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笔算,小组交流。

  ⑶班级汇报:

  列竖式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⑷问: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联系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交流,由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复杂之处在哪里?

  1.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班级交流订正。

  让学生数一数每题的积各有几位,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

  问: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口算给同桌听,一人口算乘2的题,一人口算乘3的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答问题。

  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3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4

  教学内容:

  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三维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第3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

  第4、5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6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第7题,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二、补充题目。

  1、1分=( )秒4时=( )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 )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3、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

  填一填说一说

  一、教学内容:P67及相关练习

  二、三维目标:

  1、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制作作息时间表

  1、师:说一说什么时候上早仔自习,什么时候出早操,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

  师: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

  2、出示学校课程表的结构

  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

  3、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

  5、学生进一步休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师: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二、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

  1、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少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

  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师:希望你们能从刚才的事件中养成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是否够。请大家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

  3、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4、 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是时间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第8、9、10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5

  一、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P2~P14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 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 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 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 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 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 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 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 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 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得怎样?

  需要多少钱

  教学内容:P4~P5

  知识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具准备: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 情境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 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7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这节课的复习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今天一共来了多少同学?其中男同学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女同学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

  1、学生答师板书(师故意把顺序写错),让生发现后一齐用手写,并由学生说出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含义是什么。(出示一些图形学生读并说出含义)

  2、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出男、女同学各占全体同学的几分之几,现在请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出你是怎样比较的(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说到这里老师有个小故事叫“贪吃的`猪八戒”到时要小朋友运用知识帮忙解决问题,“话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有一天孙悟空找到一个大西瓜,聪明的孙悟空灵机一动,想逗一逗猪八戒,就说:“这西瓜咱们四人分着吃,四人分别吃这个西瓜的,怎样分?”猪八戒抢着说:“我来分,俺老猪饭量大吃得多,所以我吃,师傅吃,沙师弟吃,大师兄饭量小就吃吧。”听完八戒的话,三人都笑了,你们知道为什么笑八戒吗?你能帮八戒按他的想法给他们分一分吗?

  学生说并总结出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话说回来刚才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多几分之几?并说出计算方法。

  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

  出示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进行分数加减,比赛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二、升华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请那位同学来说一说本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师板书)

  (一)分数的含义;(二)分数大小的比较;(三)分数的加、减法;

  三、拓展练习:为了检查和巩固你掌握的知识,请大家做如下练习。

  1、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多媒体出示)。

  2、填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①5份是它的( ),②一份是它的( )。

  (2)、读作( ),读作( )。

  (3)、有( )个,1里有( )个。

  (4)有5个( ),是( )个

  (5)1可以平均分成( )个,可以平均分成( )个。

  3、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并说明理由。

  (1)把一张纸分成6份,每份是6(1)( )

  (2)4分米是1米的( )

  (3)+=( )

  (4)1===( )

  (5)8个苹果的是2个。( )

  4、(1)把一个蛋糕平均切成8块,爸爸吃3块,妈妈吃2块,小英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2)小红看一本书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还剩几分之几没看?

  5、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和分数有关,谁能出一些题考考大家(生提生答)。

  四、质疑问难。

  五、评价:表扬学得好的同学,让学生再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分数的含义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三、分数的加减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03-2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01-25

(合集)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05-25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08-16

小学数学第九册全册教案08-16

六上数学全册教案参考12-11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15篇)10-24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19篇)10-13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通用22篇)07-08

通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