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5-26 12:21:08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荐)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第27页

  教具、学具准备

  图形卡片、实物风车、投影器,学生自备图形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生:钉、小棒、纸……

  生: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

  [用直观的实物风车极大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跃跃欲试的愉悦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

  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长方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

  2.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示: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利用学生的观察,引出对边的概念。]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学生说不准确,教师给予指导。)

  师:我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得到一个猜想,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证明他们的猜想,体现了观察→猜想→证明的认知过程。对于学生可能用的多种方法,教师就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能想办法来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能相等吗?

  (学生动手证明,可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生:我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在这个正方形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就是一个圆。

  [让学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体会多种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a.拿出2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在一起(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拼法)。

  生:

  b.拿出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在一起。

  生:

  c.选一些形状一样的图形卡片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图形?

  生:

  d.换成小棒拼拼看。

  生:

  (把学生一些有创意的成果放在投影器上展示。)

  [利用图形卡片的拼组,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及边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28页的“做一做”。

  2.第29页的第1题。

  四人小组使用,用红、绿两种颜色的三角形卡片,试一试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比一比哪个小组拼出的图案最漂亮?

  3.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拼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一个个都是很棒的图案设计师,现在就请你们帮小强家一个忙,他们家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4个地板砖就能拼成一个图案,现在老师这儿就有4个地板砖的样本,请你们发挥想象为小强家设计地板图案吧,小小设计师你们准备好了吗?(第29页的第2题。)

  [以帮助小强设计地板砖为引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以地板砖的样本拼组,感受图形的对称之美。]

  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拓展到课外。]

  教学设计说明

  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它无论从内容的选材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给人全新的体验。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具体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挖掘素材、巧妙切题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导入时,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风车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以做风车要用正方形的纸为契机,巧妙地迁移到长方形等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是对一年级旧知的再现,同时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2.充分参与、形式多样

  学生的参与是他们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也是由动手操作得来的。在本节课中,我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孩子动手的机会。在刚开始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激发他们提出猜想,再通过动手折叠、比较等方法去进行验证,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后半节课学生拼摆图形时,我又设计了“做风车”“拼拼摆摆”和“小小设计师”等既富童趣又是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

  3.自主思考、有效合作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本课的教学中,对于正方形、长方形边的认识,我先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猜想,并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能验证这些猜想,通过学生思考确实想出了不少“金点子”,有用折叠的、借助工  具比较的等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后来的拼摆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小组间的交流合作,每个孩子在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意后又去观察、吸收他人的智慧结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渗透美育思想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及成果展示,让每个学生都获取了许多图案信息,新颖独特的设计,五彩缤纷的图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几何美、数学美。

  “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设计的不好,易出现要么是上学期知识的再现,要么拔高知识等误区。而本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到位的,很恰当地把握了一个度。

  1.图形之间的联系、区别与相互转化的设计突出了一个“巧”字。从做风车引入,做风车要用到正方形的纸,再由正方形引出上个学期学过的长方形、三角形等其它图形。再请学生选出这些图形哪个图形跟正方形最相似?学生很快就回答长方形。为什么?它们都是四条边的图形。再以此为出发点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教学。在学生发现了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后,让学生试着做风车,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再用正方形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风车转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圆……*着巧妙联想,连出了一串图形,连出了图形间的关系,一切都显得很自然。

  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些知识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的活动证明出来的。学生只要动手折一折,就能清楚地看到对边确实一样长,就能发现长、正方形的这些特征。无需教师说教,这样恰到好处,不随意将知识拔高。

  3.整节课,教师处处设计方法多样化的教学。用折叠、比较、测量哪种方法都可以,并不时问“有不同的方法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本节课教师的语言也有特色,亲切,可人。“谁来补充?”“是个老朋友了(指正方形)”“小朋友真了不起!”“试一试吧!”“真是个小小设计师!”等。让学生感觉自己与教师的平等关系,随时感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和欣赏。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完成P35 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 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P34 5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4、P35 9 (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 10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

  6、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拓展练习,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

  课后反思:

  1、第8题中“8个相册”是多余条件;第9题中“450克”是隐藏条件。

  2、第9题中

  (1)450÷16=28.125(克) 28.125×9=253.125(克) 253.125克≈0.25(千克)

  (2)450÷16≈28(克) 28×9=252(克) 252克≈0.25(千克)出现两种解法,其实第一种还好懂一些,但教参建议的是第二种。有一定难度。且我个人也担心,换成其它数字,是否可以?

  如:(1)455÷16=28.4375(克) 28.4375×9=255.9375(克) 255.9375克≈0.26(千克)

  (2)455÷16≈28(克) 28×9=252(克) 252克≈0.25(千克)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用量数来表达物体的长度。

  2、用自己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3、用米尺上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去正确测量实物。

  4、认识米(m)和厘米(cm),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测量的过程。

  教学难点:米和厘米的初步认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钢卷尺,缝纫尺等。

  课前准备连一连。

  教室的长大约5m

  街的宽大约10m

  体育馆的长大约100m

  运动会的长大约30m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操作多媒体课件(主题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四人讨论,及时交流,反馈意见。

  2、师:小胖在用脚步测量教室的长与宽,小巧在用脚底测量讲台的长,小丁丁和小亚在用手测量课桌的长与宽。介绍:打开大拇指和食指,我们把这段距离用“拃”来表示,念作zà。

  3、原来我们身上的许多器官都可以帮助我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度量。(出示课题)

  二、实践感知

  1、下面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去量一量吧!

  (1)用脚步量:教室的长与宽、走廊的长。

  (2)用脚底量:门宽、橱宽、走廊宽。

  (3)用拃量:课桌、窗台、黑板。

  把“课桌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请学生汇报,写于黑板上。

  2、质疑:同样长的一个课桌,为什么用拃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3、归纳:聪明的人类发明了一种公正的度量长度的工具,方便人们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它就是“尺”。小朋友已经和尺交上了好朋友,说说尺的用途是什么?今天我们请米尺来帮助我们测量,它很柔软便于度量。

  4、认识米。

  (1)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2)介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3)感知:

  ①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②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③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三、练习巩固

  1、每人都用自己的米尺测量自己的指宽、拃、脚步各是多少厘米?记录在书本P47的练习上。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度量小实验:

  (1)用指宽和米尺分别去测量橡皮的长度,说说你的体会。

  (2)用拃和米尺分别去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小结:我们身上的“尺”可以帮助我们估测,使用简单方便,但是不够精确。如果要得到精确的度量结果,我们就必须用尺进行度量。

  4、自由活动:用你身上的“尺”或米尺去度量自己喜欢的物体。

  四、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长度:

  长颈鹿高约5()黑板长约400()宽约1()

  小亚身高1()30()

  2、填空

  1m=( )cm半米=()厘米500cm=( )m

  板书设计度量

  估测精确

  用脚步量用尺量

  用脚底量

  用拃量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方法:

  演示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朋友们能告诉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测量活动。

  教师询问:不用尺子量,你能用什么测量桌子有多长?(分小组活动,填写下表)

  方法

  有 多长

  铅笔

  3枝铅笔长

  (3)汇报: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4)讨论交流。

  大家的桌子一样长,但是为什么量出的结果不一样?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5)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整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

  板书设计:量物体

  工具:尺子

  1大格──10小格

  1厘米(cm)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准备引入

  1、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

  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

  3、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4、引出单位“米”。

  5、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二、米的实际意义

  1、设问:1米有多长呢?

  2、操作: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米长。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

  3、估一估:

  (1)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

  (2)量一量: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

  (3)找一找:卷尺上的1米。

  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1米有多少厘米?

  2、看看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即1m=100cm。

  四、选择合适的单位

  (1)1米和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比如:一座房子高3厘米,小明1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牛1分钟爬10米......

  (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

  五、巩固练习

  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厘米、90厘米、7米、65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

  4、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因为有画1厘米的经验,所以不难)

  第四节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1厘米和1米在你的印象中是多长。

  (2)1厘米和1米间有什么关系?

  (3)估计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4)不是整米数时,不足1米的`部分用厘米作单位。

  二、试一试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讲桌、板报、门的高或长,填入书本。

  三、练一练

  1、第1题,先估计,再量一量。(同桌之间互相量)

  交流反馈时说说有什么发现。

  ⑴身高和两手侧平举时两指尖的距离差不多。

  ⑵当没带尺子时,测量不太长的物体可用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来量。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用步距来量。

  2、第2题,仔细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身高大约时门高的一半,机灵狗的身高大约是淘气的一半。

  3、第3题,课件出示,让学生理解提议,再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4题,独立完成,先估计再量一量,填一填。

  5、第6题,让学生在操场上量出10米,估计、实际做一做,并记录下来。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本第76页第10题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2×3=4×1=2×2=

  1×4=4×3=2×4=3×3=

  二、拓展。

  1、课本第76页第8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9题

  3×□=□□×4=□□×□=4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投影显示第10题图片。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

  (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4)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自我评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76页第5、6、7题。

  教学后记:效果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P80-81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练习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比比谁学的好!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第1题,排个队伍来学习,报数,小红排在第几个?

  2、看图写出算式:出示课本练习十三第2题的鸽子图。师:从这副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在草稿本上列式。

  反馈: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3、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545?

  ?9

  5+4=94+5=99-5=4

  4、第3题,列式计算,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求的是...用算式...来计算。)

  三、独立计算练习

  1、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练习第4、5两题。

  2、挑战聪明题:P81思考题,独立做,小组交流想法,再汇报。你先填哪个数,为什么?你是怎么计算的?

  四、综合活动:

  1、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写在书上。

  2、小火车计算比赛:选出3名裁判,其余的5人一组,由老师给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听老师发令+1或+2或-2,往下开,比比那组同学最团结,最能干。

  五、练习小结:宣布获得优胜的小组,发给红苹果。小结这节课表现进步的同学,并结合9+2=?8+3=?等题,延伸到下节课的教学。

  六、课后小记

  第十六、十七、课时:生活中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57、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精密联系学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书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序去表示生活中的实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6、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最小?哪个最大?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在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到处的能见到他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二、讨论交流:

  1、说一说:板书:我会说。

  教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学生尽情说。教师播放课间中的录像。(校内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使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来和杯人交流。

  请学生把书翻到46页“生活中的数”,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正在向我们说什么?在小组中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教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一句话中都有数,你能向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举带数的话吗?

  3、摆一摆:

  你会打电话吗?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里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数一数,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几个数组成的?我们杭州的电话号码是8位的,这8个数字一个也不能少,你想知道其他同学家的电话号码吗?自由去记,也可以把你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抄在纸上。(教师播放音乐。)

  老师介绍自己的电话号码,学生记下,有什么困难可以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4、猜一猜:

  小动物去秋后,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车,所以他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路在第三届车厢里,其余的动物在哪节车厢里,你能猜出来吗?板书:我会猜。

  小组先讨论,在进行汇报。

  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从他们的话中你能猜出他们他们住在哪层楼?

  根据你的经验猜出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5、算一算:

  合作完成:教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相互检查,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应用: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鸡蛋?

  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名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

  渗透: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学好书学知识,在生活中牛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中的数。这些书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展示数字拼图。

  问:这些拼图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去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来?

  四、教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2.正确计算能力

  3.口算要细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口算:72-298-863-374-4

  70-20xx-8060-3070-40

  2、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68=8+()

  二、新授

  1、观察图的内容编题

  2、根据题意列算式22+6=28(只)

  口答:............

  3、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4、实物演示:从单根小棒去2根,整捆的小棒不变,结果是23根,也就是先算5减2即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

  5、根据题意列算式:

  25-2=23(米)

  三、小结

  四、达标测评

  47-263-258-498-7

  86-348-277-457-4

  35-257-346-673-3

  板书设计:25-2=23(米)口答:............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4、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45-()=4296-()=91

  39-()=3149-()=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86-20xx-2026+20xx-2034+40

  三、小结。

  板书:青蛙吃害虫

  56+30=8656-30=26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教学内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面的观察抽象概括出来的。

  这样安排好处有三:

  ①能充分利用旧有知识,

②能体会面与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③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平面图形。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通过对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折叠、拼合自己制造出来的,三角形是用正方形纸对折得到的,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合成的.。

  这样安排的原因有二:

  ①有这两种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的实物不多,学生不易观察到;

  ②自己制造出图形来,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能激发探索热情。

  教学中应作两种不同的处理: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数学活动线索:找出体--观察面--想象形--画图形--给名称--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活动线索:折纸或拼图--制造出新图形--给名称--画图形--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2.安排了大量的围图形、画图形、折纸、剪纸、拼图等操作内容。

  “想想做做”中有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用一个正方体或一个长方体画几个图形再比较,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拼图形。练习四中用小棒摆图形,用正方形、长方体纸对折,从长方形纸上折剪正方形,把长方形折剪成平行四边形,剪纸拼图等等。

  其目的是通过操作加深对图形的直观认识,感受图形的变换与联系,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时注意三点:

  ①准备好操作材料,让学生充分活动,体验感受。

  ②要循序组织活动。虽然都是操作活动,但也有难易之分,教材按由易到难,前为后用的原则安排操作的顺序。例如先在钉子板上围,再在方格纸上画,围能使学生看到图形的顶点在哪里,画时就好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的顶点。再如P22第3题用正方形对折两次,其中一次是沿对角线折,第4题就安排学生用长方形纸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要沿对角线折,后者操作的难度比前者大得多,在受到前者的启发后进行。

  ③不要拔高教学要求。不要求讲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不要讲图形的边角特征,只要直观认识图形,即看到图形或属于这种图形的实物的面能说出图形名称;能从各种图形中识别出某种图形(P18③、P22②);提到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并能用适当方式(举实例,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等)表示出来。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 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9》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  8+9=  15-9=  17-9=  6+7=  13-9=  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12-9 =  16-9 =  14-9 =  18-9 =  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 18-9= (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4+3 17-9  15-9 5+9  7+8 9+6  4-9 15-5  16-9 13-9  12-9 9+4

  4、地雷大作战(想加算减)  师:同学们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  9+( )=12  9+( )=18  9+( )=15  9+( )=11  12-9 = ( )  18-9 = ( )  15-9 = ( )  11-9 = ( )

  5看图讲故事

  师:我们安全的走过了雷区,现在休息一下来讲故事吧

  (三)活动

  师:同学们,在你们聪明才智的帮助下,喜羊羊他们顺利的夺回了宝藏,看,他们来向我们表示感谢了呢!为了庆祝一下,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找朋友)

  (四)师:喜羊羊他们完成了任务,要回羊村去复命了,他们想买一些礼品带给大家,现在请大家一起去自选商场帮他们挑选礼物吧!

  (1)妈妈给了你16元钱,你最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2)如果可以买两样,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五)学习了十几减九的几种计算方法,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说说15-8和13-7怎样计算?

  (六)  谈收获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大家这节课学会了讲故事,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等很多东西,还利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计算十几减八和十几减七这些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七)  师:你喜欢灰太狼吗?

  生:不喜欢,他老做坏事

  师:对,灰太狼总喜欢搞破坏,但是老师觉得灰太狼有一个优点,他虽然每次都失败,但是却从未放弃,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那这节课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们一次次战胜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败,我们胜利了,我们就是喜羊羊!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屏幕出示)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第三课时6、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41-4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练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7根小棒、7朵小花;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1-5加减法),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5-1= 5-2= 5-3= 5-4=

  4-2= 4-3= 4-1= 3-3=

  二、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6和7及6、7的组成,而且小朋友们都会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了,那6、7的加减法那么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的加减法(教师板题)

  三、新授:

  1、6和7的加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左边的小朋友摆4根,右边的小朋友摆2根

  说:同桌互相说说这幅小棒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并写下来。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4+2=6 2+4=6)

  (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6和7的.减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先摆出7朵小花,去掉4朵小花,同桌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如果是先去掉3朵小花又怎么列式计算?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7-4=3 7-3=4)

  (3)你是怎样想才会那么快就算出得数的?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

  (1)你还能摆出得数是6、7的加法吗?用你喜欢的学具摆一摆,并和同桌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比比看哪一对同桌合作最好,列得有快又多!(指名说算是,教师板书)

  (2)刚才我们已经会列7-4=3,7-3=4,你还会其他7减几和6减几的减法算式吗?写在练习本上。

  (3)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2、游戏:“找好朋友”

  把算式和得数卡片发给学生,先请拿算式的学生上来排成一列,一个一个找好朋友“我的好朋友在哪里?”下面手拿相应答案的学生跑上来组合成完整的算式。

  如“6-1=5,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齐读算式。

  3、摘智慧星:看算式马上说出得数,最快的小朋友智慧星就归他。

  3+4= 6-5= 4+3=

  3+3= 7-4= 1+5=

  5+2= 6-3= 7-5= 2+5= 7-2= 6-3= 6+1= 6-1= 7-3=

  4、做P46 想一想和做一做,并练习写算式。指名学生对答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说说我们生活中的数。

  五、总结:

  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6的加法 6减几 7的加法 7减几

  1+5=6 6-1=5 1+6=7 7-1=6

  2+4=6 6-2=4 2+5=7 7-2=5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单元学习内容:

  1、观察物体;

  2、桌子有多长;

  3、我又长高了;

  4、估一估量一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同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单元教学重点:

  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

  测量方法和估测。

  单元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节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节桌子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1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

  (1)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

  (2)请学生进行测量;

  (3)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

  (3)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9页例9和做一做练习九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数的组成。

  能力: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突破方法:练习法,讲解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教程

  一、复习

  1、在()里填上><或=

  68()7870()6989()98

  2、口答

  (1)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3个十和8个一是()。

  (3)6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5个一和3个十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9

  (1)看图,图上的方块,每条有几个方块?一共有多少方块?又出现5个方块,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40+5=?40加5应该怎样想?等于多少?

  (2)从45个方块图中去掉5个方块,问:还剩几个方块?怎样列式?

  45-5=?

  (3)、先出示5个方块再出示4条方块,一共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

  5+40=?

  2、做课本上35页做一做题

  三、练习

  做练习二的第6题

  板书设计:第五课: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例9:(1)40+5=45(2)40-5=35(3)5+40=?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六课:综合练习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练习二的7-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

  能力:熟练地口算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熟练地口算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突破方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四十二里面有()个和()个一。

  (2)6个一和5个十组成()。

  (3)87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

  2、看卡片写得数

  90+8=77-7=4+60=28-8=

  17-9=95-5=11-5=6+30=

  二、练习

  1、做第8题,按小组参加

  2、第9题,32=(30)+2举例说明,理解后在书上完成。

  3、第10题

  让学生先独立做,可指名回答。

  4、做12题

  强调先看清题目要求,再把各数排列起来

  5、做第7、11、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第六课:综合练习

  1)四十二里面有()个和()个一。

  (2)6个一和5个十组成()。

  (3)87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二、厘米和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2-13页的例1-例3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

  能力:初步会用“厘米尺”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

  教学重难点:会用“厘米尺”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授

  1、认识米尺,出示米尺的一部分放大图,刻度的左端“0”表示什么?米尺从0厘米开始,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

  2、教学例1、例2

  (1)在刻度尺上找出1厘米、2厘米、3厘米......

  再分别指出从哪里到哪里是1厘米、2厘米......

  (2)1厘米究竟有多长地?看课本12页

  (3)看一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3、教学例3学习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1)出示蓝条纸条,要知道这一张纸条有多长,就要用米尺量,怎样量呢?

  (2)让学生看书13页的例3

  (3)说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

  做13页的做一做、练习三的1-3题

  板书设计:二、厘米和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刻度的左端“0”表示什么?米尺从0厘米开始,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4、15页例4-例6、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厘米的概念

  能力:要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难点:要知道1米=100厘米

  突破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定一学生量小绳,量出4厘米,6厘米、10厘米;量得最长一段是多少厘米?这条小绳量了没有?要知道这条绳子有多长?还要接着量。用厘米尺量小绳量的次数多,很慢,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快量出为条绳子的长度呢?揭示“认识米,用米量”

  二、新授

  1、初步认识米尺

  2、教学例4

  (1)拿出米尺,把两臂伸平放到米尺上,量一量看一看到1米的什么地方?

  (2)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3、做课本14页,做一做

  4、教学例5

  (1)出示折尺,把折尺拉直和米尺比一比,问这把折尺正好多长?

  (2)看折尺上的刻度,一共有多少厘米?说明1米=100厘米

  5、教学例6

  (1)出示卷尺,认识卷尺,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量两地间的距离,在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子放平拉直,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

  (2)量教室的长度

  三、练习:做练习三的第4-7题

  板书设计: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三课:直线、线段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7、18页例7-例9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直线和线段的概念

  能力:学会用直尺画直线和线段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直尺画直线和线段

  突破方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下面的()里填上“厘米”或“米”

  课桌高80()。跳绳长2()。楼房高30()。

  黑板宽1(),粉笔长8()小芳身高100()。

  二、新授

  1、教学例7

  (1)介绍什么叫直线?(2)完成17页做一做

  2、教学例8

  (1)介绍怎样画直线(2)完成17页做一做第2题

  3、教学例9

  (1)介绍什么叫线段?(2)看书18页量例9线段的长度并把它写出来。

  (3)做18页做一做第1题

  4、练习:做一做练习四的1-3题

  板书设计:第三课:直线、线段

  直线

  线段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四课:综合练习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9页例10和练习四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能力: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突破方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

  12345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1234

二、教学例10

  我们学过了画线段,线段是有长度的,现在我们来学习按指定的长度画线段,下面来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画法:从尺的“0”刻度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长在两端做上端点,这就是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自己练习画3厘米的线段。

  三、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4题

  2、做练习四的5-8题

  板书设计:第四课:综合练习

  3厘米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21页例1练习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法的口算加法。

  能力: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掌握口算方法,整十数的个位都是0的,在运算中的作用。

  突破方法:练习法。讲解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新授

  1、教学20+10

  20+10是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2、教学30-10

  拿3捆小捧。问:演示移动出一捆小棒,怎样列式?问题什么?30是几个十?10是几个十?3个十减去1个十就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

  三、达标测评

  1、做一做第一题第三题

  2、练习册

  板书设计: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例1、20+10=30

  例2、30-10=20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二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德育:教育学生要用心计算。

  教学重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20+6040-1030+4080-5030-20

  9-5-23+1+45+2+28-3-590+80

  二、新授

  1、板书例2中的两道题做完以后,再说出每道题是怎样计算的?(3个十2个十是5个十得3个十,再减去2个十是一个十就是10)

  (8个十减去5个十得3个十再减去2个十是一个十就是10)

  2、试算做一做中的

  20+50+1090-40-302+6+4074-4-20

  三、达标测评

  练习八中的3-8题

  板书设计:第二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减的口算方法

  20+50+10=90-40-30=

  2+6+40=74-4-20=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47认识人民币

  二、教学准备

  学具人民币、相关课件、课前小调查(查找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㈠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㈡教学策略

  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有所拓展,如:“人民币中为什么只出现1、2、5、10、20、50、100这些数呢”,还有“流通频率猜想”等等,将这些熟视无睹的现象以一个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四、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游戏: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猜一猜”,好吗?

  出示:一个储蓄罐

  问:⑴大约需要多少钱?

  ⑵它有什么用?

  2、揭示课题

  我们现在用的钱,就叫“人民币”。让我们一起出发,到人民币王国去看一看!

  二、展开

  ㈠初步认识人民币

  1、出示课件、了解起点

  问:这些人民币王国里的成员,你都认识谁?

  这么多小朋友想说,老师听都听不过来,怎么办呢?

  2、同桌合作、初步认识

  ⑴出示要求:①把你已经认识的人民币说给同桌听。

  ②把你不认识的人民币挑出来。(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⑵同桌交流(师巡视)

  ⑶班级汇报:①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最熟悉的几张?你是怎么认的?谁还有其他方法?(板书:数字、文字、图案......)

  ②还有哪张不认识?需要老师帮助吗?

  3、练习反馈、巩固方法

  ⑴认一认

  师:小朋友们,今天人民币王国的成员们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呢,你想去看看吗?

  出示:

  组织学生辨认,并说说方法。

  ⑵举一举(看哪两个同桌找得又对又快!)

  请一生上台喊口令,如:10元、100元等

  预设:如果学生说到“100元”,老师可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或作进一步启发“同样都是100元,怎么颜色、图案都不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欣赏: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币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币,给学生简单介绍人民币的发展史。

  4、小结

  师:关于人民币,你还有什么知识想介绍给大家?

  (为分类作铺垫,充分展示学生已有知识)

  ㈡分类整理、系统认识

  1、分类

  师:太乱了,请你把它们理一理,分分类,你想怎么分?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动手操作

  合作要求:

  ⑴先和同桌商量确定怎样分类,按什么标准分。

  ⑵再把人民币快速整齐地分在卡纸上,比一比,哪两个同桌整理得又快又好!

  2、交流

  预设:

  ⑴按材料不同来分--硬币、纸币

  ①组织学生谈谈硬币、纸币的优缺点。

  ②生活中用的比较多的是哪种硬币?

  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几年以后可能会出现哪种硬币?

  ⑵按数字来分--1、2、5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不会出现3角、7元等面值?

  ⑶按单位来分--元、角、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三个单位。

  ①揭示进率

  出示一袋橡皮圈(里面有10根)

  问:A、1元钱一袋,你可以怎么付钱?还可以怎么付?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付钱的方法)

  引导得出:1元=10角

  B、一根橡皮圈需要多少钱?1角钱怎么付?

  引导得出:1角=10分

  ㈢综合运用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使用人民币了,下面我们一起到超市看看!

  出示图片:

  3元10元15元8角33元

  你想买什么?怎么付钱?

  (同桌交流)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王国中的那么多成员,关于它们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通过“猜一猜”初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原有认知。并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同时教育学生要将平时的零用钱攒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据课前调查有关数据得知,学生对人民币相关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差距很大,本班学生中在课前已经能完全正确并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占48%,能正确辨认一部分面值的占41%,完全不会的占11%。

  通过同伴互相交流、学习,充分有效地运用部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之为课堂服务。

  “欣赏”让学生对人民币的历史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不仅开阔了视野,同时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这个单元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学习这一内容有更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一项调查:查找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方法:上网、上书店、问父母、问银行工作人员等等)

  在分类中学生对人民币又有了整体的、系统的、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关于人民币你还有什么知识想介绍给大家?(因为有调查,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汇报时就有话可说了。)

  生1:妈妈告诉我,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英国的钱叫英镑,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德国的钱叫马克,香港的钱叫港币,台湾的钱叫台币。

  生2:我知道人民币上有一条安全线,我舅舅是在银行里工作的,是他告诉我的。

  人民币中经常会有假币。

  生3:我爸爸说人民币上有五种不同的文字,有汉字、蒙古的文字、还有不知道了。

  生4:人民币上面还有盲文,我知道这些盲文表示什么......

  生5:我带了一个铜板,我妈妈说这是以前的人们用的。

  生6:我知道第一套人民币是1949年出版的。

  ......

  六、教学反思

  一个小调查,结果是那么令人欣喜,孩子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收集到的信息不但丰富而且很有价值。有的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了下来,有的记在了脑子里,有的还从网上下载了五套人民币中很具代表性的一些样币图案。有一位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下载了一套识别假币的方法,有一位学生找到了第一张人民币的产生和来历,还有一位学生找到了对第五套人民币的简单介绍......

  课堂上学生们精彩而又略带自豪地介绍着、相互分享着、补充着、倾听着,那么的兴奋和投入,他们沉浸在新奇、有趣、充满魅力的数学世界里......原来数学课中还有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原来人民币还有这么多学问,真有意思!抽象的数学知识一下子就染上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诱人的探究魅力。丰富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数学的丰富、数学的有趣,沉寂的课堂“活”起来了!

  课中孩子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

  --为什么古代的钱叫银子,一两一两的,现在的钱叫人民币呢?

  --为什么有些人民币只有纸币,而有些既有纸币又有硬币?

  --旧的怎么会变成新的?旧的哪儿去了?

  --为什么没有出现面值是3角、7元等而都是1、2、5、10、20、50、100呢?

  ......

  “太有趣了,我要去研究它!”从学习这个单元开始的好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们对人民币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课间常常看到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玩购物游戏、换钱游戏。和这册教材配套的学具盒里有一整套人民币样币还有一套标有价格的物品卡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学具充分利用起来,学生们既觉得好玩、有趣,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与化聚。

  要引起注意的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起点差距非常大,经过了解有11%的家长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让孩子单独使用或者是接触过人民币,这类学生要求他们在一节课内辨认这么多人民币是相当困难的事,对于这部分孩子老师不要操之过急,要给他们一段时间,同时适当对他们降低要求。其次,很多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正确辨认各种面值,但对人民币的价值概念模糊,如:2元钱可以买到哪些物品?个别学生回答:“可以买一套衣服。”学生对角和分的概念就更加模糊了,可能是生活中用的比较少,特别是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很多学生甚至从来没有见过。课堂中还有学生问:“分是什么?”“1分和1角哪个大?”,针对上述问题的出现,我认为在后面几节课中应该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价值。同时在教学中应以“元”作为重点,适当淡化“分”的内容,只要求学生知道分是比角小的单位,10分=1角,就可以了。

  新教材呈现给孩子们的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有生命的、充满乐趣的数学天地,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策划者--教师,只有刻苦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材、明确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资源,才能引领孩子们在超越教材中品尝快乐!才能引领孩子们在快乐中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习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么

  1、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8-16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6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7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4-3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8-16

《买书》一年级数学教案08-16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