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你们对课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谈一谈。
(教师可以适时简介吴运铎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说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六、总结全文
问: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2、推荐课外读物《把一切献给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
挑煤赶路详写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跌倒山腰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略写
语文教案 篇2
课时:2课时
目标:
知识: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能力:辨析形近字,积累词语。
情感:感受奴隶起义的壮举。
重点:学习打比方,背诵景点古诗。
难点:背诵景点古诗。
教具:课件、图片
教法:练习法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特别强调词“翅、蝉、颤、娱”的读法。
自由练读,知名度,学生评议并正音。
2.选字填空
(1)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字意辨析字形,识记字形。
(2)扩展补充练习课件出示。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先请学生动笔填写。
(2)学生朗读句子,体会句子运用的表达方法。
(3)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见到类似句子。
(4)补充练习,课件出示。
三、日积月累
1.练习朗读。
2.根据古诗下面的词语注释尝试说说诗意。
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四、知识窗
1.自由读短文。
2.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开心一刻
采用“读读、说说、讲讲”的方式进行。
1.读读幽默故事。
2.说说幽默在哪里和自己的`感受。
3.讲解自己度过的幽默故事。
六、: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熟记下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⒊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
⒉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三、知识准备;引导学生事先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古人表达思念亲人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⒊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启发学生大胆背诵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吟诵苏轼《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提问: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教师适时介绍苏轼。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父亲叫苏洵,弟弟叫苏辙,也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
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㈡教师范读课文。
㈢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㈣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⒈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分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⒉读词语:
⑴观赏、思念、埋怨、宽慰、吟诵
⑵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⒊读课文,师生评议。
㈣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词语(1)(2)进行复述。
㈤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⒉试着背诵课文4-6自然段。
⒊解答课文重疑难之处。
二、教学过程:
㈠听写词语;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吟诵
㈡找出上述词语所在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为什么“埋怨”?为什么“宽慰”?
㈢学习1-3自然段
⒈指名读1-3段,思考: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板书:心绪不宁手足情深阔别七年
⒉指导朗读:中秋佳节,人们合家团圆,心情十分愉快,朗读时要读出喜悦之情;苏轼与弟弟情同手足,却分别多年,如今中秋,本来应该亲人团圆,他俩却天各一方,忍受思念之苦,朗读时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㈣学习4-6自然段。
⒈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⒉讨论小结:苏轼看到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想到月圆人也应该团圆啊!可是自己却不得不和弟弟天各一方,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埋怨月圆人不圆
⒊朗读背诵。
⒋苏轼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
⒌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人生哲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⒍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㈤课堂练笔:苏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手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你能以苏轼的身份向弟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
㈥语文实践活动。“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请同学们收集这一主题的诗词,举办班级朗诵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书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让学生明白各种卫星的用途。
3、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知识的爱好,培养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写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星空图(配有音乐):老师这里有一张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导入:在浩瀚的'夜空中,群星闪烁,行星家族在不断的壮大,你想了解其中的秘密吗?今天我们学习13课《星星的新朋友》。(学生读课题)星星有哪些新朋友,聪明的你们一定会在认真读书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文
教师提出读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书)
2、认识生字
(课前布置预习)请你把圈出的生字借助拼音认真读两遍,再和同桌互相听读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识字
(1)字音:教师出示本课14个生字,指名认读,一遍领读,再开火车读。读后指出生字中读音重点、难点。
(2)字形:这些生字中那些是你的老朋友,你怎么认识的?那些是你的新朋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3)字义:认读生字带出的词语(本课中的),再口头扩词。
4、检查读文
老师找几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听清字音,句子读得是否正确。
教师质疑:星星有哪些新朋友,赶快到书中找找吧,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它们得名字。
三感情朗读
教师质疑:小星星的新朋友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你最喜欢哪一个?找到有关于它的内容仔细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读后把最喜欢的朋友介绍给大家。)
根据学生汇报学习重点段落。
段落一:(课件出示)一颗星星自豪地说:“我是气象卫星,专管预报天气的。”
这位朋友用什么语气介绍自己呢?“专管”什么意思?这段话带怎样读?(指导朗读)
段落二:(课件出示)另一颗星星神气地说:“我叫通信卫星,能够传送电视、电话、广播的信号。20xx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可以通过我向世界各地转播。”
“神气”会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神气?用什么样语气读这段话?(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专”“另”“介”三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位置。
2、教师范写“专”字。
3、学生练习书写,写后展示评价。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项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有连接词语、给句子加标点、读背成语、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短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设计理念】
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说与写的结合,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搭配词语,培养准确用词的习惯。
2.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3.通过读背、采集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渗透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强化默读思考、质疑问难的'阅读能力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说说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并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写下来,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重点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能说会道”情境图,要求学生带来自己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相片(没有近期照片,可带一面小镜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和“语文百花园”见面了。希望大家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丰厚的收获。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我会连
1.提出要求:“我会连”有两组词语,请大家先读一读,想一想,左边的词语应该和右边的哪个词语交朋友,然后动笔连一连。
2.出示两组词语,请两位同学连一连,其他同学在书上动笔做一做。
3.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自己连起来的词语读一读。如有差错,及时纠正。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教师介绍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冒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停顿以提起下文,表明后面引号里的话是句前的人说的。这是冒号最常见的用法。引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出句子中的引用部分,标明引用的.是说话人直接说的原话。这是引号的常见用法。)
2.出示两句话,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哪些是说话人的原话。
3.动笔加标点,提醒除冒号、引号外,还要加上其他标点。
4.讲评。
四、学习“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出示成语,指导把字音读准确。
2.借助词典,说说成语的大意。
3.同桌互背。
4.把成语抄在“采集本”里。
五、学习“阅读平台”《周处除三害》
1.《周处除三害》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同学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2.自由读短文,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3.指名读短文,简要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文后思考题,让同学边读边想,并写出不懂的问题。
5.围绕文后思考题讨论交流。
6.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7.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8.摘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揭示话题,明确要求
1.出示“能说会道”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请同学们读课本的具体内容,看看这次“能说会道”有什么具体要求。
①说的内容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重点是自己的“样子”;
②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照片,注意外貌、姿态和表情;
③想象十年后的样子要合乎情理。
二、观察照片,介绍交流
1.各自拿出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仔细观察,想想怎么介绍自己的样子,说话前可以把介绍的顺序和介绍时要用上哪个词语记在卡片上。
2.分小组互相介绍交流,教师了解交流情况。
3.指名介绍。
4.说后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抓住外貌、姿态和表情的`特点;②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
三、展开想象,说说“将来”
1.看照片或镜子中的自己,想象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那时你在做什么事。
2.指名介绍,并进行评价。
3.小组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3、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过渡:在第一节,作者深情地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1)自由读第二至五小节,思考并讨论: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2)小组讨论,并做好交流记录。
(3)交流汇报: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果园丰收的场面、和那人们在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场面……都是那么美丽!练习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节。
B、我们不仅要仔细发现,还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那动听的声音。读第三、四节,结合插图,理解“温馨”、“浩瀚”、“胸襟”,并想象大自然充满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丽真是无处不在,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赞美。深情地朗读第五节。理解“明媚”。
(4)根据板书,小结。
(5)感情朗读第二至五小节。
4、学习第六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讲的什么?
(2)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3)自由练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首诗紧扣文题,一气呵成,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结束:
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语文教案 篇7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一些效果:
1、画出“花的学校”。这篇课文语句优美,景色很美,画面感很强,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前把“花的`学校”根据自己的认知,用画笔画下来。这样使学生对课文的导读扎实有效。
2、直观教学,扩展想象空间。这堂课,我利用多媒体,采用看图、看录像、课堂表演等多种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教师预先用手机录制的课间校园小视频,看录像:“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让学生演一演,自己会怎么想。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通过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
3、放飞想象,说写结合。教学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迎春花、喇叭花……然后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和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本段中我是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来想象的。首先确定重点词语是“跳舞、狂欢”,然后我把自己当成那些花——如果让我狂欢,我该怎么做,同学们怎么做?再想想:花在风雨交加的情境中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就会理解花儿的活泼、可爱、向上,体会到童趣。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三年级学生读泰戈尔的文章,难度较大,要细细地品读,才能读懂。诗人总能把平常的事物写得那么清新自然,犹如雨后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但是学生会产生许多新奇的问题,如:“他们的老师是谁”?“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句子中,既然是“狂风”又怎么是“簌簌”地响。作为教师,在备课中未能把这些作为教学预案去充分准备。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进一步熟悉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教学预案做详实,可操作。
2、学生在课前画的“花的学校”,在课文研读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再次画“花的学校”,并把两幅画进行对比。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识字》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