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常用(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谁来介绍一下它的出处?(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可是我们学的这个片段主要写的是谁?(王熙凤)板书。请同学们注意“熙”的写法。她就是课题中的?——“凤辣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读出有关的句子。通过贾母的评价,你们觉得王熙凤怎么样?把你们了解到得放到课题中读出来。齐读课题。
二、授新
1、现在我请同学们看看这部分的影片,请你们留心剧中人物的表现,说说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答)好带着你们的感受,让我们到文中去体会一下,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我请两名同学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留心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预设:
生:(1)我觉得王熙凤很华丽高贵,你看她头上戴着……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服饰。(出示人物剧照)请你们用书中的词语来描述一下我所指的服饰。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漂亮的穿戴集合到一个人身上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这一部分。(师引读,生接读。)你们发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吗?(从上到下)对,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衣着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王熙凤穿着华丽,那么她长得什么样呢?谁找到了读一读。(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丹唇未启笑先闻)你觉得她长得怎么样?(漂亮)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丹凤、柳叶、苗条、粉面、丹唇)那么“三角眼,吊梢眉,风骚,威,笑”又让你感觉到什么?(刁钻)读出你的理解。师范读,生读。
作者的描写多么传神。这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因为作者采用了对仗的写法,把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刁钻和狡黠写了出来。
师:从王熙凤雍容华丽的外表和含威不露的粉面,我们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怎么样?快速浏览这两个自然段,看看还从哪里看出她很有地位?
生1:…围拥…
生2:我从这里体会到她很张狂,放肆。“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样放诞无礼!”
师:那么林黛玉的话该怎样读呢?《红楼梦》中这样介绍她:泪花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你觉得林黛玉怎么样?(聪明灵秀,体弱多病)更何况书上的句子还是她想的呢,读的就更应该弱了。(生试读)
这里王熙凤的出场方式很是精彩,谁来读读,请你注意王熙凤是一个很泼辣的人,所以她说话音高,语快。(生读)这就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谁能用这种方法描写一个人?
师:抛砖引玉我先来。你们猜猜我描写的这个人是什么性格。
例:只听见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声“咯噔、咯噔“由远及近,我知道老师来了。(急性子)
走廊里咚咚的脚步声和着小曲,我知道是爸爸下班回家来了。(开朗快乐)
谁来说一个?我们学过的诗也可以。生答不上来,师:草铺横野六七里——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师:空山不见人——生:但闻人语响。这里都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希望同学们能多积累。
2、王熙凤一个小女子,不过是贾母的孙媳妇,怎么就有这么高的地位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王熙凤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老师来读这一段,欢迎吗?那么给点掌声吧!(师范读后)谁来说说你感受到的?
预设:
生:我从“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姑妈怎么偏就去世了呢?”感觉到王熙凤很会说话。
师:我们也一起来体会一下。老师这也有一句,看看和书上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不同(出示:天下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女生读原句,男生读后出示的句子。
生:少了“真”和“才”
师:少了“真”有什么不同?(说明之前曾怀疑过,现在见了林黛玉再也不怀疑了)
师:王熙凤没用一个美字,就把林黛玉夸得美若天仙,真是太会说话了,“才”让你体会到什么?(真是相见恨晚哪)
师:这个王熙凤可真是“巧舌如簧”呀(板书)谁代表她来夸夸林黛玉?你们觉得她夸得好,就把掌声送给她好吗?
师:人们说王熙凤是一位语言学家。就这一段话她说的可谓滴水不漏。不信你们自由地读读二三句话,看看像我这样说行不行。(出示: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比老祖宗的亲孙女还要大气,漂亮。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生:不好,这样赞扬了林黛玉却贬低了老祖宗的亲孙女。
师:现在你把前三句连起来读读,看看她是怎样夸老祖宗的亲孙女的。(齐读)出示:老祖宗嫡亲的孙女是──────────的。
师:你要是贾母,一听自己的`子孙后代这么受人夸奖,一定会怎么样?用一个词来形容(心花怒放,眉开眼笑,喜上眉梢)。看看王熙凤多会说话,三句话就夸了几人?(6人)她可真会“阿谀奉承”(板书)其实不仅如此,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里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所以她这一番话可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
师:有人说王熙凤还是一位心理学家。齐读最后一句,你明白了什么?(出示资料,辅助理解。说起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舍我先去,脸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又搂了黛玉,呜咽起来。)
生:贾母很疼林黛玉的母亲。
师:对,她看到林黛玉就会想起自己的女儿。所以王熙凤料定贾母高兴之后该难过了,就马上转喜为悲,迎合贾母,你觉得她怎么样?(机变逢迎)。接着看书,看看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她的机变逢迎?(转悲为喜)
读读王熙凤最后的话,还让你明白了什么?(热情、炫耀权势、讨好贾母)
3、再次观看影片,体会人物特点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写法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这么多词语概括了王熙凤这个人,(齐读词语)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她的这些特点表现点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重点写了王熙凤的什么?还写了谁的表现?
生:写了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师:这是对主要人物的直接描写,也就是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还写了谁?(林黛玉和贾母的心理和语言)用他们的表现来烘托王熙凤的特点,这就是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师总结:作者就是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两种方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致的描写,才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能学以致用。
四、德育渗透
课文学完了,说说你喜欢王熙凤吗?为什么?
其实王熙凤向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喜欢她的人这样评价她:
“模样极标志,言语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出示后生读)
师:一个年轻女子,能把贾府这样一个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真是不容易,是个男人所万不及一的。也有人这样评价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出示后生读)
师:在权力纷争,勾心斗角的贾府,她就是这样上奉承下欺压的人,最后她的命运如何呢?曹雪芹给她的判词是(师读)——“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从王熙凤身上,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人?(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我们不能像王熙凤那样圆滑世故,但是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需要一个人品德优良,心胸开阔,还需要你聪明好学,知识渊博,做人不卑不亢,以至于你的朋友喜欢你,你的对手喜欢你,甚至连你的敌人也敬佩你,那样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了。
五、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走近了《红楼梦》,品读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通过学习,我们感觉到这部作品中作者的语言有许多言外之意。正如曹雪芹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继续阅读《红楼梦》,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把这节课遇到的描写人物的精彩词语和语句抄下去,作为一种特色积累到本上,回家后还要继续收集这样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老师给你点建议可以写上小标题:描写xx的词语、句子。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
22人物描写一组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积累
外貌雍容华贵
王熙凤正面描写语言巧舌如簧
侧面描写动作阿谀奉承
神态机变逢迎
心理见风使舵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体会大自然景物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摘抄形象生动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雨水流进人们的心窝里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激发兴趣 (一)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据题质疑,激发兴趣。 学生可能提出: 1、此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时的一场雨? 2、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主要说的是什么? 3、下雨时自然景物有哪些变化? (三)教师导入: 同学们都见过下雨,但雨在不同的季节是不一样的,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一起学文来解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学生自己小声阅读全文,边读边想象下雨时的样子,雨后的景象有什么变化。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找三位同学分别按段读书。其他同学思考:这场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季节下的?下雨前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这场雨是夏季的暴雨。如果学生答不出,引导学生读读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雨前的特点是:天暗、风狂、闷热。要是在春季和秋季绝不会如此。) 2、学生提出问题。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1)提问:这句话是什么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这句是作者的想象和推断,因为人们一直盼下雨,久旱逢雨,人们打心里高兴,这场雨给农作物带来了好处,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作者由大田里的`玉米联想到整个庄稼地,果园和人们快乐的心窝。说明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2)用赞叹、舒畅轻缓的语气练习读第3自然段。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抓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视觉和嗅觉并用,从天上的太阳,观察到地上的树木,突出太阳的亮,树叶的绿和泥土的清香,更加烘托出了这场雨的及时和适度,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一)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按照雨前、雨中和雨后的顺序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现出了夏季降雨那特有的美,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本文继续练习了抓住句与句之间联系的方法进行学文。)
(二)找出全文中你最喜爱的语句读读
(三)朗读全文,体会情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怒、拔、赐”等6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达、冒、握”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读课文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大意的能力。
2、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感悟、反复品味,从而享受语言的熏染、习得语言、发展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求真。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怒放的鲜花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达尔文和小松鼠》的故事,还记得吗?故事中的小达尔文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畅谈。
2、“课前你还搜集了达尔文的资料,又了解到什么?”学生据资料自由汇报。
3、“今天,老师又带来一个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想读吗?”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文讲了达尔文的什么事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它。
2、全班交流“课文讲了达尔文的'什么事?”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4、出示本课生词:怒放、拔掉、赐给、恭恭敬敬、献上、口吻、冒尖、满有把握、幼稚、激动……(组织学生自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5、哪个词语不明白,学生提出来问一问。
三、理解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随机追问,从哪里体会到,顺势指导朗读,反复品味。)
2、分角色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3、教师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1、将本课中喜欢的好词佳句积累到小本本上。
2、阅读有关达尔文的其它故事。
3、你又有哪些奇思妙想呢?回家也试一试、做一做。准备参加“我的奇思妙想”交流、展示会。
五、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4
1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书写相应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赛跑、疼爱”等重点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事珍惜时间。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能够自学生字,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下学期是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的过渡阶段,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强,所以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更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语文。
3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并懂得珍惜时间。
2、难点:体会时间的意义,理解“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书写相应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赛跑、疼爱”等重点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时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并懂得珍惜时间。
学时难点
难点:明白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并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和时间赛跑
第一课时
一、出示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导入新课: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时间。——(德国)贝纳姆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都是关于时间的)
师:课前我们也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谈谈你对时间的看法?(指名说)
生1:我知道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回来了。
生2:我们慢慢长大,时间就过去了。
师:大家对时间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是怎么看待时间的。(板书课题:和时间赛跑 齐读并介绍作者)
二、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再读课文,巩固所学的同时深化对课文的认知。
4、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填空,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通过外祖母去世这件事,“我”懂得了____ _____,长大后要告诉自己的孩子___ ______。
(2)文中的“我”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3)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指名说并说明理由)
三、指导书写,掌握本课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整体认读。
2、学生选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并提示学生。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4、随机听写本课字词,同桌互相批改。
四、布置作业:
1、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作者是怎么看待时间的?
2、书写本课字词,牢固掌握。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事珍惜时间。
学时重点
难点:体会时间的意义,理解“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学时难点
难点:理解“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和时间赛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准确、流利地朗读重点字词和课文:
指名复述本课的主要内容,必要时教师适当提醒。
二、深入展开,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生1: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时间真的很宝贵。
生2:读完课文,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时间,因为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说,时间就是这么珍贵,而且不能重来。
2、课文哪些地方让你对时间有了认识?(根据学生的感触,随机学习课文内容)
(1)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理解亲人离开时的心里感受。
(2)重点学习爸爸的那段话,指名读并思考:这段话里包含了爸爸怎样的感情?
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明白:为失去亲人而悲伤;安慰悲痛的孩子;对时间的自我认识等方面,接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情感。
(3)结合自身经历,理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关于时间的概念。
生1:“我在写作业的时候,知道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
生2:“有时候我五点钟出去玩,回来已经很晚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生3:“一个暑假没有上学,等到重新回学校,那段时间就过去了。”
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时间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孩子们,那你们觉得这些过去的时间能够再回去吗?
生:不能!
师:大家一致肯定时间一去不复返,谁能说几个例子?(指名说)
生1:等我们长大了,现在的童年时光就回不来了。
生2:我现在读三年级,等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回不到三年级这个时候了。
过渡:是啊,跟大家的感觉一样,“我”经历了这些事情,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后来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6—8段,引导学生明白要学会珍惜时间。
(1)听了爸爸的话之后,我是怎么想的?
(2)体会到时间的流逝,我是怎么做的?(和时间赛跑)
引导学生掌握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几件事,并思考:作者和时间赛跑,节约的时间可以做什么?(看书、运动、帮家人做家务)理解节约时间的好处。
(3)思考:在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指名说)
(4)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过渡:作者在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4、学习第9段,明白作者因为和时间赛跑而受益无穷的道理,进而理解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师: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时间对于我们意味着生命,要好好珍惜。)
所以,当作者有了这样的感触之后,他对自己的孩子,就更希望他能够珍惜时间,他要告诉孩子的话其实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珍藏,时刻警醒自己的,这句话就是: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齐读)
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时间的珍贵,懂得了要珍惜时间,那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以后该怎样和是时间赛跑,节约时间吗?(指名说)
生1:我以后放学尽快回家,争取早点完成作业,就可以多看点课外书了。
生2:上课的时候专心,就不会浪费学习时间。
2、看来,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此时此刻,你想用哪句名言警句来告诫和勉励自己呢?(指名说自己搜集的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作为积累)
3、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写对时间的看法。
当 时候,当 时候,我知道, 。
(学生自由书写,并指名读出自己的文字,和大家分享)
四、布置作业:
1、深刻体会课文含义,时刻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
2、掌握本课字词,摘抄本课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为积累。
五、板书设计:
13、和时间赛跑
永远不回——可怕、不是滋味
过得飞快——着急、悲伤 时间宝贵
赢得时间——高兴、激动 珍惜时间
养成习惯——受益匪浅
13 和时间赛跑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3 和时间赛跑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书写相应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赛跑、疼爱”等重点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时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并懂得珍惜时间。
学时难点
难点:明白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并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和时间赛跑
第一课时
一、出示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导入新课: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时间。——(德国)贝纳姆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都是关于时间的)
师:课前我们也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谈谈你对时间的看法?(指名说)
生1:我知道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回来了。
生2:我们慢慢长大,时间就过去了。
师:大家对时间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是怎么看待时间的。(板书课题:和时间赛跑 齐读并介绍作者)
二、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再读课文,巩固所学的同时深化对课文的认知。
4、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填空,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通过外祖母去世这件事,“我”懂得了____ _____,长大后要告诉自己的孩子___ ______。
(2)文中的“我”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3)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指名说并说明理由)
三、指导书写,掌握本课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整体认读。
2、学生选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并提示学生。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4、随机听写本课字词,同桌互相批改。
四、布置作业:
1、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作者是怎么看待时间的?
2、书写本课字词,牢固掌握。
语文教案 篇5
一、课文解读: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周处年少时,粗暴强悍,好争强斗气,被同乡认为是本地“三害”之首。当他知道自己“为人情所患”时,“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具以情告”。陆云的一番话,使他痛改前非,自勉自励,“终为忠臣孝子”。文章借陆云的话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陆云说:“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这个道理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文章剪裁得体,详略得当,不事雕琢,叙事简练,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设计依据:
1、教学理念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探讨性、创造性;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突出实践创新。
2、教学大纲依据:语文教学《新大纲》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3、课文依据:本文虽然是一篇自读课文,但语言文字对初二学生有一定困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周处的年龄与学生差距不大,虽然少年时危害乡里,但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文中所讲道理对学生很有启发。课文故事性强,剪裁得体、详略得当。是学生进行复述故事、口头作文训练,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的`好材料。
4、学生依据:初二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虽没有像周处那样凶强侠气,但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相仿的年龄、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无知,会使学生很容易走进周处的生活和感情世界。周处的勇于改过自新,会使学生受到很多的启发和教育。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
1、了解《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及作者。
2、朗读、翻译课文,理解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3、分析周处的性格,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4、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
5、、由周处改过自新联想自己,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四、课 型:
自读课、活动实践课
五、课 时:
二课时。
六、教学策略:
1、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增加说和写的训练,进行课型创新、教法创新。
2、第一课时,让学生多读,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3、第二课时,让学生多说、多写,用说和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创造。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介绍作品,导入新课。
我国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写了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周处是晋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在做御史中丞时,纠察弹劾官员的错误,即使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氐人齐万年造反,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道周处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周处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箭尽,临危不退,壮烈牺牲。就是这样一个刚直不阿、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在少年时期却曾是一个被乡人憎恨的祸害。《周处》一文用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知错改过的少年周处形象。
二、朗读
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读课文。
要求:动口、动手。
(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老师纠正读音中的错误。
(2)老师纠正错误之后,学生读第2遍。
(3)课文中要认读、掌握的字音有:(出示幻灯胶片一)
处 狭 蛟 冀 蹉 跎 彰 横 说
(4)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出示幻灯胶片二)
凶强狭气 并皆 尤剧 更相 蹉跎 令名 改励 彰 冀
(5)揣摩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出示幻灯胶片三)
为乡里所患 或说处杀虎斩蛟 始知为人情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 蛟或浮或沉 人患志之不立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停顿。
(7)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出示幻灯胶片四)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说处杀虎斩蛟
(8)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三、译读
(1)结合注释,自读自译。
(2)学生质疑,问课文中不懂的内容。
(3)老师集中答疑,指导翻译下列句子:(出示幻灯胶片五)
A、周处年少时,凶强狭气,为乡里所患。
(“为……所……”,被动句式,“为乡里所患”,就是“被本乡的人认为是祸害。”)
B、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为官地称呼陆机、陆云。“具以情告”就是“以情具告”的倒置。)
C、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朝闻夕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早晨听到真理,到傍晚死去也无遗憾,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可直译为“古人以朝闻夕死为贵”,或意译为“古人很看重‘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追求。”)
D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
(这个句子中间省略了一层意思:“若已立志”,翻译时应补上。)
(4)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5)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4)、(5)掀起课堂第一次高潮。】
(6)齐声表情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7)指名复述故事情节。
(8)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掀起课堂第二次高潮。】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二、研读
1、指名朗读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写周处在乡里危害之大的。
明确:首先用概括的语言直接叙述,“周处年少,凶强狭气,为乡里所患。”接着将周处与蛟、虎并称,“义兴人谓为三横”,并特别点名周处“尤剧”。这充分说明了周处在乡里危害之大。
(2)课文结尾写周处同陆云的谈话,有何用意。
明确:用意有三:一是说明周处已有悔改之意,二是说明周处改过自新的重要原因是接受了陆云的劝告,三是借此阐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2、讨论:【掀起课堂第一次高潮。】
(1)说说周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怎样看待周处的“凶强狭气”?如何全面地评价周处?
(3)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自由畅谈,老师适当点评。)
(4)课文在剪裁、叙事方面有何特点?
明确:剪裁得体、详略得当,不事雕琢、叙事简练。
三、迁移创造。
1、片段描写。
要求:根据提示,选择其一,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提示如下:
(1)周处如何危害乡里?
(2)周处怎样与老虎展开搏杀?
(3)乡里人以为周处已死,互相庆贺的具体场面。
2、小组内互相交流。【掀起课堂第二次高潮。】
3、改写课文。
要求:既要尊重原文的基本情节,又不能拘泥于原文,展开适当的联想和想象,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4、指名写得好的男女同学各一人在班上交流,其余课下交流。
5、口头作文。【掀起课堂第三次高潮。】
承认错误是需要勇气的,你有没有犯过错误?请向同学说说你的故事。
(1)先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后自由发言。
(2)老师激励、点评。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以《勇气》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附、板书设计:
周 处
刘义庆
危害乡里
凶强侠气
杀虎斩蛟
少年周处
有改意、寻二陆
改过自新
听劝告、遂改励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完成练习中的两道语文基础知识题目。
2、积累名言警句。
3、阅读知识短文,拓展知识面。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缩句练习
教学准备:反映人类交通工具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给下面的字换偏旁,成为新的.字,再组词。
难———堆、谁、准、推……
样———洋、痒、佯、徉……
蝙:遍、编、匾、……
妈:码、玛、蚂、冯……
二、照样子写句子。
抓住主要意思,主干的训练。
参考:
1、贝尔兴奋。
2、“多利”是复制出来的。
三、日积月累
激发学生的热爱科学兴趣。
四、知识窗
1、让生课前查找资料。
2、阅读短文理解。
五、小制作
要求:
1、自己制的
2、交流
3、评比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