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7 08:56:5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经典[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经典[1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地点:陈府

  场景:陈府内宅的庭院内,有一面屏风,屏风上画着几枝梅花,清雅别致,在屏风后面有一张桌子。桌子上还有一些水、,点心。

  第一幕

  (幕启,张氏手揉着头,一边呻吟,一边在桌子边坐下。)

  张:老爷,我最近身子不适,不知何故?

  陈:唉呀呀,我早就嘱咐过你,去大夫那儿瞧瞧,你就是不听呀!(手指张氏,不停抖动)

  张:老爷,你先去办事吧。

  (陈增摇头叹气离开了,张氏随即让仆人去唤巫师)

  (李恒过三十分钟左右慢步走到台前。)

  李:夫人,小人有礼了!(向张氏鞠了一躬)

  张:大师请起。(向丫环使了个眼色,让丫环扶李恒),大师,我最近身子不适,大师能否为我看看?

  李:哦,原来是这事,待小人做得法来,面向夫人(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不知在说什么,然后猛地从左袖口抽出一张白纸)。夫人,有没有一个大盆?

  张:哦,有有有!不知大师要其何故?

  李:夫人,可否请人拿一个大盆将里面装满水后,拿过来?

  张:好好好。(眼色一使,丫环立即去端水盆)

  李:夫人,你先看看这张白纸,有没有什么不对的?

  张:(仔细看了一番纸)没有哇!(张氏说完,丫环将水盆端了上来)

  李:夫人请看。(随即将纸平放在水中)。

  张:呀!(张氏被吓得做成哭的样子)大师,我把这些钱财、衣物都给你,你快些做法吧!

  (巫师手舞宝剑,嘴里念念有词)

  李:夫人,小人已做完法,夫人歇息吧,小人告退!

  (李恒走开,过十秒钟,陈增回来)

  张:(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老爷,方才我请巫师来过了,那巫师将一张白纸放入水中后,那纸上便显出了一个恶鬼抓住我的.发髻,还有一个鬼在后面驱逐我哩!

  (陈增点着头,不吱声,让仆人去请李恒第二天来见他)

  第二幕

  李:老爷,不知老爷叫小人来干什么?

  (陈增笑了笑)

  陈:大师,这有张白纸,还有满满一盆清水,现在我把纸放下去,你看看?(陈增把纸放入水中,李恒看纸)

  李:啊!这,这,这是怎么回事?

  陈:你说呢?啊!?

  李: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连忙跪下向陈增求饶)!昨天夫人……夫人给小人的钱财和衣物,明天也……也还给你,这是我的金银珠宝,全……全部都给你(从袋子中掏出金银珠宝,然后溜走了)。

  王二:老爷,你是怎么破了这巫术?

  陈:哈哈,(摸摸胡子)这其实很简单,用明矾水在纸上画好图,干了后放入水

  中,就显出画儿来了。

  王二:那么,我倒要回去试试!

  陈:哈哈哈哈……(张氏满脸羞愧之色)

  落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尝试收集,调动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用较恰当的语言描叙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激发学生关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课前播放音乐。

  一、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进入了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对同学们提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认真地听,大胆地说。

  [点评:学生伴随音乐进入课堂学习,心情愉悦,气氛活跃。在课前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既为本堂课的教学作好了准备,长期对学生提出这样的短期目标,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有帮助。]

  二、整体回顾

  师:上星期我们学完了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一共有几篇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件出示五篇课文的题目)《浪花》《大自然的语言》《要下雨了》《红领巾真好》《小狐狸卖空气》。

  1.你最喜欢哪篇课文?把你最喜欢的部分大声地背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部分。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不想对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呢?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吧!(课件出示课题。)

  [点评: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的落脚点在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在课外得到延伸。此环节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过渡到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将学习内容与活动联系起来。]

  三、走进大自然

  (一)说说你所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两扇大门,一扇大门上写着美丽的大自然,另一扇大门上写着神秘的大自然。

  师:同学们,大自然既神奇,又美丽,你们是想先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还是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呢?(学生用鼠标点开大门。)

  [点评:课件设计两扇大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选择,完全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课件出示大自然风景图)

  1.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片请你说说大自然中什么最美?

  2.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你最想说什么?

  3.游览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区。(课件出示祖国自然景区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点评:教师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运用课件收集的大量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长期训练积累,学生的语言材料会越来越丰满。]

  (三)探索大自然的神奇

  播放录音: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师: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它有自己的语言,它用独特的语言告诉我们许许多多。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回去收集大自然的语言,收集好了吗?

  1.将你们组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画画,有的组编儿歌,有的`组写句子。)

  2.分组汇报,组长代表本组展示收集的内容。教师点评。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小组搜集信息,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创造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四、保护环境大行动

  面对如此美丽,如此神奇的大自然,我们应该怎么做?

  请你学习《红领巾》一课,为这些地方写警示牌:(课件出示草坪、森林、花园、动物)

  [点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在生活实际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五、总结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能力等。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创造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之中,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查找资料,并用各种形式汇报查找的结果,在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六、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七、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八、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十、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难点:

  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教具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

  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

  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

  2、再读课文“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2)检查自读情况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茅庐诸葛亮茅塞顿开捆来尊重卧龙恭恭敬敬秀丽宜人吩咐讨论,群雄纷争分析半晌时辰辅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

  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

  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

  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

  四、过渡

  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抄词

  (1)、齐读生词

  (2)、指导书写:茅、诸、葛、捆、尊

  (3)、完成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1节。

  过渡: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他没有就此罢休,这第三次,他们见到诸葛亮了吗?

  二、细读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具体经过)

  其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出发之前、见面之前、见面以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刘备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请出诸葛亮誓不罢休,冬去春来,他又要朝隆中出发了!可这次关羽和张飞却不同意了,他们认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刘备的表现是这样的?从这里看出刘备怎么样?(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谁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刘备说的话?

  齐读指导读好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来一路看,转眼,隆中到了!

  (1)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数数一共有几句话?哪几句写了刘备看到的景象?那几句写刘备的动作?划一划,找一找。

  (2)交流:a、齐读一、二句,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联系诸葛亮)

  b、过渡:这景正是诸葛亮刚毅高远,不同凡响的写照。刘备有没有顺利见到诸葛亮呢?我们接着看!

  C、指名读3—8句,说说你觉得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尊重人才,求贤诚心)你是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3)小结过渡:经过长长的等待,终于见面了!俗话说:“人杰地灵”,隆中这么美,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学习第四节。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读,说说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势,提出策略)

  (2)、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联系上下文说说理解。

  (3)、指导读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过渡: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和他相处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谁来当当小记者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近况?

  2、交流上述问题:(同桌同榻一起)(关系亲密)

  3、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说说理解!

  四、总结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刘备终于成功地请出了诸葛亮,也从中领略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回去,同学们可以把我们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两次拜见没见着

  上路前

  第三次拜见见面前

  见面后

  亲密友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

  学生认识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课《跳水》,请大家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

  (板书:《跳水》)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赶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第四段(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艘、撕是平舌音,要注意读准。)除生字外,还有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如:龇应读z9。龇牙易读成c9y2,这是错误的。

  桅应读w6i。易读成w7i。

  即应读j0,不能读成j@。

  唬应读成轻声hu。

  3.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环游:环绕地球旅游。

  风平浪花静:指江、河、湖、海等水面上没有风,没有浪,十分平静。

  模仿:按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去做。

  放肆:言行轻率,毫无顾忌。

  开心:①心情快乐舒畅;②戏弄别人,使自已高兴。

  桅杆:船舶甲板上竖立的高杆,用于挂帆或信号、装置无线、支持观测台等。吓唬:恐吓;使害怕。

  灵巧:灵活而巧妙。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龇:(牙齿)露在外边。咧:嘴角向两边延伸。本课用来形容大猴子做怪相的样子。

  摇摇晃晃:摇摆不定。

  瞄准:对准目标,使射出或扔出的东西命中目标。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纵身: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

  4.形近字组词:

  艘(五艘)撕(撕碎)

  搜(搜集)嘶(嘶哑)

  瞄(瞄准)桅(桅杆)

  描(描绘)脆(干脆)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环游周游

  缓缓慢慢

  庄严庄重

  沉痛悲痛

  矫健强健

  身躯身体

  哭泣抽噎

  慈祥慈爱

  面庞面容

  反义词:

  焦急耐心

  幸福痛苦

  慈祥威严

  醒悟迷惑

  放肆规矩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小组的同学相互解答,质疑问难。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6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生自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

  2.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

  3.得出课题: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二、具体谈谈保护长城

  1.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

  2.全班交流。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3.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

  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

  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

  习作

  2课时

  写导游词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将景点风光也可以将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学习写导游词。

  审题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机会。怎样写导游词呢?

  1.首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2.这一处世界遗产最有特色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著名风光、著名景点?这个景点有什么美丽的、动人的传说?

  3.写的过程中不要走别人的老路,争取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佳作借鉴:

  秦皇岛 海神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乞求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被毁掉了。现在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点,重新构思设计,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观光、临风休憩的好去处。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安澜、伏波,──让大海安静,海不扬波,点明了整个海神庙的主题。

  往前走就是山门。海神庙和一般佛教庙宇的山门不同,它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中的神将。“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指叫地地灵,叫天天应。传说这二位原来都是大海中的怪物,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玩恶作剧。后来他们被天后娘娘──就是我们常说的妈祖收伏了,成了妈祖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白民之国有乘黄。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人们就用飞黄腾达来比喻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看来,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可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乘黄大家千万不要骑,一是真要活到两千岁,那可就太麻烦了;二是您真要骑了上去,可就要准备罚款了。

  左边的这一个叫做“龙马”。我国古代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说它是龙头,马身,还有两个可以张开的翅膀,叫的声音很好听,说它是“鸣声九音”──有些人很谦虚,用“五音不全”来说自己唱歌的声音不好听,但这龙马“鸣声九音”,简直就是一个交响乐团!还有的古书上说这龙马就是乘黄。在海神庙的`前面设立龙马、乘黄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义。

  现在请大家走进海神庙的大殿。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两边站的是他的助手。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北海之神叫做禺京。他的“分工”有两条:让大海风平浪静,让陆地风调雨顺。为了让大海风平浪静,他手持弓箭,查看大海,哪儿的海浪过高,就射箭击碎它,这时,两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为了让陆地风调雨顺,他选拔了几位得力的干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顺风耳的大耳朵拉得长长的,专门负责收集各地旱涝信息。这两位是雷公和电母。雷公头似猕猴,嘴似鸡形,肩膀上长了一对翅膀,左手拿椎,右手使槌,脚踏五面大鼓,他敲起鼓来,就是天上响起了隆隆雷声。电母手拿两面镜子,只要她把镜子飞舞起来,天空里就会出现一道道闪电。左边的这二位是风婆和雨师。风婆只要把她背的布袋拿下来,轻轻一抖是小风,重重一抖是大风,抡上一圈,就成台风了。雨师用柳条在他的宝葫芦里沾上一下,往人间洒一洒,就是一场雨。当然,他用的力度和时间就决定了这场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创造的。神明的功能,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今天,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已经由气象卫星和计算机承担起来了,──尽管还不那么准确,不那么全面,而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功能,我们最终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于有没有必要去取代,现在还都是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我们该和海神说一声再见了,但愿他能保佑我们旅游顺利,晚上下雨,白天晴天,天天有个好天气,天天有个好心情。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生自由读例句,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2.分角色读小林域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分析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5.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

  6.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文中描绘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7.找一找: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试着自己写一写。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对联。

  2.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

  3.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

  4.熟读背诵。

  三、宽带网(提出要求,让学生课后自己搜集资料,展示资料。)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赏花》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一遍课文,回想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群盲人游客去郊游,他们在孤独和沉默中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售票员秀子为了打破沉默的气氛,决定做一回特别向导。在秀子和司机的帮助下,车厢内由沉闷变得一片欢腾。他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人间的真情。)

  1、谁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完这个故事你的感受是什么?(人间处处有真情)

  二、自读自悟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重点语句中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呢?请同学们把上节课画出的有关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全班交流

  1、秀子“吃了一惊”,决定做一回“特别向导”。

  (1)她为什么吃了一惊?这些游客有什么特别?(理解“步履蹒跚”、“探索”)她是怎么想的?(想帮助乘客)

  (2)车厢内为什么充滿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沉默”?(体会盲人的孤独寂寞与无助)

  (3)指导朗读(体会秀子的'决心)

  2、秀子是怎样做“特别向导”的?

  (1)描述声音,介绍观梅亭

  这时游客有什么反应?秀子有什么反应?(抓住重点词“兴奋”、“劲头更足了”

  指导朗读

  (2)车厢内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学生想象(车厢内气氛热烈,有说有笑,乘客们兴高

  采烈,喜气洋洋。想一想他们此时会说些什么?)

  过渡:在秀子的引导下,盲人们全身心地感受着湛蓝的天空,流淌的小河,明媚的春光,感受着春的美好,感受着春游的快乐。

  指导朗读。

  (3)这时秀子的兴致更高了,她更加放开了嗓门说,引读“左边是一片金黄色的油菜地,一只只白蝴蝶,在捉迷藏哩!我来给大家唱支歌好吗?”她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结合歌词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还可能有什么?)

  (4)这时车厢内的气氛已达到高潮,齐读16自然段。(秀子的歌声引起了大家的和唱歌声感动着每一个人,有人在悄悄擦着眼泪。

  过渡:秀子的工作是什么?可她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本职工作以外的事。而且是不求回报地做着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浓浓的真情。还从哪能感受到人间真情呢?

  (5)司机“捧来了一束紫罗兰花”,“汽车嘎的一声停住了”。(体会不只是秀子一人在帮助这些残疾人,司机也在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们。)

  3、“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车厢内弥漫的只是花香吗?除了花香还有什么?(秀子绘声绘色的描绘,动听的歌声,使车厢内的气氛不断发生着变化,不断推向高潮,秀子的爱打动了所有的人,秀子的爱心感染着所有的人。秀子的爱心,人间的温暖随着花香流淌在大家的心田。

  指导朗读。

  四、文章为什么以“赏花”为题?(引导学生体会“赏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赏”“欣赏”,而是用心去体会、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

  五、拓展作业。

  人间的真情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享受着真情的温暖与幸福,人间有了真情的存在,有了爱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

  1、课下找一找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文章读一读。

  2、在生活中多关心需要帮助的人。

  附:板书设计

  7、赏花

  沉默——————→欢腾

  特别向导

  ↓

  花香弥漫

  (人间真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筛选信息能力.

  2.激发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纳米知识的课外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纳米和纳米技术都很微观,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语: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逝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2.展示图片:

  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的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的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3.板书课题: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

  4.出示目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通俗生动,层次分明。在指导阅读时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内容.通过讨论交流,体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培养圈点批注的自学能力.]

  1.听范读,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内容)

  A.用笔勾画关键词句(领起句,关键句,总结句)

  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C.探究不惜笔墨描述外科手术情景的原因.

  2.小组讨论.(围绕“自学指导”中涉及的问题,交流意见,讨论解决。)

  3.师小结.

  明确:

  A.关键词句:切除脑垂体瘤,该如何进行呢?脑垂体小手术刀大,那该怎么办呢?医生是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呢?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不仅仅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这一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B.思路:传统的外科手术——无血外科手术——纳米机器人工作——纳米及纳米技术——应用前景——改变人类生活思想的科技.(层层设疑,结构精巧)

  C.因为这些细致的描写,颇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增强了本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根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B.什么是纳米技术?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

  ①提示,课文中说纳米材料制作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会蹦。想象一下,纳米材料还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

  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A.纳米技术的前景.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约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对西方国家的教育背景有所了解。

  3、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阅读,小组探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自食其力,珍惜一切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方国家的教育背景。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预习作业】

  1、自学生字、生词,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

  3、查阅有关西方国家的教育背景,并与中国的教育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联系以前所学课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联想,引起感悟。

  《锁不住的心》让我们了解到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中国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女孩儿乌塔让我们了解和外国孩子丰富的成长经历,我们今天学习的《成长》,再一次让我们了解国外家长与我们不同的教育理念,国外儿童不同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让学生自读课文自悟。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

  2、了解课文大意。

  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初步掌握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交流体会。

  各组选派代表说出课文大意,对于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解决。教师加以梳理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讨论。

  例如,1、围绕“约翰是个怎样的孩子?”画出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嘀咕:“不购买两根。”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像她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上两块钱。——小男孩重复的行为使大家顿生疑窦,引起了读者好奇,是因为妈妈给他的钱很少吗?是他家的经济条件差吗?

  2、当“我”要送他两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话说得不卑不亢”。——一个自尊、要强得孩子,令我们对他顿生好感。

  “是我的妈妈。”她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一定要陪伴我送报……”——疑窦初解。

  3、“你每月送报纸,可以拿到多少报酬?”

  他告诉我:“八十元。圣诞节时报纸多,可以拿一百元以上。”——原来他的衣兜里不是没有钱,他自己挣的钱足可以购买两根香肠了。他的克制与节俭,是对自己劳动所得的珍惜啊。

  4。还可以就“文章为什么不像《女孩儿乌塔》一样,用《小约翰》命题,而以《成长》为题?”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由此理解约翰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从而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四、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向学生推荐《夏令营中的较量》,这是作者十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了,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可以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展开来进行。】

  五、学习生字生词

  本课生字可以采用形近字和同音字比较的方式进行。

  “俭”与“检”“挎”与“跨”“销”与“消”等形近字不要混淆。

  “戴”与“带”在用法上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

  “琢”“济”是多音字,可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理解另外的读音和用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0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释题,简介背景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诗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置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板书课题)

  问:看了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怎么样?)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读,互相纠正读音。

  3、出示字词,小组学习。从以下几方面学习:1、有没有多音字;2、有没有需要辨音的字;3、哪个字你能扩词;4、完成填空

  4、交流学习生字。

  三、品读课文,自我感知

  1、指名读文,思考学生课伊始提出的问题。

  2、回答问题:这本大书是什么?(大自然)内容是什么?(自然万物)

  这本书怎么样?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

  3、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哪一句话或哪一段话你最喜欢,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学生广泛读文,并指导朗读。(采用多种方式读出兴趣,在读中积累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分组读全文。

  2、齐读最后一段,你能将结尾再补充一句话吗?(点出仔细观察)

  五、板书设计

  读不完的大书

  大自然

  自然万物细心观察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3、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认真朗读课文,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森林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课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借助课文语言,体会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预习过程:

  1、读第一遍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看生字表,生字表上没有的查字典,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读后盖上拼音,读生字表,读错的多读几遍,全读对为止。

  2、从课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画下来,并读准字音。

  3、读2、3遍课文,达到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重复,停顿恰当。读得有感情更好。

  4、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以下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连绵起伏:_________________

  奇迹:_____________________

  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五遍课文,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

  预习后质疑:

  预习了课文,我有以下问题不明白:

  ————————————————

  第二课时 展示提升课

  一、 导入课题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心愿是什么?同学们的心愿可真多,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实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云雀的心愿》——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1、出示词语

  讨厌 冲垮 树冠 冲刷 土壤 枯枝败叶 漫天飞舞

  邀上 泛滥 凶猛 贫瘠 埋怨 乱砍滥伐

  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读,并面向全体学生纠正读音——齐读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吗?(交流)

  二、读书感悟

  过渡:对,让沙漠变成绿洲,这是云雀的心愿。

  (一)突出中心(课件出示中心段落)

  1、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思考一下。

  (1)指读——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板书)

  (2)指导读出“重要” (评价:抓住重点词句读书)

  2、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正是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这次旅行,使小云雀明白了这一点,同学们,让我们和它们一起去旅行吧。

  (二)学习2-----10小节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小云雀和妈妈飞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交流)

  1、 咱们就跟随小云雀,先去沙漠看一看吧。它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读给大家听。

  (1)指读

  (2)自由读,你有什么体会,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3)风沙这么大,怪不得小云雀会埋怨地说:“这里风沙真讨厌!”——指导读

  (4)沙漠里的环境如此恶劣,让我们看看云雀妈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 指名读———范读——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你此时的心情吗?(指导读)

  (5)咱们合作一次,(分角色读)

  2、 过渡: 此情此景真是让我们心疼呀,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土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其实,乱砍滥伐带来的后果还远远不止这些,小云雀跟着妈妈越过沙漠,又来到了哪里?

  (1)指读(课件出示)

  (2)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想一想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读——指导读(通过你的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河水的凶猛。)

  (3)河水真是凶猛啊!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他说: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指导读

  (4)云雀妈妈告诉了我们河水凶猛的原因:范读-------听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指读。

  总结:同学们,没有了森林的保护,洪水泛滥成灾,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3、 森林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为什么被称为森林水库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0节,边读边思考。

  (1)自由读——指读

  (2)森林是怎样蓄水的?——指读

  (3)指导读反问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总结:森林可以储存那么多的水,有了这座大水库,河水就不会泛滥成灾,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4、 过渡:小云雀和妈妈越过贫瘠的沙漠,飞过凶猛的大河,当它又累又热地飞回家时,它高兴地说:妈妈,我们的家真凉快呀!

  (1)同学们,这么热的天,小云雀为什么会感到凉快呢?

  (2)交流:空调有什么作用?森林是怎样调节温度的的?

  ————指读——齐读

  总结:同学们,森林冬暖夏凉,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调节气温。所以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 总结全文

  旅行结束了,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齐读云雀的心愿,(课件出示)

  三、 拓展

  同学们,小云雀的心愿会实现吗?来年春天它会邀上哪些小伙伴来种树?会种些什么树?----------几年过去了,那片贫瘠的沙漠会变成一片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所思所想。

  (1)生写

  (2)交流

  总结:同学们想象真丰富,让沙漠变成绿洲,是云雀的心愿,是我的心愿,相信也是大家的心愿,让我们共同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家园会因为有了更多的绿色更加精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3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飞”和“夺”,通过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投影天险:两岸高山峻岭,大渡河水流湍急,涛声震耳欲聋,铁索桥在风中摇荡。

  教师引语: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板书:泸定桥)于是,为攻夺天险,长征中一场最为悲壮的战斗打响了!(板书:飞夺)

  2、昨天,我们很多同学都提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交流汇报

  1、课题“飞夺泸定桥”中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通过刚才的阅读,谁能围绕课题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

  教师随机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主要写了红四团28日早上接到紧急命令,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在敌人前面,攻下天险泸定桥,消灭了守城敌人,获得胜利。

  3、同学们,在刚才读课文中有问题吗?现在可以把你们读书思考后仍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但要注意,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

  学生可能会提出:

  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敌人为什么要喊“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课文本来应该主要写攻天险泸定桥,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篇幅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部分内容?

  ……

  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很不错的问题,咱们随着课文的阅读,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或者老师遗忘了的话,你们最后再提出来,好不好?

  4、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解决。(学生读书思考)

  谁为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学生谈看法。(学生可从天险角度、敌人情况、时间紧、路程远、任务重等方面说)

  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三、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1、请大家再读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

  ①用“——”和“~~”分别画出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怎样克服困难的?

  困难:A、高山峻岭;B、敌人阻击;C、一整天没吃饭;D、对岸敌人出现火把;E、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翻山越岭;B、击溃敌人;C、忘记饥饿和疲劳;D、点火赛跑;E、冒雨前进;F、智斗敌人;G、敌宿营,我照进……

  ②说一说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

  学生谈看法,结合所画的句子来说。

  如:机智——与敌人的对话;

  顽强——克服重重困难:山高路远、忍饥挨饿、冒雨摸黑、与敌作战;

  ……

  2、和同桌一起配合读一读,把红军的英勇顽强读出来。

  3、我们大家来试一试,女生来读描写困难的句子,男生来读红军英勇地克服困难的句子。(男女生轮读)

  四、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1、老师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另外几个问题,都与天险泸定桥密切相关,那就让我们读读第6自然段,看能否再次自己解决疑问。

  同学们,请你们边读边画一画表现泸定桥十分险要的词语,准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可能)

  ②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桥下水流湍急,掉下去必死无疑)

  ③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过桥等于到敌人的枪口上去送死)

  如有同学在课前收集了关于泸定桥的资料,也可以请其读给大家听一听。

  2、小结。

  泸定桥险象环生、大渡河水流湍急、敌人凶狠嚣张。对于红军来说,真的是天险难越啊!同学们,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我们大家一起体会体会泸定桥的险,行吗?(教师引读: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向桥下一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

  3、下面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刚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泸定桥这天险和对岸两个团的敌人,已很难攻打了,若再加上增援的两个旅,这场仗就更难打了。难怪课文里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五、体会“攻天险”,再次感悟

  1、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但面对天险和敌人的防守,红四团是怎样攻打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8、9自然段,看你对这支红军队伍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读书后讨论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谈到:

  在“抢时间”那几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的英勇顽强;在“攻天险”这两段中,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他们的奋不顾身:失足落水会牺牲;枪弹打中会牺牲;烈火烧身会牺牲……可以说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他们还是很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从团长、政委到二连、三连,都是那么不怕牺牲。

  最令人敬佩的是二连的22位英雄:他们是突击队员,课文写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正因有了这些英雄们的舍生忘死,在泸定桥上才杀出了一条血路,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

  3、体会得真不错。脚下是涛天巨浪,身边是枪林弹雨,桥头是熊熊大火,对岸是凶狠的敌人,红四团的战士们正是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刻骨的仇恨,才使他们“飞”过了天险,粉碎了敌人的妄想,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让我们满怀着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8、9自然段吧!

  4、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8、9自然段。

  5、让我们回到1935年,再来看看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录像:电影《大渡河》中“飞夺泸定桥”片段。

  6、看得出,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这群舍生忘死的英雄深深地震撼了。战士们“攻天险”这些场面直接给我们展示出了红军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精神。那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时间紧、路途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写时间紧、路途险,更能表现出红军的英勇顽强;正因天险如此之险,居然被红军攻下了,才说明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六、总结全文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现在能谈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可从自己所体会到的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顺序等方面去谈)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3、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通过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真能干!老师相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红四团的高大形象一定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老师更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叔叔一样坚强勇敢!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个自然段,知道2—8自然段是写人民大会堂雄伟状丽的。

  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5、6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

  【教学难点】

  懂得自然段中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学准备】

  人民大会堂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到过北京?到过北京的人一定会去看人民大会堂的。

  谁给大家说说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儿?

  二、板书课题:参观人民大会堂

  今天我们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一课,看看作者和王叔叔参观人民大会堂时看到了什么?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

  三、默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

  (1)读准本课17个生字的音,划出生字词。

  (2)看看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在段前标出序号。

  读后检查效果: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作者参观的地方,用笔标出)

  五、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提示:注意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默读第1自然段。读后引导概括段意:

  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简要点明本文的事、人、地和“我”的心情)

  指名7人各读一个自然段,(2—8自然段)大家认真听,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1)再次指名读第2自然段,读后议论写了什么?(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教师补充:这个自然段独句成段,总述大会堂的特点。)

  (2)带着思考题自读第3自然段:登上台阶看到了什么?(板书:正门、国徽、大理石柱子)

  指导观察投影片上的国徽,体会“庄严”的含义。读中比较句子:

  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层楼那么高。要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

  [讨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二个句子写得好。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都是写12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话只写了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却写得更具体。除写了柱子的数(十二根)、质(大理石)之外,还具体写了色(淡青色)、高(六七层楼高)、粗(四个人合抱)。

  反复诵读后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正门)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前提出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出示投影“中央大厅”)

  这一自然段写了两点:

  ①天花板。只写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

  ②地面。写大理石地面的光洁“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板书:中央大厅玻璃大吊灯大理石地面。

  比较句子:

  大理石的地面很亮。

  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第一句只写了大理石地面很亮,第二句具体写出了亮的程度: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映出倒影)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中央大厅)

  (4)教师范读第5、6自然段,学生思考、勾画:

  ①哪些是我看到的?(轻声读)

  ②哪些是王叔叔告诉我的话?(划出来,自读)(老师讲:“啊!”是独字句)

  ③文中怎样写天花板上的电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④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总的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自由朗读5、6自然段,看板书练习背诵。概括段意:第5自然段写大礼堂的高大;第6自然段写大礼堂的电灯和大礼堂的用途。两个自然段合起来写:大礼堂。(从它的位置、大小、灯光、用途四个方面具体描述的)

  (5)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逐句朗读,说句意,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来到宴会厅;第二句写宴会厅的富丽;第三句写宴会厅的宽敞;第四句进一步具体写宴会厅的宽大。每句话衔接紧密,是根据参观宴会厅时的观察顺序写的。在读议中板书:金花彩画五千人宴会)

  讲读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句子:

  在这大厅里放着大圆桌和皮椅子。

  在这宽敞的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一排的大圆桌和皮椅子。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大礼堂的宴会厅。

  (6)指名读第8自然段。这段是概括叙述的:“都很宽敞”、“装饰和摆设各不相同。”也写了会议厅是干什么用的。(板书:宽敞装饰摆设各不相同)

  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会议厅

  教师归纳小结:以上2至8自然段是按参观的顺序记叙人民大会堂的。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等五个地方。记叙时是抓住了各部分的特点来写的。

  集体读第9自然段,概括:结尾段写了壮丽的大会堂不到一年就建成了,歌颂了工人阶级的伟大。

  总结性提问:

  作者和王叔叔到人民大会堂先后看了哪几处地方?

  六、作业

  读生字的音,连词想想新词在句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新词卡片。

  指名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第5、6自然段,同位互相背诵。

  二、识记字形,指导

  重点指导“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各一个:

  “耀”,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小结构部分笔画的变化。指导:在“小部、羽部、隹部”均可查到。字典中无“光部”。

  “繁”,上下结构。指导:糸部。

  “具”,独体字。写时要注意第三、四、五笔是短横,共三横,不要写成两横。指导:八字部。

  其它14个生字,自己思考、识记。练习查字、写字。

  三、指名读全文,说说本课按参观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四、完成课后第4练习题

  五、作业

  朗读课文。熟背第5、6自然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01-06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11-18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03-18

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案03-24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07-1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