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5 16:30: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作者及演说词的一些特点;了解有关的背景资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2、 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

  3、 理解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正确看待这种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加强朗读,主动探究,把握演讲词的思想感情,感悟主题。

  课前活动案

  预习内容:

  1.给加粗字注音。

  余暇()阴霾()疆域()孜孜不倦()

  梦寐以求()迫不及待()刚毅不屈()

  2.你对课文了解吗?

  (1)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从写作思路来看,本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内容是什么?

  3.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

  ①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②里根总统是如何在演讲中给自己定位的?

  4、关于本文的内容,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下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课堂活动案

  板块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查阅了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查阅的资料。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教师参与引出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板块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分小组到黑板展示)

  2、教师范读课文。(配录音)

  3、学生听读,仿读,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从写作思路来看,本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内容是什么?

  板块三:研读与赏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思考。

  从文中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感动了你。

  板块四:体验与反思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①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②里根总统是如何在演讲中给自己定位的?板块五:探究学习(作业)

  1.摘抄好句子并学会运用。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搜集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资料,感受人类的伟大和科技的进步。

  课后活动案

  1.本文的演讲者是当时的________总统________。

  2.给加粗字注音

  ①阴霾()②笼罩()③凝聚()④许诺()

  3.指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①锲而不舍________()②滋滋不倦________()

  4.“骄傲”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请用褒义的“骄傲”和贬义的“骄傲”各造一个句子。

  ①骄傲

  ②骄傲

  5.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的横线上。

  (1)对机长司各比来说,危险从来就是一位________的伙伴。

  ()

  A.熟悉B.熟知C.经常D.亲密

  (2)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________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

  A.幻想B.想象C.梦想D.愿望

  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就在灾难发生的那天,我们所有美国人都关切地守候在电视机前,彻夜不眠。在那个不幸的时刻,我们的兴奋变成了战栗。我们等待着,注视着,想弄清所发生的一切。那天夜里我收听了广播电台的采访节目。老老少少都在诉说自己的悲哀,都为我们的宇航员感到骄傲。阴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

  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轰动了整个国家。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又一次认识到,我们的美国是在英雄主义和崇高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由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那样的男人和女人,那些把全社会的责任作为自己责任的人,那些给予人民比人民期望和要求的更多的人,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而从不企求些微报答的人建立起来的。

  我们不禁回想起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们,那些带着家眷和财产去开发荒凉的美国西部的刚毅不屈的人们,他们常常面临着恶劣的条件,沿着俄勒冈小道,你们仍能看见那些倒下去的拓荒者的墓碑。但是悲痛只能使他们更加坚定开拓前进的决心。

  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从心。但我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迪克司各比知道,每一次太空飞行器的发射都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他说:“如果出现什么,它决不意味着太空计划的结束。”我所接触的每一位英雄的家庭成员,都特别请求我们一定要继续这项计划,这是他们失去的可爱的亲人所梦求实现的计划。我们决不会使他们失望。

  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梦想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为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献身工作的人们,他们的大家庭中失去了七位成员,他们仍要继续工作去实现既安全可行又冒险、大胆的更有效的太空计划。人类将继续向太空进军,不断确立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正是我们纪念“挑战者”号上七位英雄的最好方式。

  1.“在那个不幸的时刻,我们的兴奋变成了战栗”,“兴奋”在这里是指________________,“兴奋变成了战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在引文的第三段里,演讲词的人称一开始是“我们”,接着又变成了“他们”,然后又变成“你们”、“他们”。请指出文中加粗的人称代词所指,并谈谈这样变换人称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

  3.宇航员(机长)迪克司各比说:“如果出现什么,它决不意味着太空计划的结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演讲词中提到一个世纪前美国西部的开拓者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看懂图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挑选其中的几个生字写一写。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迷语。

  出示课件: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

  学生猜谜——月亮。

  师:你们平时见到的月亮什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点评:教师注意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教师出示有关月亮的照片。)

  师:多么神奇的月亮!我国古代的人们创造了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想不想听听?

  教师配乐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人们都倒在地上喘不过气来。有一位英雄叫后羿,这一天,他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了一个让它给咱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王母娘娘因此给了后羿一包长生不老的仙药,他就交给了妻子嫦娥保管。

  有一个叫逄蒙的坏人一心想得到这包药。有一天,他趁后羿不在就威逼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急中生智,一转身将药吞了下去,她的身子便飘了起来,飞到空中。因为她舍不得离开后羿,便飞到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去了。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点评:一个美丽的月亮的谜语,几幅美丽的月亮的图片,再加上一个美丽的月亮的故事,已经把学生领到了美丽的月亮跟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油然而生。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师: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

  教师配乐范读。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你们一定想把它读好,对么?那么,你想给自己提出什么要求?

  学生自己提出对自己的要求,教师整理。

  点评:教师的这一设计,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师:请你打开书,一边指一边读。比一比谁最先能把字音读准。

  指名读。评读。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谁愿意读读这些句子?

  师:“弯弯的月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画一画吧。

  (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纸上画。)

  点评:学生通过画体会到“弯弯的”、“两头尖”,很巧妙。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弯弯”的事物?

  学生自由回答。

  师:看!弯弯的月儿多像一条小船。

  对比体会:

  弯的月小的船,

  小的船两头尖。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点评: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快体会到“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弯弯,小船弯弯,非常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

  2.课件出示: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仰望。只见蓝蓝的天空,无数颗星星一闪一闪的,还有一轮弯弯的月亮,多美啊!让我们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这时你又会看到了什么?

  点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能坐到月亮上去,太美妙了!插上想象的翅膀,美美的想吧。

  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师:再来读读这两句,把我们的想象读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指名读。比赛读。评读。

  课中操:

  随着歌曲“小小的船”学生自由表演唱。

  四、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生字在课文中变成红色。

  师: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能说说是怎么记住的吗?

  随着学生的介绍,教师出示相应的生字课件,巩固识字。

  2.巩固生字。

  出示课件:生字

  师:这些生字从课文里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打乱顺序的生字,点一个出一个生字和一部分航天器的形状。生字都出现后,背景出现一个完整的航天器。

  师:如今,人们乘坐航天器,不仅可以到月亮上去,还可以飞到更远的宇宙中去呢。

  点评:这里,教师的设计非常独到,将生字落在航天器的一部分上,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航天器的图形,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既达到了复习巩固生字的目的,又自然的引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梦想已经一一变成了现实。同时,暗示学生打好基础就是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

  五、学写生字

  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

  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指导写生字。

  六、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1.有关的诗词。

  2.阿波罗15飞船的宇航员和月球车的图片和有关月球的知识。

  师: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可以上网,到“月亮网站”再收集一些资料。

  点评:这里鼓励学生上网收集有关月球知识的资料,推荐“月亮网站”,倡导收集古诗词等环节的设计,沟通了课堂内外的学习渠道,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真正把学生当成了学习、发展的主人。

语文教案 篇3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学习重点:

  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及内容

  1、背诵文章开头的两句名言,并根据你对科学研究的感悟与理解,拟写一则名言。

  2、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1)、标识出文章的段落,与每段的中心句。

  (2)、根据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列出本文的提纳。

  3、阅读体验的交流,明确“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的内容。

  4、收集有关宇宙讨论与作者的相关信息。

  5、为本文拟写一则导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2、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学习过程及内容:

  1、文题猜想

  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体会,同学们再认真分析题目,思考一下,你从《宇宙的边疆》这个题目当中读出了什么?(简介有关宇宙的一些讨论与作者相关内容)

  2、文体回顾

  本文是一篇电视解说词,联系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归纳一下,电视解说词应该具备那些特征?(提示:语言、表达方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

  3、学以致用

  根据归纳出来的电视解说词的特征,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特征的语句,熟读并进行分析。

  4、请根据你对宇宙的理解与感悟给“宇宙”下一个定义。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

  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

  1、齐读课题,生书空

  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

  滔滔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百姓 无家可归

  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

  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

  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

  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

  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

  (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三、学习第三节,感受治水之“情”

  1、 过渡:禹治水用了整整13年,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想听吗?要听仔细了,听完后把你最想问的问题提出来。

  师讲故事。

  2、让学生提问:禹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会怎么想呢?

  3、讨论交流。(请小朋友先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4、:后来人们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读。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一心为百姓做事的人”。)你听了这个故事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5、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四、学习第四节,感受治水之“功”

  1、过渡:禹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禹治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终于”(这个词用得真好)大禹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整整13年,现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在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中加上“终于”这个词,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补充孔子的话“如果没有大禹,我们早成为海里的鱼虾了。”

  3、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展开你的想像。

  4、:百姓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心里__________,从此____________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五、课文。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讲了大禹为了把洪水引入大海,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了。从此,这个伟大英雄的名字代代相传。

  思考:禹的名字本是一个字,但课题和文章结尾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六、写字指导

  1、用组词法区分“制”“治”

  2、形声字“被”及书写

  板书:

  千辛万苦看地形,

  挖河劈山引入海,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英雄名。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情况分析:

  1.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不宜全文诵读。(读一遍需近20分钟)

  2.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明显。所以宜由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但他们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所以教学本文意在启迪如何以我手写我情。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选材特点:(榕树多、奇)

  2.理解文章组材特点:(物→事→情)

  3.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四、教法媒体选择及课时安排

  1.点拨、诵读教法

  2.投影胶片等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3分钟)

  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第5节浏览至第10节。

  二、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15分钟左右)

  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三、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20分钟左右)

  明确:

  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请看课文1—4节和11—13节,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

  明确:1.从第3节开始回忆

  2.1—2节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流动着怎样的情?(明确:是榕树;浓郁、幸福的感情。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3.第3节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一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请齐读3节末句。

  4.第4节是与榕树有关的两个广角镜头,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请读一遍。《弯弯的月亮》写忆中故乡,语言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放歌曲,放投影胶片:“歌词”)

  5.为什么不说“记忆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样多,而说“象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明确:就近取譬,扣题、新颖。

  6.这句话起什么作用?明确:开启下文回忆

  7.11—13节先以“快摇镜头”的方式徐徐收束画卷。再由哨音、榕树回到现实,让我与忆中树对话询问,产生一种彼此思念的意境美。结尾轻声呼唤,传达了绵绵不尽的乡思。

  8.总结:本文是由眼前树而引起回忆的。忆时先特写再广角,前者使榕树的形象清晰而遥远,后者为下文分镜头回忆榕树设下了背景。下文以分镜头的方式展开回忆的画卷,分别有两次集中抒情。所以,以《……》为题,还起了使形散神聚的作用。

  四、学习过本文后,你有什么作文方面的收获?(2—3分钟)

  明确:

  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

  3.类于顶针格的语言组织有情韵悠长的效果,细腻描写所忆之人、物,有真切动人的效果。

  五、作业

  课后请仿照本文,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

  六、板书设计:

  故乡的榕树

  胶片一

  一特殊形状奇理想的启迪者放飞者(伙伴)友情

  传说奇道德的寄寓者教化者(爷爷)

  株一般功用奇:爱心的`传达者实现者(祖母)亲情

  两特殊劳人的荫蔽者慰安者(乡亲)乡情

  株夏夜的造境者催眠者(我)

  胶片二胶片三

  眼前树思乡之作:选材(寄情于物)

  别具深意,富有特色

  忆中树组材(插叙方式)

  容量很大,开合自如

  特写镜头,广角镜头语言(类于顶针)

  分镜头(5、6、7、8、10)情韵悠长,绵绵不绝

  (细腻描写)

  真切动人如在目前

  不丰不杀恰到好处

  眼前人与忆中树交融

  (两地交通,彼此相思)

  七、教学后记

  教学本文,我有一些深刻体会①正确解读本文。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96年12期P26上,有宁夏/朱宗明的教案,是借《乡愁》导入的。我以为十分不妥。a.《乡愁》与本文虽同抒乡愁,但作者具体情况不同;在台与在港心态绝不会相同的。b.《乡愁》有苦味,《故……》有甘味;《乡愁》有悲观怅惘气息,《故》则是神秘感恩气息。市一中的曹德山说,授课结束时应提一下作家之所以会如此思乡,是因为港陆分离。我也觉得不妥。因为香港回归指日可待,且未必在港才会有此情调、此内容的怀乡,在他处也一样会怀乡的。

  ②长文如何短教?本文很长,读一遍要20分钟。只读精粹之处甚至应会背,其余可略过。其次,内容较好懂,仅须在结构关键处,内容难解处指点一下即可。我在市一中上这节比赛课时,只用一节课不仅教完全文,还详析了特写处、第4节、第5节写理想处,第10节写玄想处,还让学生当堂背诵了3、4、5、10节中以上详析之处;听了《弯弯的月亮》的部分旋律。

  ③语言美应当领略,如以上所说之处。尤其让学生颇有收获的是:a.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4节,又如《弯弯的月亮》,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如第3节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再如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c.可以充分想象,如写放飞理想时,理想美好在何处,远大在何处等等,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且>3句,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减。

  ④结构上,此类文章有一常见模式:眼前—回忆—眼前。本文之长处在于:它把琐碎思绪借榕树以串联凝聚,形虽散而神不散。

  ⑤文章材料的选择、排序、衔接的道理应跟学生讲清,才能有效指导今后作文。

  ⑥先在广角镜头中两树合写,再写形状、功用、传说皆奇的老榕树,然后合写两树的共同功用;写共同功用时,又先写一般功用:众人歇息乘凉;再写特别功用,单写我乘凉时的独特感受。这样安排材料,整体感觉是从特殊→一般;细部感觉则从一般→特殊。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标题的双重含义。

  2、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人物面对逆境时乐观、坚韧的品格,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人物之间的真情。

  3、学习主人公乐观积极,顽强坚韧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懂得在逆境中应具有积极乐观、顽强坚韧的品格。

  一、由题导入、析题:

  1、老师让同学们猜个谜语:有位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却很大,如有字词不认识,你就快去请教他。(谜底:辞典)

  2、从这个谜面,你能发现辞典有些什么特点吗?

  3、“辞典”前加上“你是我的”,你又会想到些什么?

  4、针对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想要了解些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释疑:

  课题为“你是我的辞典”,“你”是指谁?“我”又是指谁?

  三、理解“你是我的辞典”的双重含义,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一)理解“女儿是父亲的辞典”这层含义,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1、为什么你认为女儿是父亲的辞典?

  2、这里辞典的意义是什么?

  3、父亲为什么要让女儿做他的辞典?

  4、从中可看出父亲和女儿的性格各是怎样的?

  5、师小结。

  (二)理解“父亲是女儿的辞典”这层含义,把握人物精神品质(性格特征):

  1、为什么你认为父亲是女儿的辞典?

  2、这里辞典的意义是什么?

  3、从中可看出父亲和女儿各有什么品质特点?

  4、讨论:父亲突然阻止我上大学,然而最后又同意了,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5、师小节。

  四、拓展(生活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象本杰明这位父亲一样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辞典”,如你的父母、老师甚或陌生人,他们都是值得你敬重或学习的人,那让我们翻开这些厚重的“辞典”,去看看这些“辞典”都教会或让你懂得了什么?

  五、回到课题,重释课题

  六、作业:随笔:读《你是我的辞典》有感

  附板书:

  你是我的辞典

  女儿父亲教会单词,提高语言能力

  父亲女儿教会真正的、活生生的、强有力的语言

  处世之乐观顽强、学习之坚韧刻苦

  善良、宽容自尊心强、

  乐观、坚韧刻苦好学、

  刻苦、爱女儿爱父亲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⑴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⑵指名口头扩词。

  拜:拜年 礼拜 结拜 拜师 拜访

  廊:走廊 长廊 回廊 画廊

  影:电影 倒影 影视 影集 影片 影响

  秧:秧苗 秧田 瓜秧 树秧 秧歌 菜秧

  箩:箩筐 稻箩 淘箩

  萝:萝卜 藤萝 菠萝 胡萝卜

  墓:公墓 墓地 坟墓 扫墓 墓碑 墓室

  ⑶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自由说一说。

  ⑷你觉得哪一个字的笔顺较难,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重点指导:“拜、廊、鼻、饼”的笔顺。

  ⑸用铅笔描红,进一步熟悉、巩固笔顺。

  ⑹反馈,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⑴指导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

  相互听一听,纠正读音。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指名读。

  ⑵指导理解意思。

  看图,说说人们在什么地方,环境怎样,大家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这4条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景象的,你能说出哪一条成语的意思呢?

  张灯结彩:悬挂着灯笼或各种彩灯,用彩色绸布、纸条或松枝结成美丽的装饰物。

  欢聚一堂:快乐地团聚在一起。

  普天同庆:天下的人一同庆祝,这里只唐人街的华人聚在一起欢庆佳节。

  喜气洋洋:形容非常快乐的.样子。

  ⑶指导运用。

  借助图画练习说话,用上这4条成语。

  ⑷指导背诵。

  自由背,相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

  拜年 月饼 扫墓 画廊 象鼻 倒影 杨柳

  秧苗 菠萝 竹篮 冻结 晾晒 温暖 瞄准

  2.写成语。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节日很热闹的,人们很高兴的成语吗?(越多越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诗经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