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解读
《不用嗓子的歌手》是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黄莺组织森林合唱队,详细说明了蜜蜂、青蛙、蝉的发音方式。告诉我们,它们都是不用嗓子的歌手,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形式,内容富有童趣,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小动物奇妙的发音方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求知的兴趣。
3、会读、写本课的生字,积累词句,括展知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音方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歌声激趣,谈话导入:
1.师引入:(课前一支歌)同学们刚才的歌声真洪亮,大家唱歌用什么来唱的?动物王国里也有一群歌手,但他们是一群
板书课题不用嗓子的歌手
2.生质疑:多奇怪哦,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生思考并交流。
3.师归纳: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老师把你们的问题归纳成以下两个问题:(出示课件,指名读问题)
(1)课文中提到哪几个不用嗓子的歌手?
(2)这些歌手都是怎样唱歌的?
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一支歌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归纳问题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检查预习,引导质疑:
1.生小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自然段。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指名回答)
2.师出示字词卡片:检查要求会认的生字、词!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读课文的熟练程度,并引导学生讨论学习课文设计到的问题,逐步锻炼学生初步的自学能力)
三、品读重点,读中生情: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划出文中不用嗓子的歌手都有谁?
4.指名回答,师板书:小蜜蜂、小青蛙、蝉(知了)
5.师提出要求:回到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讨论学习,用~~~~划出课文中这些不用嗓子唱歌的歌手都靠什么唱歌的句子!我们看看哪组同学读得认真,找问题找的准,读完划出的请坐起来。
生在四人小组:先读课文,再讨论师提出的问题,用~~~~标出。
6.生汇报讨论结果,师随机板书。
(1)小蜜蜂嗡嗡嗡靠翅膀振动发声的。(从哪段知道的?)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小黄莺听到小蜜蜂的.歌声,感觉真好听,就夸奖小蜜蜂,而小蜜蜂却笑着说了。这里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回答:热情、友好的语气。生试着读,师范读、齐读。
师总结并提出要求:通过小蜜蜂的介绍,小黄莺知道了小蜜蜂是靠翅膀振动而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哪位同学来模仿小蜜蜂边做动作边发出声音读这一段?
指名带动作模仿读第二自然段。
(2)小青蛙呱呱呱靠声囊发声的。(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师问:A、小青蛙发出什么声音?文中怎样形容青蛙的歌声的?
B、所以小黄莺称赞说什么?这时小青蛙也笑了,说的话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指名读出语气)
(3)蝉吱吱吱靠肚子上的弹性的透明薄膜振动发声的。
7.大家都见过蝉了没有?我们这很少见。南方白天一般很多见,出示课件。(相机介绍关于蝉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并从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仿说训练:
8.师引导提出要求:课文二、三自然段,写小蜜蜂、小青蛙时都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从中得出他们各自怎样唱歌。而写到蝉的第四自然段却用叙述的方式,说出蝉是靠肚子上透明薄膜振动发声的。谁能仿照前两段也把第四自然段改成对话形式的内容?
(指名按自然段叙述方式进行仿说)
9.小黄莺去找金嗓子歌手,而现在听了不用嗓子也能发声的青蛙、蜜蜂、蝉各自的介绍。这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过渡:这些歌手唱歌的方式多奇妙呀!大家想听到他们的歌声吗?
10.下面我们请几位朗读小能手读下面几个句子!
(出示课件)指名读出语气!
11.这三个句子中出现了三个表示声音的词,让我们感受到歌声就在耳边,你还能说出一些表示声音的象声词语吗?(指名说词语)
12.读了这篇课文,听了歌手的歌声和各自的介绍,你觉得小黄莺刚开始对蜜蜂、青蛙、蝉的称赞准确吗?你能帮小黄莺对这些歌手重新做出准确的评价吗?(指名上台填写或口头填)
出示课件:(1)、小黄莺听了蜜蜂的歌,称赞说:------------------!
(2)、小黄莺听了-------的歌,称赞说:------------------!
(3)、---------听了-------的歌,称赞说:------------------!
(4)、台下的观众听了合唱队的歌声,称赞说:---------------!
13.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式,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五、展示交流,进行小结:
14.展示交流搜集资料:
你还知道自然界中哪些小动物唱歌的形式?(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师进行肯定与鼓励)
15.进行小结:
大自然太奇妙了,我们大家要爱护大自然,要留心去观察大自然,你一定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给他们搭设展示的平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使内容完整)
16.板书设计:
小蜜蜂 嗡嗡嗡 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小青蛙 呱呱呱 靠声囊发声的
蝉 吱吱吱 靠透明薄膜振动发声的
语文教案 篇2
古诗三首
教材说明
使至塞上(节选)
〔解题〕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公元736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
《使至塞上》共8句,本课节选其中4句,即3、4、5、6句。原诗第1、2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第7、8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中直写作者奉命出使,前去慰问将士。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大沙漠上奇异壮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情赞美。
〔结构分析〕
本课节选的4句诗,在内容上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两句),写诗人出使边塞的万里行程。这是叙事,叙写出使的季节和遥远艰苦的行程。
第二部分(后两句),写大漠边塞的奇异景观。这是写景,描写大沙漠上孤烟垂直,浑圆的落日与滔滔黄河相辉映的景象。
〔语意理解〕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指随风飞动的蓬草。“归雁”,指由南方北飞回归故地的大雁。诗中借征蓬和归雁指代出使塞外的人。“汉塞”,即边塞。“胡天”,即胡地,古代将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称“胡人”,胡人居住的地方称“胡天”。两句诗表明出使的季节(南雁北归为春季)和遥远艰苦的`行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大沙漠。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称“大漠”。“孤烟直”,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沙漠荒凉,没有别的景观因此称“孤烟”。“直”,表现烟的劲拔、坚毅。“长河”,指黄河。大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横贯其间的黄河显得分外“长”。“落日圆”,傍晚圆圆的太阳。傍晚,在大漠看西下的落日分外浑圆。这两句贴切自然的写景,表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浩茫的大沙漠上,一股烽烟笔直上冲,单调而醒目,浑圆的落日与滔滔黄河交相辉映,构成凄凉壮美的景观。
〔写作特点〕
1.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
作者写沙漠抓住“烟”“河”“日”三种典型事物加以刻画。刻画烟为“孤烟直”,刻画“河”与“日”为“长河落日圆”,形象地描述了大沙漠既单调,又雄浑的景物,勾勒出阔大、壮美的大沙漠中黄昏日落的景色。
2.叙事、写景、抒情交融。
前两句写作者出使,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这既是叙事,也是写景。后两句写大漠、烽烟、长河、落日,活现出一幅边塞图。读这两句诗,使人可以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凄苦。然而戍边将士正在这里浴血奋战,实在可歌可泣。“烟”虽“孤”,但却“直”,大有顶天立地之感。长河落日本极平常,但作者却有独特感受。说“长河落日圆”,流露出亲切、喜悦之情,足见诗人开阔的胸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季、吹”等9个字。
2.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词语;正确读写“播种、施肥、插秧”等8个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词语;正确读写“播种、施肥、插秧”等8个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我国从南到北,种植农作物不一样,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也不一样。关于我们这儿四季的农事你又知道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
2.告诉学生,本文就是介绍江南地方的农事活动。
今天,我们来学习《田家四季歌》。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4田家四季歌)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江南田家四季图。图片中,江南的四季农民伯伯做什么农事活动?
学生试说:春天里除草,夏天里采桑,插秧,秋天里收稻谷。)
(板书:除草采桑插秧收稻谷)
小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带拼音)
四季施肥辛苦农事忙春风吹归来一年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翘舌音“吹”,后鼻音“农、忙、”,前鼻音“年”。
出示:(带拼音)
蝴蝶麦苗蚕桑打谷场喜洋洋虽然戴月光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平舌音“桑、虽”,后鼻音“场、洋”。
3.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课件出示4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指名朗读课文
①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端好书,仔细听读对了吗?
大家看这个字“嫩”是前鼻音“nèn”,不要读成“nèi”;注意儿化音“桑叶儿”谁来读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
还要注意读好长句子“花开/草长/蝴蝶飞”的停顿节奏。
(课件出示5):长句子“花开/草长/蝴蝶飞”读准停顿和节奏,加点的字重读。
②指名读第二节
这里的“勤耕作”能读准吗?出示长句子“采了/蚕桑/又插秧”能读通顺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② 指名读第三节,出示长句子:“谷/像/黄金/粒粒香”自由读,指名读。注意读通顺。(课件出示6):长句子:“谷/像/黄金/粒粒香”。读准停顿和节奏,加点的字重读。
④指名读第四节。
这一自然段来看看多音字“了”在这里读“liǎo”是“完,结束”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读音“le”练一练,读给同桌听。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肥辛年用田字格课件出示,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肥”字第五笔是横折钩,第八笔是竖弯钩。“辛”三横中最长的是第二横,最短的是第三横。“年”字第四笔与第五笔不要连在一起写。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范写“肥辛年”,
(板书:肥辛年)
(3)指导书写“辛、肥、年”,重点指导“肥”字第五笔是横折钩,第八笔是竖弯钩。“辛”三横中最长的.是第二横,最短的是第三横。“年”字第四笔与第五笔不要连在一起写。
(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5)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宝宝要回家,你能不能帮帮他们?
出示:麦苗采桑农事打谷辛苦
1.农民伯伯一年四季都在()地忙()。
2.江南的农民,春天忙着给()除草,夏天忙着()、插秧,秋天忙着()
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
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四季春风吹农事忙辛苦一年归来蝴蝶麦苗采桑打谷场虽然喜洋洋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继续学习《识字4》。(板书:识字4)
二.初读儿歌,领悟感知。
1.出示课文画面。
教师随机简介。这么有趣的儿歌,你想好好朗读一下吗?
2.出示课文:
春季里春风吹,
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
采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
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冬季里,雪转晴,
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大家喜盈盈。
三.精读儿歌,学习四个季节的主要农事活动。
1.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探究第一小节:(课件出示12、13图画):春天麦苗儿多嫩,桑叶儿多肥。
(1)春天里庄稼怎么样了?(麦苗儿多嫩,桑叶儿多肥。)
(2)想一一下春天江南一带该有什么农事活动?(除草)(板书:除草)
探究第二小节:
(课件出示夏季农事活动图):采蚕桑、插秧。
(1)夏季里人们都忙着做什么农事活动?(采蚕桑、插秧)(板书:采蚕桑、插秧)
(2)“早起”的反义词是什么?(晚睡)
(3)夏天里人们很忙碌,用“____”画出相应的词句。
①“又”字说明人们很忙碌,采蚕桑又忙着去插秧,一刻不得闲。
你能不能用“又”写一句话?
讨论交流,全班展示。
②“早起勤耕作”,“戴月光”,也说明人们起早贪黑地干活。
③在夏天里,人们还有什么农事活动?(割麦子)(板书:割麦子)
师范读,生自由读,指读本节,读出人们的忙碌和辛苦。
探究第三小节:(课件出示秋收图)谷像黄金粒粒香。
(1)秋天到了,庄稼怎么样了?
(稻子成熟了,谷子也成熟了。)
(2)找出本节的一个比喻句,找出本体和喻体。
“谷像黄金粒粒香。”这里把谷粒比作黄金。说明谷子的金黄美丽,还说明粮食的珍贵,来之不易。
(3)面对丰收,人们的心里怎么样?(高兴)从哪里看出?(心里喜洋洋)
“喜洋洋”是ABB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乐呵呵、乐哈哈、美滋滋、气呼呼等)
自由读,指读本节,读出人们的丰收的喜悦。
探究第四小节:(课件出示冬季图片)新制棉衣暖又轻,大家喜盈盈。
(1)从哪里看出人们生活富足安乐?
(从“新制棉衣暖又轻”,看出人们吃得饱,穿得暖。“大家喜盈盈”看出人们又清闲、满足。)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安乐、闲适。
3.指导朗读全文:
(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
(2)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
(3)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开火车学新词。
1.(课件出示)词语:播种施肥插秧耕田采桑除草割麦打谷
2.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读错了,火车火车请停下。修理员来帮着修一下
3.各种方式读。(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之间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4.通过上面的反复朗读,这些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了,识字和认人是一样的,见面多了就熟悉了,就成了老朋友了。
五.总结延伸,朗读巩固。
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郑板桥)
麦浪翻飞,又早是秧针半吐,
看垄上鸣槔滑滑,倾银泼乳。
脱笠雨梳头顶发,耘苗汗滴禾根土。
更养蚕忙杀采桑娘,田家苦。
语文教案 篇4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语文园地三”,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一.教材简析。
这个语文园地共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数笔画填空、看图读词语、读字涂色和读背儿歌。第一课时完成前两部分:“我会填”和“看看读读”。通过我会填中的数笔画练习,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部分汉字。“看看读读”中专门针对量词进行的训练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既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又能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
二.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辨别。
3.课堂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把游戏带进课堂,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学过字的笔画数,并按笔画数填写。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
四.课前准备。
挂图、字卡、纸做花瓶及红花。
五.教学流程。
1.谈话激趣
春天到了,草地上开着各种鲜艳的野花,真美啊!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那里花仙子姐姐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漂亮的花瓶,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肯动脑筋,会学习,他们小组的花瓶上就会开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2.我会填
①.出示题目。(出示“花瓶”图,花瓶上写出“三画,四画,五画”),你们知道这些花瓶里都插些什么花吗?
②.小组学习。
1.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要插哪个花瓶的花?
2.请在题目中找出你要插的花,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又对又快。
③.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
④.口头组词:一朵花上只有一个字,他多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些好朋友吧!
⑤.扩展练习:老师再给你们两个花瓶,你能在花瓶里插花吗?(老师在花瓶上贴“二画,六画”)
1.小组合作学习。
2.集体交流,给说得好的小组贴上一朵大红花。
3.小朋友,你们继续跟着老师往前走,闭上眼睛,踏着音乐,走呀,走呀……快睁开眼睛看呀,(出示课件或挂图,不出现文字)我们来到了哪里?(田野、郊外)看到那里有些什么?
①.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或编一个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②.读词。(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现文字:白云、小船、小河、小狗、鸭子、野花)。
1.齐读。
2.自读:一只小狗,一条小河,一朵白云,两只鸭子,一条木船,几朵野花)。
③.小组讨论:把图中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比一比哪组说得好。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如: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一条弯弯的小河上停着一条小木船,两只鸭子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草地上盛开着几朵野花,一只可爱的`小狗在草地上欢蹦乱跳,高兴地汪汪直叫,多美丽的一副图啊!
④.游戏。(对口令巩固数量词)
1.老师说数量词,同学说事物名称。
如,一张()几朵()一片()几座()
一条()一堆()一棵()两只()
2.同学甲说数量词,同学乙说事物名称。
⑤.比一比,抢答。
1.找一找教室里的东西,比比谁量词用得准确。
2.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一比谁量词用得准确。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真能干,老师没有告诉你们答案,你们通过自己和小组里的伙伴协作就把问题解决了,知道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有兴趣的话回家跟爸妈对口令,比一比,好吗?
七.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外和生活中。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追问一句:你还想在这些花瓶中插花吗?在完成第二课时,老师就要同学们找一找教室里的东西,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一比谁量词用得准确。“游戏”对口令是本课设计较成功之处:先老师跟学生对口令,后由学生模仿自编题目对口令。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以事喻理和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2、初步学会阅读以事喻理的浅显文言文。
3、感受“事在人为”的正确性和力行不懈的重要性。
4、掌握蜀、鄙、恃、僧、钵等五字。
二、教学设想
1、就议论文角度而言,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学生是容易接受的,困难的是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第一课时着重在文言词句的熟悉理解,即读通课文,第二课时讨论以事喻理的写法。
2、教学重点:以事喻理的写法。
3、教学难点:事理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4、教学方法:导读——讨论——训练。
5、教学进度:二教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读通课文,理解大概内容,划分段落。
二、教学过程
1、简介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彭端淑,清代人,进士出身,早年做官,后来讲学,著有《白鹤堂集》。课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学习而写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编者删去。
2、投影习题。检查预习的注音和释义。
3、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注意注音语气和语调。(教师对几句设句和反问句有目的地重读。)
4、学生跟读、齐读全文。
5、讨论。
(1)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明确: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论点。第二部分用蜀鄙贫富二僧东朝南海的故事来论证论点,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论点是哪句话?为什么是这句话?
明确:人之为学难易,关键在于“学”与“不学”。虽则开头一句话是讲“天下事”,但全文围绕的中心是“为学”。第一句话是引文。
6、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准备口述第二部分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以事喻理的.写法。
2、落实课文字句。
二、教学过程
1、提问:《为学》一文的论点是什么?
2、论点是由第二部分的二个故事来证明的,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白话文口译)
设想: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检查鄙、语、之、恃、去、顾等字的掌握情况。
3、讨论。
(1)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吗?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明确:不容易。“不知几千里也”,“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等词句看出。
(2)穷和尚去南海为什么能成功?是条件充备吗?从哪些词句上看出?
明确:凭着他坚强的信念,主观的努力,“为之”的结果。从“贫”“还”等词中体现。
(3)富者对贫者去南海之事态度前后有变化,有哪些变化?从哪些字句上看出?
明确:开始是疑问:“子何侍而往?”
中间是轻视:“子何恃而往!”
最后是惭愧:“富者有惭色”。
(4)光写一个穷和尚也能证明论点,文章写一穷一富两个和尚,有什么好处?
明确:一正一反对比,更能证明论点:事在人为。条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会成功;反之条件好,不付诸行动只是空想,到头来一事无成。
设想:落实字句,理解事与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统一。
4、齐读第三部分,思考:第l句什么意思?潜在含义是什么?第2句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式?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l句总结前文。其含义是,天下事的难易在于主观努力如何,不在乎条件的优劣。第2句照应一、二两部分,得出“人贵立志”的结论。
5、学生齐读全文,再背诵。
6、课堂小结。
(1) 比较《谈骨气》,明确议论文三步法的基本结构。
(2) 借事喻理的写法。
7、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