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除了以前学习过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之外,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4.知道本课是从历史和环保的角度来说明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
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板书“楼兰之死”,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如:楼兰死亡的原因,楼兰的地理位置,楼兰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1-3自然段
通过读,体会作者应用引用和对比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楼兰及周边地区的沧桑巨变
归纳概括:完成填表(用简洁的文字表达)
地名时间以前现在
楼兰
罗布泊
塔克拉玛干
变化的原因
通过对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通过现象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楼兰为什么会死,为什么在短短的1000多年里会销声匿迹?
三、学生自主探究楼兰死亡的原因(阅读2-6)
a、自组学习,小组交流
b、概括出死亡原因——土地沙漠化
c、土地沙漠化给人们带来哪些威胁:读书体会
d、补充资料,体会土地沙漠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感
e、造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
自然的原因(河流改道,沙尘暴,气候的变化等因素)
人为原因:(战乱,过度垦荒,破坏植被……)
四、升华
1.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举日本人到内蒙植树的事情。把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看为是自己的责任。
2.站在楼兰的废墟上,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课后作业
社会调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土地面积是多少,绿地面积是多少,是否有加速自然灾害进程的做法和情况。
资料: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土地的沙漠化危害也较为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沙漠化土地已达33.4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平均每年增加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着。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如不采取防治措施,今后10年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仍将继续增加
中国西部同沙线共有13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沙化土地,横贯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山西、陕西、内蒙、河北直到东三省,直接威胁、危害着占国土总面积42.4%的辽阔地域,其中包括天津、北京两个大都市。
这是一条长达近1万公里,最宽的地段1000公里的浩浩荡荡的风沙线。
这是一条咄咄逼人的风沙线。
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200多个县、旗的人民在风沙线上挣扎,2亿多亩农田遭受风沙之害,1.5亿亩草场沙化、盐渍化,800多公里铁路、数千公里公路面临着被风沙压埋的前景。
黄沙染上残阳之血。在任何一个初次与之相识的人眼里,世间美景不过如斯。但这却是一种死亡的美丽。而在沙漠面前,人类已经后退了数千年。现在,沙漠已经离我们不足70公里,内蒙古锡林郭勒方向呼啸而来的狂沙是造成每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罪魁。看着这张中国沙漠分布图,我想,或许,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打响一场与沙漠作斗争的首都保卫战…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 8 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 "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的道理。
4 、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 、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板书:花生)
2 . 花生又叫落花生,(图示花生生长过程)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板书: 19 .落花生)
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给自己取的的笔名是“落华生”。这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他一生做人的准则。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步感知:
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三、重点学习“议花生”
1 、默读 3 — 15 自然段,看看一家几个人在一块谈论花生?
2 、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3 、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下面我们来看看父亲对花生是怎样评论的?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4 、齐读父亲的话。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5 、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板书: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6 、指导朗读。
7 、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默默奉献、无私奉献、不求名利,朴实无华……)
8 、父亲这样谈花生的用意是什么?用——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由花生的特点引申出去,进一步用花生来比喻怎样做人,由物及人,借物说理,使意思更进一层。)
4 、作者“我”对父亲的话是不是理解了?从哪看出来的?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把“外表好看”引申为“只讲体面”,把“没有实用”引申为“对别人没有好处”,这说明作者不但理解了父亲的话,而且深有体会。说出了父亲没有说出的话。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爷、到、给、穿、暖、冷、开、伞、热9 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想,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1、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2、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3、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4、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猜字游戏:
(1)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2)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 (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2、学生自己练习读。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
5、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6、再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学生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2、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板书:穿衣,不冷。
5、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7、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学生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8、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9、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2、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3、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6、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7、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四、连读全文、背诵。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小树。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不冷了。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学唱童谣。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六、拓展说话:春天和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七、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学生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在书上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4.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
(1)教师指导书写开字。
(2)教师指导书写朵字。
6、将书上田格中字各写一遍。
八、巩固练习
1、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个生字写3遍。
2、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3、唱一唱《小松树》
九、课外延伸:
1、演一演《爷爷和小树》
2、读一读:树1
树是一座吹不倒的凉亭, 农夫们累了,
就会跑到他那里休息, 他从未嫌弃过谁。
树2
树有很多手 他想捉天上的云
他想捉天上的星星 树的头发很多
不怕动物的袭击 却怕暴风雨的来临
板书设计: 5 爷爷和小树
穿衣 不冷
爷爷 和 小树
不热 撑伞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重点】
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
“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上下结构:曾。
半包围结构:适。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
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预感:事先感觉。
丰满:充足。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探出愉快盘绕不曾按照舒适恐怕玩具枪
集体订正。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板书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理解课文。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已经成熟,想出去了。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通过阅读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汇报交流。
分角色读。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板书: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板书: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板书:随遇而安)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5.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
(板书:吃掉了落到脏水沟里)
小组讨论后回答。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a.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b.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说成“一个小花园”?
c.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很了不起吗?
d.小姑娘看到豌豆开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的内容提出来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来的。
生:因为这粒豌豆正好落在青苔的缝隙里,适合豌豆的生长。
生:小女孩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去,即使到院子里都不能,窗台上的豌豆苗正好可以陪伴小女孩,也就是一个小花园,也是母亲一个美好的愿望。
生:一粒自大的豌豆没什么了不起。我还知道小女孩看到豌豆开花心情很好。小豌豆就是希望,是女孩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
7.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小组讨论。
生:豌豆的成长给了女孩希望,让女孩心情变好,女孩因此变得坚强,所以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奇迹,是爱的力量。
三、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的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株植物随遇而安爱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的培养。
2.注意雪中和雪后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并体会作者怎样借写景抒发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3.学习作者有条理地记叙下大雪的情景,并抓住景物特点以及展开联想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本文难点是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三、教学难点:
本文难点是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谚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中表达心情的方法。
3.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读过课文,说一说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对作者所说的“瑞雪兆丰年”你又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学习生字,注意字首、字形、正音。
凛(l!n)冽(li8)彤(t$ng)云骤(zho))然粉妆(zhu1ng)玉砌簌(s) 玉屑(xi8)
(2)理解词语。
凛冽:刺骨的寒冷。
彤云;密布的阴云。
玉屑:玉石的粉末。本课用来比喻雪末儿。
粉妆玉砌:用白粉装饰,玉石砌成,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妆,装饰。
瑞雪兆丰年:及时的好雪预示着丰收年。瑞,吉祥的意思。
(3)读课文,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在书中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记录疑难问题。
(4)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5)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学生自悟。
(1)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一场大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第一场雪》,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第一场雪,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作者和时代背景介绍:
本文作者是峻青,写于1962年,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写下了这篇散文。
三、范读课文,初知内容。
(1)按你的想法,如果要写“第一场雪”应抓住哪些特点写?作者写“第一场雪”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的?与你的想法有哪些相同和哪些不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议论。
(3)小结:因为是“第一场雪’,所以作者抓天气骤然变冷这个特点来写,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对第一场雪进行了联想议论。
4.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练习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前后桌讨论或小组讨论)(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下雪前的天气变化。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下雪时的景色。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第6、7自然段)写作者的联想。
5.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最能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用笔在书中勾划出重点词句。
(课文的第三段描写了雪后的景象,从整体到部分,由景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运用比喻和象声词、叠词等,有声音有色彩,有诗情有画意,充满了作者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直入重点段学习。
①指名朗读第三段。
②分小组议论。
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雪大、雪景美、人欢乐)
③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粉妆玉砌”是什么意思?雪后的柳树是“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后,“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籁籁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玉屑”是什么?这里指什么?“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是什么样的景象。来描写雪后的壮丽自然景象,作者还抓住人物的活动来写雪后的景象:“一群群孩子……”,以此来表达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作者由景物到人物,由静态到动态描绘雪后的景象。)
④出示幻灯片,看图并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第一场雪后的壮丽景象,学生可边看图边说,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⑤练读课文。(要求读出喜爱之情)
⑥提出不懂的词语和问题。(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3)其它几段又写的是什么呢?学习其余几个段落。
①讲读第一段。
②朗读第一段后,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并在书中勾划出来。
前些天 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前天 天气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 天气骤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 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昨天黄昏 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明,特点突出。
③师生对读,师可读前部分,生读后部分,也可调换读一读。
6.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顺序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开始” “伴着小雪”。
“不久” “鹅毛般的雪花”。
“一会儿” “地上白了”。
“夜里” “压断枯枝”。
(2)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以上事物的特点写得很细致,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籁籁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所以这段写得有序、有色、有形、有声。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①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瑞雪兆丰年”)“瑞”“兆”你是怎么理解的?“瑞雪兆丰年”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及时的好雪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②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先让学生动手在书上画出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科学根据从两方面加以说明,一方面从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生长来说明;一方面从老农的经验--积雪可以保护麦苗安全过冬来说明。)
③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充满喜悦的思想感情)
(4)下雪后,同学们最喜欢做什么游戏?你们的心情怎样?课文怎样写孩子们欢乐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
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了“人欢”。)
(5)朗读全文。
二、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作者无比喜爱这场瑞雪,这种感情既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出来。)
3.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4.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学习写法
(1)有序:按时间顺序,按下雪过程写。
(2)有物:从雪景写到人,再联想到来年小麦丰收。
(3)有情:为雪景而欢乐,为来年丰收而喜悦。
5.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对本课的学习,说说你观察到的雪前、雪中、雪后是怎样的景象。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景交融以及展开联想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参考资料
这篇阅读课文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图》,本文写于1962年,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困难,人们是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收”,心里无比喜悦,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描绘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讲述了“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6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头饰,课文录音等
教学过程:
一、用指偶导入,巧揭课题
1、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来猜一猜!
(师带上指偶——小白兔,以小白兔的身份来学课文。)
大家来听一听,小白兔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好吗?
我正是《蘑菇该奖给谁》的主人公!(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故事。大家愿不愿意啊?
2、 小朋友,我来考考大家,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一件关于我的.什么事?指名答
二、以朗读贯穿,教学故事
1、 故事的起因
过渡:那你们知道我妈妈给我和我哥哥小黑兔布置了什么作业吗?
(出示第一节)指名读
问:布置了什么作业呀?指名说。
问: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我妈妈对我们怎么样?指导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和期待。齐读这一节。
2、 故事的发展:第一次对话
1) 过渡:我妈妈非常关心我们俩,平时问寒问暖的,也常常教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方法。我们很爱妈妈,很听妈妈的话。当然这次也不例外,到了晚上,妈妈回来了……(出示第二节)
指名读第二节
妈妈对我们说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齐读妈妈的话(用亲切地语气读)
2) 过渡:当时我听见妈妈要奖给我们最大的蘑菇,我心里非常高兴。于是,我和哥哥都说了我们练习跑步的情况。(出示第三、四节)
男女生分节朗读
(出示练习题:1、小黑兔跑步得了第一名,心里。2、小白兔跑步落在后面,心里。)
指名填空
3) 带头饰,分角色朗读二、三、四节,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3、 故事的结局:结果
1) 过渡:小朋友,你们学到这儿,你觉得我妈妈会把大蘑菇奖给谁呀?(学生猜)那,结果如何呢?(出示第八节)齐读
问:我妈妈把奖品给谁啦?(出示图,贴在黑板上)观察妈妈当时的心情如何。
读第八节
2) 过渡:当时我哥哥听了这句话之后,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练习题:小黑兔听说要把大蘑菇奖给小白兔,心里很。)
指名说一说
那谁读好这一节呢?(出示第九节)指名读,男生读。
哪个小朋友来猜一猜,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4、 故事的发展:第二次对话
过渡:是呀,我也怀疑妈妈是不是搞错了,我们看妈妈当时还问了一个问题。
(出示第五、六、七节)请小朋友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三节,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
5、 故事的结局:理由
过渡:小朋友明白了吗?为什么妈妈要把大蘑菇奖给我呢?指名说
(出示第十节)齐读
三、带头饰表演,拓展延伸
1、 小朋友们,这以后,你们说小黑兔会怎么样呢?大家大胆想象,我来当评委,看你们有没有猜对!指名说
2、 课文学完了,请小朋友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演一演这篇童话故事,好吗?可以演到小黑兔知错改正,行吗?带上头饰,表演课本剧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7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理解)
筏子 竹篙 胆战心惊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提心吊胆
2、课件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8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激发想像,陶冶情操。
教(学)具:
幻灯、录音、剪贴画板、水彩笔、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小小的chun。
1、船的写法,读法训练。强化舟的/。
2、读题训练:读好小小的中的轻声音李。
二、学学练练。
1、什么像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对,我们也画个弯弯的.月儿。(师生一起画)
2、互评:画出了弯弯的样子吗?弯弯的月儿有什么特点?
3、练习尖。弯弯的月儿两头尖,请在月儿尖的地方写上尖字。
4、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弯弯的:
香蕉桥洞小山小河小船眼睛、嘴巴
(师生画画说说)
5、朗读训练。
(1)我在小小小的船里坐怎么个坐法?我们边坐边读。(让孩子在座位上研究各种坐姿,边玩边读)
(2)想象。坐在月亮船上,可能看见什么?
闪闪的星星、白白的云、长长的火箭。向下看,还可以看见什么?长城、黄河、长江。
(3)只看见,什么叫只看见?(其他都没看见)
只看见什么?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4)练习叠词:星是闪闪的,天是蓝蓝的,船儿是小小的你还能说出这类词吗?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轻轻的白云。
三、读读演演。
1、轮读评比。每个小朋友读一句,读出弯弯的月儿的可爱,读出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的快乐。
2、读读演演。加上动作,表情朗读,配上《小小的船》的乐曲。
3、唱唱演演。表演《小小的船》。
四、欣赏。
1、在音乐中出示各种快乐的幻灯画画我坐在弯弯的小船里,边读边欣赏。
2、在音乐中作画,或在教师准备的拼板上拼图案。
3、交流作品,互评。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9
〔教材简介〕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全文围绕“海洋,为什么被称为21世纪的希望”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叙述,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文本充分运用了对比表达的方式,有效地将比喻与拟人揉合在说明方法中,让海洋充满了活力。
〔目标预设〕
1、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
2、讨论发现“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文本内容的纲目与条理。
3、品味体会文本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模仿文本语言进行表达。
〔重点、难点〕
感受文本的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理解海洋真正是21世纪的希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知识要点,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虽然这篇说明文文体简洁、通俗易懂,但同样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感悟形象、晓悟情趣,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引文本,感对比说明
1、课文预习了吗?出示三个生字:“慷”“蕴”“胁”,指名读读,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注意提醒学生“慷”下面不是“水”。
2、这三个字课文中是怎么组词的? (威胁 慷慨地给予 蕴藏 )
3、预习了课文,你能联系文本内容,用其中的一个词说说话吗?适机指导学生读读相关段落。
预设一:人们受到生态环境恶化、食物的匮乏的威胁,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高蛋白食品。适机理解“匮乏”
预设二:世界受到能源危机的威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预设三:人类受到电力缺乏的威胁,海洋蕴藏着海浪、潮汐等的无穷无尽的能量,
预设四: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水资源,可以慷慨地给予人类以空间。
[设计意图]从词语入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慷慨地给予、蕴藏”是从海洋这一方面讲的',而“威胁”却是从人类现状方面说的,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了什么?它蕴藏了什么?人类的现状受到了什么威胁?这两个问题涵盖了文章内容的全方面,在这样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三个词的意思,还进一步加深并拓展了文本内容的理解:人类面临的困境威胁,“慷慨地给予、蕴藏”突显了开发、利用海洋的美好前景,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关键句析段落 明文本结构
1、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文本的内容,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归纳的。
预设一: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组合在一起。
预设二:将各段内容合理组合。
2、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读一读,在文本中找到与之相呼应的句段,师生对话交流,明确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中心句总起、过渡段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同于别的学科,既有语言内容的学习,也需语言形式的掌握。本板块训练学生概括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明晰概括归纳的方法:可以逐段叠加整理段意,可以找出文章中关键句段。在读思议的基础上,文本的内容与框架便可以了然于心。
三、表达中品情感 悟语言特色
㈠、读“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段落,体会语言表达的特色。
读读文章的1—3自然段,作者是怎么表达人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的,找出的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一:从内容上谈。作者从两方面来说明这关系的密切。海洋对人类的利与弊,人类对海洋的敬与畏。引导学生读好关键短语:“航行的便利、丰富水产、不可缺的食盐、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城镇。”(出示与短语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二:从形式上关注。
1、说明文一般没有华丽的词句,也没有动人的情节,语言也平实朴素,所以会让一些读者觉得枯燥没意思,但是课文的语言特别的生动有趣,试着找一找。
2、在找的基础上出示以下句子: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3)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聪明的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了吗?关注加横线的字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的体会。(这些字词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活泼生动了,海洋就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会有人的动作和神情,海洋的形象一下子丰满、鲜活了起来。)
3、适机理解“望洋兴叹”及引号的用法。
(1)请课前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望洋兴叹”的意思或者老师出示故事:
秋天的雨水使河水全部上涨,众多大川、小溪的水都流入黄河,水流汹涌而宽阔。于是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而去,一直来到北海边。向东望去,却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河神才改变自己先前得意洋洋的脸色,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神感叹说:“原来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不如自己,,现在看来我是多么渺小。” 典故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我们课文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为什么还加上双引号呢?
(2)课文中还有一些加上双引号的句子,看看它们又隐含着什么秘密。
A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水球”。
B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点,一点一得。引导学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以及关注引号的用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在说明的语言表达上有其独特的精彩之处,说明不是干涩的无情物,人有情,物亦有情。把这些精彩之处聚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整体的悟读,实现一课一得。
㈡、读“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从语言中感受海洋的魅力。
自由读文章的5-8自然,每一段都尝试填一填。
海洋是个 ,人类 。
预设一:海洋是个聚宝盆,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1、你从聚宝盆看出了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们在致力开发海洋?
2、比较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出示: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如今,一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3、小结:作者将海洋比作“聚宝盆”,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海洋内矿产资源的无穷无尽。你能像作者这样形象地表达吗?读读其它的段落,试一试。
预设二:海洋是个“食物柜”,人类向海洋索取高蛋白的食品。
预设三:海洋是个“能源站”,人类可以向海洋索取价格低廉。
预设四:海洋是个“家园”,人类可以在海底拓展生存空间。
预设五:海洋是个“淡水库”,人类用海水淡化的方法解决水荒。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还要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课文中形象的表述海洋是一个聚宝盆,本环节利用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创新的模仿,海洋是个“食物柜”、海洋是个“能源站”、海洋是个“家园”、 海洋是个“淡水库”,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
4、学到这儿,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还想抛什么问题给大家思考?
海洋还是个 ,人类 。
[设计意图]读出理解是收获,读出问题也是收获。读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更是收获。此环节,旨在训练学生处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5、深入思考: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是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但引导学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和应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探索海洋的奥秘,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作业中重迁移 达读写目标
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与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短文,用上“慷慨地给予、蕴藏、威胁”等词。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此处是读写结合,与开篇理解前后呼应。意在趁热打铁,积累运用,把语言训练做得更扎实、有效。
板书设计: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聚宝盆——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柜——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源站——利用海洋发电
淡水库——淡化海水
新家园——建设海底城市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
踞(jù)在 薄(bó)阴 几绺(liǔ) 穹(qióng )门
棱(léng)角 尘滓(zǐ) 皱缬(xié) 什刹(shí chà)
挹(yì) 掬(jū)你入口 明眸善睐(móu)(lài)
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三、导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根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味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互相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2)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
(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5)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
(6)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四、小结本课时内容(学生展示)
五、当堂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踞( )在 薄( )阴 几绺( ) 穹( )门
棱( )角 尘滓( ) 皱缬( ) 什刹( )
挹( ) 掬( )你入口 明眸善睐( )( )
2、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 ,字 ,号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 , , ,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 》、《 》,诗文集《 》。
3、在横线上填上动词,并且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梅雨潭闪闪的绿色 着我们;我们开始 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着草, 着乱石,小心 身下去,又 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2)“我用手 着你, 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 你入口,便是 着她了。我 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六、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三段,体会修辞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
原文:
春天来了,树林里的动物要开联欢会。小松鼠请小黄莺去唱歌,小黄莺不敢去。妈妈对她说:“勇敢些,孩子。大家爱听你唱歌,你就该唱给大家听。去吧,去吧!”
小黄莺是最后一个上台。她发现小伙伴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心里一慌,声音也发抖了。台下的小八哥、小喜鹊都忍不住笑她。
小黄莺回到家里,对妈妈说:“我以后再也不唱歌了。”妈妈说:“不要紧,以后你多唱给大家听,胆子就会大起来。”小黄莺听了妈妈的话,天天练习唱歌,越唱胆子越大,越唱越好听。
夏天到了,树林里又要举行一次联欢会,小黄莺第一个上台表演。这次,她心里一点儿也不慌了,唱的歌非常好听。大家都鼓起掌来。小八哥和小喜鹊的掌声特别响。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五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技能目标: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教学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询问孩子们喜欢哪些小动物?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他们是怎样练就的?小黄莺是怎样练唱歌的?
出示课题“小黄莺唱歌”。
二、启发质疑
小黄莺第一次是怎么唱歌的?从此它是怎么努力的?后来唱的怎样?
三、配乐听读感知,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在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进行范读。
2、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生字。
3、师指名读课文(2—3名)。
4、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识或认不好的字。
5、教师指名识字、正音(2—3名)。
6、小组检查识字、组长对全对的学生进行奖励,并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7、小老师进行检查。(检查时个别字可让学生组组词、或说句话。)
四、精读理解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指导学生精读体悟。
1、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小黄莺第一次失败后的灰心丧气;妈妈亲切、和蔼、鼓励的话语;小黄莺经过努力后,又一次上台,表现出的轻松和欢快的心情等等。
2、小组讨论小黄莺唱了几次歌,为什么最后能唱好?然后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黄莺努力练歌时,它是怎么想的?从那以后,它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4、交流各小组联想内容。
5、有感情朗读。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
1、教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
2、给学生一定时间,练习讲这个故事。
3、指名讲,佩戴头饰。
4、其他的同学自由发言,可以讲述自己的心情,想法,也可以自由提问,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二、讨论交流
你有过小黄莺那样的经历吗?你想向那些胆怯的同学说些什么?
三、识记,书写生字
1、让学生认真观察这5个生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2、让学生先描红,再仿写,把字写工整,写准确。
3、同桌互相评一评,哪个字写得好,哪个字还要进行修改。
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指导背诵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
2、教师指名复述课文(2—3名)。
3、自由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
五、总结
同学们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请写到小本本上。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有如下的考虑:
1、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出课题自然流畅。
2、识字教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认字,和小伙伴既合作,又竞争,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认字主动性。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读的活动,同时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4、让学生知道自卑、怯懦带来的`后果,感受树立自信,经过努力,获得成功之后的快乐。
5、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意见。
6、使学生在读悟中受到“做事要有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7、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讲故事的氛围,给讲故事者提供一个小小的舞台,激起学生的激情。同时要鼓励那些平时胆小胆怯的学生,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8、有机的将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利于学生理解。
9、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2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教学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教学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推荐文章引入教学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3
一、本单元教材解读。
主题:【世界各地】——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第四单元由3篇状物散文组成,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这里,我们不仅仅关照让学生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世界,我们应该依然不忘语文的工具性的根本属性。比如可以借助课文这个例子,学习《秦兵马俑》过渡段的构篇方式,写生式的摹物手法;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全篇总分及各自然段依然采用总分结构的条分缕析的结构方式。我想这是学习这一个主题单元在语文意义上的更大的收获。
走进《秦兵马俑》,你会感受到享誉世界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会感叹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队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走进《埃及的金字塔》你会看到金字塔的“巍然屹立,傲对碧空”,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确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你会体验到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它“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练习四: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于生活、诵读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习作4、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
观察要有重点。观察要在仔细认真的基础上,抓住重要部位进行重点观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突出重点。例如习作4的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作者就没有对整个参观过程中看到的景物一一介绍,而是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告诉学生:观察也要突出重点。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目标要求
老师们不妨在备课之前再次回顾一下《课标》中关于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阶段目标。(具体讲的时候略)以期对自己的课堂想要达到的境界了然于胸。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 秦兵马佣》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4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全文的作用。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理解的重难点:课文第四至第十自然段这部分具体的描绘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埃及的金字塔》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理解的重难点: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理解金字塔的工程浩大与结构精巧。
《音乐之都维也纳》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4、能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理解的重难点: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反复诵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简洁、明快、优美;学习作者紧扣“音乐之都”,选取个性化素材,从不同方面介绍维也纳这坐城市的写作方法。
习作4:1、通过阅读例文,知道写“参观记”或“游记”一要按照顺序;二要抓住重点写出特色;三要写出自己的感想。
2、学习例文的写法,自定题目,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练习四》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四、本单元每课重难点的突破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秦兵马俑》
这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抒发了民族自豪感,表达了对民族艺术的热爱。根据本篇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写法等诸多方面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的提示,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我们考虑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抓住“过渡”,导读“重点”
本篇课文着中叙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模庞大;一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自然段仅一句话:“兵马俑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将全文所介绍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连接起来,是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教学本篇课文,宜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具体感悟相应段落。这样处理,一是可以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准确的从整体上抓住课文的梗概;一是可以让学生紧紧扣住中心词,如“庞大”、“鲜明”,具体、深刻地感悟兵马俑的特点。
2、诵读课文,积累内化。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凝练,描绘生动形象。课后练习第二题是:“读读下面的成语,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这也提示我们教学过程中,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内涵,积累语言,为我所用。如何具体操作呢?第一,要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感悟其中在表情达意的价值,感悟相关语句的表达效果;第二,要通过这些成语,诵读好课文,促进他们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诵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内化;第三,可以利用填空、默写、选用、造句等形式,促使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积淀语感。
3、研读写法,努力借鉴。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值得学生研读、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较多,如采用列数据、作比较、居室里等方法说明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运用过渡段连接上下文内容,等等。在引读感悟课文之后,应注意引导学生研读写作方法,努力学习运用。
《埃及的金字塔》
本篇课文是一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在进行本篇课文教学与设施,我们根据体裁的特点,依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着重考虑到这样三点:
1、抓住基本要点。
本篇课文内容层次清晰,但结构上与以前所接触的说明文相比,较为复杂,学生们不易准确认识结构特点,从而顺利的抓住课文所说的基本要点。这么办?可以从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本篇课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揭示了课题后,让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金字塔在哪里?”“金字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叫金字塔?”等等。二是引导学生到课文中找出两个设问句:①“如此庞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式怎样建造起来的呢?”②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学生通过这两个设问句,可以很快捉住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抓住课文所说明的基本要点,就轻松多了。
2、了解说明方法
教学说明文,除了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所介绍、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本质,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相关方法。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闻后面练习第二题是:“读一读,注意带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其实是在提示我们,要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运用“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好处。教学本篇课文,一要借机介绍、小结作者说明事物所用的方法,更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进行仿写练习。
本篇课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等。教学说明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在学习了解了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了“这样写的好处”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仿写练习,在运用说明方法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学以致用。比如,可以让学生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介绍自己的教室、学校的操场、家里的客厅的等。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围绕中心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实在是一举两得。
《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本篇课文,应该注意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1、引进音乐之都。
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18世纪以来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华尔兹舞曲的故乡。本篇课文的作者以非常优美的笔触,介绍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描绘了维也纳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所具有的人文景观。诵读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维也纳浓浓的音乐氛围,也会情不自禁地沉浸、陶醉于乐曲之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维也纳之都呢?一是要抓住课文的只要内容,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而是要“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如“摇篮”、“掺和”等;三是要引导观察三幅配套插图;四是要反复品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五是可以展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世界上许多的音乐家”的画像,播放他们创作的优美乐章的片段。这样,可以从各个方面让学生感悟到维也纳的特殊魅力,情不自禁地走进音乐之都,身临其境,尽情享受。
2.激发爱美情怀。
以为叫罗丹的著名美学家说过:“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学本篇课文,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所描写的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浓的让人如痴如醉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的同时,还应该诱导学生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如美的景色、美的图画、美的文字、美的环境,等等。为此,可在学生熟读积累课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欣赏课文插图或其他书法、绘画、雕塑作品,感受生活环境的自然美、形态美、色彩美,等等。
3.学习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后面第四道练习题是:“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其一,要学习段首概括的方法。课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1.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2.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4.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其二,要学习突出重点的方法。“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但作者重点详写了最为著名的“世界歌剧中心”。
习作4 学写游记
本文习作的训练旨在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写游记或参观级的时候,能够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围绕一个特点或几个特点展开细致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本次习作的训练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敬仰之情。本次的习作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帮助学生“修语言”。这是一篇游记(参观记),它属于写景的范畴。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对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景物的在线完全靠语言的建造和修饰,写景还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它既是客观的文字介绍,同时对景的描述必定包含着个人主观审美情趣的偏向,也就是景中要有情。怎样才能既真实的表达,又能把自己观景的情绪融入了文章,本能自然地为读者所接受,这就对语言感觉和言语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做更多更高层次的积累,二是帮助重温已有积累,对语言进行“修炼”。
2.教学生“想心思”。所谓教学生想心思,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写那些,不写那些;那些先写,那些后写。想的过程,是学生把思想、语言、写法和在一起的思考过程,这个“合”不是物理的堆砌,而是一种深层次的融合,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练习拟出有脉络,有内容的习作提纲,在此基础上丰富、铺陈,完成习作。
四、教学资源拓展
1、本单元教学所需要的资料老师们可上网站上浏览下载。
2、上《秦兵马俑》一课,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秦朝的资料,可以搜集秦始皇的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交流丰富历史知识。
3、上完《音乐之都维也纳》后,老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音乐之都维也纳”
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自行选题。如:有那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过;诞生在维也纳的的著名音乐作品有哪些?在维也纳的哪些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撰写报告的基本方法。
五、作业布置
除了布置常规的生字组词、抄写、听写、练习册、周记、习作等等常规作业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介绍祖国以及世界名胜古迹的文章,并做读书笔记。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从课文里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介绍学校周边或者家乡的一处地方,进行一次小练笔,为习作4打基础。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同时感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3.学习生字商量,理解聚和商量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2.了解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1.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三个小动物,还记得他们是谁吗?(师贴图)引读: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的很快乐。
2.可没过多久啊,秋天就到了,天气越来越凉了,三个小动物想,我们该怎样过冬呢?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遇到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才是好朋友,请你读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发现他们是一起想办法的。还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聚和商量
商量:师:生活中遇到困难和好朋友商量商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你看(出示商、量)(1.指导记住这个字。2.指导轻声的读法)
2.小朋友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两个字,让我们把这个词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聚:怎样就是聚在一起了呢?你能上来帮小动物们重新摆摆位置吗?(上台重新贴小动物的位置)这就叫做聚。
(1)一般来说,我们遇到一些开心的事或有什么大事情就会聚到一起,就像我们过年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多开心啊!
(2)三个小动物聚到一起干什么啊?(商量过冬的事)
(3)你们知道小动物为什么要商量怎么过冬吗?春天、夏天、秋天他们也不需要商量啊!(冬天太冷了)
是啊,冬天好冷啊,我们小朋友可以穿上厚厚的棉衣,还可以待在空调房里度过,可小动物又不能穿棉衣,开空调,看来他们是得好好商量一下。
3.课件出示三个小动物聚在一起商量的画面。(指导读这段,评价)
4.师小结:他们是怎样商量的呢?商量的结果又如何呢?
二、
学习37段。
1.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37段,边读边想,这三个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通过读课文大家一定发现了小动物们可聪明了,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
谁来说说燕子是怎样过冬的?青蛙呢?蜜蜂呢?(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3.小朋友,你们读懂他们的话了吗?真的读懂了吗?我们读书的时候,有时就要把自己当作小燕子,有时你就要像青蛙,有时你又要变成了小蜜蜂。下面,你对哪个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特别感性趣,就把它的话多读几遍,好好地体会一下它的心情、也可以边读边想他在说话时会有什么动作。待会儿你就把自己当作这个小动物,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过冬的。
4.交流。你是哪一个小动物?
燕子
(1)生读。
师:就要离开好朋友们了,你的心情怎样?(有点难过)是啊,离开自己的好朋友肯定舍不得。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吗(指读)
师:小燕子,还没有分别就想到明年再飞回来了。明年什么时候回来啊!(理解春暖花开补充春色满园、春意盎然、春光明媚)
师:小燕子真了不起,靠着自己的一双翅膀,可以让自己顺利的渡过寒冷的冬天。
(2)像燕子这样,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的过冬方式,我们把它叫做迁徙(板书),每年秋天迁徙到南方过冬的鸟叫候鸟。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和燕子一样,也要飞到南方过冬呢?
(3)燕子不仅为自己过冬做好了准备,他还特别关心自己的朋友,他是怎样关心青蛙的呢?(指名读:青蛙哥哥)
青蛙
(1)小青蛙们,你们是怎样过冬的?(生读:不到南方去)。
(2)青蛙哥哥,你这一睡要多长时间呀?
你睡整整一个冬天,不吃东西,肚子不饿吗?
青蛙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地睡上一大觉,真舒服呀!你
能一边做动作,一边来读读这段话吗?(我要吃的饱饱的,好好睡上一大觉)圈出饱饱的、一大觉。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小青蛙虽然没有燕子那样的翅膀,但它的这个大肚皮可管用了,只要吃饱之后好好睡上一觉就能过冬了,真神奇!老师告诉大家,整个冬天啊小青蛙不能说话,只能睡觉,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要不然肚皮再大也不够过一个冬天的,是吗?
出示第五段。自己再仔细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能配上什么动作。
(3)谁来当小青蛙。
评:让我来摸一摸肚子。哎呀,还没吃饱,怪不得不太舒服,还要努力。
让我摸一肚子,你的肚子吃得饱饱的,读得真好,一定会睡得很舒服的。
(4)这下我可放心了,小青蛙,你的这种过冬方式好象叫(
)。
蜜蜂
(1)小蜜蜂还没有介绍呢!你是小蜜蜂,你来说一说。
(2)从一个早字可以看出小蜜蜂多勤劳啊,(画出早)在冬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他就做好准备了,谁来用一个成语夸夸他。(有备无患、防患未然)(通过你的朗读来夸夸她)
5.小结:瞧,小动物们多聪明啊,他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过冬做好了准备,燕子是(),青蛙是(),小蜜蜂是(),而且他们互相()。
6.瞧,小动物各有各的过冬方法。看来,遇到事情多商量还是挺有用的。现在,我也有些心痒痒了。我就想做那只小燕子,谁是我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来和大家商量商量。(指一生)就请你。其他小朋友拿起书,看看我们是怎么商量的?都做好准备了吗?(做好了)好,开始!
师:冬天快要来了,虫子快要没了,我要飞到南方去,那里很暖和,还有很多虫子。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是你不会飞,怎么办呢?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小青蛙,你是这么过冬的啊,我不担心你了。
师:刚才我们俩在商量的时候,我发现这边的小朋友在笑嘻嘻地跟着我们读。瞧,他们多会学习啊!
师:下面让我再来试一次,我还当燕子,谁来做我的好朋友小蜜蜂?(指一生)好,就请你。其他同学跟着我们轻声地读。你就是我的好朋友了。
师:蜜蜂妹妹,冬天地上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生: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师:小蜜蜂可真勤劳,会学习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你们想不想像我们刚才这样这样商量商量啊?
生:想
师:那同桌的两个小朋友相互练一练,怎么商量商量。
学生自己练习分角色商量。
师:来,会商量的.小青蛙和小燕子在哪里?其它的小朋友听一听他们商量的好不好?
师:(问两个孩子)你是谁?(小青蛙)你又是谁?(小燕子)
生1: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生2: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这下你还担心小青蛙吗?可是在没有听到小青蛙的话之前,小燕子可是充满了担心。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青蛙哥哥
师:会商量的小青蛙和小蜜蜂在哪里?这样我们商量一下好不好?左边的小朋友做小燕子,右边的小朋友做小蜜蜂,我们来试一试。
齐读。
师:我最后再请三个小朋友,最会关心别人的小燕子,最神奇的小青蛙,最勤劳的小蜜蜂来商量商量。
7.你们喜欢他们吗?
冬天即将到来使这三个好朋友不得不分开,他们商量的结果是什么呢?(明年春天再相聚)
总结:今天,我们不仅从这三个小动物身上学到了动物过冬的知识,还懂得了好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道理。你们快乐吗?
他们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在动物世界中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冬方式,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向家长请教的方法了解更多的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下一节课大家再来讨论好吗?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5
一、教材简说
这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构形规律和识字方法的练习。四组字分别是含有“月、目、扌、足 ”等偏旁的字。学习伙伴说他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我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可能发现了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月字旁的字和人的肉体有关,提手旁的字和手的动作有关,还可能发现其他形旁所表示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
1、巩固所学过的汉字,了解形声字形旁的表意作用。
2、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
3、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与愿望。
三、学习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
四、主要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五、学习准备
五颜六色的.生字卡片。百宝袋、生动形象的卡通字理识字课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这节复习课由老师领你们去生字王国看一看,和生字宝宝认识一下、做做游戏,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二、熟读生字、发现规律
师:老师这里有些生字宝宝,看看你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他们的名字。(出示卡片)
生:齐读(教师及时纠正)
师:嗯,同学们读的真准确。我们小组来比比赛好不好?
生:好(师出示卡片,生以小组为单位读生字)
师:每个小组的表现都那么好,那我想让男生和女生比一比,看谁的发音最准确。
生:(男生、女生比赛读)
师:读的真棒,那老师加点难度,我一举起生字宝宝,认识的同学就站起来读,读完后你就马上坐下。看哪个同学读的准确,做的迅速。
生:(读)
师:嘘!小朋友们,你们听,生字宝宝好像在和我说话呢!(师做出听生字宝宝说话的样子)小朋友,你们知道生字宝宝和老师说什么了吗?
生:不知道
师:它们说阿,王老师,你看你把我们摆的乱七八糟的,一点都不好看。这么多的小朋友,我们想请他们帮帮忙,给我们排排队,把长的像的排成一行。谁愿意帮帮他们啊?(师找两个同学到前面摆)
生:我愿意!
师:其他的同学别着急。老师早就准备好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百宝袋。里面也装着这些生字宝宝,现在你们就快点把他们拿出来摆一摆吧
生:(动手操作)
师:(问下面的同学)你们和他们摆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请举手,老师看一下,)
生:一样
师:你是怎么摆的呢?摆在一起的字他们哪长的像?
生:我是按照部首来摆。我把部首一样的摆在一起。
生:我把提手旁的摆在一起,把足字旁的摆在一起,把目字旁的摆在一起,把月字旁的摆在一起。(板书:四个部首)
师:(问前面的同学)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生:是的。)
师:你说得真好,你们看太阳公公都笑了。(板书:给太阳画上眼睛)
小朋友们,你们看,摆在一起的这些生字宝宝和他们的部首有什么关系吗?看“擦”这个字,擦,用什么擦阿?(生:用手擦)和手有关。再看“跳”这个字,怎么跳呢?(生:用脚跳)和脚有关。可见他们都和他们的偏旁有关系。小朋友们,我们在叫一遍他们的名字好不好?(生:好)以小组为单位,叫完一个生字宝宝你就把它放回百宝袋,咱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生:(读、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你们看大树爷爷也笑了(板书给大树画上笑脸)老师也得给你们点奖励阿,我们来看一段动画片好了,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请同学们仔细的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看懂了什么?(放课件)
师:谁能和老师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生:我看懂了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师:有没有什么没看懂的呢?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
三、扩展知识,巩固复习
师:同学们,其实在生字王国里还有许多带有这些部首的汉字,老师也找来了一些,我们一起认一认,看到你认识的就大声地读出来。(点击课件)
生:读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些生字你们不认识,不要紧,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会逐渐的接触到这些字,慢慢的你们就学会了。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请你们站起来,和老师一起做一段律动。(点课件)这是老师根据你们前面学过的自编自创了一首小儿歌,我们一起读一读:
拍拍手阿跺跺脚,
揉揉肚子掐掐腰。
摸摸肩膀摇摇头,
抬起腿跳一跳,
运动运动身体好!
师:我们和着音乐,加上动作在来一遍好不好?(生:好)
师:好了,小朋友们,在这节课中,你们都发现了一些问题。这是你们爱动脑筋的结果。你们知道你们的表现有多棒吗?是你们的出色表现给了老师一份自信和力量。老师无论走到哪都会记得你们,你们能记住老师吗?(生:能)请你们用你们最有自信的声音和老师说声再见吧!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05
【经典】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05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7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04-02
小学语文《aoe》教学教案04-03
(精)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16
[优]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18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通用]03-05
【精华】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05
(热)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