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5 09:12:5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三点水、提手旁、火字旁”。

  2、正确识记生字。

  3、引导按顺序看图,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

  难点:引导学生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平时在家里都干些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平时,我在家里帮妈妈扫地……)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朋友。(课件出示自我介绍的小女孩)她叫小红,她邀请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她家做客。你们愿意去吗?(愿意)

  2、出示课本插图,小红在哪呢?(在家里)板书:在家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生动活泼的人物介绍,以做客的方式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说话,学词识字

  1、小红家里的东西可多啦,请同学们按顺序找一找,小红家里都摆放着哪些物品?(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按顺序出示带有音节的词语认读。

  沙发茶几报纸书架台灯挂钟电视电话

  强调:灯,钟是后鼻音。电是前鼻音。

  2、图上有哪些人物呢?他们在干什么?(通过说爸爸在看报纸出示“报纸”读。)

  总结:对,晚上,小红一家人都在家里,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看电视,小红给他们送去水果。爸爸妈妈高兴地笑了,小红也笑了。

  3、出示课件:我会读

  沙发电视台灯报纸

  A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出示生字条,圈画生字。

  沙发报纸台灯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请大家打开语文书49页,借助生字条,把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找出来圈住,一边圈一边读,圈完以后再读一读。

  4、出示带音节的词语

  沙发报纸台灯电视

  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齐读

  5、去掉音节读词语

  自由试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

  (初入学的孩子好动,坚持不了一节课,课中休息一下,学生的积极性会和刚上课一样高。)

  6、出示单个生字认读

  沙发报纸台灯电视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说话简单识记生字,再通过分步学习进一步巩固生字。使学生的生字认得更牢固。)

  三、识记生字巩固练习

  1、这节课的生字里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偏旁呢,板书:三点水、提手旁、火字旁领读

  2、你能找出这三个偏旁藏在哪个生字里吗?

  课件出示:

  沙--------三点水

  报--------提手旁

  灯--------火字旁

  (读报纸要用手,“提手旁”表示和手有关的.动作;“火”是在《口耳目》里学过的,它当偏旁的时候要把捺变为点)

  请同学们再读一次。

  3、交流识字方法

  我们今天学的这些生字里的某一部分有你们认识的吗?你能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报”的右边在“服”中见过,把“服”的“月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报”。

  对,这种识字方法叫做:换一换。生跟读。

  三点水+少=沙示字旁+见=视火+丁=灯

  对,这种方法叫:加一加,生齐读。

  带有这三个偏旁的生字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希望大家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认识更多的生字。

  现在呀,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看看你们这些字认得怎么样。

  4、出示:我会读

  沙发沙子出发头发;电视电报电灯电视台一台电视机电话;

  报纸白纸纸飞机

  5、我能用它们说一句话

  报纸台灯电视沙发

  爸爸在看报纸。

  我坐在台灯旁写作业。

  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6、读一读,连一连

  报纸diànshì

  台灯bàozh

  电视táidēng

  沙发shāfā

  7、摘苹果

  设计意图: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和爸妈一起做家具和电器名称的卡片,贴在物品上,认更多的字。

语文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⑷说话:用因为......所以......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他们。这是他要去闹东海的原因。

  ⒉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板书:跳进取下摆掀起)

  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

  ⑷东海龙王怎么样了?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⒊第3自然段:(结合看图)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哪个夜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打死了他。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请看第4自然段。

  ⒋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

  ⑷画出关键词语,练读。

  ⑸小结:2~4自然段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三太子,处治你龙王,为百姓出气。

  齐读2~4自然段。

  ⒌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⒍齐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深化故事,写小哪吒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有过上了太平的日子的事,表现了哪吒为人民着想,对恶势力敢于斗争而获得胜利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附:板书设计

  一件运动衫

  文章结构:(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结尾出人意料——赞美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体会“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过程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设想事情发生的结局。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检查预习,指名朗读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自学

  (一)思考:

  1.“我”看到了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会让“我”喜爱?

  2.“我”是怎样购买运动衫的?

  3.事情的结局与你想的`有什么不同?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二)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三)自由讨论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四)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三、反馈自学内容

  1.“我”喜欢上了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读第三自然段回答)

  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体现出“我”对运动衫的喜爱?

  3.“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得而复失呢?

  4.“我”的运动衫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呢?

  5.从“我”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情。

  四、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感情。

  附:板书设计

  21*一件运动衫

  喜爱→买到 (得)

  买鞋→退掉 (失)

  康威→用狗换 (得)

  教案点评

  通过习这篇略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课文;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对于教学的难点,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事情的结局与你想的有什么不同?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思考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增强文章对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情,目的是进一步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心中有他人,关爱他人的品格是高尚的,也是美的。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4、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在生活中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培养在生活中思考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解疑。

  ⒈(课前布置学生带自己的成长记录册或小时候的照片)

  师:有没有同学带来自己的成长记录册?

  (翻开印有出生石灰私自小脚丫、小手印的一页)大家看,这是某某同学出生时手和脚的样子。现在请大家比一比。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⒉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在慢慢地长大,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

  ⒊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在时时刻刻变化着。今天我们要学习《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⒋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一课。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

  今天,老师把科利亚带来了,你们来问问他吧?CAI(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象)生质疑。

  5、教师过渡:同学们可真会提问,而且还很有礼貌,克里亚可愿意回答了。请大家打开课文,答案都在课文里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科利亚都对你说些什么?

  6、生自读课文,自主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⒈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木匣,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⒉同桌互议。

  ⒊全班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⒈找出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埋木匣”的。

  ⒉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的?可在关键句子下面做上记号。

  ⒊小组交流。

  ⒋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了解科利亚和妈妈都使用“量步子”的方法埋木匣的。

  ⒌指导朗读。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的。

  二、中心切入,研读品味。

  ⒈找出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挖木匣”的。轻声朗读边读边思考边批注,要求学生在疑难的地方画上问号,把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⒉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小结并板书中心议题。

  ⒊教师指导学生读“挖木匣”的部分。

  ⑴妈妈为什么能很快挖出箱子?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没有挖到自己的木匣,而第二次就挖到了呢?他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⑵在读中品味,感受科利亚的感情与情绪“焦虑——被嘲笑——冷静思考——兴奋”的变化过程。

  ⒋借助动画,直观呈现“挖木匣”部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了解科利亚的思考过程及人物特点。

  三、拓展内化,揭示主题。

  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你能给最后一个问句换种肯定的说法吗?

  ⒉导读、品悟、揭示并板书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在起变化。想一想:你的周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⒊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周围事物在一天天的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的长高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号,但是只要我们像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面对变化着的事物,采取不同的策略。那,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和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

  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

  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同学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

  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同学闭目想象。

  2、同学反馈:

  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同学配乐朗读:

  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

  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竞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

  《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小朋友,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板书课题:

  舟过安仁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小朋友,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

  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

  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同学描述画面,引导同学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同学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小朋友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小朋友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同学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

  用投影仪展示局部同学的画,并让同学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小朋友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小朋友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

  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同学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

  《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

  清平乐·村居

  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yuè”,清平乐原本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同学读准:

  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身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同学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青丝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同学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同学发表自身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同学闭目想象画面。

  2、请同学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同学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同学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