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化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1
物质的量浓度
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1l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为:mol﹒l-1
2.表达式:cb=n/v(n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例1](20xx黄冈中学)用1000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kg。5mol/kg的硫酸的密度是1.2894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56mol/l b.5.23mol/l c.4.33mol/l d.5.00mol/l
[解析]设溶剂的质量为1kg,则硫酸的体积为(5mol×98gmol–1+1000g)÷1.2894g/cm3×10–3 lml–1≈1.155l,故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5mol/1.155l≈4.33mol/l
[答案]c
特别提醒: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物理意义和相关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这里的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的特定组合,单位是mol;体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
2.明确溶液中溶质的化学成分。
求物质的量浓度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溶液的溶质要掌握清楚,如nh3溶于水得nh3h2o,但我们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为nh3;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2so4;na、na2o、na2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cuso45h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
3.熟悉表示溶液组成的其他物理量。
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除物质的量浓度外,还有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如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为c=ρgml-1×1000mll-1×ω/mgmol-1。
考点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1)计算:如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如溶液是液体时,则计算所需液体的体积。
(2)称量:用天平称出所需固体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出所需液体的体积。
(3)溶解:把称量出的溶质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溶解,边加水边震荡。
(4)转移:把所得的溶解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缓缓注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所配的溶液倒入指定试剂瓶并贴好标签。
2.误差分析:
根据c=n/v =m/mv来判断,看m、v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c的变化。
[例2](20xx广州七区联考)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d.重新配制
(3)乙学生:用100 ml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解析](1)假设取用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
v×18mol/l = 100ml 3.6mol/l v=20.0ml
(2)①②③见答案,④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如不慎损失了溶质或最后定容时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都是无法补救的,得重新配制。 (3)见答案。
[答案](1)20.0ml (2)①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②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③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 d;
(3)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特别提醒: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按操作顺序来讲,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所用溶质的多少时,以下问题要弄清楚:
①溶质为固体时,分两种情况:溶质是无水固体时,直接用cb=n(mol)/v(l)=[m(g)/
m(gmol–1)]/v(l)公式算m;溶质是含结晶水的固体时,则还需将无水固体的质量转化为结晶水合物的质量。
②溶质为浓溶液时,也分两种情况: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根据公式c(浓)×v(浓)=c(稀)×v(稀)来求v(稀);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密度(ρ)和溶质的质量分数(ω),则根据c=[ρgml-1×v’(ml)×ω/mgmol-1]/v(ml)来求v’(ml)。
③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的量程不符时:算溶质时则取与实际体积最接近的量程数据做溶液的体积来求溶质的多少,不能用实际量。如:实验室需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取固体naoh的质量应为20.0g,而不是19.2g;因为容量瓶只能配制其规定量程体积的溶液,要配制符合要求的溶液时,选取的容量瓶只能是500 ml量程的容量瓶。故只能先配制500 ml溶液,然后再取出480ml。
2.称、量溶质时,一要注意所测数据的有效性(即精度)。二要选择恰当的量器,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应用带盖的称量瓶(或小烧杯)快速称量;量取液体时,量器的量程与实际体积数据相差不能过大,否则易产生较大误差。
3.容量瓶使用前要用蒸馏水洗涤2~3次;溶解或稀释溶质后要冷却溶液至室温;定容、摇匀时,不能用手掌贴住瓶体,以免引起体积的变化;摇匀后,如果液面降到刻度线下,不能向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了,因为瓶塞、瓶口是磨口的,有少量溶液残留。
4.定容时如果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或摇匀时洒出少量溶液,均须重新配制。
高中化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2
1、宏观层面
不同知识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及表现(学科内综合)
要求:期末考试前以上各方面基础知识必须落实。
(2)同一知识模块内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
如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有机化学“醇醛酸酯一条线,有机辐射一大片”等。
建议:首先,阅读课本各章小结,了解本章及相关章节知识点间联系。其次,在白纸上自行回忆及书写知识脉络图,尤其是各无机元素化合物间、重要有机物间转化关系必须熟练书写。
ps:这个工作,没有任何其他人及书籍可以代替自己亲自动手完成!
2、微观层面
(1)落实基础知识,收获新的一年
①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酸、碱、盐、氧化物、同素异形体)应用概念辨析和判断、应用类比的方法和观察法完成概念的应用如:分散系:悬浊液、乳浊液、胶体(性质、鉴别、分离、应用、制备)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离子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电子转移数目、氧化剂、还原剂、能力的判断)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量:
(na、n、c、v、p、n、m、m、vb、d)概念应用、单位、计算或换算、判断。应用:灵活应用公式和方法计算推断
化学能与热能:
(燃烧热、反应热、焓、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焓变的判断和计算、放热、吸热与能量的关系、化学键与热量的关系)实际应用
②基础理论
平衡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书写、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推断、速率与方程式之间的关系、速率平衡图像、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t、p、c、催化剂、接触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判断
电离平衡:
(强弱电解质判断、电离式书写、实验证明强弱的方法、导电性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促进和抑制电离的方法和措施、以水、醋酸、氨水为例、平衡移动的因素、溶液的酸碱性判断、ph的测定、水的离子积与影响因素、强弱电解质与浓稀溶液导电性的关系)实际判断和应用
水解平衡:
(盐水解的规律、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水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三个守恒的关系推断和应用、溶液酸碱性、溶液浓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判断、水解的应用)实际应用。
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大小的影响因素、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沉淀转化的方法、沉淀溶解的方法、ksp与溶解度的关系)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族、周期的书写、判断、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半径、化合价、单质、化合物、反应激烈程度、熔沸点、颜色、得失电子)、代表物质通式、特殊性质)实际判断、应用确定元素或位置,应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原子结构
(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量数、以上书写方式、原子结构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键
(化学键概念的应用、共价键、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键的断裂与生成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化学能与电能
(学会区分判断两极;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判断和电极反应式;根据电极的变化判断金属的活泼性;根据电解时电极的变化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及应用;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应用、判断、书写
③化学用语
原子结构图、元素符号、结构式、电子式、分子式、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电离式(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尤其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和氢氧化铝两式电离)
电池(两极反应式、燃料电池式)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ps:必须做到正确书写(客观事实、符号正确、微粒守恒、条件完整等)
④元素化合物(金属、非金属)
碱金属
(物理、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分析相似和递变;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转化、关系,从氧化还原角度了解过氧化钠)
几种重要的金属
(铁、铜、铝、镁;活泼性;冶炼方法、合金应用、合金的应用和性质与原来金属的比较)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检验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铁、二价铁、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氧化性和还原性)应用、制备、检验
非金属
(无机非金属材料碳、硅的性质。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碳族在周期表的位置;一氧化碳的污染;硅酸盐工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殊性;一般反应需要高温的条件)
海水—氯、溴、碘卤族元素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对环境的污染;卤族的相似和递变性、工业提取溴、碘的方法;海水淡化的方法、海水综合利用---氯碱工业、制金属镁)
硫的氧化物、硫酸及其氧族元素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过氧化氢的性质催化剂对它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二氧化硫的污染、三氧化硫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转化、硫酸的性质应用、硫酸盐的性质)
氮、氮的氧化物、硝酸、铵盐、氮族
(氮的稳定性和性质、氨气、铵盐的`性质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和方法、检验;硝酸的性质和应用;氮的氧化物和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氮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⑤有机化学(烃、烃的衍生物等)
有机化合物的碳成键的特征
典型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主要的化学性质
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产的作用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等基本概念辨别
重要有机物(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卤代烃、酚)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羟基、羧基、醛基、酯基的性质检验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红外光谱、质谱图法、核磁共振氢谱、根据结构特点推断有机化合物、根据性质确定有机物、根据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共平面、共线问题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基本营养物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淀粉、油脂;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其它:纤维素、酶、酸性与碱性食物
高分子合成
有机反应:
取代、缩聚、加成、加聚、消去
氧化、还原(裂解、裂化)
ps:主要结构简式的书写形式(体现结构、易于识别),缩聚产物的书写形式(以现行教材为主,写出链端。部分参考书给的范例及答案沿用老课改写法,没有写出链端!)
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计算(根据相对密度或者标下密度、根据水、二氧化碳、根据商余法)
根据仪器的测定(红外光谱、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
根据性质确定、根据框图信息确定
⑥实验基础(常见的仪器使用、物质的制备)
乙酸乙酯、甲烷的取代、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检验、乙醛的检验、乙酸的检验、淀粉的性质、淀粉溶液与食盐的分离、肥皂的制取-----
建议:无机实验根据教材必修1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梳理,兼顾必修2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相关实验。
(2)深入思考问题,积聚综合实力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定义,能有条理地复述重点知识的形成过程,能结合所学准确阐述其本质,能清楚地分辨和比较相似或相关知识点,能发散联想类比相似甚至不同模块的知识点,等等。
如: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的“拆”与“不拆”的含义及本质是什么?
如: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推知简单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即得失电子为对立统一的过程,而物质得失质子(h+)也是对立统一的过程,这又对应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如: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使氯水褪色?原理分别是什么?(可以结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原理思考)
建议:充分利用好复习的笔记和测试题,对记不清、不会、不理解的地方再次思考和询问,筛查出知识遗漏点及盲点的同时,更要深入地认识概念原理的本质。理解不透彻、认识有偏差,不但一轮复习的效果达不到,而且还将影响到二轮综合问题的解决,以及考前心理。
3、学科思想方法层面
连续两年的《高考说明》中对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要求:
“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如:中学化学所介绍的浓盐酸、浓硝酸“易挥发”,而浓硫酸是“高沸点酸”——“难挥发”——即难成为气态分子逸出液面。试问:物质变化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浓硫酸常温下难挥发,是否说明其永远不可能产生酸雾?“发烟硫酸”又是怎么回事?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题中的白色酸雾可能是什么?(浓硫酸沸点约330℃,挥发一般指液体成分在没有达到沸点的情况下成为气体分子逸出液面。)
如:原电池工作原理中“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是否必须“活泼性不同”?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必须为“电解质溶液”?高中化学学过的原电池模型有哪些,其原理与装置如何结合以实现能量转化?
如:复习物质性质时,以so2为例,先从物质分类入手,分析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其次是氧化还原的角度,s处于中间价态,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最后,其个性为漂白性。
如:有机化学的核心问题是结构问题,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在分析物质性质时,着手点为碳骨架(链状、环状)—官能团(种类、数量、位置)—基团间影响,而在处理有机推断或有机合成问题时,也同样关注的是碳骨架与官能团相关的知识,如骨架的构建、官能团的形成、转化、消除等。
如:学习及复习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时,我们可以“习惯性”甚至“本能”地接受沉淀的生成(包括易溶—微溶—难溶—更难溶)和沉淀的溶解过程,但我们依然无法从逻辑上接受baso4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可转化为baco3的事实,即使用qc与ksp比较以“半定性”地解释,我们心里“依然很别扭”。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看得见、易感知的,我们用心去接受;而更多看不见、较抽象甚至与“常识”相悖的结论,我们更要用脑、用逻辑思维去对待,这也是人越往高端发展时,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已知:同温度下,ksp(baso4)baco3的溶解度)。
4、学科学习能力方面
连续两年的《高考说明》中对化学学科学习能力的要求(节选):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如:通过所给的数据分析化学过程,其中亦包括猜想和尝试的方法,09年北京高考化学28题(5)就是典型一例——既有对铵盐成分的定型判断,又需要结合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甚至结合猜想与比较,以确定最终结果。很多老师和学生在读了多遍题目后依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如:近年来有机推断都是作为压轴题出现的,也往往伴随着“温馨小提示”——陌生信息——陌生的化学反应,要求我们学生就是通过平日所学的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猜测、寻找、推理断键位置、官能团的转化,再应用到解题当中。09年北京高考化学压轴题两次应用了“酯交换”这一信息,让许多学生感到陌生,而且还是“连续两次”应用!这与平日的练习题风格差异较大。再如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有学生一看到高聚物的聚合度居然为n/2,心头马上一紧。
如: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是分子内与br原子相关的两种变化,在碱性环境下两种反应的趋势乃至行为都是存在的,我们欲使反应更倾向于消去反应,就需要用碱性更强的物质(高中叫做氢氧化钠的醇溶液)来作用之。此例再次说明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告诉我们: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影响反应的倾向性。
建议:在实验及探究能力方面,我们应遵循处理问题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由单一因素变量控制深入到多因素变量控制,由定性(可观察量)到定量(可计量量),充分但合理地利用好复习资料,不盲目、不冒进。
高三复习是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大工程,以上仅就同学们一轮复习知识相关的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也兼顾着与二轮综合复习的衔接,较深入的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有心的同学能够在期末或寒假抽出时间思考,以期有更大的收获。
【高中化学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微格教学论文08-23
微格教学反思11-25
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01-20
浅说作文教学的微格训练02-21
微格教学心得体会02-22
微格教学用于中学英语师资培训08-17
教学微格研究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的入门08-17
利用微格教学培养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08-07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08-23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