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常用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以《不要再来伤害我》导入。
同学们,这首歌的名字叫《不要再来伤害我》,但是歌手张振宇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却把名字改成了《爱护动物的歌》,来呼吁人们关爱动物。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或许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感悟深刻的主旨
2、品味精妙的语言
三、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回答明确:
一群被逼至绝境的老斑羚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挽救了另一半的生命。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话是什么?(飞渡)
作者就是围绕飞渡描写了“飞渡前------飞渡中---------飞渡后”的几个主要情节。
飞渡前斑羚陷入了怎样的境地呢?阅读文章的1-4段回答。
学生回答补充。
一面是荷枪实弹的猎人、虎视眈眈的猎狗;一面是六米宽的山涧,而斑羚只有五米宽的跳跃能力。斑羚群的命运看来是凶多吉少。斑羚能不能死里逃生,让我们来看一段动画。
斑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脱险。这段动画,表现的是全文的内容,哪个场面最让你感到震撼?
同学回答。
四、我来设计
文章第几段,描写了第一对斑羚试跳的过程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文章有一部分被隐藏起来了。现在我们来补充这一部分。
要求:根据动画和自己的想象,描写第一对斑羚飞渡的过程。
四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创作,一人执笔。边说边写。
为了让大家写得更准确、细致,我们再看一遍动画。
四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创作,一人执笔。边说边写。
交流作品:
要求:1、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出作品。
2、从第二组开始不但要读出自己的作品。还要说出和上一组作品相比,你们作品的闪光点在哪里?
同学们的作品各有千秋,其实作者也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写了这震撼人心的场面。发下去后,仍然是小组合作。任务:1、朗读。2、和自己的作品比较,作者的创作又好在哪里?
丰富准确的动词。
老师发现在作者的描写中有两个动词,刚才我们小组创作中都没有用过的。一个是小斑羚的“猛蹬”,一个是老斑羚的“钩”。这两个词写得怎么样?
我们也在我们的创作里,加上一两句比喻,让我们文字鲜活起来。
总结:作者就是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和丰富准确的动词把第一对斑羚飞渡的过程,写的'详细和震撼人心。文段是融于文章的,看看文章还有其它段落描写了关于斑羚飞渡的过程吗?和第一对斑羚飞渡相比在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找出你喜欢的几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五、感悟主题
再体会文章语言的同时,除了震撼,这群斑羚你带给你什么感悟?
句式:从老斑羚身上,我看到了自我牺牲的团队精神。
从年轻斑羚身上,我看到了对生命的珍视。
从人类身上,我看到了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珍爱动物。
文章当中也有点明中心的句子。阅读11-14找出来.
齐读。
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六、拓展迁移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
第一个:武文斌。
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看到了一种感情至真至纯,经得起磨练,这也是一种爱啊。我们人类有,他们动物也有,那我们和他们之间呢?
文中的人类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能引起我们怎样的反思。
结束语:《斑羚飞渡》是一篇凝聚着人类良知的警世之作。我们惊叹动物面临生存危机,生命受到摧残时团结一致,不惜代价把生的希望留给年青一代的崇高的牺牲精神;我们也更加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爱护抢救一切野生动物就是拯救人类自己,这是我们缤纷世界中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语文教案 篇2
《怎样保护环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它要求学生认识到:现在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而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人为极大的破坏,我们人类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危机,从而弄明白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如何进行环境保护,然后以“怎样保护环境”为话题,展开想象,说一说。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环境,树立起保护环境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要破坏地球,而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万代。
学生分析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所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也有极大的差异,而且对有关环保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不感兴趣。他们认为环境保护是大人们的事,他们自己就只管读书,吃喝玩乐,关于环保的知识比较枯燥无味就不去光顾。在平时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关于环境保护类的书极少。学生们课外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童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的成长需要外部环境的`引导。因此,这次的口语交际的指导,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从何入手,既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又能在学生中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自觉保持生态平衡呢?这是口语交际课的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从学生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入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看科教片,教学生上网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眼界,逐步喜欢阅读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关注周围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设计理念
一、创设交际的情景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言语交际离不开具体的交际情境。情境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进行对话交流
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学生乐说、爱说、形成表达自信心的基础。这次口语交际营造了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感兴趣、又能让学生大胆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的言语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交流环境氛围中各抒己见,开展团结合作、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体验到交际的快乐,乐于与人交流。
三、 多种形式的交流,学生得到发展
口语交际是双向、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师介绍、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听、说、评中进行师生互动发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兴趣。
2、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力要既丰富而又合理,又要对人类有所启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也来保护环境。
3、口语交际中,参与讨论,发表见解;耐心听,简明扼要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有关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
2、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收集、摘录有关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人们采取措施进行环保的资料、图片,提通过观看、阅读,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
3、引导学生设计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共同商讨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口语交际课《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周围”指哪些地方?
对!我们周围就是指我们学校附近、家的附近等。我们班同学的家遍布喀什各个镇区,那么我们周围就是指的整个喀什。
二、过渡:
你们希望我们喀什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对!大家都希望生活在整齐、美丽、舒适的环境里。(课件出示环境优美的图片)
喀什是一座文化名城,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我相信同学们作为喀什人一定是为喀什美丽的环境而感到非常自豪的。可我们渐渐发现这座城市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三、讨论水污染现象、后果及应对措施。
交流资料,了解“环境保护”。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并结合图文、音像等;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了解。
1、出示系列:课件,定格:小河上漂浮着死鱼。
2、从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看到过或了解到哪些污染河流、湖泊的现象?
3、人们把生活垃圾倾倒在湖泊里,把工业废水排放到小河里,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4、是啊!湖泊里的水变黑了,变臭了。小河里的鱼儿不再欢快地畅游了,鸟儿也不在这里栖息了。我们人类更是自食其果,遭到了无情的报复:健康被损害,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病症,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水污染不能再继续了,那我们怎么办呢?你能采取什么行动制止或减少水污染现象的发生呢?
①捡起来,或捞起来。
②比如我现在就是一个环境破坏者,我正要把刚喝完的饮料瓶扔到河里。你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么劝说?(注意:一要懂礼貌,二要以理服人,让人心服口服)
③科幻发明。
但愿科学家们早点儿把你说的这种机器发明出来!
④还有那些你看不到的,甚至看到了凭你的能力也解决不了的现象。比如,你只看到小河里有垃圾,却看不到是谁扔的;你明明知道有人向湖泊里排放污水,却没有能力去制止,你怎么办?(宣传、写倡议书、向有关职能部门投诉等等)
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真高!
四、讨论畅谈其它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应对措施。
师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已介绍了很多有关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资料,了解了了什么是环境保护,明白了我们全人类都必须行动起来进行环境保护。那么假如你是环境保护大使,你想怎样进行环境保护呢?先来看看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要求,思考: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要求:1、想法要新奇、得体;2、想法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谈话引导、启迪思维:假如你是环境保护大使,你最想做什么?如何呼吁全人类去保护环境?假如要你设计一些公益广告,你会怎样设计?有什么好的建议?
五、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课件:小组交流须知)
1、四人小组组织交流,看谁的想法最新奇有趣,最有益于人类,最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2、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3、小组推荐或自荐一名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引导评议。(主要评议:话语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突出;建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设计的公益广告是否琅琅上口)
六、对于防治环境污染,我们个人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每一个小学生,为保护环境都应该从我做起,要知法、学法、讲法、用法。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对各种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得非常透彻,制止环境污染的办法也切实可行!那就请把你们的办法付诸于实践,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喀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出我们的贡献!
语文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回忆了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从这件事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阅读中感悟、体会。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鲈鱼,“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从而理解课文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古诗,谈话导入
学生朗读: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儿?你们钓过鱼吗?如果钓到一条鱼,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由“小老师”带读,教师正音。(重点指导“纵、鳃、皎”。)
4.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
5.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可借助录音机),用“○”标出点明时间先后的词语,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序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不懂的地方,画上“?”。
3.交流、汇报。
(1)说说表示时间的词语、叙述的顺序。
(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好长时间、晚上十点、三十四年过去;按事情发展顺序。)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小标题概述。
(钓鱼——放鱼——启示。)
(3)交流没弄懂的问题。(简单的由学生互相解决,师生共同确定感悟探究的重点。)
如:①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②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③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提出探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叙述的顺序。
二、自主学习,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钓鱼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质疑。着重理解以下问题:
1.“我”钓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鲈鱼?
2.“我”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之情。
3.练习按课文填空:
( )湖面上,溅起了( )涟漪。
思考:所用的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放鱼
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并探究:
1.父亲为什么要看时间?
2.演一演: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想说些什么?(分角色,一个学生演儿子,一个演父亲,注意父亲说话的语气。)
3.辩一辩: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我的情感如何变化?父亲做得对不对?
4.说一说: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2.在文中找出能印证父亲当时的决定是对的语句。
3.“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巩固练习:填空,并说说填上的词在句子里的作用。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 )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 )的回忆和( )的启示。
三、练习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出人物感情的变化
1.小组内合作朗读。
2.指名朗读。
3.评读。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面对各种诱惑。在诱惑的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力量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少走弯路。
2.作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词句,抄写在“采集本”上。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设想
《羚羊木雕》是一篇反映两代之间沟通交流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怎样尊重孩子情感的记叙文,文章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深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着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口语表达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理论指导,从而使学生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发。
本文的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两代之间交往要互相尊重。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步骤
1、导入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许多事情已有了自己的主见,对某些问题,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引出课文。
2、引导自学
(1)、速读课文,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讨论解决。
(2)、教师点拨:如何理请本文的写作思路,同学们可以从“我”流泪的次数入手,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我”流泪的句子。板:哭着喊了起来--------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止不住流下眼泪
(3)、思考:我为什么会一次次地流泪?流泪时的心情怎样?羚羊木雕真的很贵重吗?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我和妈妈又是如何去面对?师:如果我们能把文中的主要人物请到现场,我想这些疑问就会迎刃而解。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我”、万芳和我的妈妈,请他们到我们“实话实说”栏目中来,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
(4)、简单介绍人物问题设计:*张之路,你好,我曾经读过你写的《羚羊木雕》,那篇文章一开始就笼罩在沉重气氛中,先请下面的同学一起再现一下当时你和你的妈妈发生口角的`场面。(全班同学分角色朗读)*张之路,你和你妈妈的矛盾是由羚羊木雕引起的,你觉得羚羊木雕贵重吗?与你跟万芳的友谊相比呢?*请你回忆一件发生在你跟好友万芳之间的事,让我们感受一下这份友情。(请下面的同学评价万芳的性格特点)*万芳,你觉得体育课上那样做,结果被妈妈罚站一个小时,值得吗?为什么?*为两位好友拍掌。张妈妈,你又是如何看待羚羊木雕的?*张妈妈,你的孩子已经将这礼物送给好友了,但你又要求她要回来,甚至还提出用糖果去换,你想过会伤害她吗?*事实上,的确伤害了张之路,她哭了三次,请问,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其余学生作补充)*最后一次,张之路是既感动又愧疚地流下眼泪,那么请问万芳,当张之路还你小刀时,你为什么又追出来?*张之路,你怎样看待妈妈的做法,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妈妈的做法,及今后会怎么做?)*张妈妈,在刚才的谈话中,你也感受到了张之路和万芳之间深厚的友情,那么在今后,你会如何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师总结:感谢三位的到来,我们相信他们今后相处会融洽。接下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讨论:*设想,如果万芳没有追回来,我该怎样去挽回我们之间的友谊呢?*学完了课文,你又什么感受和体会?
三、布置作业让父母读一读这篇文章,和父母一起交流读后的体会,并形成书面表达。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文章记述了法国人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故事,赞扬了他富于想象,敢于实践的。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根据,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观看跳伞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伞是怎样发明的故事。
文章开始第一句就介绍,观看跳伞表演十分有趣,接着描述了降落伞从天而降的景象,“好象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特别美丽”。进而提出问题:降落伞是怎么发明的?就此引出法国人卢诺尔曼的故事。这种开头的形式,以设问激趣,适宜于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第二部分(2-9自然段)介绍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故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5自然段)写卢诺尔曼从小就富于幻想。他常和小伙伴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着能象小鸟一样飞向蓝天,从而产生了想飞的愿望。第二层(6-9自然段)写卢诺尔曼长大后发挥想象,敢于实践,终于发明了降落伞。
卢诺尔曼之所以能够发明降落伞,可以归纳为几个因素:一是童年时想飞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心中。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向往;二是他看书时受到了启发,被书中的情节激发了想象。三是他认真研究,反复揣摩,设计出降落伞,并勇敢的进行测试。卢诺尔曼成功的经历还需强调的一点是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他首先用一块石头进行了实验,然后才亲自跳伞。
卢诺尔曼缘于童年梦想的发明,至今经过不断改进,被广泛用于军事、民用和体育方面。他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也给了人们不断追求的`动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准字音。
2、初步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实验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卢诺尔曼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
2、理解第二段,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动作体会其品质。
教学建议
1、课前可搜集关于发明家卢诺尔曼的故事以及降落伞的发明资料。
2、新课导入时,可播放一段跳伞的录象,引出问题,也可讲述拉文的故事,由此引出课文,还可以从《我想》想飞向遥远的地方一句引出学生的愿望再进入学习。
3、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这是的重点、难点。重点阅读课文的第二段,理解他从小就富于幻想,为长大后设计第一顶降落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敢于实践也是他能够发明降落伞的一个条件,重点理解第3、4、6、7、8自然段,抓住他的心理活动、动作来体会。理解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够大胆想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把创造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思考练习“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然后结合“语文天地”中“想一想,草帽还能当什么?”畅所欲言,发挥创造性,大胆想象草帽的作用。
5、生字教学中,本课出现的生字在字形上,有些和以前学过一些字相近,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近字的辨析来提高识字和写字效率。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幼()但()迅()浸()
幻()担()讯()侵()
2、多音字组词。
jìn()hē()
禁喝
jīn()hè()
3、仿照例句写句子。
(1)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降落,好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2)他像小鸟一样悠悠的飞翔着。
相关资料
卢诺尔曼:法国人。1783年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顶真正意义上的降落伞。
降落伞:是一种空降工具。传说古代舜的父亲讨厌舜,一次父亲想加害于他,让他楼梯到高处修理粮仓,然后偷偷撤去木梯,在底下放火企图烧死舜。舜急中生智,抓起身旁的一顶芦苇大斗笠,双手把它高举头顶,纵身跳下,结果安然脱险。1638年,意大利囚徒拉文,不甘心呆在监狱,他经过细心观察,琢磨发现围墙可以攀登。但是围墙很高,即使爬上去,又怎能跳下来呢?跳下来不摔死也会残废。刚好他的亲人来探监,把伞忘记拿走。百无聊赖的他就把玩起伞来,突然他心里一动,于是他动手撕破衣服搓成绳子,用以固定伞的支撑力,结果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借助这个越出了监狱。拉文的冒险行为启发了许多人的才思,他越狱的降落伞只是一个雏形。后来卢诺尔曼在他的启迪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顶真正的降落伞。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沉浸:进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活动中。
萦绕:萦回。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精品教案
教具准备:跳伞表演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跳伞的画面。
2、多美的画面呀!你们感觉缓缓飘落的降落伞象什么?(花朵)你们想知道像花朵一样的降落伞是谁发明的吗?他又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
3、板书课题:空中花朵——降落伞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听读字音。
2、自读质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并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见什么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小组内将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共同研究。
4、归纳问题:
(1)卢诺尔曼为什么想发明降落伞?
(2)卢诺尔曼是怎么发明出降落伞的?
三、熟读释疑
1、课文哪几个方面写卢诺尔曼小时侯得事?(2—5自然段)
2、默写2—5自然段,思考小时侯的卢诺尔曼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生答)
3、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思议”体会他从小富于幻想。
4、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幻想与发明降落伞有关?(生答)
5、指名读3、4自然段。(指导生读出渴望的语气)
6、还有一个词可以看出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富于幻想,你知道吗?(生答)
7、理解“汇报”。通过理解汇报,进一步体会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想“飞”。
过渡语: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想“飞”,那么这个梦想在他长大后改变了吗?他又是怎样发明出降落三的呢?
8、自读6—9自然段。
9、通过哪个词你可以体会到长大后的卢诺尔曼一直把想“飞”的念头牢牢记在心中?(理解体会“萦绕”)
10、再读6—9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卢诺尔曼长大后发明降落伞的过程是怎样的?通过哪个词可以体会的到?(师巡回指导)
11、小组汇报。(理解发明思路:启发-反复揣摩-试跳-成功)。
12、卢诺尔曼受到神奇故事的启发后,终于设计出了第一顶降落伞,他的设计过程会是怎样的?通过哪个词可以体会的到?(反复揣摩)
13、开始试跳了,人们的心情怎样?(生答)卢诺尔曼先用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石头试跳说明了什么?(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
14、再读第8自然段,体会试跳过程中卢诺尔曼的心情。
15、指导诵读。(引导学生读出勇敢和自信的语气)
16、卢诺尔曼终于成功了!读一读第9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让我们和卢诺尔曼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吧!(生读)
四、课外延伸
1、由于卢诺尔曼不懈的追求,他终于成功了!你能把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吗?
2、你想向卢诺尔曼学习什么?
3、说一说你知道降落伞还有什么用处?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3.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朗读背课文言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2.难点
(1) 翻译文言文
(2)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咏雪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 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习的课文,就有三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
1. 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末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弥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4、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文雅……
5、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6、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7、质疑:“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有不同的解释
(1) 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
(2) 笑前一喻,乐后一喻。
(3)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8、探究质疑: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纷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好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9、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讨论并归纳:可自由发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像鹅毛漫天飞舞,
像蒲公英种子
四.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泳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缘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生汇报。老师询问资料来历,并适时鼓励。适时展示图画,并指名说说“荷花、荷叶、藕、莲蓬、莲子”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很好!)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揭题
师: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丽,所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花(读题)
2、检查预习
师:对于这篇课文你在课前读了几遍?(询问两名学生)
评价:很好!(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
3、激发读书兴趣:你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自主选择自然段读就挑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
(配合学生所读的自然段相机出示有关自然段中的生字词,读词)
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评价读书情况:刚才读课文谁读得最好?
4、(激发竞争意识读书)他读得这么好,就没有人能超过他?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老师给同学们一次机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轻声自由读、朗读、同桌合作读)
(学生初谈感受)
三、抓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想象出的画面)
师:(课件出示荷花池的画面)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再来欣赏一番吧!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地赞美,可以随意地做写动作。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
师: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指导理解内容,手势演示)师: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几种姿态的白荷花?
生:3种
生:多种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你们的双手就能组成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不信,就试试吧!(指名试)师背诵句子
生:(演示或生生合作表演)加强对文字的理解。
师:评价——你们真聪明!
(指点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你们都只看到三种姿态的荷花吗?
师:(指点想象)一池的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根据你的想象同样用手势表示出来!(见机指导语言表述)
生评价:哇!这么多的荷花,真是各有各的姿态!
2、词语积累(指两名学生欣赏眼前这手势演示的一池荷花,询问: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生:千姿百态(相机板书)
3、再读课文,加深感悟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学生质疑: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小结——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深入情境(出示课件)师: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课件(画面配老师的动情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学生变换角色描述)师:(请学生坐下)同学们,你现在变成谁了?看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话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对你这朵荷花说些什么?(青蛙……)
3、小结并指导读书。
生:看到这么美的荷花,我们不由得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让我们再来扮演一下这美丽的花仙子,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回归全文,升华感情,丰富积累。
师:总结——美的景致总让人流连忘返,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叶圣陶老先生用一篇不足400字的短小美丽的文章,写活了一池荷花!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荷花的赞叹,对大自然的热爱!(见机处理:指导学生读书)
(学生运用课前积累的诗文赞美荷花)同学们,课前你们还积累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吧?请试着用其中的一些内容来赞美一下这眼前的荷花,行吗?
六、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
教学体会: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这一节课中虽不能全面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已有些尝试及体现。留心课中细节,就会发现这节课正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综观这一节课,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体现学生认知循序渐进,逐级上升的点。比如: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不难看出课堂上教者在“导而弗牵”这一尺度的把握上还是处理得比较适度的。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记得在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是否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持相反的两种观点:即一认为要;一认为不要;对此,我们也还曾发生了一些可喜的争论。最后还是认为该用,毕竟那是学生个性化领悟语言文字的过程,记得她在上课时,同学们都说出了各自不同的感悟:有的说“荷花太美了”有的说“叶圣陶爷爷写得太美了”……那是学生多么好的一个听读感悟的心理历程啊!这一切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
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三、课件美化了语文课堂。
好的课能处处给人艺术美的享受,课堂上教者得体的语言,亲切的笑容,大方的举止都应是体现这样的目标的。新的课越来越多地得益于优美的课件的辅助,这节课课件也给了学生有艺术美的享受。课件伊始曾出现了一幅配图的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那国画的选配那民族音乐的协调配合都体现了多媒体的魅力,它从声音、图象、文字多角度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民族味,艺术味,为学生领悟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这一点上,我们足以看出课件设计真正美化了语文课堂。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2、学生能用普通话说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3、使学生愿意与人进行交流,态度大方,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由课件内容,导入口语交际。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谁的见解?
想一想把自己的理由说给大家听。
二、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该不该养鸟。
师:看完画面后,同学们都有不同的'见解,这节课我们干脆开个辩论会,同意养鸟的为正方,不同意养鸟的为反方,我们进行一个辩论性的口语交际好不好。
三、口语交际
1、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的同时,师指导、提要求。
3、交流中随时进行评价。
(1、讲话要有礼貌,态度自然大方。2、要说普通话,内容充实、完整、并有一定的说服力。)
四、在真实情景中,再次进行交际。
1、师放大自然中各种鸟的天堂的美景。
(让学生感受你是一只小鸟,此时是什么心情 )
2、放笼中鸟的画面 。(再次让学生感受你是一只笼中鸟,此时是什么心情)
3、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两种不同环境中的鸟的心情
4、在组合分一次正反方。
5、全班交流,师做最后总结。
为学生创造了学习交流的空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交际的过程中。
学生自己进入角色,通过亲身感受再次阐明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观潮》教案07-22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天地》教案08-08
(精选)语文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