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 郊、列、弄等14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学会名、发、成等6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图文结合,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了解现代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特点。
2、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火车、识字教具。
【设计理念】
1、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自主识字、自悟自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
3、将识字与朗读、词句教学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整体读,体现整合精神。
【教学环节】
一、导入揭题
〖教师活动
1、谈话导入(师出示玩具火车)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玩具火车。有谁见过真的火车,能给我们介绍讲一讲吗?
2、揭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火车故事的课文。(依次出现三幅火车图画,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共同观察火车,说一说火车的样子。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组织说话,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读课文识字
〖教师活动
1、出现我会读图标,交代活动内容,提示读课文的要求。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学生活动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3、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
三、自主识字展示与交流
〖教师活动
1、 出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认识的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推荐。
3、 出示带果子的(字卡)果树。
〖学生活动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并读给学习伙伴听。
2、交流,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3、摘果子游戏。
〖设计意图
1、 体现自主、合作识字。
2、 在活动中识字。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师活动
1、提出学习要求。
2、组织引导学生学习。
3、指导朗读。(读出小明那种奇怪的语气和爸爸鼓励的语气。)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学习,拿出自己的'玩具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看哪组演示得好?
2、通过演示玩具火车,让学生说一说火车是靠什么带动一节一节的车厢向前跑的。
〖设计意图
1、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演示理解词语,理解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教师活动
1、出示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⑴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几种火车?
⑵ 最早的火车是什么样的?
2、检查学习效果。
3、指导朗读。
〖学生活动
1、各小组合作学习,动笔画出关键词语。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读书,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进而读懂课文。
六、学习课文4-6自然段
〖教师活动
1、提出学习要求。
2、组间巡视,随时指导。
3、组织交流、汇报。
4、讲解海拔、世界屋脊。
5、指导朗读 。
〖学生活动
1、各小组自由读课文,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2、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重点理解提速、夕发朝至)
〖设计意图
体现自悟自读,展示交流。
七、整体朗读感悟课文
〖教师活动
组织朗读。
〖学生活动
1、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站起来读哪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1、体现自主学习。
2 给学生创设展示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
八、总结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拓展思维。
九、实践活动
设计新型的高速火车。
语文教案 篇2
【方案一】
教学角度:巧读课文,提供专题,引导进行探究性阅读。
主要教学步骤:
1.利用多媒体赏画面,形象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2.听读、配乐齐读,整体把握文意。
3.自选喜爱的语段,配以相应画面,竞读、评比。
4.齐读课文前的导语,明确学习点:探究本文写作技巧的“多样性”。
5.学生自结小组,自选专题:
①《苏州园林》结构的多样性;
②《苏州园林》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③《苏州园林》句子的多样性(描述句与概括句夹杂,长句与短句相间、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并用等);
④《苏州园林》用词的多样性(关联词的连用、动词的活用、限制语的巧用、近义词的对用等);
⑤《苏州园林》修辞手法的多样性;
⑥《苏州园林》说明方法的多样性。
6.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情况,各小组选派负责人宣读结果。
7.教师总结,评选活动最佳小组,布置任选专题写赏析文。
【方案二】
教学角度:有目的地筛选、整理信息,培养分析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简介作者,导入课文。
2速读全文,依次检索:①介绍苏州园林线索的词;②总括苏州园林特征的句;③分说苏州园林特征的'段;④分说各段的中心句。
3.理清顺序,梳理信息,写一段话:评析《苏州园林》的构思美。
4.点读、齐读第三至九段,第二次检索:①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的语句;②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的语句。
5.分析整理,写一段话:赏析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6.自由读第五段,读后检索:总说句、拟人句、对偶句、议论句、极富情趣的词句。
7.归纳品析,写一段话:例说《苏州园林》的语言美。
8.学生念读写话内容,师生评议,畅谈学习收获。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 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 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 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3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习作一 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
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作文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 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 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 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1. 同桌先看图口述
2. 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 师生点评
4. 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 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要求:
1.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 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 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 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 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 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 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 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 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 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 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 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 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 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 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 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 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 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 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 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 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 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
2、体会诗中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2、发挥想象与联想,仿写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想像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有谁能讲出这个古老的爱情悲剧呢?故事中有情人被阻隔在天河两岸,难以团圆,历代文人墨客都对此发出了太多感慨和遐想。然而在郭沫若的诗中,我们将读到关于这段传说的别样故事。
二、 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9),我国近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一生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戏剧《屈原》、《棠棣之花》。
2、时代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诗,这些诗收录在《星空》里。
四、研读《静夜》
1、听录音朗读
2、生自读课文,读出感情
3、思考:
师: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节写实?哪节写联想?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生:写实:月光、松林、白云、疏星;联想: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突出夜晚的“静”。
师:第一节中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师:第一小节的“淡淡”“团团”“几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淡淡的忧伤。
师:在这样的`一个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生:第二小节的开头一句“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的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穿过茫茫海雾,想象着会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流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象。
师:如何理解“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生:鲛人不仅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也可以指诗人自身。作者想起这个凄美、哀婉的神话传说,联系到自己当时的处境,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伤、无奈、惆怅的心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心。
师: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生: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象的基础,第二节的想象是对写景的提升和点睛。若没有写景,想象就显得突兀;若没有了想象,第一节的景便没有了活力,没有生气。
师:讨论:此诗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生:这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和联想。
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象的。
五、全文小结
天上的街市:对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静夜: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
——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六、拓展训练
想象和联想训练
1、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牵牛花开放了,
笼中的小鹦鹉,
月光照在地上,
2、仿照示例,经过四至五步联想,使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联系起来。
示例: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足球
(1)雪花——茶 (2)钢笔——月亮
(3)夏夜——钢铁 (4)沙滩——车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小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2、朗读课文,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写好环保日记。
3、会认“供.耗.捐.购臭.簿.限”等七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1、让学生了解环保小知识。
2、生词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小朋友奥茨在新学期开始时,得到了一本记事本,这是一本很特别的记事本。你们想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绿色记事本》。(板书课题)
2、质疑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都很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一起读读课文吧!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本课的生字。
2、边读边想:课文中关于“绿色记事本”写了什么内容?
3、小组汇报读文,检查生字
理解词语:耗费、濒临灭绝、购物、收支簿、限额
4、读了课文,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三.默读课文,探究内容.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老师给他的“绿色记事本”很有特点,谁来读一读,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朗读:你觉得这样的记事本怎样?喜欢吗?读出感情来。
2:这个记事本在用途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读一读
3:关于这个记事本,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4:为什么叫它“绿色记事本”?它和什么关系密切?
(二)学习三到十自然段
师: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你喜欢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1: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
2、你觉得小奥茨记事本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他哪件事做得最让你欣赏?把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4、说说你或身边的人有过类似环保或不环保的行为。教师可自我反省一下,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当老师表扬小奥茨得记事本时,他得意洋洋,可是,当他看了其他人的记事本后,就不敢“翘尾巴”了,这是为什么?自己读读课文。
1:小奥茨为什么不再骄傲了?你从哪读出来的'?
2:让他佩服的两名同学的记事本记录了什么特别的内容?
3:了解了这些学生的“绿色记事本”中的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现在,你能说一说它为什么叫“绿色记事本”吗? 你喜欢“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四. 总结全文:
学生们的“绿色记事本”记录的虽然是些生活中的小事,但可以看出环保意识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烙印。作为我们来讲,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树立环保意识,开动脑筋,创新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
关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你有哪些好办法?
五.拓展训练:
谈谈自己平时在环保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生活中的小窍门。
师: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希望同学们能够善待朋友,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六.作业:
1、写一篇环保日记,内容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想到的。
2、搜集生活中节约能源的小窍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期环保小报。
板书设计
绿色记事本
“绿色”——“环保”
记事本封面 记录内容 制作材料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识字》教案08-20
《语文天地》教案08-08
语文《观潮》教案07-22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