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时间:2024-01-16 08:33:1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

  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

  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老师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一片树叶。

  师:你能帮我剪下来吗?可以怎么剪?(师引导突出一周边线)

  师:一定要从他指的这个点开始剪吗?

  小结:从哪里开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树叶一周的边线,最后回到起点就行了。

  (请学生剪下树叶)

  2、描一描,再识一周边线

  老师这儿还有一片树叶,你能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板书:一周边线】

  3、比一比,初步认识周长

  师:这两片树叶一周的边线一样长吗?

  对呀,边线是有长度的,有的边线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完成板书】

  二、结合身边实例,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1、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

  (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这个课桌面也是有周长的,用手指围一围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谁能说说什么叫课桌面的周长?(课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

  (2)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里?比划给同

  桌看。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辩一辩,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周长在哪里?

  师:苹果是个立体物体,不好表示周长。但是如果我们把苹果切开,就露出了一个切面,像这样的平面就有周长。

  谁来指一指苹果切面的周长?

  (2)找一找你身边,哪里还能找到周长?

  生:黑板面的周长,门表面的周长等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很多平面图形上也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立,我设计首先是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其中通过一个立体苹果实物,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这两方面的纽带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图形的周长

  1、操作交流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

  (几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书本62页)

  2、变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

  师:你们看,房子图上开了一扇门,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一样吗?变得怎样了?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变了,变长了。

  师:呀,房子图上又开了窗,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开了门的房子图相比,变了吗?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没变。

  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外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图形里面的线段无关。

  师:这也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认识吗?它有周长吗?为什么?

  学生辩论后明确:没有周长,因为从起点围,围不到一周。

  师: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长了?

  生:

  总结:看来,只有怎样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起点和终点手拉手,封闭起来的图形只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描周长、剪周长的具体活动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长”的概念,它还需要一定的观察、比较、思辨等思维活动的参与。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较为丰富而深刻的“周长”概念呢?我设计了一个逐步递进的冲突情境——开门的房子、开窗的房子、以前学过的角,让学生在经历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四、自主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周长,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周长。

  1、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办法?同桌论讨商量。

  (用尺量,再计算)

  请两位同学合作到黑板上测量,其它同学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图形的周长?为什么?

  小结:用线段围起来的图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计算的方法得到周长。

  2、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可怎么办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

  两位学生上台操作,得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57厘米。

  3、在图形的变化中体验周长的变化

  这是一个方格图,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多少?

  (1)求一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在这个方格图中来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既可以数,也可以算,都是求这个正方形所有边线的总和。

  (2)求3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3个方格拼成的,你觉得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预设: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师:答案不一样了,你支持哪种答案的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可以举手提问或反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图形的周长就是它一周边线的长度,要求周长,关键是找准图形的一周边线。

  (3)求4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4个方格拼成的,你认为它的周长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吗?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们形状一样吗?

  那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3个方格拼成的图形并不是3个方格周长的总和。我利用这个“认识易错点”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思考,从而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正确认识,有效地避免了错误。)

  五、实践应用周长,积累测量经验

  今天,我们和周长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长呢?那就让我们来执行几项任务吧。

  1、先请4人小组的组长来抽取任务

  2、在做任务时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软尺,米尺等)可以由组长到工具角借,请工具管理员介绍工具的用法

  3、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1号任务: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

  2号任务:测量课桌面的周长。

  3号任务:小组内选一位同学,测量它的腰围

  4号任务:沿中间曲线剪开,想办法弄清楚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图形剪开来比。)

  4、汇报交流

  5、教师评价,评选出“智慧小组”、“团结小组”、“文明小组”

  (设计意图:采用分小组来抽取任务的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测量物体和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测量、计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去认识和理解,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经历,在经历中应用数学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案(精选10篇)11-25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11-18

数学三年级认识周长说课稿01-08

周长的认识08-16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是多少》数学教案01-16

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04-22

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案01-09

数学教案-什么是周长08-16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05-31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

  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

  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老师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一片树叶。

  师:你能帮我剪下来吗?可以怎么剪?(师引导突出一周边线)

  师:一定要从他指的这个点开始剪吗?

  小结:从哪里开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树叶一周的边线,最后回到起点就行了。

  (请学生剪下树叶)

  2、描一描,再识一周边线

  老师这儿还有一片树叶,你能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板书:一周边线】

  3、比一比,初步认识周长

  师:这两片树叶一周的边线一样长吗?

  对呀,边线是有长度的,有的边线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完成板书】

  二、结合身边实例,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1、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

  (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这个课桌面也是有周长的,用手指围一围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谁能说说什么叫课桌面的周长?(课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

  (2)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里?比划给同

  桌看。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辩一辩,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周长在哪里?

  师:苹果是个立体物体,不好表示周长。但是如果我们把苹果切开,就露出了一个切面,像这样的平面就有周长。

  谁来指一指苹果切面的周长?

  (2)找一找你身边,哪里还能找到周长?

  生:黑板面的周长,门表面的周长等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很多平面图形上也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立,我设计首先是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其中通过一个立体苹果实物,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这两方面的纽带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图形的周长

  1、操作交流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

  (几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书本62页)

  2、变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

  师:你们看,房子图上开了一扇门,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一样吗?变得怎样了?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变了,变长了。

  师:呀,房子图上又开了窗,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开了门的房子图相比,变了吗?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没变。

  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外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图形里面的线段无关。

  师:这也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认识吗?它有周长吗?为什么?

  学生辩论后明确:没有周长,因为从起点围,围不到一周。

  师: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长了?

  生:

  总结:看来,只有怎样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起点和终点手拉手,封闭起来的图形只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描周长、剪周长的具体活动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长”的概念,它还需要一定的观察、比较、思辨等思维活动的参与。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较为丰富而深刻的“周长”概念呢?我设计了一个逐步递进的冲突情境——开门的房子、开窗的房子、以前学过的角,让学生在经历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四、自主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周长,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周长。

  1、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办法?同桌论讨商量。

  (用尺量,再计算)

  请两位同学合作到黑板上测量,其它同学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图形的周长?为什么?

  小结:用线段围起来的图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计算的方法得到周长。

  2、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可怎么办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

  两位学生上台操作,得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57厘米。

  3、在图形的变化中体验周长的变化

  这是一个方格图,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多少?

  (1)求一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在这个方格图中来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既可以数,也可以算,都是求这个正方形所有边线的总和。

  (2)求3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3个方格拼成的,你觉得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预设: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师:答案不一样了,你支持哪种答案的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可以举手提问或反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图形的周长就是它一周边线的长度,要求周长,关键是找准图形的一周边线。

  (3)求4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4个方格拼成的,你认为它的周长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吗?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们形状一样吗?

  那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3个方格拼成的图形并不是3个方格周长的总和。我利用这个“认识易错点”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思考,从而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正确认识,有效地避免了错误。)

  五、实践应用周长,积累测量经验

  今天,我们和周长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长呢?那就让我们来执行几项任务吧。

  1、先请4人小组的组长来抽取任务

  2、在做任务时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软尺,米尺等)可以由组长到工具角借,请工具管理员介绍工具的用法

  3、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1号任务: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

  2号任务:测量课桌面的周长。

  3号任务:小组内选一位同学,测量它的腰围

  4号任务:沿中间曲线剪开,想办法弄清楚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图形剪开来比。)

  4、汇报交流

  5、教师评价,评选出“智慧小组”、“团结小组”、“文明小组”

  (设计意图:采用分小组来抽取任务的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测量物体和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测量、计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去认识和理解,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经历,在经历中应用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