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4-01-13 07:11:07 六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篇(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篇(优秀)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

  二、促销问题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板书:学会购物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师:一袋方便面1.5元,5袋一包的多少钱?24袋一箱的多少钱?

  师:三家商店都买这种方便面,他们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条件。看图,说一说甲、乙、丙三个店的优惠条件各是什么?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二)提出:不计算,判断买一袋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的问题,学生发表意见后,再

  讨论“买2袋、3袋呢?”“买几袋才能享受甲店的优惠条件?”

  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 5 袋或 5 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买 5 袋方便面在哪个店合适的问题。学生计算后,全班交流。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如果要买 5 袋,算一算,甲店便宜还是乙店便宜?

  学生算完后,指名回答。

  (四)先讨论买 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再让学生计算买 7 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合适,然后交流。

  师:现在如果想买 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师:真聪明,那就是说,要买 7 袋,只算6 袋的钱就可以了。那大家算一算,买 7 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买比较合适?

  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甲店:1.5×6=9(元)

  乙店 :1.5×7×90%=9. 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五)提出: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学生探索的过程和结论。

  师: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买 7 袋去甲店合适。那么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有学生算到10袋就推出结论,给予表扬。

  (六)提出: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得到否定的答案,并算出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吗?

  生:不能。因为买 10 袋方便面才花 10 元钱,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那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七)提出问题(4)启发学生计算,然后用计算法等说明问题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合理购物”的意义。

  师:看来丙店的.优惠条件不是很容易享受到的。请同学们课件中第(4)个问题。两位同学都在丙店买方便面,奇怪的是,李明花钱多买的少,而王强花钱少买的多,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讨论,并算一算是什么原因。(学生独立计算)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 2:因为王强买了 20 袋,20×1.5=30 (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 24 元,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八)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那么现在请大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讨论一下,如果买35袋方便面,怎样买比较合适?也可以算一算。

  给学生思考和计算的时间。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比较一下上面几种购买方案,我们发现,最合适的要少花 5 元多钱,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种“合理购物”。

  三、有奖销售

  (一)出示“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学生阅读了解广告中的数量信息。

  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77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

  学生阅读“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

  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 10 万元的商品。

  师:为什么用“至少”这个词?

  生:因为还有很多顾客买的商品不足 100 元或超过整百的余额部分不能领取奖券,我们无法计算。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 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师:至多“10%”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最多占10%,很可能不到10%。

  师: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商家计划让利给顾客多少钱?

  生:1万元。

  四、分析讨论

  (一)教师谈话,提出问题(3),让学生自主计算。

  师:很好。我们了解到这个商家有奖销售让利给顾客 1 万元,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比较一下,如果这 10 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二)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 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运用所学知识学习理财的过程。

  2.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3.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教师谈话,说明要研究存钱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怎样存钱,怎样计算利息。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一家做一个存钱计划。

  板书:存钱计划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8页,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生:聪聪的妈妈每月工资1160元,爸爸每月工资2180元。

  2.让学生看书,了解聪聪爸爸、妈妈的工资和他们谈话的内容。明白为什么妈妈不纳税。师: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聪聪一家在干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在客厅里讨论做存钱计划的问题。

  在讨论为聪聪上大学存钱的问题。

  师:他们在说什么?

  生1:妈妈说,聪聪过几年要上大学了,做一个存钱计划吧!

  生2:聪聪说,一个月存多少钱呢?

  生3:爸爸说,每个月工资还要纳个人税。

  师:为什么爸爸的工资交税,妈妈不用交吗?

  生:妈妈不用交,因为国家规定,收入超过20xx元的才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二、存钱计划

  1.提出“计算聪聪家每月的收入多少钱”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并交流计算结果。

  师:请同学们帮聪聪算一算,爸爸妈妈每个月工资收入多少钱?

  学生算完后,全班订正。

  教师板书

  (2180-20xx)×5%=9(元)

  2180-9+1180=3351(元)

  2.讨论:每个月的收入多存入银行可以吗?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使学生了解,为了你让家庭的正常生活,一般只考虑固定收入。师:大家算出了聪聪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收入,这些钱都存入银行可以吗?说说你的意见。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

  (1)不行,因为吃饭、上学买东西都要花钱。

  (2)行。爸爸妈妈每个月还有奖金或其他收入。

  只出现第(1)种意见,教师肯定。出现两种意见,教师参与讨论。

  师:__同学们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奖金都不是固定的,或每个月都有的。所以,做存钱计划时,为了你让家里正常的生活,一般只考虑固定的工资收入比较理智。

  3.让学生了解聪聪家一个月支出的项目和大约钱数。特别理解“大约”的意思,然后口算出每个月支出的钱数,并计算出每个月结余的钱数。师:那聪聪家一个月存多少钱比较合适呢?教材上给出了聪聪每个月支出项目的大约钱数。注意是大约钱数。谁知道这个大约钱数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大概的钱数。

  生2:有的月可能多一些,有的月可能少一些。

  师:请同学们口算一下,聪聪家每个月支出多少钱?

  学生口算,教师板书出结果:1280元。

  师:每个月可以结余多少钱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

  3351-1280=20xx(元)

  4.提出帮聪聪家做存钱计划的要求,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合理提出存钱建议。并算一算到期能取回多少钱。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聪聪家现在每个月大约可以结余20xx元,请你帮聪聪家做一个存钱计划,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看看谁的计划最合理。

  学生自己做计划,然后交流。

  5.交流学生做的计划。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化方案的机会。师:谁来说一说你做的计划,说一说你这样计划的想法。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建议的机会,只要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对那些考虑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三、存钱方案

  教师口述聪聪爸爸获得奖金并存钱的事情,说明是税后所得,提出小组合作做三个存钱方案的要求。

  师:同学们根据聪聪家每个月的固定收入做出了存钱计划。聪聪很感谢大家。同时,还有一个关于存钱的问题,希望大家帮他出主意。事情是这样的,聪聪的爸爸是一个工程师,他设计的一个工程中标后,老板给他5000元奖金。

  板书:5000元奖金

  师:注意这5000元奖金可是已缴纳过个人所得税哦!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每个组做出三个存钱方案,并算出每种方案可获得的利息。大家可以先讨论方案,要说明方案的理由,然后分头计算。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汇报一下你们做的方案,制定方案的计算出的利息是多少?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

  各小组交流汇报,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这存钱有什么好处等,教师要及时评价,同时将存钱和利息板书出来。

  师:大家做出了这么多存钱方案,你认为哪种存钱方案?说明理由。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重点关注学生是如何阐述理由的,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财能力,回家后把你做的存钱计划给爸爸妈妈看,请他们做出评价。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使用,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通过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计算后,引导学生自觉对计算过程进行检查,分析错误的原因,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把整数的简便运算与分数的简便运算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使用的运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区别。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记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记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记作( )。

  要求: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负数 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 ) 。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 )。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总复习教案01-09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1-15

数学总复习教案【荐】01-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精选16篇)04-20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10篇)01-15

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01-25

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01-26

数学总复习教案15篇01-09

数学总复习教案(15篇)01-10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