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课前准备
①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 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③ 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 新课。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拓展活动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语文教案 篇2
《我的舞台》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单元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到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再来看习作八的第一个建议正是让学生以本文为范例,写一写自己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为突出本课重点,并为习作八做好铺垫,学习思路设计如下:
这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怎样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经过研读课文,我决定和习作八结合起来,采用“抓中心句,长文短教”的方法组织教学。
1、在导入新课,了解完作者的一些基本情况后,让学生带着“作者对‘舞台’有着怎样的感情?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回答”这一问题,速度课文。经过读文,孩子们很快就找出了中心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然后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即文章的结尾句“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无比的勇气和毅力。”这样既引导学生感受了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又让学生悟出文中的情感。
2、再让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文中哪些事例可以表明这一点?这样一来,原来长长的课文,就浓缩在几件事情上,学生通过读书归纳,把握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明白了:除了课文首尾,其他的八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作者的五次舞台经历,学生们找出了四次,我让他们继续去文中找。孩子们很聪明,在我的提示下,一下子就找到了。在学生回答作者每一次的舞台经历时,我又特别注意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醒他们,表述一件事情时,要完整地说出时间、地点、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做了什么事。
通过上述两个环节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清晰地把握了课文的结构和脉络。我及时总结:这种记事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大家不妨在习作八中运用。
3、三读课文时,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具体的描写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重点句,谈体会,写感受,深入感悟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此环节我重点引领学生结合作者六岁时拜师学艺的刻苦练习,把目光聚焦在了第七自然段,特别是动作的细致描写,奶奶的侧面描写,从中感悟了作者学艺的艰辛及作者对艺术的坚定信念和她踏实做人的品格。这样就突出了重点,达成了目标,学生也能模仿着本文来写自己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事和感受了,习作指导也水到渠成。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吧的决心。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上呼救》
……
(5)认识沉湎络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如果没有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络的危险。
③: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3)面对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络文明公约”。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教后记
优点: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缺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深刻。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5课。课文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在危险时刻,睡莲姑姑弯下腰把它救了上来,热心的小蜻蜓牺牲休息时间,在萤火虫的带领下,把小蚂蚁送回了家。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夏夜美丽的荷塘夜色,更被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这篇文章文辞优美感人,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温情,是人文内涵极其丰富的佳作。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夏夜有了一定的了解,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文中有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小朋友来讲难度不大。但应通过多种手段协助同学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同学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受到保护昆虫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夏夜的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夏天的夜晚图,谁愿意说一说你的感受。
2.板书课题,这么美的夏夜,我们应怎样读出美感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词句可以想办法解决。
2.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
3.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2)多形式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歌谣识字:
①目争睁,月要腰。爪巴爬,日寸时。两字合一字,好记好认识。
②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歌谣识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两字合一字的规律,体现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功能。)
猜谜识字:
①根:很字两人离,木棍左边立。
②非:一排小朋友,个个背着手。一排变两排,看看没有手。
偏旁归类,熟字带生字:
①莲:草字头,是植物。小草绿,荷花红。最美丽,是睡莲。莲叶绿,莲花红。
②激:洒水泼水三点水,石落水池激起水。水池水多石头大,激起一片水花花。
③趴:足字旁,在左边,一撇一捺右边站。跑要足,跳要足。蹲着趴着都要足。
④急、感:心字底,下面站,不慌不急心不乱。学朗读,要动情,读出感情才好听。三、指导书写
1.观察要书写的六个汉字,同桌读一读,找找关键笔画。
2.学生观察,提醒同学写好字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学生临写。
“非”:独体字。
“送、过”二字带走之,可联系第九课“连、远”二字的写法
“她、他”重点指导“也”字的写法:①横折钩的横要往右上斜,但不能写得太长;②竖要写得高一些;③竖弯钩要拖长,出钩前,先回锋。
4.展示评价。
四、拓展作业
1.连一连,说一说。
青青的小路 青青的()
绿绿的草坪 绿绿的()
弯弯的假山 弯弯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听写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
过渡:夏夜,静悄悄的。忽然传来了呜呜的哭声,是怎么回事呀?请大家快速把1—5自然段读一读。
二、细读课文,读后感悟
1.理解1—5自然段
(1)看图读文。
睡莲和小蚂蚁在说什么?同桌练读他们的对话。
(2)指名读对话。
(3)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什么啦?
(4)这时候,小蚂蚁什么心情?
(5)两个人演一演。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教师做导演,女生读睡莲的话,男生读蚂蚁的话。
2.理解6—16自然段
(1)师: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里上不了岸了。它在睡莲的.帮助下,爬上了睡莲的叶子。睡莲姑姑挽留它。(出示句子: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呀!)生齐读。
(2)是呀,夏夜真是太美了!这么美的夏夜,小蚂蚁住下来了吗?请同学们快速阅读6---16自然段。
(3)小蚂蚁回到家了吗?
(4)他是怎样回到家的呢?哪些动物来帮它的忙了?自己读课文8—12自然段。
(3)他们说了些什么?大家练一练,喜欢谁就读谁的话。(学生练读)
(4)四人分角色练习表演。
(5)指名表演。(两组竞赛,师生评议。)
(6)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题目是夏夜多美,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说夏夜美吗?美在哪里?
2.总结: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从中我们知道,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有礼貌地表示感谢。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如何表现?对,要伸出友爱之手。大家相互帮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丽,你们说是吗?
四、布置作业
1.画出你眼中的夏夜,并写几句话。
2.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我们身边的夏夜美景吗?看谁描述得最美。(选做)
板书设计
15 夏夜多美
睡莲
小蜻蜓 帮助 小蚂蚁
萤火虫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 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想象力的开拓
[教学设想]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方法]
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入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多媒体出示“海市蜃楼”的图片激趣: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也许会用“仙境”“幻景”来形容,虽然它们似虚无飘渺,但它们却真实地出现过存在过。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和海市蜃楼一样美的“山市”里去吧,也许你会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山市
学习目标:a.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b.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2.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朗读识记。
3.自学课下注释。
4.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②读懂词句.侧重其义
a.识记生字词 a.分析理解词语
b.断清句节奏 b.省略补出翻译
c.朗读按标点 c.精读分析理解
d.难句找出来 d. 圈点勾画小结
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知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
三.自主学习
1.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比赛。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参看注释讲内容,直译意译均可。各小组同学互相听译,理解句子的含义。
3.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同学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四.探究想像
1.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相互问答)
① 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口头复述,用关键词句描述画面)
② 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③ 欣赏感受了神奇的山市,山市究竟是什么现象呢?
④ 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学生构想山市图景)
2.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归结让学生明确。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文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鼓励绘画基础好的同学画出来,在班里展示欣赏。再次多媒体出示“郑州”海市蜃楼图片,学生想像与山市画面的异同,增强直观感受,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就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啊!
五.拓展练习
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亲友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及图片。
③ 课外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识字》教案08-20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检阅》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