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

时间:2023-12-17 07:11:04 八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例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例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例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例文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体会朴实语言之中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2、 能力目标:学习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刻画的写作手法,及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 情感目标:体会父爱,净化灵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之中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难点:学习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刻画的写作手法,及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

  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读一读,感知背影

  (第一课时内容,整体把握课文,体会文意)

  第二环节:议一议,刻画背影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从整体上对本篇课文进行了阅读梳理,了解了课文的主要事件是父子车站送别,以及朗读本文时应注意的深沉真挚的感情基调,同时还要注意体会文中“我”的情感变化等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进行课文学习的第二环节:议一议,刻画背影。

  学习任务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作者为了表达父爱,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角度——背影。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看图片,由父亲的背影我们能想到什么?

  效果预说:

  (1)、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父爱,可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2)、(背影是一个静态的形象)重中之重,也是精彩瞬间,形象的定格。突出这一瞬间形象,提起父亲,头脑里就出现这一形象,由这一形象又会想起前前后后的种种事情。

  (3)、背影这种视角也新。背影引人想象正面形象,开拓了想象空间,无尽的想象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

  总之,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可以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认,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小结:一般写人物,较多的从正面着笔,或写面部肖像,或写姿态、服饰。这样写当然有其好处,然而只从一个角度写多了,也会让人感到呆板乏味。《背影》另辟蹊径,选择这一背向角度,将父爱这一博大的人间情感聚焦于一点,形成形象的定格,也就是我们说的散文的'“神”都通过背影恰当的表现出来了。同时,父亲的这一背影形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的空间,具有极高的艺术境界。同学们,我们说“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宋代词人姜夔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所以同学们在平时作文记事时也应该有意识地学习朱自清先生这种善于观察勇于创新的作文态度,在写人记事时努力发掘新颖独特的角度,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人特征进行来细致描写。

  那么我们回到课文,看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对父亲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

  学习任务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本文以背影为标题,非常鲜明、显豁地突出了背影,而行文过程中又四次提到背影,分别在第几自然段?在第一、六、七自然段。

  那么作者都是怎么描写父亲的背影的?这样写对突出父亲的背影有什么好处?

  效果预说:

  (1)、朱自清用“背影”做为题目,非常显豁地突出了背影。

  (2)、开头第一段就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悬念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

  (3)、(最重要的背影)快要写到父亲爬月台的背影,先做铺垫,一处说“父亲是一个胖子”,让人想见他的身材;一处写他的衣帽——“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两处肖像描写安排在背影之前,就是要让读者把他们跟背影的特写镜头整合起来。

  背影的特写镜头写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处动作描写只写攀爬的起始动作,不再写下去,在强光的聚焦中,成了形象的定格。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去烘托——“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情的强烈表现将这个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4)、作者又捕捉到另一个背影,分手后,伫望着离去的父亲:“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此刻坐着心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父子情深,想到父亲的至亲至爱,想到自己先前的自以为是,想到父亲的命运,想到父亲的前程,真是百感交集。这一次对背影逝去的追忆,包含无尽的牵挂。

  (5)、末段回顾父亲这些年来的境遇,回顾这些年来的父子关系,最后又落脚到背影上来,与开头呼应:“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来,玩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读者心中。

  写作启示:

  由此我们知道了突出背影,是这篇散文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以此为中心来展开叙述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析完了背影的角度设计,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本文的语言特色。下面进行课文学习的第三环节:品一品,揣摩背影。

  第三环节:品一品,揣摩背影

  学习要求:本文语言朴实、简洁,同时蕴含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睁大你们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中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这一特色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并说明你的理由。

  效果预说:

  1.“我买几个橘子去”,是这个段落内容的提要,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

  2.“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这是父亲过铁道之所以困难的一个因素,不然不止如此艰难。

  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说明父亲是坚持要自己去的,这一处很关键,说明父亲觉得能为儿子尽心尽力才舒心。

  4.“蹒跚”一次很关键,连平地走路都蹒跚而行,可想而知上下月台就更困难了。

  5.“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句不仅是本段关键的一句,在全文也是关键的一句。全文的焦点就是这个背影。

  6.“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句表现了父亲的心情,买橘子虽然辛苦,心里却很高兴。

  7.“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明父亲又惦念儿子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8.“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一句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依不舍之情,但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怜惜、体贴、关照。

  9.“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一句又写背影,而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情意,所以也是关键性语句。

  小结:

  通过寻找课文的关键性语句,揣摩课文语言美点的训练,我们来对本文语言上“言简意浓”的艺术特点作如下总结:

  人物语言的简洁之美。买橘送别这一片段,父亲共说了三句话,每句话都仅仅是寥寥几字,但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每一句话都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依依不舍之意和浓浓关爱之情。

  人物形象的朴素之美。“父亲是个胖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速写的手法将父亲的外貌轮廓简单地勾勒出来。

  人物动作的简练之美。“蹒跚”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过程描绘的淋漓尽致,是背影这一形象成为人们心中永久的定格。

  人物情感的内隐之美。本段中父亲化语言为行动,儿子的两次落泪而不欲人知,但是强烈的情感也正是在这种深沉的沉默中勃发,是文章的主题得以进一步深化。

  本文的语言特色就分析到这里,也请同学们记住这种“寻章摘句,妙点揣摩”的学习方法,课后试着就全篇文章的语言进行揣摩分析。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例文2

  [教学目标 及重点]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 朴实的语言风格。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一见到大家精神的样子,我就感到非常高兴!我对大家有着非常好的印象,我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愿我们今天的学习合作愉快!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书课题--背影)

  一谈到中国的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一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提到“父爱”这个话题,有一件事令我刻骨铭心(讲一件亲身经历的动人故事导入 到课文的范读上来,争取声情并茂,感人泪下)。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这“深沉的父爱”的。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 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教师提问:刚才提到,《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明确:作者是通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2、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明确: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应该是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然后,让指名学生单个朗读,比较哪个学生朗读得比较好,教师在朗读技巧(轻重音)上加以指导,找出应重读的词,加以体会,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明确: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让学生齐读课文)“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板书:沉重

  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让学生齐读课文)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这个词,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板书:蹒跚

  板书后教师提问:作者又写了什么?(父亲爬月台)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学生齐读课文)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板书:艰难努力

  要求学生齐读这几句话,要突出应重读的词。

  4、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适当予以肯定)

  讨论后明确: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擅长选取表达感情的聚焦点。本文的聚焦点就是“背影”。这张“背影”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日常生活中,蕴含父爱的事例还有很多,而作者只去写“背影”,正好获得了以少的材料表达丰富感情的效果。这个聚焦点“背影”留给我们的印象也就十分深刻了。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张背影对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不平常的背景下。文章前三段已作交待: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偿还欠债,光景惨淡。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父亲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然而此时的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便宽慰儿子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还决定亲自送儿子上火车。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深深理解了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但作者更加爱自己的父亲。作者这时看到父亲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这是心疼的泪水,这是感激的泪水。)

  5、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担心儿子路上口渴。)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得体贴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5)、“进去吧,里头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背影”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父爱”这一主题。

  四、拓展

  同学们,讲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电视剧《咱爸咱妈》的主题歌——《父亲》这首歌,大家熟悉不熟悉?(熟悉)我给大家唱一下好不好?(好)(演唱“父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了来自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对我们的许多关爱,面对这些“关爱”,我们应当怎样做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关爱,还要善于理解别人,以实际行动去关爱别人,我们要做一个爱自己,更爱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