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位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 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3.齐读这句话。(投影出示)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4、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卡尔o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二 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指名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 抓住重点段落,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要求。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思考。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思考: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2、重点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性强。毒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卡尔o施密特博士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然懂得这些常识。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麻木时,清楚中蛇毒了。
3、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这段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老科学家牺牲前的心态。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知道没人能救他,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但是,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做实验品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不,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使人不言而喻,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是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4、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o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可以想象,在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该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学家的实验记录该多么艰难。读者联系上文不难知道,他记下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疼痛中的记录,是在知觉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o施密特是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写死了,而写手中的笔掉在地上,表明老科学家科研至死,坚持记录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反映作者不忍用死这个字眼去记叙可敬的科学家。
四.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感的受是什么?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一是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五.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作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六 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
二 小声读课文。
小组内讨论(1)这次试验真得像往常一样?
(2)那些地方确实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次试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三 全班交流互动。
四 同桌互动。
说说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五 完成课后选择词语填空。
六 认读生字。
1、 容易写错的字:博
2、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七 作业:
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开天辟地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 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 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难点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
1、制作课文插图课件。
2、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葫芦的资料。
3、生字词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激发兴趣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有关葫芦的资料和图片。可口头介绍,或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2、老师展示葫芦的图片,学生欣赏图片并认识葫芦两个生字。
初读课文,绘画接力
1、老师画一位古人,和一颗葫芦种子,边画边说: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颗葫芦,他这棵葫芦长得怎样呢?请打开书63页,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学得自己能读好了就站起来读。
3、绘画接力赛,看谁先读懂课文。
a、葫芦是怎样生长的?小组派代表接力画图1:藤(细长的)→叶(绿、满)→小花(几朵、雪白)→葫芦(几个、可爱)。认读生字:藤。
b、葫芦后来长得怎样呢?接力画图2:藤→叶(黄)→葫芦(落)
细读课文,感司品味
1、出示课文(两幅课文插图),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认读生字:哇、盯、邻。
2、找出和这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第一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满不在乎)
1、质疑。看了两幅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小组交流讨论。
3、读下面两组句子,谁能发现句子的异同?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吧。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4、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5、人物评价。
邻居是怎样一个人?
你喜欢种葫芦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和要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自由认读。
Wadinghúlulín
哇挂着盯着葫芦邻居一棵每天
téng
奇怪自言自语治一治细长的藤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熟字,读生字。
4、猜字游戏。
a、老师出字谜:
邻队在前(邻)
有眼不见灯火(盯)
b、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拓展活动
1、想一想: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那他种的葫芦会怎样呢?
2、画一画:把长大成熟后的葫芦画一画。
第二课时
图画展示
1、小组交流自己画的成熟后的葫芦,选出优秀作品。
2、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根据自己想像画的图画。
改编课文
1、把绘画作品分发给小组,请根据图画的内容改编课文的后两段。
2、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编的第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或说一说。
寓意感悟
比较课文和改编的文章,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提示;做事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日积月累
1、新词积累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出你最喜欢的新词。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和它交朋友。(在说话中理解新词词义)
2、生字积累。
a.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说说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是怎样记住它的。
b.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发现书写规律,如,换偏旁:挂哇;同偏旁:慢一怪。
c.指导书写。如,挂、哇右边是两上土字,两笔竖不相连。
d.教师范写,提示要点,学生描红、临写。
e.学生相互评价书写的字。
3、扩展阅读。
a..葫芦和松树的对话
葫芦对松树一点儿也看不上眼,洋洋得意对他说:老兄,你也在可怜了,看你浑身坑坑洼洼,一脸的皱纹,是不是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松树回答:你说错了,我要是没吃饭,就会饿得直不起腰,哪里还有力气让你缠在我身上呢?
c.启示
葫芦表面光辉溜溜,挺好看,可是却攀附在松树身上,兴旺发达不领情,还向人家说三道四,真是太无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像他这样夸夸其谈,不能自立的人,到哪儿也不会受欢迎。松树外表朴实无华,却有雄厚的实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1.认读“爵、厮、鞭、缰、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3.能正确分析查理国王战败的原因,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难点:体会查理三世因为少钉一个马掌钉而丢了一个国家的前因后果,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具图片幻灯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马掌图片,认识马掌,简介给马儿钉马掌的作用。
2.出示马掌钉图片,认识马掌钉的用处。
3.导入新课: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马,马,一马失社稷!”一匹马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国家倾覆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这课文就与这句名言有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本课要求认读5个生字,“鞭”是三拼音节,韵母是前鼻音;“僵”是三拼音节,韵母是后鼻音;“厮”是平舌音;“覆”的声调是第四声,不要读成了第二声;“爵”是“嚼”的一半,读“jue”,不要读成了“jiao”。本课有1个多音字,在文中反复出现,注意辨别。
ding钉马掌钉扣子
ding马掌钉钉鞋铁钉
2.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分小组轮流读课文,评议正音。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交代了这场战斗的重要性;接着详细描写了铁匠给战马钉马掌钉的过程:缺少材料,战事逼人,马夫心切,铁匠将就而为;然后写国王战场失利,成了
俘虏;最后的段落很有特点,从“少了一个铁钉”,到“失了一个国家”,以严密的逻辑对全文做了画龙点睛的。
4.快速默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决战即将打响。
(2)第二部分(第二至十二自然段):钉马掌,少钉子。
(3)第三部分(第十三至十五自然段):掉马掌,打败仗。
(4)第四部分(第十六至二十一自然段):查理国王战败原因。
(三)自学交流,引导思考
1.根据课后练习第2题“查理国王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独立思考。
2.小组探讨交流,教师相机重点指导。
(1)阅读了解钉马掌的过程,感受马夫与铁匠的马虎。
读了课文第二部分,你觉得马夫与铁匠各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感受马夫与铁匠做事马虎,责任心不强,急于完成任务,结果查理国王的战马上只钉了三个马掌,第四个马掌只是草草挂住。
(2)了解查理国王骑上这匹战马作战是如何打败仗的。
战斗打响了,查理国王是怎么表现的?当一个马掌掉了之后,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体会掉马掌给查理国王带来的悲痛与绝望。
(3)多种形式朗读民谣,体会民谣中用词的准确、精练:“少、丢、跑、败、失”。
讨论:因为一个马掌丢了一个国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因为马夫与铁匠的疏忽,一个马掌没有钉牢才酿成查理国王的惨败,真是因小失大。
(四)全文,感悟明理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如果查理三世的马夫稍等片刻的话,让铁匠把马掌钉好;如果查理三世检查自己的战马,而改换其他坐骑的话;如果……事情又会怎样呢?学习这课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你有哪些话想说听?
(1)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2)互相提醒,少犯错误。
附板书设计:
26少一个马掌钉
少钉子—一挂马掌—一掉马掌—一毁国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分析:
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赏感悟、升华延伸”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科学地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感悟,实现自主阅读,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大海深邃莫测,日出壮观美丽,两者结合给予人遐想。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巴金的《海上日出》,对大海日出的景象,不再陌生。但本文所描绘的与学生积累的经验还是有些距离。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日出的情景,培养学生抓住景物变化中的特点、仔细观察景物的能力。能够有条理地叙述日出的景象。
2、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写的三幅画面的具体景物以及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本课抓住景物变化的特点,按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沧海日出的壮观和美丽,学习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么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心情怎样?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北戴河,在那里我们亲眼目睹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了另人难以忘怀的海上日出,那么浩淼的大海,壮丽的日出,给人以心灵的享受。没看过日出的同学一定很向往吧!没关系,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一同走近沧海日出感受它的魅力所在。(板书课题:4沧海日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说些什么?
2、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你的同桌或借助工具书寻求帮助。
3、检查字词情况
4、再读课文,对你感受深刻或喜欢的地方进行批注,并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日出的?
5、刚才同学们读书读的很认真也很专注。那么,谁能说一说你都读懂什么,了解到哪些内容?(生汇报)
三、细读课文,咀嚼文美
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那么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再轻声的读一读这部分,边读边去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
问:谁能说一说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是景色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生汇报,从而引到日出前进行品读)
(一)、领略日出前柔和明快的美。
a.(课件—晓星残月)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在哪段里展现?
b.(指读第二自然段)同学思考问题:①作者是在什么时间去看日出的?画出表明这一时间的词语。②画面可以用课文中哪一个词语来形容?③作者此时怀着怎样的心情?从哪一句可以体会得到?(学生交流。)
2、朗读日出前的段落,画出意境优美的句子。
师:竣青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呈现了沧海日出前的壮美精致。日出的美和壮观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画出你认为意境优美的句子。
(二)、体会日出时雄伟壮观的美。
1、课文的第三大段描绘的是日出时美丽画面,在这段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天空中的朝霞和太阳。
学生:朝霞的变化体现在颜色的变浓变深。
2、教师:(出示朝霞变色动画过程)你能不能为动画配上解说?(多指几人)
学生:太阳是这样冉冉升起的:①、开始的时候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儿,不久这金边很快地在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②、到后来,就已经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得一跳,蹦出了海面,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③、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铺成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教师板书)
教师:谁能带着感叹和赞美之情、伴着缓缓的音乐,带领同学们重新回味沧海日出那一瞬间的美丽壮观。
教师:请同学们再入这“缥缈的仙境”领略沧海日出的美丽壮观。(配乐朗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然后学生指名读)
教师:泰山日出之美引发我们由衷的赞叹。那么面对这如此仙境般的美景,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课件出示:(啊,美极了,壮观极了!)这句话即流露了作者的赞誉,也足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常言道“言为心声”让我们把观赏日出后的无穷感叹与赞美尽情浓缩成这短短的一句话中。(齐读)
(三)、品味日出后神奇色彩的美
师:饱含感情地说:啊,美极了,壮观极了,这时我转身向西望去,只见西面的山峰树木……到红光。还有什么?大家轻声的读一读日出后的景色(生接着轻声读)
师:此时此刻大家有什么感受?
师:老师仿佛看到日出就在我们校园里,大家想象一下,日出照在校园里,校园是什么样(可从建筑物,学生的脸,书本等想象说)
师评: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能把它写下来吗?
师:最后我们用我的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演示日出过程。回味“美”的感受。
师:这么美得仙境在哪里能看到呀?
课件出示(介绍鹰角亭)
四、全课总结,寄以希望
今天我们一起来到大海边看了日出,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更体会了作者细腻的描写方法,希望大家有时间多去观察大自然,并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在本上,做一个细心的人。
语文《沧海日出》原文
人们告诉我,在北戴河那著名的24景当中,最美最壮丽的景致,要算是在东山鹰角亭上看日出了。
看日出必须得早起。4点钟还不到,我就爬起身来,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这时候,天还很黑。夜间下了一场雨,现在还未晴透。但是云隙中却已经放射出晓星残月的光辉。我贪婪(lán)地呼吸着那雨后黎明的清新空气,和所有看日出的人们一样,爬上了山顶。我来到鹰角亭,停在一根亭柱下面,默默地眺望起来。
这时候,残云已经散尽了。几颗寥(liáo)寥的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粉红的颜色。这广阔无垠(yín)的天空和大海,完全被粉红色的霞光融合在一起了,分不清它们的界限,也看不见它们的轮廓(kuò),只感到一种柔和的明快的美。四周,静极了,只听见山下的海水轻轻地冲刷着 (chán)岩的哗哗声,微风吹着树叶的'沙沙声。此外,什么声音都没有,连鸟儿的叫声也没有,仿佛,它们也被眼前这柔和美丽的霞光所陶醉了。
朝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了橘红,以后又变成为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着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在那闪烁着一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一轮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rǎn)冉地升腾起来。开始的时候,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了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不久,这金边儿很快地在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已经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霎时间,那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在那太阳刚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从太阳底下,一直伸展到鹰角亭下的海边。这路,金晃晃红彤彤的,又直又长,看着它,仿佛使人觉得:循着这条金晃晃红彤彤的大路,就可以一直走进那太阳里去。
啊,美极了,壮观极了!
我转身向西边望去,只见西面的山峰、树木、庙宇、楼房,也全都罩上了一片金晃晃的红光。还有那从渔村里飘起来的乳白色的炊烟和在山林中飘荡着的薄纱似的晨雾,也都变成了金晃晃红彤彤的颜色,像一缕缕色彩鲜艳的缎子,在山林和楼房之间轻轻地飘拂着、飘拂着。于是,那山峰、树木、庙宇、楼房,就在这袅(niǎo)袅的炊烟和晨雾之中,时隐时现,似真似幻。眼前的这幅带有神奇色彩的优美画面,多么像那虚幻缥(piāo)缈(miǎo)的仙境!
美极了,沧海日出实在太美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
(2)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图画中的意思。一般的学生要求说清图中的意思和把整篇串起来。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对语言适当加以修饰。
教材分析
(1)小白兔搬南瓜搬得满头大汗。
(2)小白兔看到小熊骑着自行车经过。
(3)小白兔把南瓜滚回家。
重点难点
重点:要求小朋友看图展开想象、说话。要求讲清图画中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难点:要求小朋友说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看第10课上的三幅图画。想一想,这三幅图画讲了谁的故事?是什么故事?小白兔搬南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这个困难的?要求小朋友用几句完整的话表达图中的意思。
2、看幻灯片训练说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识字》教案08-20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检阅》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