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政治教案>七年级政治教案>七年级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时间:2023-11-22 07:36:31 七年级政治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政治人教版教案[推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政治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政治人教版教案[推荐]

七年级政治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犯罪百害而无一利,从内心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欲望面前,理智地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重视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2、能力目标:理解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行为的好坏,从小事做起,加强道德修养;

  理解犯罪的危害,逐步形成自觉依法律已的观念;初步培养自我分辨、自我控制、自我践行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知道自我防范应从矫正哪些不良行为做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犯罪的危害

  教学难点: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展开教学:

  (一)、“认清犯罪危害”

  案例分析(见教材第97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他曾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③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谈谈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小迪的案例教师提问导入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

  ①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

  对。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害,它对家庭、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②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没有什么好处吗?)……

  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案例,我们看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教师朗读)。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教师板书以下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板书危害性)

  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

  教师归纳小结: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通过上面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相关连接”的内容: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同学们,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的材料“小张改掉了占小便宜的习惯”)思考其中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孩子的行为?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弄清什么事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事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国有一部《来了解一下有关内容。请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集体或指定学生朗读P99“相关连接”的内容并把相关知识勾画下来。)

  学生活动:填表(根据要求填写教材第100页的表格)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

  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学生填好后相互交流,教师点评。

  行为表现对他人的危害对行为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3)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学习、工作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老人们常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无数事实都证明,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许多的人违法犯罪都是从交上了不良朋友或沾染了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谨慎交友,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学生活动:写一封回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00页的“父亲给儿子信”,以儿子的名义写封回信。

  课后小结

  违法犯罪的危害是极大的,而违法犯罪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政治人教版教案2

  过程与方法:事例分析法;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2、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自信的含义。

  难点: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相信自己》,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听了这首歌曲的体会。

  (生谈略)

  [师]介绍这首歌曲,是要指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相信。有一份自信,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课题(投影):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板书)

  第一框 “我能行!”(板书)

  (三)、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知道自信的含义和表现;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2.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3.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10分钟左右)

  (一)、出示自学提纲(投影):

  1、面对众口一词的批评与反对意见面前,罗丹为什么能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

  2、什么是自信?

  3、自信的表现?

  4、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5、怎样走出自信的误区?

  (二)、自学、批注,画出知识结构图。

  (三)、教师检查学情。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20分钟左右)

  (一)、组内互探。

  (二)、师生互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区别对待(投影):

  一、自信一族(板书)

  活动一:罗丹为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

  活动目的

  让学生看到一个自信者是如何对待别人评价的,为后面讲自信的含义作准备。

  因为罗丹非常的自信,他相信自己行,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活动二:说说“我能行”

  活动目的

  通过对自己成功经历点滴的回顾及选取感触最深的“我能行”,唤起学生内心对自己肯定的感受,在情感上深入体会“我能行”,为后面讲自信的含义服务。

  活动准备

  (1)给学生一些提示:“我能行”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也可以是体育、文艺方面的,还可以是技能、特长方面的,等等。

  (2)借助教材上的三张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肢体动作给人的感受:积极向上、愉快喜悦。

  活动过程

  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我能行”,体验“我能行”的快乐。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认识到自己的“我能行”呢?怎样消除自卑,找回自信呢?大家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面对现实,调整对自己的期望值。山外青山楼外楼,不要将对自己的期望值定得过高。二、学会将情绪和行动分开,不要因为情绪影响自己。三、自我认知问题。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缺点与同学的优点相比,自卑越来越严重,要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四、避免将能力与成绩直接挂钩。不要因为某一门功课成绩暂时不好,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两扇大门,一扇叫“我能行”,另一扇叫“我不行”。我们应充分发现自己的优势,走进“我能行”大门,充满自信地在风雨中微笑。

  第二步:让学生用一两句话简洁地概括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尽量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说出来。

  [生甲]我回家经过一段没有路灯的街道,老担心有人追,我就说:“我能行!我能行!”相信自己能行就过去了。

  [生乙]老师要我当主持人,我老怕说错,我就告诉自己,就当台下面没有人,“我能行”,这样就不害怕了。

  [生丙]我怕举手发言,当众表演,我就时常鼓励自己,那没有什么的,“我能行!”现在就好多了。

  [生丁]我怕玩单杠,怕摔跤,在训练的时候,我就头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现在我也敢玩单杠了,我能行。

  ……

  [师]为什么简单的“我能行”三个字会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

  (学生回答:自信心的体现)

  第三步:学生将列举的“我能行”填入书中空格中,不必受空格大小的限制。

  第四步:教师小结。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让人们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回首走过的成长之路,你一定说过无数次“我能行”。当“我能行”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沉入我们心底的时候,我们就真正长大了。

  问题二、什么是自信?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在思想、行为、情感上都表现出“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

  问题三:自信的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

  行为上表现“我能行”, 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活动三:观察并扮演自信者的风采

  活动目的

  通过扮演自信者的方式使学生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去体验自信,在模仿中学习,内化对自信的理解。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板书)

  活动四:你怎样看待青蛙的行为

  活动目的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思考该如何评价自己,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信含义的理解.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青蛙的行为不是自信,而是自负,因为它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脱离了实际,导致了它的悲剧。自卑、自负都源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导致自负,对自己评价过低则导致自卑。自负、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只有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才是自信。我们应明确:自信建立的基础是对自己客观全面的认识。

  问题四: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

  自负与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

  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活动五:你能举一个身边的自负者的事例吗?为自负的人画一幅像。学生讲项羽、马谡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举身边自负者的事例。

  我们要自信,但不能自负,不能自视过高,更不可狂妄自傲。人一自负,就如高山滚石,只下不上,只退不进,不仅会落伍掉队,自大自满的姿态也会惹人反感,遭人耻笑。

  问题五:怎样走出自信的误区?

  1、自卑与自负是自信的误区。2、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的好,也不敢尝试;3、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4、我们既不能轻视自己,也不能自以为是,我们只有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走出自信的误区。

  全班朗诵“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

  正视有“不行”。也是我能行;

  不但自己行,还帮别人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能行。

  (三)、小结: 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归纳)

  (四)、朗读或默记知识点(诗歌朗诵及歌曲欣赏)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3分钟左右)

  (一)、教师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学生做作业。要求当堂完成。

  (二)、课下预习下一节课。 讨论补充记录

七年级政治人教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学会主动交友。

  2.能力目标:区分“损友”和“益友”,学会辨别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选择地交朋友。

  3.知识目标:体会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正确区分“损友”和“益友”。

  【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倾诉内心的困惑,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人受人欢迎”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地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对青少年友谊观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一)轻松一刻(说说、唱唱)——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感悟友情

  引言: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不能少了和朋友的交往。友谊可以成为鼓舞一个人前进的力量,可以使人欣慰,使人奋发,使人向前。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1.请学生列举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文艺作品的名称,看谁知道得最多

  2.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为大家演唱自己所喜爱的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播放有关“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音乐,如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等),并请同学们欣赏并一起来演唱。

  3.思考并交流:

  (1)在歌曲播放和演唱的过程中,请问你对其中哪个画面或哪句歌词印象最深?为什么?

  (2)你认为朋友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学生发言:3一4人)

  (二)真情告白:我的交友故事——联系实际,体验感悟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编织友情,都有过这种情感的丰富体验。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最愉快的交往、最难忘的朋友,或者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一次来自朋友的善意劝说或告诫,使你至今难以忘怀)。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小组交流。学生6~8人一组围坐,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交友故事或在交友方面最深的感受和此时新的感悟。

  第二步:全班交流,分享体验。各组推荐或自荐一人为代表,用简练的语言谈自己交友的经历,或是有代表性、典型的事,并用概括的话说出自己对朋友和友情的感受。(问题提示:(1)自己为什么需要友情?

  (2)在学习上自己曾经得到知心朋友的哪些帮助?

  (3)知心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怎么办?

  (4)在自己取得成功时,希望知心朋友怎么做?

  (5)知心朋友对自己最深刻的一次帮助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如:

  ①我感受到交朋友应该真诚,不能虚情假意,否则不会做长久的朋友;

  ②我感到朋友越多越好,人生路上不寂寞;

  ③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有好朋友;

  ④我希望自己能结交很多朋友;

  ⑤患难见真情,难得是挚友;

  ⑥多一份友情多一条路。

  学生活动评价指导:主要运用他评方式,即教师通过观察、旁听l『解各组成员参与交流的情况以及态度如何等,进行评价。

  第三步:教师总结,概括出友情的作用:

  友情可以帮助我们排解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

  友情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友情促进个人和集体的进步。

  (三)反思交流——“假如没有友情,我的生活将是……”

  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想象,自由发言。(领悟:每个人都需要交往,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出示马斯洛“需要金字塔”的挂图(或者课件)。

  (1)思考与交流:看“需要金字塔”,哪些需要是物质方面的,哪些需要是心理方面的?

  (2)讲解需要层次理论,着重指出被爱和爱别人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需要,而友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教师还要讲清楚封闭心理的危害,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友情。(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种需要,而爱的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是和友情相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在变化,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而这种愿望在和同龄朋友的交往中更容易实现,同学友情也就会成为中学生渴求的心理需要。如果一个中学生长期得不到友情,就无法从友情中体会交往的乐趣,情绪会变得孤僻,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获得友情不仅是满足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且也能维护心理的健康。)

  (3)温馨小语:

  “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四)友情宣言活动——“友情真谛之我见”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友谊”或者对“朋友”一词的理解,或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关友情的名人名言、谚语。(也可以让学生填写教材53页“我对朋友的理解”栏目。)

  第二步:请学生走出来,对全体同学宣读自己的“友情宣言”,然后找出自己的好朋友,请他接下去宣读,轮流进行。

  二、慧眼识人,慎重交友——辨别真假友情:

  (透视学生交友的现状,认识交友的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不是随意地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的,而是有自己选择的“标尺”。)

  (一)童谣频道——播放歌曲《找朋友》

  思考与交流——择友标准大家谈:

  1.这首幼儿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你心目中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的?

  3.你的择友标准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哪些朋友可以称为损友?

  (学生发言:3—4人)

  (二)情景剧场(小品)(分清纯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

  人物:小明、青年、两个坏学生、两个警察。

  情节:小明放学后,被两个坏学生拦住抢钱,高个子青年解围。小明感激不尽,视其为恩人,并交为朋友。平时和男青年吃喝玩乐,还学会了抽烟、喝酒。小明受到了欺负,都让青年帮助他打架。有一天,青年偷了一台照相机,让小明帮助藏起来,小明帮助藏了起来。案发后,两人均被警察抓走。

  请学生分析:这个小品说明在交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在小品中,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交那些对自己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结交了这样的人做朋友,不会“帮”你,反而会“损”你、“害”你。我们把这种对自己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称为损友。

  孔子也发表过对损友的见解:

  损者三友——

  友辟:心术不正的人(容易引导你步人歧途)。

  友柔:华而不实的人(使你容易变得虚伪)。

  友佞:阿谀奉承、花言巧语、谄媚的人(使你目中无人)。

  我们的生活要求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的友情也需要高质量的友情,与益友交往是高质量的,与损友交往则是低质量的。因此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三)“我谈益友”活动——结交良友

  第一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自由畅谈一下:自己(学生)。与__成为朋友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呢?在自己(学生)心目中,益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步: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归纳结交良友的若干准则,并做简单解释。如:

  1.志同道合,共同奋斗——这是结识朋友的基础。

  2.坦诚相待,推心置腹——这是结识朋友的标准。

  3.彼此勉励,荣辱与共——这是结识朋友的目的'。

  4.讲求原则,广交益友——要分清纯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

  5.相互尊重,淡泊名利——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

  6.心系他人,设身处地——与他人相处,凡事替换一下“位置”。

  7.平易近人,宽容大度——适当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甚至怨恨的溶液。

  8.忠于友情,讲究信誉——诚实守信是我们选择、结识朋友的标准之一。(也可以按照教材进行归纳)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益友分为三类:

  益者三友——

  友直:正直的人(影响你的品行)。

  友谅:诚实守信的人(影响你的责任心)。

  友多闻:有学问的人(影响你对知识的兴趣)。

  这个标准是古人总结的。友情的建立是根据自己的“标尺”选择的结果,在选择朋友时要分清纯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前者以共同的事业为基础,后者以各自的私利为出发点;前者以造福于社会为最高准绳,后者以满足彼此的私利为唯一准则;前者具有广泛性、原则性,后者却具有狭隘的排他性、不讲原则。

  交朋友,建立友情,要有自己的选择,要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交朋友时,要交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帮助可以是很多方面的:可以是品德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技能方面的。总之,就是能使自己上进。这样的朋友是应该多交的,我们把这种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称为益友。

  (四)乐交需要自己帮助的朋友

  温馨故事:快速阅读教材54页王小刚和李小勇的故事。

  讨论与交流:你身边是否有你需要的朋友?

  教师总结: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结交到对自己有帮助的益友,借助友谊为自己的进步助一臂之力。但交友不能只从自己的需要、利益出发。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伸出我们的关爱之手,和他们交朋友,在那里也可以开出友谊之花。

  结束语: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生活中充满友情。在你成功的时候,有人与你同欢乐;在你悲伤的时候,有人与你分担忧愁。生活在友情中,你会像一滴水溶人大海,一棵禾苗生长在沃土,拥有一种博大的力量。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训练

七年级政治人教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识青春期的一些思想和行为上的误区,如取笑同学的生理变化。

  (2)认识青春不仅是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是一种精神状态。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能坦然相对。

  (2)能够正确发展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

  (3)能从一种精神气质的角度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解读青春‘

  3、知识目标

  (1)认识青春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误区。

  (2)理解真正独立的意义。

  (3)感悟青春,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青春误读,需要通过彼此的尊重来体会青春成长的美好。

  2、青春畅想,从多角度全面认识青春内涵,将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提升。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由于本课“青春误读”部分主要反映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贴近生活。故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让学生对有些问题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多少人热情地讴歌它,多少人在失去它的时候充满了惋惜。来,让我们一起感悟青春。

  电脑呈现板书——感悟青春

  师:对于青春,我们充满了好奇,又充满了困惑。这不仅需要我们通过与同学相互交流,彼此共享成长的体验,也需要我们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并接受他们的教诲和指点。这样才能很好体会到青春成长的美好。但在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一幕。(电脑显示活动一的相关内容)

  学生对材料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回答(略)

  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相应的评价,然后总结:我认为在同学们中间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对青春的误读,相信同学们在了解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后,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坚持彼此尊重的基本原则,做到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电脑显示板书——(一)青春误读

  学生接下来继续探讨材料中的第二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对学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给予点评和引导)

  教师就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析总结: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彼此共享成长的体验,增长知识,消除对生理变化的神秘感。但在谈论过程中,一定要互相尊重,讲究语言文明。只有在彼此尊重与关爱的环境下,我们才能进一步体会青春成长的美好,品尝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幸福。

  电脑显示板书——1、怎样看待取笑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

  接下来进行第二项活动(电脑显示漫画《家庭风波》,结合课本P40的材料,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理解长大的含义。)

  电脑显示板书——2、怎样理解长大的含义

  教师总结:青春使我们渴求用丰富的色彩来装扮自己,但我认为,真正的青春装扮应是符合自己年龄和身份前提下的个性化装扮,真正的成长和长大应是逐渐摆脱依赖,并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电脑显示活动三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主要情节表演小品《学校风波》并对小品中的现象进行评论。

  教师总结发言: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可以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更有力量,同时,还能使男女同学在心理、智力、

  能力方面的优势得到互补和发展。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同性之间的交往毕竟有所不同,所以掌握适当的方式就显得很重要了。(提出个人的建议:要自然地、落落大方地和同学交往,在交往中要学会尊重对方,要懂得自爱。)

  电脑显示板书——3、正确看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

  (过渡)对青春的误读,可能会使我们无意中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也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那么,什么是青春?青春究竟意味着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畅想青春。

  电脑显示板书——(二)青春畅想

  引导学生探讨课本P41的问题

  教师总结:青春是生命的春天。当我们想到青春的时候,会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

  (提问)青春是否只限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的变化?它是否更意味着一种新的就精神世界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青春的内涵)

  电脑显示板书——4、青春的内涵——青春不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年龄变化,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动的一种全新的感觉。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蕴涵着智慧、勇敢和意志。

  (提问)青春是如何体现在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意志和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呢?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学生的回答略)

  教师: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有了这些,我们便有了克服怯懦的勇气和冒险的魄力。青春会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使我们坦然地接纳欢喜与忧愁,使我们能够尽情地享受人生的欢乐。

  (过渡)青春是美好的!但遗憾的是,青春是短暂的。同学们,你认为我的观点正确吗?下面请同学们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分析。

  (学生的讨论略)

  总结:青春既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说青春是短暂的,主要是从年龄这个角度讲的,主要是希望我们抓住有限的时光,去学习无穷的智慧。说青春是永恒的,是从心理状态来说的,说的是心境。岁月可以使人的容颜变得苍老,但我们的梦想不能苍老。如果我们拥有信心,拥有爱与美丽的梦想,我们将永远年轻。

  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就让我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谱写一曲曲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吧!

  [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在积极踊跃的参与下,一定会对青春期易出现的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也相信大家对青春应达到的精神境界有了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认真记下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它将成为你们成长的见证。

七年级政治人教版教案5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对心目中的班集体的想象,生成班级的共同目标,从而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激发学生为班集体贡献自己所能的积极性,初步形成共建良好班集体的愿望。

  【重点】各尽所能,奉献集体

  【难点】班集体共同目标的形成。

  【课前准备】

  让学生写出在新的集体里,我能为集体做点什么贡献。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设计】

  讨论:我们来到新的学校,开始中学生活,组成了新的班集体,那么,为什么我们可以叫一个集体,是不是只要是一群人在一起就可以叫一个集体呢?电影院的一群观众是不是一个集体?运动场外的观众是不是一个集体?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是多种多样,也有的同学可能说不出什么原因。先不急于说出结论,通过以下活动,得出初步的概念。

  活动1:我心目中的班集体。先分组交流,我心目中的集体是个什么样子的。每组指定一个同学记录,准备在全班交流。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把本组的交流结果在全班宣读,老师做好板书。交流之后,将内容再次筛选,生成班级的'共同目标。

  在交流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习风气、班级舆论、文明礼貌等几方面去描绘。

  生成共同目标后,提问:剧院的观众、运动场外的观众有没有共同目标?从而得出集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过渡:我们有了一个班级的共同目标,那么,班内的每一个成员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活动2:讨论:学校准备国庆节前举办秋季运动会,我们都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班集体争光,每一位同学如何去做才能取得好成绩呢?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共建集体。这是班集体的又一个特征: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由这一结论,推广到其他班级事务方面,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新的班集体有许多事情需要大家去做,板报组成员、科代表、班委会成员、各小组长等社会工作需要同学们去做,如何对待这些服务性工作,希望大家思考后做出选择,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正确选择。请同学们课后写一下我在秋季运动会上能为集体做什么。

  过渡:在一个班集体中,同学之间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班级活动中,或者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相互之间的帮助,需要互相配合协作,遇到此类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呢,才能表现出我们班集体的凝聚力呢?

  活动3:讨论: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夺冠和美国梦之队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引导分析:女排主力队员赵蕊蕊因伤病无法上场,场上少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队员,很多人认为中国队取胜基本无望,但是最后结果是我们胜了。什么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发挥了团队精神。而美国梦之队的队员,几乎每一个都非常优秀,个人能力十分突出,但最终只得了第三,从多评论家认为他们输在了个人的单打独拼,没有很好的配合。

  结论: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是一个集体具有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

  活动4: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内容,拟出发言提纲: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深入思考,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外,班内的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是否也起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同学们,班集体建设离不开每一个同学的努力,每一个同学和成长也离不开班集体,让我们高歌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在班集体的旗帜下,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七年级政治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政治教案11-04

七年级政治人教版教案11-07

七年级政治教案11-22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02-23

【热】七年级政治教案11-12

初中七年级政治教案11-07

七年级政治教案优秀09-18

七年级政治教案(精选17篇)11-21

七年级政治教案(精选19篇)05-11

七年级政治教案14篇02-16